張春華



張家益是一位書法風格融合古今的軍旅書法家,也是引人注目的中青年書法家。
記得2012年著名書法家劉洪彪先生就曾在《鏗鏘翰墨一張家益軍旅書法作品展》的序言中這樣寫道:“張家益學書路子正、方法對、悟性好、起點高,廣臨博涉古法,年方卅五,已在全國嶄露頭角,成為軍旅書界骨干隊員。”同時劉先生還給予了“若能循此道路前行不怠,可期疊出新景,更上層樓”的深切厚望。轉眼近八年了,八年來,以我對張家益的了解,他正是這樣一位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前行的執著者。
張家益出生于皖東歷史文化名城全椒,受地域文化影響,他少年時期就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立下從軍報國、獻身軍營的志向。由于一手漂亮的鋼筆字,張家益剛入伍不久,就在連隊的板報比賽中脫穎而出,受到部隊領導的賞識,并榮立三等功。為了向專業化發展,張家益又以各科考核優秀的成績報考了軍事院校,先后就讀于后勤工程學院、南京政治學院和解放軍藝術學院。
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張家益并不滿足于課堂的學習,尤其是在京求學期間,他每到周末不是去美術館、博物館看展覽和名家真跡,就是主動向沈鵬、李鐸、張道興、徐恩存、劉洪彪、張繼等藝術家請益。在與這些名家大師們交往中,前輩藝術家的高尚品德和精湛超群的書法造詣,不僅使張家益的書法技藝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還讓他的書法理論水平得到了提高。正如他自己所說:“是當代革命軍人的崇高價值追求指引我奮發前行,是諸多良師益友一路點撥使我小有成就。”
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相輔相成。一路走來,張家益的書法作品先后榮獲全軍一、二等獎五次,20多次參加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展、正書展、行草展、篆書展等,成為西南乃至全軍較有影響力的實力派書家。
探尋張家益的書藝之路,他走的是一條以傳統筆墨為主線,適當融入現代理念來完善自己的書法創作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他沒有受到時風的影響,更沒受到世俗雜念的左右,這也充分展示了他作為軍人的果敢和個性。
他的創作路子寬,雖然五體皆涉皆能,但他最擅行書和隸書,而其中隸書則是他的看家本領。
其實,與大多數書法愛好者一樣,張家益也曾經歷過照臨顏柳,也曾有過非顏非柳、既顏既柳的一段過程。雖然這個過程很辛苦,但卻夯實了他扎實、規矩、嚴謹的童子功,更為他日后形成內斂雅致、散逸文秀的書風奠定了基礎。
在行書方面,張家益上習“二王”、下追明清,并在王鐸、米芾的經典作品中下過很多功夫。也許是其軍人的氣質內韻和多年來的藝術修養所至,張家益的行書與那些干人一面的作品拉開了距離,又沒有了時下一些青年書者的熟俗與急躁,顯示出溫文爾雅、輕盈流落之態,特別是筆致中的彈性沉著和散漫空靈拂面而生,牽絲飛白生動可人,讓筆墨既隨時代,又不致遠疏了傳統經典的古風、古質,字里行間更是洋溢著濃郁的書卷氣。
隸書作為張家益用功最多的字體,其學習經歷了三個階段。
其一是因為張家益在連隊擔任文秘工作多年,出于書寫標語、板報的需要,隸書便成了使用頻率最高的字體。這一時期,用他自己的話說:“只是停留在對隸書一波三折的表象理解,可謂任筆為體。”雖然在這個實用階段,張家益沒有系統臨過傳統碑帖,但這種書寫方式對控筆能力和結體的把控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其二是隨著對書法理論的學習以及臨摹實踐的逐漸深入,張家益不僅慢慢熟悉了隸書的風格流派和特點,還基本掌握了漢隸的技法表現。《張遷碑》雄強的氣勢、欹側的結體、方直的點畫;《史晨碑》寬博舒展的筆致,使張家益如癡如醉。雖然他臨摹得一絲不茍,扎實深入,但這個階段缺乏了足夠的思考和探索。
由于創作實踐的不斷深入發展,張家益的美學思想得到了進一步充實和升華。為改變隸書的點畫漂浮、結體簡平、用筆單調的毛病,他在摸索中,逐漸提高了臨創結合的能力,由此走向了良性發展的第三階段。
可貴的是張家益在臨寫時不是一味地追求形態上像,而是注重古人書寫時的心態,以及靈活掌握并發揮運用。如前年他在《書法報》“教學”欄目《肥致碑》臨寫要旨中就提出該碑“筆意很新,要不斷尋找契合的結體感覺和書寫趣味”。他主張,“在臨寫過程中要深入體會,從更多、更廣、更深的角度去發現和理解,會更有利于全面把握其內在特征”,無疑為讀者臨習提供了借鑒。
張家益的隸書,由《禮器碑》《史晨碑》《乙瑛碑》《肥致碑》《張遷碑》到《石門頌》《漢簡》等,碑帖互融。創作中,他以方筆行意,中側鋒并用,形成了嚴謹雅致、遒勁平和,頗具廟堂之氣和金石味的獨特風格,既具傳統,又彰顯出時代精神。他認為,學習書法,只要勇于探索,敢于嘗試,就一定會有收獲。
令人敬佩的是,身為軍旅書家,張家益秉承“軍旅書家當書軍旅”的原則,多年來,他堅持書寫壯志、抒懷、激揚的軍旅詩詞和名篇佳句,用“男兒何須帶吳鉤”的激情,弘揚軍營主旋律。他先后赴大連、長春、海口、文昌等地為官兵送文化到基層,以實際行動肩負新時代軍旅書家的使命任務和責任擔當。
書法之外,張家益愛好體育,歌也唱得不錯,這些都體現了他多方面的修養和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書如其人,與張家益接觸過的人都知道,他生性謙和,剛毅樸實,無論對書法、工作、朋友,他都認真、率意、至誠。他先后被評為“優秀機關干部”“優秀共產黨員”,被總后評為戰士文藝獎“特別獎”等。
作為當代中青年實力派書法家,張家益找到了自己的書藝方向,找到了自己的藝術目標,唯其如此,他定會在未來的軍旅乃至中國書壇,上,創造出屬于自己更為廣闊的空間,綻放出非凡的風姿。
張家益簡介:
張家益,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原總后美術書法院藝術委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重慶市書法家協會隸書委員會委員,重慶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作品多次參加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展、正書展、行草展、隸書展、草書展、篆書展、扇面展、干人干作展和單項展以及全軍第三、四、五、六屆書法篆刻展并獲獎。先后獲“板橋杯”全國書畫大賽金獎、“雙馬杯”紀念建軍80周年書畫大賽一等獎、第二屆軍營廉政文化書畫展二等獎、總后勤部第二屆戰士文藝獎和書法藝術獎,在重慶市首屆青年展、首屆臨帖展、首屆大字展、首屆小品展、九屆書法展中多次獲獎。參加“鑒古開今”軍旅主題書法創作展,作品被國家博物館、國家體育場(鳥巢)、孫中山紀念館、陜西黃河古道等文博單位和風景區收藏,在《解放軍報》《中國書法》《書法報》等發表,入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書法作品精選》等,曾在重慶、上海、安徽等地舉辦個人書法作品展,出版《張家益書法作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