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利 貝淑華
摘要:當前跨境電商業務的推進受人才缺失的限制,地區人才孵化率低、流失崗位增多等成為企業難題,促進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亟不可待。本文以國貿人才的轉型為研究對象,結合跨境電商發展背景,客觀分析跨境電商企業在國貿理論應用、電子商務理論應用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同時指出傳統國貿專業學生在職業規劃、知識儲備、實踐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跨境電商背景下傳統國貿人才轉型的對策。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需求;轉型
引言
近年來跨境電商的發展受人才缺口大、崗位流失嚴重限制。廣東亞太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陳海權在第二屆全球跨境電商峰會上表示,中國跨境電商領域人才缺口約有450萬,并且2017年仍以39%的速度增加。同時據相關數據統計,江蘇省跨境電商人才的缺失近30萬人。而在吸納人才時,跨境電商企業傾向的專業主要為國際經濟與貿易(簡稱國貿)和電子商務,且對前者的青睞程度大于后者。換而言之,企業青睞的是集國際貿易與電子商務技能于一身的復合應用型人才,要求從事跨境電商的外貿人員應具備綜合性的技能。因此,引導國貿專業學生轉型、培養具有跨境電商綜合的國際貿易人才素養是填補跨境電商人才空缺的有效方式。國內對跨境電商背景下國貿專業轉型的研究大多從院校的角度分析與提出對策,筆者從國貿專業在讀生和應、往屆畢業生出發,探討傳統國貿人才的轉型。
1、跨境電商發展概述
跨境電子商務(簡稱跨境電商)是指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電子支付結算,利用跨境物流促成商品送達、完成交易的一種商業活動,主要以B2C、B2B兩種主要形式進行。21世紀初以來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呈上升趨勢。通過網經社提供的跨境電商交易數據可知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規模逐年擴大,交易總額在2012年為2.1萬億元,到了2018年則漲至9萬億元,年均增幅28%,且進出口結構以出口為主(如圖1所示)。跨境電商作為我國外貿增長的“新引擎”,在“互聯網+”“一帶一路”方面也起促進的作用。目前國內有數百家跨境電商企業,知名的出口電商有敦煌網、全球速賣通、蘭亭集勢和中國制造網、阿里巴巴國際站等,進口電商有天貓國際、京東、亞馬遜、唯品會、網易考拉、小紅書等。
2、跨境電商人才需求分析
跨境電商企業對業務崗的需求多于技術崗。同時,在這些業務崗位中,營銷、運營推廣崗位需求偏多,客服、采購和供應鏈管理崗位次之。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數據,我國三成以上的企業急需電子商務運營推廣人才,二成以上的企業需要跨境電商技術人才,一成以上的企業需要物理供應鏈管理人才。這些崗位所需技能主要可劃分為國際貿易技能、電子商務特色技能、外語應用技能、國際物流操作技能和基本職業素養這五大核心技能。
2.1 國貿理論應用需求
國際貿易的相關理論和實務作為國貿專業學生理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跨境電商企業在招聘時最看重的技能。要求學生了解國際貿易格局,熟悉國際貿易慣例和規則,掌握外貿單證、外貿函電的繕制技巧,并且還要了解通關、結算、運輸保險等外貿環節。有學者調查發現,“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函電”是讓國貿畢業生收益最大的課程,由此可見國際貿易技能的重要性。
2.2 電子商務技能需求
電子商務技能可大致分為技術型技能和商務型技能兩部分。跨境電商企業對技術技能的要求包括硬件的安裝、網站的建設與維護、圖片美化處理等,這對應了電子商務專業本科課程的“數據庫設計與管理”“管理信息系統”“UI設計”等課程。而對商務技能的要求則包括運營推廣、網絡營銷等,要求應聘者有較好的信息分析能力和溝通能力,高效運用網絡推廣工具。
2.3 外語應用能力需求
跨境電商業務交易雙方所屬關境往往是不同的,語言差異在所難免,這就要求跨境電商人才至少掌握一門以上的外語,具備基本溝通與書面能力,應對國際業務。跨境電商企業最看重的外語是英語(多數企業要求應聘者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其次是日語。另外,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小語種在跨境電商中的應用也漸漸受到重視。
2.4 國際物流操作技能需求
物流對電子商務的影響不容小覷,國內眾多物流企業就正遭遇著“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難題。跨境電商企業要求國際物流管理人才具有基本的物流運作能力和供應鏈管理能力,熟悉物流各環節的操作。
2.5 基本職業素養需求
這一方面的技能是指大部分企業對應聘者的通用要求,也是一個員工做好本職工作必備的基本素養,除了基本的道德素養、合作精神、責任意識和自學能力外,還需要良好的適應與抗壓能力來適應兩境奔波及事務繁忙的疲憊。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電商人才狀況調查報告》,企業員工離職的最主要原因中抗壓能力占58%,由此推斷為了降低人才流失,跨境電商企業會選擇抗壓能力強的應聘者。
3、傳統國貿專業畢業生存在的問題
3.1 職業規劃不到位
職業規劃好比提前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打個草稿,條理分明的職業規劃可以讓學生明確每個階段的任務,這對于往跨境電商轉型的國貿學生而言尤為重要。但部分學生不重視職業規劃,馬虎對待學校布置的職業規劃作業。另外,一些學校缺乏后期跟進,不能很好地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生職業意向改變提供幫助。前期不重視職業規劃,后期缺乏進一步的指導,學生容易喪失對未來職業生涯的理性思考和動力。
3.2 知識技能儲備不足
由于企業青睞的是復合型跨境電商人才,因此想要轉型的國貿學生須掌握綜合性的技能。而傳統的國貿專業課程主要為國貿理論與實務相關,在電子商務和外語方面的課程較少,且部分高校仍把英語作為大類基礎教學,容易令學生所學與專業英語脫節,缺乏適用性和專業性。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學習國貿專業培養方案上的課程,國貿學生知識技能不能達到跨境電商人才的標準。
3.3 實務操作能力低
空有滿腹理論,面對實際工作卻一籌莫展,不知道業務具體應這么做,這就是實踐能力低的表現。而造成學生實踐能力低的原因其一是學生自身沒有積極利用假期時間進企實習、積攢工作經驗。其二是因為校方“重理論、輕實踐”,我國大多數普通高校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僅要求學生掌握國貿專業相關知識、國際貿易規則慣例等理論性內容,而忽視對學生實踐與操作能力的培養。
3.4 學科競賽履歷少
部分學生在相關學科競賽方面參與程度不高,除了是因為校方宣傳不到位、缺乏獎勵機制外,很大程度還是因為學生本身對專業知識掌握不夠、缺乏應對比賽的信心和忽視了學科競賽的重要性。實際上學科競賽有利于對學生創新思維、意識和創新技能的培養,還能調動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鍛煉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4、傳統國貿人才轉型對策
傳統的國際貿易就業方向主要為海關、商檢、商務局、單證員、外貿業務員等,但這些崗位由于多年人才積累和每年大量人才供給(國貿是我國最多高校設立的專業之一),傳統國貿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每況愈下。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跨境電商人才的供不應求。而且結合跨境電商人才需求來看,較高的外語能力和國際貿易理論基礎使國貿專業學生“轉型”更加容易。在這種契機下,傳統國貿專業的學生可以在學習本專業的同時,漸漸向跨境電商方向轉型,以便應對未來職業生涯的變數。總的來說,傳統國貿人才(在讀本科生和應往屆畢業生)向跨境電商轉型的對策為:
4.1 未雨綢繆,做好職業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通過職業測評和職業選擇制定一份有效的職業規劃,有利于大學生認清自我、找準職業定位。傳統國貿人才向跨境電商轉型需要跨專業的學習(如電子商務技能、跨境物流技能等),而資源欠缺的學生容易出現盲目性學習的情況,造成轉型效果事倍功半。因此為了使付出“高效化”,欲轉型的國貿專業學生需要提前了解跨境電商企業招聘崗位以及相應的技能要求,再結合自身情況選擇理想的轉型方向,并有的放矢地制定職業規劃。
4.2 錦上添花,提升自身能力
所謂“錦”,是指國貿技能的學習,指的是國貿專業學生遵從國貿專業課程體系,汲取外貿理論精華,熟悉外貿流程操作,實現課程達標并爭取優異成績。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網課或參加國貿培訓課程來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在讀高年級生或往屆畢業生還可以參加國際貿易從業技能綜合實訓(POCIB),利用仿真的線上國貿實務操作環境提升外貿實務綜合技能。
所謂“花”,是指除了國貿特色技能外的跨境電商核心技能的學習。鑒于跨境電商業務的綜合性,有轉型意向的國貿學生要學習的遠不止本專業課程。對于電子商務、國際物流技能,可以通過旁聽高校課程、通過MOOC等線上平臺進行學習;對于英語技能,則應充分調動自學能力培養英文素養,積極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考取優異成績,學有余力的還可參加商務英語考試(BEC)或托業考試等國際水平認證考試;對于基本職業素養,則要求學生在提高心理素質水平,理性看待目標職業,減少盲目認知,提高抗壓能力。
4.3 躬行實踐,提前進企實習
實習可以幫助大學生形成更清晰的職業概念,有利于深入的職業探索,這對轉型中的國貿專業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可以利用實踐的最終效果檢驗所學理論是否扎實,對尚且欠缺的方面查漏補缺,為正式進入崗位做準備。另外,據商務部統計,跨境電商企業的主體為浙江省、廣東省一帶的中小外貿企業及個體工商戶。這些中小企業在招聘時為了企業最大經濟效益,更傾向于“拿來主義”,即希望應聘者有著豐富的經驗,能較快適應新的崗位。因此具有對口實習經歷的應聘者在面試時更勝一籌。
4.4 以賽促學,參與學科競賽
學生自身應充分調動參與相關競賽的積極性,取得競賽獎項不僅是專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等技能運用的體現,還是求職、求學時的附加值。對于欲向跨境電商轉型的傳統國貿學生,可以參加國貿、電子商務、物流、英語等方面的競賽,如“POCIB大賽”“中國大學生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學生可以借助競賽激勵自己、提升學習動力,不斷鞏固專業知識,爭取獲得獎項。
5、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應對跨境電商人才缺失危機,可以促進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往跨境電商方向轉型。而考慮到跨境電商企業在吸納人才時對國貿理論、電商技能、外語能力、國際物流操作技能等方面有所需求,欲轉型的傳統國貿專業學生需要通過做好職業規劃、提升技能水平、積極進企實習和參與相關學科競賽等途徑來提升自我,以適應跨境電商企業的招聘要求。
參考文獻:
[1] 張曉蕓,陳寅磊.江蘇省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現狀及人才需求結構分析[J].電子商務,2018,(11):58-59.
[2] 鄧志超.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崗位需求與職業能力分析——以廣東省為例[J].電子商務,2019,(05):61-62.
[3] 王姝怡.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應用型本科院校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34(12):38-41.
[4] 貝淑華,劉子超.國際經貿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分析——以南京林業大學為例[J].北方經貿,2018,(03):139-140.
[5] 貝淑華,王陽.國際經貿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析[J].經貿實踐,2018(03):322.
[6] 耿利敏,沈文星.國內高校外貿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教育現代化,2016,(34):33-36.
[7] 牛衛平.基于學科競賽平臺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J].智庫時代,2018,(31):72-73.
[8] 賀書鋒,張偉華.跨境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需求與培養模式的影響[J].教育現代化,2016,(01):8-9.
[9] 梅蔣巧.跨境電子商務人才需求特征研究[J].管理觀察,2014,(31):119-120.
作者簡介:
陳秋利,南京林業大學在校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貝淑華,博士在讀,講師,現就職于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