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剛
亞太國家和地區對無人機越來越重視,為提升軍事現代化水平,加快無人機開發和采購步伐。本文梳理總結了我國以外的其他亞太國家和地區無人機發展總體概況、現有能力以及在研在役在試的無人機裝備,有助于了解亞太地區無人機發展能力和水平。
近年來,亞太國家和地區軍隊為提升軍事現代化,加快無人機開發和采購步伐。域內國家和地區根據自身軍事需要,結合軍事和經濟實力,采取引進、自主研發和聯合開發等方式競相發展和裝備無人機。
澳大利亞
近年來,澳大利亞成為亞太地區無人機使用的領先者,在同時研發和采購各類無人機,包括袖珍大小的“納米直升機”到高端的中空和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系統。早在20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陸軍就一直在試驗無人機,從2005年起,在阿富汗、東帝汶和伊拉克等海外部署中引入無人機,目前已具有十多年無人機使用經歷。隨著在2020年代中期引入新能力,澳陸軍正在考慮擴大此類系統的使用范圍。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成立了一支專門無人機部隊,稱為822×中隊,這也是澳皇家海軍艦隊航空兵的第四個作戰中隊。該部隊裝備美波音公司“掃描鷹”和奧地利西貝爾公司S-100“坎姆考普特”垂直起降無人機。根據與部署在阿富汗的加拿大部隊簽訂的后勤和培訓保障諒解備忘錄,澳皇家空軍先前操作4架從加拿大租賃的“蒼鷺”1中空長航時無人機。澳國防軍撤出阿富汗后,在南澳大利亞的伍默拉試驗場保留了2架“蒼鷺”1無人機,確保澳皇家空軍人員在未來引進中高長航時無人機平臺前能夠繼續鍛煉操作技能。這2架無人機隨后于2017年7月退役,期間共培訓了200多名飛行員,累計飛行時間超過3萬小時。目前,澳皇家空軍沒有專門無人機,計劃通過“空中7003”項目選擇新型武裝中空無人機。澳國防部長2018年11月宣布,美通用原子公司被選為“空中7003”項目的首選投標人,候選平臺是MQ-9“死神”無人機第5批次衍生型或是為英國研發的MQ-9B“天空衛士”無人機。預計2019年中簽署采購決定,2020-2021年之間交付,2023年達到全部作戰能力。
2019年2月,波音公司和澳國防部宣布合作開發大型無人機概念演示機,它能夠與現有軍機智能編組,能夠利用人工智能賦能技術獨立飛行或提供支援,同時與其他飛機保持安全距離。
現有能力
美波音一英西圖公司“掃描鷹”無人機:2016年6月,評估“掃描鷹”長航時無人機系統在澳海軍“阿德萊德”級FFG-7護衛艦上的可操作性的初步飛行試驗完成。該無人機現已搭載在“阿德萊德”級護衛艦上使用。2017年6月,與“阿德萊德”級“紐卡斯爾”號護衛艦一起部署至中東,執行“馬尼圖行動”,其監視和測距系統可幫助收集監視數據。部署期間,“掃描鷹”無人機于2017年9月與護衛艦上搭載的MH-60R直升機編隊,參與了澳海軍首次有人/無人機編組。澳陸軍在采購“影子”200無人機之前,也租用了“掃描鷹”無人機,在阿富汗部署期間共完成45000飛行小時。
奧地利西貝爾公司的S-100“坎姆考普特”垂直起降無人機:澳海軍根據海軍小項目1942號招標選擇了S-100無人機。S-100系統的采購數量沒有對外透露。這種旋轉翼無人機將為未來129聯合項目訓練和培養人員,該項目旨在選擇一至兩種垂直起降無人機平臺,在澳海軍未來護衛艦和海上巡邏船上遂行作戰。首套S-100系統于2017年年中交付,該系統使用55hp( 41kW)汽油活塞發動機,2017年12月交付了配備改進型Rotron 600 HFE推進系統的無人機。西貝爾公司將使用內部開發的S-2 HFE系統更新其中的2架,預計2019年第三季度交付澳海軍進行驗收測試。澳陸軍也在通過租賃使用該型號無人機,并于2018年12月在在其租用的1架無人機上測試了埃爾塔系統公司的ELK-7065高頻通信情報和測向系統,以及Overwatchimaging公司的TK-5 Firewatch智能戰術測繪載荷。
美國得事隆系統公司RQ-7B“影子”200戰術無人機:依據129聯合項目第2階段計劃,2010年8月宣布為澳陸軍購買2套完整的RQ-7B“影子”200戰術無人機系統,耗資1.33億美元。該一攬子計劃包括18架飛行器、4個地面控制系統、支持系統和初步培訓。這2套系統于2012年4月交付,由澳陸軍第20監視和目標獲取團操作。到2013年9月,該型無人機已完成10000h,為國際安全援助部隊提供支持,隨后于次月返回澳大利亞。澳陸軍目前正根據“陸地129”項目第三階段方案尋求更換該型無人機,目標是在2022年左右獲得新能力。
美航宇環境公司RQ-12“黃蜂”AE無人機:2017年6月,澳大利亞政府宣布了一項價值3650萬美元的合同,采購美航宇環境公司生產的手拋式“黃蜂”AE無人機,以滿足陸軍“陸地129”項目第4階段對小型無人機的要求。澳陸軍計劃讓每個戰斗隊都裝備“黃蜂”AE小型無人機。該機重1.2kg,可以飛行50min,航程5km,配備一個平移一傾斜一變焦的i22AE全向有效載荷,可提供實時彩色和紅外視頻。
波音公司的空中力量編組系統(BATS):該系統長11.7m,設計航程約為3700km,預計2020年首飛,此前于2019年3月在澳大利亞國際航空展上以模形亮相.澳國防部在該方案研發上投資2800萬美元。波音公司也表示,將在澳大利亞建造3架原型機。
F LIR系統PD-100“黑黃蜂”II:澳陸軍2017年宣布計劃為每個戰斗排裝備FLIRPD-100“黑黃蜂”ll納米無人機。該無人機重約189,手動發射,采用蝌蚪狀機身設計,使用電動機驅動120mm雙葉片主螺旋漿和尾螺旋漿。該機完全充電后,可在空中停留25min,最大飛行距離2km。作為偵察資產,所有戰斗排大約將部署160套“黑黃蜂”系統,從2018年初開始交付,預計到2019年完成。
處于研發/考慮/試驗的無人機系統
諾斯羅普·格魯曼MQ-4C“特里同”無人機。根據“空中7000項目”1B階段計劃,澳正在尋求一種能夠執行持久遠程海上巡邏和其他監視任務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澳2016年最新國防白皮書指出,預計從2020年代初開始采購7架該類型無人機,澳國防部最終承諾采購6架“特里同”無人機,第1架于2018年6月簽約,第2架于2019年3月簽約。首架飛機預計將于2023年年中投入使用,到2025年達到全面作戰能力。所有6架飛機計劃于2025年底交付,駐扎在南澳大利亞愛丁堡皇家空軍基地。服役后,“特里同”無人機預計將補充澳空軍P-8A“波塞冬”海上巡邏機,為退役老化的AP-3C“獵戶座”飛機鋪平道路。該方案總價值預計約50億美元。
孟加拉國
孟加拉國目前雖然沒有裝備軍用無人機,但該國采購機構一國防采購總局-2017年12月發出招標通知,為孟空軍采購中空長航時無人機。國防采購總局稱根據軍方《2030年部隊目標》現代化計劃,無人機將用于情報,監視、偵察和目標行動。無人機預計最大速度108kn.(200km/h),最大航程1000km,最高升限6000m或更高。無人機還需要有地面控制站、航空電子設備系統、傳感器、數據鏈路、光電和紅外有效載荷,以及攜帶武器。未經證實的報道稱,孟空軍選擇了中國“翼龍”II型察打無人機,初始合同包括4架空中飛行器、1個地面控制站以及相關培訓和后勤保障。預計2019年中后期該機交付。朝鮮
朝鮮對無人機的興趣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但直到80年代末,才從中國購得一些ASN-104/D-4無人機。20世紀90年代,從敘利亞接收到少量俄羅斯制造的DR-3微型無人機,從俄羅斯接收到Pchela-1T無人機。21世紀初,朝鮮不僅擁有越來越多無人機,而且開始基于ASN-104制造無人機,朝鮮稱為“潘亨”l(Panghyon l)。幾年后,基于ASN-105改進制造了“潘亨”II。報告還顯示,朝鮮在研制長航時無人機。韓國官員透露,自2016年初以來,已發現此類原型機“多次試飛”。2017年6月,在韓國江原道因杰縣發現一架長1.8m、寬2.4m無人機。韓國官員隨后透露,該無人機墜毀前在拍攝美軍在星州郡的“薩德”部署地點。這表明,朝鮮顯著提高了無人機的航程。
現有能力
西安ASN技術集團ASN-104/D-4無人機:D-4的開發始于1980年3月,最初設計為民用航空測量和測繪低空低速無人機。
“潘亨”I和II無人機:ASN-104(如上所述)和ASN-105無人機的朝鮮國產版。“潘亨”II與原型機基本采用相同的機身,但采用了增程控制系統。
雅科夫列夫OKB Pchela-1T無人機:20世紀90年代初開發,以滿足戰術監視和電子對抗需要。Pchela-1T采用推進式螺旋槳,攜帶變焦鏡頭電視攝像機。據信,朝鮮采購了10架該型無人機。
太原導航技術Sky-09P無人機。Sky-09P采用雙葉片螺旋槳提供動力,由安裝在機頭的拖拉機發動機驅動。朝鮮在90年代采購了數架該型無人機,目前很可能在國內仿制。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武裝部隊目前使用租賃的美制“掃描鷹”和本土開發的“聯盟無人科研機”Mkl戰術無人機。該國正考慮擴大無人機使用,特別是馬來西亞皇家空軍和皇家海軍,以尋求以有效的措施監視南中國海、馬六甲海峽和沙巴附近的蘇祿海。2018年4月,大韓航空航天事業部同意向馬來西亞DRB-HICOM國防技術公司轉讓技術和知識,在當地聯合生產韓國無人系統(KUS卜FS中空長航時無人機、KUS-FT戰術無人機、KUS-VH垂直直升機、KUS-VT傾斜旋翼和KUS-HD混合多旋翼無人機。
馬來西亞DRB-HICOM國防技術公司還與土耳其航空航天工業公司合作,滿足馬空軍對廣域監控的潛在需求,聯合生產“安卡”(Anka)中空長航時無人機,包括先進航空復合材料和控制技術的潛在技術轉讓。
2018年8月.馬空軍發布《能力55》路線圖,概述了到2055年的現代化計劃,強調需要中空長航時級偵察無人機。12月下旬,發出信息需求,要求在2019年2月前作出答復,表明馬空軍尚未確定其最終要求。
現有能力
美波音一英西圖公司“掃描鷹”無人機。簽約馬來西亞無人系統技術公司提供無人機監控服務,包括沙巴及其周圍海陸區域。馬來西亞武裝部隊聯合部隊總部租用“掃描鷹”無人機,駐扎庫達特基地(Kudat base)。
馬來西亞無人系統技術公司“聯盟無人科研機”Mkl。“聯盟無人科研機”Mkl的開發可以追溯到馬CTRM和SCS等公司2003年以來研制的SR-1、SR-2和Nyamok等無人機。2006年以來,據信至少租賃15個該型系統,馬來西亞無人系統技術公司是主承包商。
泰利斯西班牙公司“富爾瑪”(Fulmar)。馬來西亞海事執法局于2016年購買6架“富爾瑪”無人機,作為其最新一代巡邏機。“富爾馬”無人機旨在執行情偵監任務,可攜帶8kg有效負載。馬來西亞海事執法局特定型將攜帶一臺具有自動目標跟蹤功能的高分辨率攝像機。“富爾馬”無人機利用艦艇SMASH 30毫米機炮系統后面的彈射發射器發射,使用部署在艦橋后甲板上的緩沖網進行回收。
處于研發/考慮/試驗的無人機系統
馬來西亞無人系統技術公司ALUDRA Mk2。希望馬來西亞武裝部隊采購該型機,但是由于目前仍在使用ALUDRA Mkl,這種需求似已經失效。
馬來西亞國防技術公司ALUDRA“卡馬爾”(Camar)。馬來西亞國防技術公司和馬來西亞理工大學正在聯合開發一種40kg級監視無人機,預計2019年完成。“卡馬爾”無人機由強化復合材料制造,長2.5m,寬4m。公司稱,“卡馬爾”能夠飛行6h,控制半徑約為80km。
緬甸
緬甸空軍據信配有一個無人機中隊,駐扎在緬甸中北部的密鐵拉(Meiktila)空軍基地,裝備中國產無人機。有報告稱,2015年初,在果敢沖突爆發前,在靠近孟加拉國一緬甸邊境的若開邦,緬空軍在測試無人機。緬還尋求自主研發系統,例如,2018年12月,在71周年閱兵式上展示了搭載小型無制導炸彈的無人機。
現有能力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彩虹-3無人機。彩虹-3無人機采用曲面機翼和前翼設計,翼展8m,最大起飛重量約650kg。采用后置活塞發動機驅動三葉片推進式螺旋槳,可攜帶180kg有效載荷。公司表示,它可以飛行12h,視距數據鏈控制半徑200km。據信緬采購了10 -12架“彩虹”-3無人機。
新西蘭
新西蘭國防軍在其《未來陸地作戰概念2035》文件中表達了對空中情偵監無人機的需求,該文件概述了新西蘭武裝部隊未來十年及以后面臨的挑戰。新西蘭國防軍在其最新的《2016年國防白皮書》中也強調了類似的愿望,白皮書提議到2030年左右拿出140乙美元加強其軍種能力,盡管兩個文件沒有提及任何特定的時間表或傾向的系統。新西蘭皇家海軍也表示有興趣在其“奧塔哥”級海岸巡邏艦上部署1架海上無人機,提高其在廣闊海上和經濟專屬區巡邏時高速監視能力。然而,迄今尚未提出任何正式要求。2018年11月,新西蘭國防軍首席空軍元帥在一次電視采訪中指出,該軍種正在尋求2020年代中期無人機新能力。
現有能力
Skycam公司“卡胡”(Kahu)無人機。“卡胡”是一種高性能,高空氣動力學效能的小型無人機,配有新西蘭國防技術局設計的自動駕駛儀。目前由新西蘭陸軍操作,可攜帶一系列高性能靜止、運動視頻和前視紅外傳感器,航時2h,航程25km。印度
印度開發無人機時間長達20多年,航空開發機構、巴拉特電子有限公司、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和國家航空航天實驗室等研發機構開發具有情偵監、目標瞄準和武裝無人機已達數年。印度軍事、準軍事、邊境安全部隊和商業組織對各種尺寸無人機的需求日益增加。迄今為止,印度研制了一系列小型到戰術級可部署型無人機,但是印工業部門一直在努力開發中高空級別等更大平臺。然而,與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和技術研究機構等外國開發商的合作最終可能在開發更大型多用途無人機上提供必要的突破,這些公司可以參與更先進平臺的研發或部件制造。
2019年3月,美國國防部采購負責人透露,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計劃與印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合作開發一種小型空射無人機系統,該系統可能通過C-17和C-130J等飛機進行空中移動部署。
現有能力
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蒼鷺”1/2。印空軍目前裝備至少20架“蒼鷺”無人機,執行長航時情偵監任務,第一批在2001年交付。與此同時,印陸軍2013年2月簽署了一份價值2.18億美元合同,采購“蒼鷺”無人機,從2014年初開始交付,裝備位于中印邊境沿線的炮兵團。印陸軍先期2009年曾采購16架“蒼鷺”無人機。據信,印海軍至少裝備12架“蒼鷺”無人機,其中一些位于西海岸的波爾班達爾基地,監測卡拉奇附近海域。2018年3月,1架“蒼鷺”無人機起飛后不久墜毀。印軍裝備該型無人機總數可能超過50架。
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搜索者”Mk lI無人機。2001年以來,印度武裝部隊三軍都裝備有戰術級“搜索者”Mkll無人機。Mkll變型機機翼加長,采用AR 682轉子發動機,比早期型號具有更長航時。它還可配置為戰術監視和通信中繼無人機,可同時攜帶多種有效載荷。
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哈羅普/哈比”(Harop/Harpy)。雖然不是專用無人機,但印空軍在2009年根椐一項價值1億美元的交易采購了至少10套“哈羅普”巡飛彈藥,2013年投入使用,提供一體化搜索、跟蹤和攻擊短暫機會目標的能力。印空軍還裝備有“哈比”反雷達攻擊彈藥。
處于研發/考慮/試驗的無人機系統
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蒼鷺”TP/TP-XP。2015年9月,印度國防部長批準4億美元購買10架“蒼鷺”TP中空長航時無人機,并在合同簽署后12~18個月內交付。然而,這些飛行器尚未實現交付,可能是由于印度加入《導彈技術管制制度》。2017年2月,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宣布推出名為“蒼鷺”TP-×P的“蒼鷺”TP出口型。該出口型無人機有效載荷減為450kg,原型號搭載1000kg,使得《導彈技術管制制度》簽署成員能夠在不違反制度的情況下獲得這種無人機。
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魯斯圖姆”l/lI(Rustom l/ll)。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魯斯圖姆”無人機方案旨在生產一種自主開發的多用途中空長航時無人機,裝備印度三軍。該平臺預計將執行長航時任務,包括通信中繼、情偵監、海上巡邏以及火炮校射和作戰損失評估。2012年,該機構建議,在某個階段加入打擊能力,使其能夠攔截“海利納”導彈,即處于研發中Nag反坦克導彈的空中發射型。2016年11月首飛后,“魯斯圖姆”II已更名為“戰術空中超視距平臺201”,預計將主要用作情偵監平臺。
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尼尚特”無人機。“尼尚特”多用途戰術無人機彈射發射,研發工作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2008年似首飛。2011年,印陸軍采購了4套系統,但是2013~2015年間的一系列墜毀促使印陸軍停止采購。曾基于該機開發的傳統輪式起降型,即“蟠螭”(Panchi)無人機,但這一努力在印陸軍取消訂貨后而停止。
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捕食者B“守護者”。根據美國對外軍售計劃,印海軍可能采購22套“守護者”無人機系統,該無人機是MQ-9“死神”無人機系統非武裝海上型,合同價值30億美元。飛機最大飛行高度超過15000m,采用渦輪螺旋槳動力,航時27h,其機腹下裝有雷神公司的SeaVue多模海上雷達,可提供大面積海上情偵監覆蓋。據報道,2018年7月,美國政府批準向印度出售該無人機,當地媒體暗示,如果莫迪政府再次當選,政府計劃在2019年內達成協議。
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無人僚機。無人僚機計劃采用與美國XQ-58AValkyrie類似的配置,目前設想作為低可觀測、多用途無人戰斗飛行器,飛行時間80min。采用自主研發的HAL PTAE7渦輪噴氣發動機,巡航速度為466kn.(Ma0.7),作戰半徑400km。該飛行器可由距其200km外的作戰飛機定向,候選戰機可能是印空軍更新的“美洲豹”MA×飛機。該公司表示,計劃2022年前完成原型機設計,2029年前完成生產型設計。
印度尼西亞
為防御遼闊的領海(包括約17,000個島嶼),印尼對無人機的需求已堅持數年。由于工業和技術能力缺乏以及財政拮據,為印度尼西亞武裝部隊采購和自主開發無人機平臺的努力受阻。該國高級國防官員重申需要武裝中空長航時級無人機。2018年1月和2018年8月,印度尼西亞航空公司和土耳其航空航天公司表示有興趣基于“安卡”無人機為印度尼西亞空軍聯合開發無人機。印尼官員也表示有意從中國購買武裝無人機,并著眼于技術轉讓,最終使印度尼西亞航空公司能夠開發先進的無人機平臺和系統。
現有能力
航空防御系統公司“航空星”。印尼空軍裝備有以色列制造的戰術無人機,該機配有萬向架固定的平穩日/夜光電傳感器,以及通信數據鏈路。使用38hpZanzottera活塞發動機和雙葉片推進式螺旋槳,飛行高度5500m,作戰半徑200km.航時14h。印尼空軍51航空中隊操控使用該型無人機,駐扎在西加里曼丹孔泰尼亞克市(city of Pontianak)附近。
印度尼西亞航空公司/技術評估和應用機構“烏隆”(Wulung)無人機。“烏隆”無人機方案始于2004年,最初意在生產一種自主研發無人機,在廣闊群島執行各種民事任務,包括非法捕魚、伐木監視到云播種和支持消防活動。印尼武裝部隊隨后要求進行改進,增加航時航程,執行監視和偵察任務。據了解,到2015年底,印度尼西亞航空公司已向印尼空軍交付了11架“烏隆”無人機。
UMS Skeldar V-200無人機。印尼是UMS Skeldar第一個客戶,接收了Skeldar V-200垂直起降無人機重油發動機型,在采購和飛行員培訓前,印尼國防部于2016年末進行了性能和驗收測試。交付印度尼西亞的Skeldar V-200數量未公布。
處于研發/考慮/試驗的無人機系統
UMS Skeldar Rajawali-330/F-330無人機。印度陸軍根據2015年的一份合同采購了3架固定翼Rajawali-330偵察監視無人機和相關設備。該飛行器是F-330型的衍生型,配備EO/IR相機、超光譜攝像機和一臺具有激光探測和測距功能的測繪相機。目前正由印度尼西亞一家防務公司根據許可證共同開發。培訓從2016年4月開始進行,所有3架飛行器據信均在2016年中交付。
PT Indo Pacific通信和防御公司戰術無人機。該型手動發射戰術無人機2014年在雅加達印尼防務展首次亮相。該飛行器通常攜帶高清攝像頭,背包攜帶,兩人操作。印尼陸軍特種部隊司令部在2014年年中曾進行過測試。
日本
日本自衛隊盡管被廣泛認為是亞太地區技術最先進的防衛力量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目前的無人機能力多年來一直相對有限。然而,自2014年以來,日本出臺了一系列舉措,以增強本國無人機研發能力,旨在引進新型和先進飛行器,在廣闊海域和空域執行持久情偵監和預警任務。
現有能力
美波音一英西圖公司“掃描鷹”無人機。2011年3月的地震以及隨后的海嘯和核危機促使日本陸上自衛隊提高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和情偵監能力,授予當時英西圖太平洋公司一份合同,采買1架“掃描鷹”無人機交由三菱重工公司測試。該系統由因斯圖太平洋公司與三菱重工公司合作開發和測試,以滿足日本頻譜要求,系統于2013年5月交付。
斯巴魯公司前向飛行觀測系統(FFOS)1991年開始為日本陸上自衛隊開發,用于目標獲取、火炮火控和戰損評估的旋轉翼無人機,原型機被稱為前向飛行觀測系統,1993年12月首飛,直到1997年,技術研究與發展研究所開始試用。FFOS攜帶日間電視或前視紅外傳感器,安裝在機身下方,還可配備激光測距儀。
雅馬哈公司R-MA×Mk IIG無人機是一種旋轉翼無人機,從1983年開始研發,代號R-50,先用于農業,1991年進入部隊。1997年末推出了更先進的R-MAX,發動機升級,飛行穩定性和安全性提高。2005年10月,推出了演變版G-1,2008年1月獲得認證。隨后推出了軍用變體,即Mk IIG,2005年進入日本陸上自衛隊服役,并被部署到伊拉克執行維和任務。
處于開發/考慮/試驗的無人機系統
美諾斯羅普·格魯曼RQ-4“全球鷹”無人機。2013年12月,日本國防部確認計劃購買3架RQ-4“全球鷹”無人機,并在2015年1月宣布其確認決定。隨后,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于11月宣布,詳細說明了日本采購3架RQ-4 Block 30i(國際版)航空飛行器的請求,潛在出售費用估計為12億美元。2017年10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簽署了一份價值1.3億美元合同,購買3架“全球鷹”Block 30的長周期生產材料、2個地面控制站元件以及備件和現場勘測。日本2018年11月確認訂單,授予3架飛機4.899乙美元合同。這些無人機將配備雷神公司的增強型集成傳感器套件,包括光電/紅外、合成孔徑雷達和地面移動目標指示器,2022年9月1日前交付。日本政府還為無人機選擇了基地,預計將是日本北部的三澤空軍基地。
斯巴魯IR-OPV。斯巴魯公司正在開發3架可選無人駕駛飛行器。基于日本海上自衛隊富士T-5渦輪螺旋槳主教練機,IR-OPV是一種全金屬低翼懸臂單翼飛機,采用Allison 250-B17D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帶三葉恒速螺旋。根據2016年3月的政府合同,斯巴魯公司在一架原型機上集成了光電/紅外傳感器和先進飛行控制系統,在交付采購、技術和后勤局前,2018年10月實現了首飛,未來測試將由該機構執行。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自21世紀初就試圖采購西方制造的無人機,但直到2006年才采購到德國制造的“月神”(Luna)和意大利的“法爾科”(Falco)無人機。發展本國無人機生產能力的努力也獲得結果,一些國產系統已經在巴基斯坦武裝部隊服役。
現有能力
高級計算機工程服務公司Uqab ll無人機。Uqab ll是一種戰術短程無人機系統,作戰距離150km,升限3050m。配有平移俯仰變焦攝像機,可實時下傳數字視頻。Uqab無人機具有GPS導航和跟蹤系統,可預編航線或在飛行中更改。該無人機還可以在手動控制下操作,并使用常規起降方式。
美波音一英西圖公司“掃描鷹”無人機。根據2015年9月簽署的一份1500萬美元軍售合同,巴基斯坦采購了數目不詳的“掃描鷹”無人機。該合同是在巴表示對該飛行器表示興趣近7年后才簽署的,合同經由美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處理。據信,如果合同所有選項全部行使,將涵蓋30套系統。從201 6年第三季度開始向巴基斯坦海軍交付。
中國航空科技集團彩虹-3無人機(CH-3)。據信201 1年至少有20套CH-3無人機系統交付巴基斯坦。有關飛機的詳細信息,請參閱前面條目。
EMT“月神”無人機。“月神”無人機采用固定翼,是一種短程戰場偵察、監視和目標獲取無人機,飛行航時約6h,作戰半徑100km。可能的有效負載包括變焦日間CCD攝像機、熱成像儀或微型單孔徑雷達。巴基斯坦陸軍至少采購了3套該系統。
意大利萊昂納多公司“法爾科”無人機。最初由Selex ES/Finmecannica公司研發,“法爾科”遠程無人機包括支撐固定式三輪起落架機身模塊,肩部安裝海鷗翼和后置推進發動機。公司表示,該飛行器飛行半徑為200km,航時為14h,但可以通過地面控制站之間的指揮交接進一步延長。據信,“法爾科”無人機于2008年完成向巴基斯坦空軍的交付,2009年服役。
全球工業和國防解決方案公司“伯拉克”(Burraq)無人機。據稱由國有國家工程和科學委員會完全自主開發,“伯拉克”無人機似深受中國制造的CH-3戰術無人機影響,采用鴨翼和后掠翼配置和推進式推進器。該機于2013年11月在巴基斯坦空軍服役,裝備2個翼下硬點,可用于發射各種彈藥,包括“巴爾克”激光制導導彈。
全球工業和國防解決方案公司Shahpar無人機。采用與“伯拉克”無人機類似的機身配置,Shahpar無人機針對情偵監任務進行了優化,沒有攻擊能力。該飛機目前配備四沖程Rotax 912 ULS發動機,攜帶50kg有效載荷時航時可達7h,作戰半徑250km。公司計劃采用新型更強勁發動機升級該無人機。
處于研發/考慮/試驗的無人機系統
巴基斯坦航空綜合體ZF-1“毒蛇”無人機。2019年5月,ZF-1“毒蛇”隱形無人駕駛戰斗飛行器概念宣傳材料出現,該機采用混合翼設計,翼展18 m,最大起飛重量16000kg,最大速度預計將達到533kn.(988km/h),升限超過10000m,攜帶300kg有效載荷,航程可達500km。這一概念旨在對敵方防空系統進行深度滲透和壓制以及執行偵察和電子戰。這項努力是巴基斯坦“阿茲姆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旨在發展下一代軍事航空能力。
菲律賓
盡管執行了數十年反叛亂行動,但由于資金缺乏和政策低效阻礙了菲律賓武裝部隊現代化進程。菲律賓國防部近年來為提高武裝部隊能力作出了巨大努力,將其從一支以反叛亂行動為主導的部隊轉變為一支能夠遂行全頻譜軍事行動的部隊。各個軍種受益于多項新軍購。菲律賓武裝部隊最初將消費級無人機改裝為戰術情偵監支援飛機,但最近收到了美制無人機。
現有能力
美航空環境公司RQ-11B“大烏鴉”(Raven)。作為美國反恐支援計劃的一部分,菲律賓陸軍接收了RQ-11B“大烏鴉”系統,該系統由3架無人機組成。根據美國大使館2017年2月公告,菲陸軍還將接受作戰和維護培訓。
美波音一英西圖公司“掃描鷹”無人機。2017年6月,在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發布的招標中,發現菲律賓已采購了“掃描鷹”無人機。2017年9月,美國務院宣布,菲律賓將于2019年前接收“掃描鷹”無人機系統,該系統由6架無人機組成。2018年3月,在帕賽市維拉莫爾空軍基地(Villamor Air Base)舉行的儀式上,無人機交付菲律賓空軍。該系統由第300空中情報和安全聯隊在巴拉望的安東尼奧·鮑蒂斯塔空軍基地操控。
菲律賓陸軍研發中心“猛禽”(Raptor)無人機。2013年12月,在菲武裝部隊阿吉納爾多營地公開活動上亮相,“猛禽”無人機采用固定翼,基于商用遙控飛機機身,航時約為3h,攜帶一個攝像機,可將圖像和視頻實時提供到3km的工作半徑。“猛禽”無人機2013年9月在三寶顏市危機期間首次部署。
菲律賓陸軍研發中心“騎士獵鷹”(Knight Falcon)無人機。與“猛禽”類似,“騎士獵鷹”是一種固定翼無人機,改裝自商用機身,但是機身更大,航程大約7km。
韓國
韓國是亞太地區少數幾個擁有先進航空航天工業并尋求開發廣泛無人機系統的國家之一。目前,韓國軍隊依靠國內自主研發和國外進口無人機混合配置,國產無人機大多用于戰術級及以下,進口無人機屬于中空長航時及以上級別,例如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的“蒼鷺”1和諾斯羅普·格魯曼RQ-4 Block 30“全球鷹”。韓國內目前的研發努力主要集中在為韓空軍和陸軍研發中空長航時級平臺、無人駕駛作戰飛行器,以及垂直起降和傾斜旋翼平臺。無人機預計也將是所謂的“殺傷鏈”一體化監視和打擊系統的重要元素,用于探測和消除來自朝鮮的導彈發射。除滿足其武裝部隊需求外,韓國還渴望成為世界級無人機系統的主要制造商和出口商,韓國防務開發局、韓國航空航天研究院、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和大韓航空航天事業部等政府關鍵機構和行業精英帶頭推進無人機技術。
現有能力
大韓航空航天事業部KUS-FT/RQ-102無人機。大韓航空航天事業部是韓國國家航空公司專門從事軍事系統研制的單位。2016年,公司從國防采購計劃管理局獲得合同,為韓國陸軍制造KUS-FT戰術無人機系統。到2020年底,該公司將交付16套完整系統,每個系統包括4架無人機。RQ-102為短距起降設計,可在高空停留24h,配備有目標自動跟蹤能力,有效航程可達10km。
大宇/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RQ-101“夜間入侵者”300無人機。RQ-101是韓國陸軍第一個戰術級無人機平臺,采用固定翼配置,提供120km操作半徑,具有視距控制能力,采用地面中繼站,操控可達360km。有效載荷45kg,包括高清日間和紅外傳感器以及SAR設備。據了解,交付工作已于2004年底完成。
以色列埃爾比特系統公司“云雀”Il( Skylark II)無人機。“云雀”II無人機是手拋發射“云雀”I的升級版,尺寸更大、能力更強,航時6h,作戰半徑約為59km。該系統通常包括2架飛行器、相關有效載荷以及車載軌道發射器和地面控制站。
Foosung集團/UCON系統公司“遠眼”(Remoeye)無人機。2013年,韓國陸軍與Foosung集團簽署了RemoEye0028迷你無人機合同,從201 5年第三季度開始交付,共120套系統,每套系統包括4架航空器。RemoEye 002B手拋發射,采用氣囊緩沖系統回收,電動發動機,飛行航程10km,航時60min,機鼻配備穩定光電紅外有效載荷,帶平移和傾斜掃描。
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蒼鷺”1無人機。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2014年12月宣布,韓國國防采購計劃管理局選定“蒼鷺”1無人機作為韓武裝部隊軍級無人機。據了解,該型無人機數目不詳,由韓國陸軍操控。據報告,至少有1架該型機在非軍事區執行偵察任務。
處于開發/考慮/試驗的無人機系統
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下一代軍級偵察無人機Il,戰術無人機和無人駕駛戰斗飛行器。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正在開發一系列下一代無人機平臺,以迎接韓武裝部隊未來需求。關于這些裝備研發的詳細資料尚未公布。
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夜間入侵者”600 VT。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已啟動一項內部資助計劃,開發一種垂直起降無人機以滿足韓國陸軍可能的需求,2019年預計開始飛行試驗。原型飛行器總長度為9m,最大起飛重量計劃為600~750kg。該無人機上使用了GPS反欺騙系統,可提高其在有爭議的電子戰環境中的飛行能力。
大韓航空航天事業部KUS-FC。大韓航空航天事業部KUS-FC無人作戰飛機采用隱形優化設計,渦輪噴氣動力,外界知之甚少。在首爾舉行的ADEX 2017展會上,公司稱該機翼展約16m,航時6h,進一步信息隱瞞。
大韓航空航天事業部KUS-FS。KUS-FS先前稱為中高空無人機,為韓國空軍開發,與美國MQ-9無人機屬于同一類。該多用途無人機預計將執行通信中繼、電子戰、情偵監以及信號情報等任務。一架原型機在飛行中的圖像顯示,該機每個機翼下配備了兩個硬點,表示其具有潛在打擊能力。預計2018年底完成該飛行器開發,隨后移交給韓國空軍進行飛行測試和評估。
大韓航空航天事業部KUS-VH。大韓航空航天事業部正基于MD-500輕型攻擊直升機開發一種旋轉翼無人平臺。通過安裝大型燃油箱代替后排乘客座椅,飛行航時可延長至4h。如果研制成功,KUS-VH有可能支持有人/無人編組,與韓陸軍AH-64E“阿帕奇衛士”聯合行動,“阿帕奇”直升機已具有指揮無人機能力。
大韓航空航天事業部KUS-VT。這是一種無人駕駛傾斜旋翼無人機,基于TR-60系統,與韓國航空航天研究院聯合研制。KUS-VT可攜帶30kg有效載荷,飛行半徑200km,航時6h。預計將自主執行垂直起降和艦載活動。
諾斯羅普·格魯曼RQ-4“全球鷹”無人機。韓國采購了4架RQ-4批次301“全球鷹”無人機以及2個地面控制站和2臺備用發動機,合同價值6.57億美元,將裝備韓空軍一支偵察部隊。首批2架航空飛行器的交付原定于2018年底交付,但一直延續至2019年,以提升其反黑客系統和網絡安全能力。
中國臺灣
臺灣“空軍”一直不愿采用無人技術,目前已知沒有無人機在役。臺灣最大最強無人機,即戰術級“中翔”(ChungShYang)II無人機,由臺灣“陸軍”操控。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在牽頭開展無人機開發工作。
現有能力
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紅雀”II無人機。“紅雀”ll是一種小型手擲發射無人機,據了解,在臺“陸軍”和“海軍”服役。飛行器采用電動機驅動,可在高空停留60min,通過降落傘輔助著陸回收,搭載光電攝像機。
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中翔”(Chung ShYang)II無人機又稱“信天翁”,目前在臺“陸軍”服役。2010年,根據一份價值1.2億美元合同,臺“陸軍”采購了大約32架無人機。該交易包括8套完整的控制套件,每個套件包括1個指揮所、地面控制站、發射和回收系統、遠程視頻終端和其他支持設備。據報道,2012年、2013年和2016年,其中3架無人機在例行行動和訓練中出現故障并丟失。為提高可靠性和性能,正在開展進一步工作。
處于開發/考慮/試驗的無人機系統
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滕云”(TengYun)無人機。這種新型中空長航時無人機原型在2015年臺北航空航天與國防技術展覽會上亮相,該機似仿照美國RQ-1“捕食者”平臺,任務包括通信中繼、持久情偵監行動以及海岸巡邏和民用研究。2017年12月,臺宣布該無人機將投入生產,并命名為“騰云”。然而,該方案隨后被推遲到2020年,將根據臺“空軍”要求進一步升級,包括增加外部存儲掛載能力。
新加坡
新加坡被一些觀察家描述為無人機“熱心用戶”。該國部隊于1979年使用“塔迪蘭·馬斯蒂夫”戰術無人機,開始無人機首次行動。但此后又采購了更新更強的平臺,現由2007年成立的新加坡空軍無人機司令部指揮,負責監督所有主要軍用無人機行動。由于人力長期短缺,新加坡武裝部隊將技術視為關鍵的力量倍增器,正在進行的現代化工作將重點集中于指揮控制、情偵監和精確打擊集成。在這方面,無人機被視為新加坡武裝部隊轉型倡議的關鍵推動因素。
現有能力
美波音一英西圖“掃描鷹”無人機。新加坡海軍使用“掃描鷹”無人機,作為其6艘“勝利”級導彈護衛艦升級和延壽的一部分,為這些艦艇提供機載情偵監能力。飛行器通過安裝在后甲板上的氣動發射彈射器發射。天鉤回收系統安裝在艦船尾部的上部結構,在半空中將返回無人機捕捉住。
以色列埃爾比特系統公司“赫爾姆斯”450無人機。新加坡空軍2007年接收首批“赫爾姆斯”450無人機,2015年3月達到實戰能力。該無人機由新加坡空軍第116中隊操作,駐扎在西部登加空軍基地。該飛行器攜帶150kg有效載荷,但是新加坡空軍選擇在腹部安裝炮塔,并加裝高清彩色日間電視和紅外攝像機以及激光指示器。新國防部長透露,該型無人機將在未來幾年內逐步退役,代之以新平臺。
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蒼鷺”1無人機。新加坡空軍主戰遠程無人機是中空長航時“蒼鷺”1無人機,2012年5月引入,取代老化的“搜索者”戰術無人機。2017年3月,新空軍宣布“蒼鷺”1無人機達到全面作戰能力,由第119和138中隊操控。新空軍選擇基于MAN 4x4卡車的機動地面控制站配置,操控無人機和任務有效負載,并配有兩個模塊化工作站,處理關鍵任務規劃、控制、指揮和處理功能。2019年3月還透露,“蒼鷺”1將被另一系統取代。
新加坡技術航空公司“天刃”II(Skyblade ll)無人機。“天刃”II是一種短程小型無人機。重5kg,手動發射,降落傘回收,采用混合動力推進系統,航時1小時,工作半徑8km。配備自動返航功能,可通過航點設置按照用戶定義的飛行路徑自主飛行,同時具有3種預設盤旋模式。
新加坡技術航空公司“天刃”III(SkybladeIII)無人機。2010年以來,至少有6個新加坡陸軍部隊裝備了“天刃”III小型無人機。它是一種便攜式無人機,單機重5kg,可利用兩個背包攜帶,每個背包重20kg。可以在20min內完成飛行準備,手動發射,飛行時間1h,航程為8km。
處于開發/考慮/試驗的無人機系統
DSO國家實驗室V15無人機。V15是新加坡自主開發的第一種固定翼監視無人機,具備垂直起降能力。V152017年11月推出,配備日/夜攝像機,專為傳統無人機起降面臨挑戰的城市環境而設計。V15航時3h,具備在移動無人地面車上起降能力。
奧地利西貝爾公司S-100“坎姆考普特”無人機。據報道,新加坡海軍在其一艘最新的“獨立”級瀕海戰斗艦上試驗了旋轉翼S-100“坎姆考普特”無人機。據了解,新海軍尚未承諾采購,并在研究其他類似無人機,然后選定適當平臺。
新加坡技術動力公司“毒刺”(Stinger)。“毒刺”無人駕駛多旋翼炮艇被設想為一種半自主、連級偵察和火力支援平臺。系統雖然仍處于早期開發階段,但公司設計目標是在攜帶高清日間和熱像儀、火控系統和5.56mm口徑Ultimax 100 Mk8輕機槍時,航時能夠超過30 min。
斯里蘭卡
內戰結束以來,該國武裝部隊任務不斷增加,包括防空、打擊和網絡戰,但主要是在平暴和海上攔截行動中提供戰術空中支援。為此,斯里蘭卡空軍裝備有一系列無人機,十多年來一直支援地面部隊。
現有能力
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的“搜索者”無人機。斯里蘭卡空軍第111無人機中隊操控。1983年至2009年,在與猛虎解放組織內戰期間,“搜索者”無人機據信遂行了265架次飛行,支援地面部隊。
EMIT航空咨詢有限公司的“藍色地平線”ll無人機。2009年,根據斯里蘭卡政府提出的請求,采購了數量不詳的長航時“藍色地平線”ll戰術無人機,該機航時24h,通過數據鏈路作戰半徑達150km。據信,無人機由斯里蘭卡空軍第112無人機中隊操控。
泰國
近年來,泰國對提升情報收集要求不斷增加,本土無人機研發能力也因此增長。早期國產系統的努力主要在以色列等國的外援下,依靠私營和軍方公司圍繞價格實惠但技術初級的無人機。2009年,泰國防部提出減少對外國無人機技術和進口依賴的倡議后,更尖端更先進的無人機近年來開始出現。如今,國防部國防技術研究所正帶頭發展本土無人機生產能力,刺激國防行業創新。
現有能力
航空防御系統公司“航空星”無人機。泰皇家空軍部署的首架無人機即戰術級“航空星”,這是軍方為支援戰斗部隊,廣泛引入監視和偵察無人機的一部分。當地媒體報道說,在北欖坡新成立第404中隊,負責操控該機。
美航空環境公司RQ-11“大烏鴉”無人機。據信,泰皇家陸軍2010年采購了大約12架這種手拋發射小型無人機,執行戰術情偵監任務。
以色列埃爾比特系統公司“赫爾姆斯”450無人機。泰皇家陸軍2018年6月透露,接收了4架“赫爾姆斯”450無人機,由位于華富里陸軍航空中心的第21航空營操控,任務包括情偵監、測繪和目標指定。據了解,2017年,敲定一份價值約3000萬美元的交易,其中包括一個地面控制站和遠程視頻終端。
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搜索者”無人機。泰皇家陸軍第21航空營還操控4架“搜索者”Mk ll無人機,約以1200萬美元的價格購于20世紀90年代末。
泰國皇家空軍空間與航空科技研究與開發中心“虎鯊”ll無人機。“虎鯊”ll中程戰術無人機設計于2015年左右,攜帶30kg有效載荷時作戰范圍150km。據報道,泰國防部2016年簽訂了一份價值1800萬美元合同,為17架“虎鯊”ll無人機采購零部件。據報道,泰AVIA Satcom公司負責系統集成和測試,G-Force復合材料公司負責建造機身。
處于開發/考慮/試驗的無人機系統
R V Connex公司“天空偵察兵”無人機。一種小型戰術無人機,翼展10m,能夠攜帶10kg有效載荷,飛行航時6h。據說飛行測試已積累200h以上。
泰國皇家海軍海軍研發辦公室“塔雷姆”(Tarem)無人機。2017年,在曼谷泰國國防與安全展上亮相,“塔雷姆”戰術無人機采用多旋翼設計,由泰國海軍研發辦公室開發,執行通信和監視任務。它還配備一個平穩底座,可以容納9mm口徑自動手槍。
頂級工程集團“獵鷹五號”無人機。“獵鷹五號”是一種固定翼監視無人機,具有垂直起降能力,根據防務技術所合同下開發,可攜帶5kg有效載荷。
越南
越南一直強調,無人機的發展符合提高越南武裝部隊情報、監視與偵察能力的要求。據了解,2011年以來,越南已開始開發無人機技術,如飛行控制和導航系統、操作軟件和機身設計。此外,國有越南航空航天協會牽頭的方案表面上看促成了與俄羅斯伊爾庫特科學生產集團和瑞典無人系統集團合作,基于伊爾庫特-200和瑞典“魔法眼”1無人機開發和生產戰術無人機,但是勢頭似已經停滯,開發進展不為人知。
現有能力
越南電信集團“巡邏”VT無人機。軍方擁有的越南電信集團在2014年公開展示了本土研制的“巡邏”VT戰術無人機。該飛行器由公司的飛行儀器中心開發,據稱能夠飛出50km.攜帶光學紅外攝像機,可提供高清實時影像傳輸。
處于開發/考慮/試驗的無人機系統
科學與工業學院/公安部HS-6L無人機。越南媒體曾報道高空長航時HS-6L無人機,該機具有雙尾撐機身,翼展22m。所述性能包括航程4000km,航時35h。據信,該飛行器將用于南中國海軍事巡邏。據報道,2015年11月,原型機完成,2016年第二季度進行了飛行測試。
美波音一英西圖公司“掃描鷹”無人機。2019年3月透露,根據一份政府間出售協議,波音公司即將達成交易,將“掃描鷹”無人機出售給越南海岸警衛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