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慧



蘇東坡論王晉卿的畫,有一句“毫端偶集一微塵,何處溪山非此身”,是說王晉卿并沒有直接畫出無數溪.山,而是以細小微塵代表無邊溪山。這句話將王晉卿小品畫的特點概括得極為到位,也說出了中國畫“言有盡,意無窮”的特質。觀汪洋先生的小品畫作,恰應了那句“方寸之間見天地”。
今年的第一場雪,飄飄灑灑,無邊無際,整個世界都變白了。茫茫天地,仿佛只剩下一竿修竹、一樹紅葉、一只小鳥。雪映萬川,鳥兒佇立梢頭。這幅《修竹紅葉須相覓》,讓人不禁聯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的那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然而,還有修竹,還有紅葉,還有枝頭的鳥兒,比《江雪》有生機,比柳宗元熱鬧。是的,熱鬧。《今生今世》里提道:“桃花難畫,因要畫得它靜。”雪呢?愚以為,畫雪景就要畫出雪的動,是以靜襯動的“動”。就像汪洋先生這幅《修竹紅葉須相覓》,一個“覓”字,把竹、紅葉、鳥兒、雪四者之間的關系就表達清楚了。
畫作之外,是畫家對這個世界的觀照。到最后,難道不是只會剩下自己嗎?親朋好友、新知故交一個一個離開,活到最后,我們會明白,世界喧囂,真正陪伴自己的也只有自己。孤獨是自己的,痛苦是自己的,快樂也是自己的。大雪是世界的背景,紛紛揚揚,無處不在。竹、紅葉、鳥兒,是大自然,是我們內心最向往的東西。就算只剩下自己吧,還有修竹、紅葉可以尋覓,還有鳥鳴啁啾可以聆聽。
再看《清香》。蘭花難畫,因為畫的人太多了,似乎是拉幾條線,加幾個瓣,就畫成了。行家都知道,那幾條線,如若沒有十年八年的功力是拉不成樣子的。而花瓣,越是簡潔,越是難畫,必得刪繁就簡,每一片放在該放的位置,不能再挪動一分一毫。好蘭花,一定是線條簡單有力,花瓣是活的,一陣風就能讓她動起來,或者,沒有風,靜靜立在那里就是活的。
說起畫畫,汪洋先生說:師法自然,寫生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留心觀察身邊的一草一木之外,他更喜歡到北方寫生。南方的楊柳岸清風彎月、小橋流水人家,吳依軟語鶯鶯燕燕,柔美多姿、細膩雅致,但總覺得少了一點厚重、粗獷。或許是性格使然,他更喜歡北方,比如太行山。幾年間,光是去太行寫生,就積累下十多本寫生稿。而這些經歷,讓他的筆端南北融合,剛柔并濟。想起那幅《秋江湛已清樹色映丹葉》,一邊.是蔥郁疊翠的高山峻嶺,一邊是流水潺潺的丹葉輕舟。水汽淋漓,酣暢欲滴,剛中見柔,剛柔相濟。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魯迅美院教授關寶琮曾說:“看汪洋的山水畫,初看像是表現南方的山水,看著看著,又覺得骨子里更多有著北方的成分,正是在這‘不倫不類中,恰到好處地成就了他個人的創作面目,使得他從干篇一律的傳統工藝美術創作中跳了出來。”
汪洋先生從景德鎮到天津,將國畫與陶瓷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開創了另一番天地。而深厚的繪畫功底,讓“他從干篇一律的傳統工藝美術創作中跳了出來”。
畫畫是畫世界,更是畫自己,畫出了自己,也就畫出了世界。何處溪山非此身?
汪洋簡介:
汪洋,號黃山人,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第十二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第十一屆“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江西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江西省+大杰出青年”、“江西省汪洋勞模創新工作室”、“景德鎮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黃山市非遺傳承人”獲得者、河北工程技術學院特聘教授、南昌理工大學客座教授、南昌大學共青學院客座教授、景德鎮學院創業導師。現為江西省人大代表,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江西省新聯會副會長景德鎮市新聯會常務副會長,第十、+一屆中華全國青聯委員,中華文化促進會會員,求是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優秀和杰出人才發展委員會執委,民盟中央文化藝術研究院理事,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安徽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促進會理事,安徽省陶瓷協會副會長,景德鎮陶瓷工藝協會常務副會長。
1973年生于安徽祁門,師從馬頌良、孫其峰、關寶琮、霍春陽等名家,1994年于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進修,2008年由隨中國青年研修團赴日本訪問研修,2010年于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研究生課程班學習,2011年于清華美院滿維起工作室學習,2014年于清華美院呂堯臣大師紫砂研修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