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龍

2月3日至2月5日,余姚市螞蟻公益服務中心利用余姚市公益場平臺,發動“戰狼”“心暖花開”“鸚山”“蜂影”“極速”等多家公益組織,把寧波一家大型果蔬批發機構楊大仟果蔬有限公司捐贈的價值118萬元的13666箱新鮮水果派送給一線抗疫人員。一輛輛滿載水果的公益巴士開進醫院、火車站、高速道口、環衛處、基層社區等防疫一線,溫暖了眾多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的心。
疫情之下,寧波市民政局第一時間響應,先后8次通過公告、倡議、通知等形式,廣泛發動和引導社會組織依法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助力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在市民政部門的組織發動下,寧波市社會組織紛紛通過組織捐款捐物、發起行業倡導、參與志愿服務等方式助力疫情防控戰,充分體現了新時代寧波市社會組織的使命擔當和社會責任,凝聚起了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
發揮優勢聚合力
社會組織是緊密聯系人民群眾的重要載體,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寧波市廣大社會組織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和專業特長,凝聚抗“疫”合力,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發生后,象山縣曲藝協會第一時間組織骨干會員開展曲藝作品創作。在協會負責人的帶動下,曲協會員相繼創作出了三句半《全民防疫不松懈》、曲藝說唱《不忘初心 護家有責》、唱新聞《眾志成城戰肺炎》等十多個曲藝作品,并以說唱念白、順口溜等藝術形式在微信朋友圈及抖音、火山小視頻等網絡平臺上播出。
隨著寧波企業全面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迎來了更大考驗。寧波市民政局發出倡議,組織動員全市上千家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發揮作用,科學有序引導企業復工復產,確保企業疫情防控工作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
防疫物資短缺怎么辦?找商會!招工難怎么辦?找商會!連日來,不少行業協會商會開展了一系列精準服務,全力當好企業“后勤部”。
比如,寧海縣社會與經濟服務中心設計開發協同疫情監測平臺,運用數字化手段幫助復工企業加強對進出人員的疫情防控工作。鎮海區煤炭行業商會這段時間當起了“店小二”,每天安排專人值班,協調幫助企業解決各種問題。鄞州區機動車維修(配件)行業協會采購了234桶消毒液,免費發放給117家會員企業,為陸續復工企業做好廠區消毒和安全復工提供保障。
志愿服務展風采
“非常時期噢,大門一關,被庫(窩)一鉆,小酒一端,一醉一天,疫情過后,再去狂歡,過年過節,難嘎(不要)出門。”這個春節,一段方言版硬核防控宣傳視頻火了。視頻中,戴著紅帽子、身穿紅馬甲、手持擴音喇叭和手電筒走街串巷巡邏宣傳的是寧海縣岔路陽光公益服務社的志愿者。
從大年三十開始,寧海縣岔路陽光公益服務社便動員300多名志愿者在岔路、前童、越溪等鄉鎮的30多個村開展巡邏,一聲聲親切上口的寧海方言版疫情防護宣傳口號響徹寧海各村巷。該宣傳視頻在各大平臺已有近1.5億次瀏覽量,獲700多萬點贊。此外,公益服務社的志愿者們還自發把家里的面條、粽子、蘿卜、白菜等物資送給外地回來隔離在家人員,用行動踐行“隔離病毒不隔愛”。
在疫情防控期間,寧波社會組織的志愿者們忙碌在農村、社區、交通路口、大街小巷……上演了一幕幕有序支持疫情防控的暖心場面。
余姚市大嵐鎮嵐山暖巢服務隊的志愿者們每天上門給村民測量體溫、宣傳防疫知識、講解疫情最新形勢,消除村民的恐慌情緒,并對外出返鄉人員和老年人進行每天兩至三次的探訪,實時掌握他們的健康狀況與流動情況,為他們提供暖心的送醫送藥服務。北侖區百靈鳥公益聯合會聯合青年小廚飯店發起疫情防控“公益午餐”活動,志愿者們承擔送餐服務,每天免費提供300份左右快餐,為在一線抗擊疫情的工作人員提供溫馨服務。鎮海區蛟川街道紅立方志愿者服務隊發動500多名黨員、居民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宣傳引導、人員登記、測量體溫,為居家隔離觀察人員送生活物品,共同筑牢“防疫墻”。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寧波社會組織活躍在戰場的角角落落。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26日,寧波共有1351家社會組織參與疫情防控宣傳動員,1602家社會組織參與疫情排查管控,4003家社會組織參與志愿服務,229家社會組織參與動員社會捐贈,并累計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贈了近2億元的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