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穎超

企業是經濟運行中最活躍的主體,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也是最脆弱的。就當前來說,疫情對寧波企業的影響和破壞性非常明顯。為幫助企業戰勝暫時性的困難,寧波全方位出實招,紓解企業成本高、融資難、用工難等困難。
2月4日,寧波市政府出臺《關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幫扶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八條意見》,《意見》覆蓋社保、金融、財稅、外貿、房租等多個方面。2月16日,寧波市委、市政府聯合印發《關于促進企業復工復產的若干意見》,《意見》包含支持企業員工返崗、關心企業員工生活、優化企業用工服務、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恢復保障運輸物流、強化稅費政策支持、加大企業信貸支持七大方面,總計二十條。同時,寧波還出臺了《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有關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寧波市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管理實施細則》,對企業復工工作編制了標準化的、可操作的流程和規定。
那么,寧波各相關部門如何具體落實政策以幫扶企業復工?針對企業復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又采取了哪些舉措?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負責人為大家一一解答。
記者:當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反映比較多的生產成本大、用工成本高、資金鏈不穩定等問題該如何解決?
謝志初:市國資委于2月5日出臺了《關于落實〈寧波市人民政府關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幫扶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八條意見〉的指導意見》,對減免房租的時間、結算方式、范圍等進行了細化。對承租市屬國有企業房產的中小微企業,免除2月1日至3月31日兩個月內的租金;其他承租企業由市屬國有企業自行確定減免金額,但不得超過對中小微企業的減免力度;承租市屬國有企業房產的個體經營戶可參照中小微企業免租政策執行;已預收的租金可在以后月度租金中抵扣,也可由租賃雙方自行協商結算方式。同時,市國資委在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各區縣(市)屬國有企業可參照執行。
蔡興旭:穩住資金鏈是疫情影響下小微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為了讓企業貸款暫無后顧之憂,銀行法人機構對于2020年4月30日前到期的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貸款實行無還本續貸3個月。截至2月26日,全市已有1254戶小微企業享受無還本續貸服務,涉及貸款金額18.6億元。對于受疫情影響貸款到期卻又還不上的企業或個人,銀行機構將采取貸款展期、調整貸款期限等延后還款期限方式,減輕企業和個人貸款周轉和還款壓力。同時,寧波銀保監局將優先保障防疫重點支持客戶融資需求,對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緩貸。目前,政策性銀行已落實50億元緊急融資額度,寧波銀行擬投放50億元專項優惠貸款,預計至少惠及2萬戶受疫情影響和防疫相關小微企業。
陸惠娣:為緩解企業現金流問題,市稅務局主動強化減免緩繳企業稅收政策。對于由于生產疫情防控重點物資、擴大產能而購置設備的企業,市稅務局將全額退還疫情防控期間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而且在稅前一次性扣除;對于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市稅務局將優先核準延期繳納稅款;對于運輸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和提供公共交通服務、生活服務、郵政快遞服務取得的收入,市稅務局將免征增值稅;因疫情防控停業的定期定額個體工商戶,免繳當月定額稅款。
陳瑜:為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市人力社保部門加大社保政策支持力度,對全市近3年新上規模小微企業臨時性下浮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1個月單位繳費比例,減負額度按企業6月份單位繳費部分,在7月征繳社保費金額中體現。2020年全市約有2200家企業可享受此政策,預計社會保險費減負約7900萬元。
記者:如何帶領銀行保險業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金融服務工作?
蔡興旭:疫情發生以來,為全力支持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寧波銀保監局對企業做到“有求必應、馬上就辦、辦就辦好”,尤其是對生產疫情防護物資相關企業主動出擊,全面暢通金融銜接通道。一方面,銀行機構為企業快速提供防疫應急貸款,春節期間,銀行機構以超常規速度對醫療設備企業、醫藥公司、醫療機構緊急新增授信13.89億元;另一方面,銀行機構為企業個人快速劃轉防疫資金,推行全程在線服務,24小時應急響應。其中多家銀行開通國際業務、捐款綠色通道,限時服務,專人處理,確保疫情防控相關資金匯款劃轉實現超常規速度。同時,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原則,寧波銀保監局還開通了疫期免責應急通道,允許真實用于疫情防控的特辦急辦事項突破現有政策要求,允許必須面對面操作的部分業務手續事后補辦,極大地解除了銀行保險機構特辦急辦事項的后顧之憂,做到不濫追責、不無區別追責。
自1月26日起,寧波銀保監局單獨或者配合其他有關部門及時出臺了多項抗疫援企的金融支持政策,著力把免息降費、共擔疫情損失作為推動銀行保險業抗擊疫情、援助企業的一個重要抓手,讓企業實實在在獲得好處。減免政策具體涉及三個層面,即免利息、降利率、減費用。全國首創的地方法人銀行100億元貸款免息3個月政策目前已經分解到位,全市12家銀行法人機構已分解認領了100億元額度,預計免息金額可達到1.5億元;為推動降低轄內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多家銀行已經明確了相關政策,對疫情防控重點企業貸款年利率下降超過50個基點,對受疫情影響較重企業2月份貸款利率不超過4.15%;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新投保業務適當降低保險費率,2020年6月底前對政策性城鄉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建設工程綜合保險、進口關稅保證保險等險種的平均費率同比下降20%。
記者:當前,企業正在陸續復工復產,作為全市就業工作的牽頭單位,市人力社保局在疫情防控期間,在就業方面有何考慮?特別是在企業復工以后用工服務方面有何措施?
陳瑜:當前,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期,也是企業陸續復工后用工需求的高峰期,兩期疊加對做好就業工作特別是企業用工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2月9日,市人力社保局印發《關于全市人社系統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就業工作的通知》,從全力推進企業復工相關工作、全力做好重點群體就業保障、全力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全力優化就業人才公共服務四方面明確了11個辦法,并明確了“五個一”措施。
建立一項保障制度,即企業用工分類保障制度。按照輕重緩急、分類保障原則,切實摸清企業、工程項目開復工時間,建立優先保障、提前開工、連續生產、穩步復工、控制復工等不同情況企業的用工保障清單,分層分類滿足企業用工需要。
開展一個專項行動,即就業人才春風專項行動。組織發動100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疫情防控、生產生活必需等企業,提供免費的勞動力供需對接服務,并整合全市人才招聘資源,創新視頻招聘、簡歷解析等招聘方式,2月底前免費舉辦線上招聘55場,推出崗位需求13萬個。
強化一套落實機制,即市縣聯動服務企業用工工作機制。市、區縣(市)兩級人力社保部門建立“一把手”抓總負責、分管領導把關謀劃、職能部門分工實施、具體人員終端落實的工作體系,成立服務企業用工專員隊伍,切實籌劃開展就業相關工作。
維護一方和諧穩定,即勞動關系和諧穩定。靠前指導企業按照協商一致原則,結合實際采取調整薪酬、彈性工時、遠程辦公等措施穩定崗位,引導企業與職工協商妥善處理有關疫情防控期間工資支付、休息休假等問題,推動形成企業與職工共渡難關、共克時艱的和諧局面。
抓好一系列政策實施,即援企穩崗等扶持政策精準落地。結合人社部和省人社廳相關部署,認真貫徹寧波市委、市政府相關要求,加緊研究制定援企穩崗等扶持政策的具體落地辦法,并扎實做好實施工作,確保扶持政策及時精準、落地見效,幫扶企業盡最大可能降低用工成本、穩定就業崗位。
記者:如何全力助推商務領域企業復工復產?
張延:全市商務系統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把推進商務領域企業復工復產與深化“三服務”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著眼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主動下沉一線,政企共克時艱,全力助推全市生活服務業和外貿、外資等企業加快復工復產。
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加快生活服務業恢復營業。鼓勵負面清單以外的沿街商鋪、餐館、賓館住宿、理發、外賣、快遞、便利店等加快恢復營業。出臺餐飲住宿專項扶持政策,聯合市市場監管局建立全市復工企業餐飲配送保障平臺,為廣大復工企業解決用餐困難。同時,將棋牌室、影劇院、游藝廳、網吧、保健推拿、美容院等納入負面清單,從嚴控制復工。
推出幫企組合拳,全方位解決外貿復工復產難題。派出65名機關干部擔任全市重點外貿企業駐企聯企服務員,著力協調解決員工返崗、物流運輸、防疫物資等方面的難題。開展打通外貿產業鏈復工復產行動,重點梳理并全力協調解決全市重點外貿企業產業鏈企業復工復產。加強外貿企業與貨代、運輸等保障企業協調,著力化解外貿企業出貨難的問題。研究出臺幫扶外貿12條舉措,從財政貼息、貸款支持、信用保險、通關便利、出口退稅等方面幫助外貿企業減少損失、穩住市場。
開展招商戰“疫”暖春行動,加快外資企業復工復產。全員實行線上24小時工作服務機制,搭建企業關懷服務、企業復工、項目重啟的政企溝通渠道。截至2月26日,反饋解決企業訴求52條。利用視頻會議等手段,每周與國際知名招商中介、招商合作機構等召開碰頭會,跟進重點項目招引情況。點對點向重點央企、外企、國際知名中介機構客商和浙商、甬商企業等發送疫情慰問信及國家、省、市系列幫扶政策,推介愛商助商的營商環境。
記者:如何推動科技管理部門在幫助企業抗疫情、強創新、促生產中發揮科技創新支撐作用?
黃志明:當前,市科技局堅持助力科學防疫,賦能企業生產“兩手抓、兩不誤”,為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如何讓科技賦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加強頂層設計、制度設計尤為關鍵。2月2日,市科技局組織召開局黨組擴大會議,研究科技管理部門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并仔細梳理政策。2月10日,市科技局正式印發《關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加強科技幫扶企業的若干舉措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出臺15條舉措用于服務指導企業復工、支持企業復產。
《通知》出臺后,市科技局通過分解任務落實相關舉措,明確任務清單和責任人,并將15條舉措一一細化,助力舉措有效落地,形成政策閉環。比如,2月11日,市科技局出臺了《關于征集疫情防控相關供需信息的通知》,讓疫情防控企業供給側和需求側充分對接。
在指導企業復工上,市科技局重點關注基于高新技術企業又高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科創平臺(企業),主要包括3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91個眾創空間、33個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68家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這些平臺(企業)盡早復工復產,將發揮科技引領作用,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力。
在支持企業復產上,市科技局重點推出“愛心科技人”志愿者平臺,著力解決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可能面臨的自動化設備維護乏力、技術資源短缺、專業應急保障人員不足等困難。自2月8日上線以來,平臺已經征集389名愛心志愿者,其中有來自包括寧波市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在內的21家產業技術研究院的238名技術專家。截至2月26日,平臺已收到企業各類需求67余項,其中20項需求已開展線下對接服務。同時,市科技局積極開展重大科研攻關,對病毒診斷、藥物研發、防護設備等疫情防控產品研制項目給予優先立項支持。1月26日,市科技局第一時間立項寧波海爾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冠狀病毒應急檢測試劑及病毒滅活保存液開發項目等,用科技項目支撐企業發展。為鼓勵企業參與疫情防控科研項目,市科技局還調整了企業研發投入后補助政策,補助對象拓展至全部有研發投入的疫情防控參與企業,不再要求企業必須擁有專利等知識產權。
記者:外貿企業存在的違約風險日漸加大,能否分析其可能存在哪些風險?該如何盡量規避以減少損失?
徐衍修:就出口貿易業務來說,大部分外貿企業可能出現交貨延遲、運輸延遲、客戶棄貨等風險。針對交貨延遲,外貿企業應當仔細審查合同中對于交貨時間的約定,合同中如果存在因賣方交貨遲延導致國外買家可以行使合同解除權的情況,企業應通過郵件或書面函件等形式積極與國外買家協商,提供寧波貿促會出具的《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書》,及時向客戶解釋并提出一些積極有效的補救措施,力爭使國外買家不解除或無法行使解除權,并保留交流過程中相關證據,為日后萬一發生訴訟或仲裁做好準備。針對運輸延遲,外貿企業應主動與貨代、船公司和客戶確定具體到港時間,通過加快卸貨、清關等時間彌補前期遲延來取得客戶的理解和信任,并在船舶到港前做好目的國檢驗檢疫所需的一切證明材料;作為貨代和船公司,務必留意目的國政策隨時變化而造成的無法靠港卸貨問題,力爭在政策變化前靠港卸貨。針對客戶棄貨,外貿企業必須抓緊時間聯系新的買家或采取其他措施,爭取盡早出貨或轉運至第三地,避免損失進一步擴大。
就進口貿易業務而言,醫療物資、防護消毒用品等成為稀缺資源,從國外進口部分物資成為外貿企業的新業務,但存在貨物在出口國被臨時限制出口而導致合同無法繼續履行的風險。對于這一風險,外貿企業在與國外客戶簽訂合同時,需提前在雙方的合同中明確已經產生的采購成本和預付運費等由誰承擔等問題,以便發生糾紛時有約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