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云
摘 要:進入互聯網時代后,在創新創業的大背景下,社會發生重大變革,觀念不斷更新,社會將更多的目光投向女性,鼓勵女性獨立,鼓勵女性追求自我價值。因而越來越多的女性創業者涌現,但是女性創業者由于受自身及社會環境等各種因素影響,往往面臨著比男性創業者更多的困難與阻礙。本文旨在通過查閱文獻資料、搜集網絡數據、結合實際情況,根據國內外女性創業者現狀及前人提供的一些模型,梳理女性創業者面臨的阻礙,總結這些阻礙出現的原因,提出相應地參考對策。本文梳理文獻資料和結合實際分析后,發現女性創業者往往由于受性格特征、缺乏家庭支持、傳統觀念影響、缺少創業知識技能等因素,從而導致退縮、失敗等局面,最終從發揮個體、家庭、社會、政府四個角度提出建議,希望能夠為促進女性創業者成功創業提供思路。
關鍵詞:女性創業? 障礙?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5(b)--03
創業活動是一種重要的經濟價值創造活動,有其獨特個人意義和社會意義。從20世紀末起,創業活動在全球范圍內掀起熱潮,隨著時代進步和思想解放,過去勞動范圍限于家庭內部勞務的女性逐漸走向社會。經過幾十年的實踐證明,女性在社會勞動活動中發揮的作用并不弱于男性,在一些領域甚至超越男性。后來女性也開始投身創業,涌現董明珠、張茵、龔海燕等多位優秀的女性企業家。女性創業不但能夠實現女性創業者的個人價值,而且也能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就業(周芳,2012),具有極強的社會意義。
進入21世紀,機遇與挑戰并存。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為我國創業事業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在這個努力追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關鍵時期,國家鼓勵創新,社會提倡創造,人民努力創業。2019年8月,阿里研究院聯合中華女子學院發布了《2019全球女性創業就業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全球化4.0時代是女性創業的“黃金時代”,女性商業力量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女性創業者在創業活動中往往表現出不同于男性的思維方式及風險偏好等,故認為應當對女性創業進行單獨討論研究。迄今為止,關于創業的研究已是碩果累累,但以女性為主體的創業探索仍有空白。女性創業研究逐漸跟不上女性創業實踐,難以對女性創業活動提供最新參考。本文結合當前時代背景,結合前人理論及經驗,討論女性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阻礙及其成因,總結提出可行的對策,希望引發更多國內外學者關注,也希望對女性創業者有所幫助,鼓勵女性投身創業,助力創業女性實現個人價值、創造社會價值。
1 研究背景
1.1 基礎概念
創業是創業者通過整合、優化自己擁有的資源,以期創造出更大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創業是勞動方式的一種,與其他勞動方式相比較,創業這一勞動方式對從業者的思維能力、決策能力、協調能力、創新能力要求更高,創業需要運用有限的資源盡可能創造出社會尚未出現或尚未深度挖掘的產品或服務。
本文對于女性創業概念沿用王立新,竹佳麗(2018)的女性創業概念界定,即女性為了實現自身目的而展開的符合創業性質的活動過程,除創辦公司等典型的創業行為,建立網絡店鋪及微商品牌等都屬于女性創業。
1.2 國外背景
1.2.1 國外社會背景
以第一經濟大國美國為例,女性創業在美國呈現上升態勢。美國運通2018年所發布的“女性所有經濟報告”中顯示,美國有1230萬家女性所有企業,相較于1970年,這48年間增長到了原來的30倍。從美國企業總體情況中看,截至2018年,女性所有企業占總數的4成。這些女性所有企業解決了920萬人的就業問題,創造了約1.8萬億美元的收入。
1.2.2 國外政策背景
(1)美國:由政府及其部門承擔促進與地方協會合作的責任。政府部門首先設立創業相關的部門以提供政策支持,各類機構和協會則負責落實政策和輔助女性創業者進行創業活動。
(2)英國:構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級各類機構的三級政策扶持體系。英國至今已建立較為成熟的女性創業政府扶持體系,并由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級協會及機構來貫徹執行。
1.3 國內背景
1.3.1 國內社會背景
“2018胡潤女企業家榜”顯示,中國女企業家占總數的28.7%,全球最成功的女企業家中國占了六成,其中排名前5位的女性企業家中有4位來自中國。《全球創業觀察中國報告2016》顯示,在創業活動指數排名上,我國女性比男性高一名。可見,全球范圍內,我國女性創業活躍程度是不亞于男性的。
1.3.2 國內政策背景
2018年9月26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第一次提出“鼓勵支持更多女性投身創新創業實踐”。
近年來,各省市都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出臺了一些鼓勵女性創業的政策,雖然具體內容不盡相同,但出發點都是為女性創業服務的。以重慶市近年對于返鄉女性的創業幫扶為例,2018年9月—2019年10月,重慶市女性人才研究會與亞洲基金會合作開展了“重慶返鄉女性創業助力計劃”項目以幫助女性創業就業。
2 理論模型基礎
2.1 創業勝任力評價模型
勝任力是區別績效平庸者和優秀者的能力特征,這個概念最早是由麥克利蘭在1973年提出的。后來者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錢德勒和漢克斯于1994年首次提出創業勝任力概念,他們認為創業勝任力是指在企業創業過程中,作為一個效益優秀的創業主體所應當具備的在創業過程中識別、利用機會,獲取并整合資源的綜合能力,包括該能力所要求的知識、能力、技能和特質。劉漢東(2011)提出的創業者特質、創業者知識、創業者能力三維度十七項二級指標的創業者創業勝任力概念模型,為創業勝任力模型搭建了較為完整的內部骨架。
3.2 性格理論模型(MBTI)
在職業生涯規劃中運用較多的MBTI模型(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Meyers和Briggs所提出),認為個體的個性是人內部心里活動的一種傾向的表示,并最終提煉出4個關鍵要素16種人格類型,這16種人格類型的個性特點及相應的外在行為特征不盡相同,用以解釋每個獨特個體的不同行為表現。心理學上認為,如果能夠對自己的人格特征有較為清晰的認知,能夠較大程度上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從而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這對個人職業發展是十分有益的。
本文在前人的基礎上,將主要以這兩個模型的思想為參考,結合經濟學、社會心理學理論,探尋女性創業者遇到的阻礙、原因及有效對策。
3 女性創業阻礙
3.1 性別歧視
在男女性社會功能認知上,女性總是被認為是勞動能力較弱的,其固有的社會功能應當是傳宗接代、相夫教子。如果女性從事與男性一樣的社會勞動,常常被看作是不安分的表現。在一項社會調查中,僅有三成的被調查者贊同女性創業。社會輿論對創業女性的歧視嚴重打擊了女性創業的熱情,使得更多的女性選擇安于現狀。多數人認為女性脆弱而難以承擔創業的重任,也難有所成就。女性對于公平包容的創業環境的訴求難以得到滿足。
3.2 創業資金不足
女性創業者經常面臨一些共同的問題,例如融資困難,整個女性創業的融資只占融資盤子約1/10。2017年創業公司所籌集的資金中,女性創始人的創業公司只占到2%。融資困難意味著她們的資金不充裕,在這個市場瞬息萬變的時代,資金的短缺阻礙創業公司的進一步成長和擴大,當遭遇一些市場變動因素沖擊,這些公司甚至沒有自保能力。
3.3 規模成長難
女性創業的企業往往局限于她們生活的社區、城市甚至省份,很難走出國門,走向更大的舞臺。她們的市場總是局限于自己的朋友圈,難以有進一步的開拓。這與她們求穩發展的心態有關,也與融資困難、無法實現擴大生產有關。
同時,市場競爭體制的不完善也對她們造成一定的困擾。我國正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有競爭者通過不規范手段增強其競爭能力,以謀取利益。而女性在這些關系處理上,總是感到斡旋吃力。
3.4 創業領域較窄
女性創業領域主要集中在服務業、批發零售業、農林牧漁業、住宿餐飲業、電子商務等。主要是由于這些行業進入門檻較低、所需資金較少、技術要求不高,且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或者是不需要花費大量整塊的時間在外工作,有利于婦女取得家庭認可和幫助(居凌云,2014)。
4 原因分析
4.1 性格特征
女性創業者受性格特征局限較為明顯。女性創業者在創業活動中易表現出信心不足,商業交涉中顯得有些局促和緊張。同時,大多數女性相對于男性來講更加追求穩定,風險厭惡特征明顯,其決策不夠大膽。
夏正晶(2017)通過創業勝任力評價模型的構建和實證研究發現,說明女性創業者受社會壓力驅使可能缺乏自信,部分女性性格柔弱,遇到阻礙容易“打退堂鼓”,且女性創業者團隊協作能力相對較差,這可能與嫉妒心理有關,如不愿意與他人分享成果等。
4.2 缺乏家庭支持
夏正晶(2017)還發現女性在創業過程中的支持與幫助更多來源于家庭成員,因為一般是家庭才會不計得失地給予其盡可能多的支持與幫助,可以說家人的親情是女性創業者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且相對來講,女性社交圈子較小,既有實力又愿意提供創業支持的人士較少。所以,如果缺少家庭的幫助,對于女性創業來講,難度陡增。
女性還常常承擔生育后代的責任,這是男性無法代勞的,并且多數女性生育后還面臨著養育的問題。“二孩”政策出臺后,生養后代的責任更重。因此,家庭的支持和分擔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許多家庭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以及以生育無法替代為由限制女性擁有屬于自己的事業,更遑論創業這一需要付出大把時間和精力的事業。
4.3 傳統觀念影響
當今時代,雖然男女平等的觀念不斷強化,但性別歧視仍然存在,社會上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女性創業的不在少數,“男尊女卑”“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男主外,女主內”等陳規陋俗還在束縛女性創業的發揮。
以融資為例,投資者時常質疑女性創業者的知識儲備,他們普遍認為女性自古以來扮演的角色就是主內的妻子,缺乏冒險精神和創新精神,不夠堅毅,無法帶來足夠的回報,因而不愿意和女性創業者合作。相反,他們更看好男性創業者,認為男性具有更強的能力與豐富的知識,能夠為他們帶來更高的效益。并且投資人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男性,他們在進行投資的時候會持有“同類傾向”,認為將資金提供給有合作經歷或熟悉的人和產品會更加安全。
4.4 缺少創業知識技能
年齡較大的女性創業者的家庭因受早期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影響,可能會限制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例如,20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家庭一般是全力供男孩子讀書,家中的女孩子往往是被安排在家里干活或者盡早出嫁。即便是現在正在或已經接受較好教育較年輕的女性,一是由于社會系統的創業培訓機會并不多,二是早期創業者大多是男性,他們更愿意把創業培訓學習的機會留給男性創業者,因為他們相信男性有更大可能走向成功。不僅如此,多數女性需要更多地兼顧家庭,可能會選擇放棄培訓機會。而現在社會上的創業培訓大多浮于表面,缺乏針對性,早已落后于實踐。
5 對策建議
5.1 個體層面:發揮個性特征優勢
《2019全球女性創業就業研究報告》指出數字化進程中,女性創業者集中表現出利他、包容、堅韌、果敢四個優良特質。利他的特質使得女性創業具有較好的社會意義,能夠推動社會文明發展。女性溫柔包容的個性特征使她們擁有更多的人文關懷,更能關注客戶需求、關注市場,以創造讓客戶滿意的產品和服務。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上,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很多時候會用來形容女性。創業從來不是一項輕松的事業,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很多時候還需要比誰更能夠吃苦。女性的思考方式更加直覺,而直覺有的時候能夠帶來驚喜,比如在一些復雜的事件中,女性根據她的直覺就能夠抓住本質,作出判斷。
根據性格理論模型,成熟程度和為職工所親近是成功的領導個性特質。女性應當發揮細致謹慎、不怕辛苦、善解人意的品質使企業能夠長久生存和發展下去,同時要增強自信,盡可能減少對創業不利的性格特征對事業的影響。
5.2 家庭層面:促進家庭支持
家庭的理解支持不僅可以促進女性創業的積極性,更可以有效提高女性創業的成功率。面對一些創業新形式,家庭要同女性創業者一起學習,幫助女性創業者辨別分析創業機遇和風險,對于女性創業動機和結果更為寬容,使女性自我價值實現與家庭和諧共處融為一體(盧圣旭,2018)。家庭成員應當給予女性足夠的安全感,精神上的鼓勵使她們沒有后顧之憂,能夠投入更多精力,使創業更好更加成功。物質上的幫助則能夠使她們如虎添翼,走得更快更遠。
5.3 社會層面:加強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應當首先傳播創業理念,樹立創業意識,糾正女性對于創業的不正確、不合理認知,創業是一種就業方式,創業的女性不是“不安分的女人”,鼓勵女性走出家庭的小圈子,走向社會。其次,創業教育應當真正地為創業實踐服務,將創業理論融入創業實踐中去,同時要注意根據不同女性的教育背景因材施教,提供可供她們利用的創業知識。創業教育不應僅停留于知識層面,還要注重培養創業女性素質和能力等穩定特質,使她們具有良好的創業勝任力。再次,創業教育要結合當前時代背景,搭乘數字化這一“順風車”來開展培訓,注意與時俱進。最后,創業教育要做好后續服務,當女性創業者遇到問題時,應當能夠尋找到創業培訓的后續幫助。這些都應當落實到具體的組織或團體上去,而不能僅僅是喊口號。
5.4 政府層面:完善政策支持
政府應大力倡導摒棄陳規陋俗,傳播平等新思想;努力規范市場競爭,給女性創業者公平競爭的機會。可以借鑒西方國家對女性創業的幫扶機制,構建女性創業幫扶體系,協同社會力量幫助女性創業,形成全社會廣泛支持的良好風氣。同時,政府應當密切關注女性創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集中發力,對癥下藥,為女性創業者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例如針對籌措資金困難的問題,政府可以鼓勵投資者對女性創業者多加關注,對女性創業企業減免稅款等。
參考文獻
吳超.社會組織領域女性創業問題及對策研究[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8(5).
章揚.秦皇島市女性創業的現狀與對策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0).
RI AZAhmad,米紅,AMIN Ullah,等.女性小微創業者面臨的挑戰——巴基斯坦女性創業者個人工作和生活的協調措施[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8(4).
盧圣旭.女性創業模式及影響因素分析[J].思想文庫,2018(7).
居凌云,梅強.女性創業的現狀與需求分析[J].軟科學,2014(4).
王立新,竹佳麗.關于國內外女性創業現狀的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8(8).
夏正晶.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江蘇省女性創業勝任力評價模型構建及實證研究[J].經濟師,2017(10).
周芳,謝雅萍.女性創業勝任力與創業發展的關系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2(1).
居凌云.女性創業的現狀與促進對策研究——以鎮江市為例[D].鎮江:江蘇大學,2006.
高秀娟.國外女性創業支持政策和措施的比較分析及啟示[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5(5).
錢永紅.個人特質對男女創業意向影響的比較研究[J].技術經濟,2007(7).
徐若虹,趙澤辛.論性格理論模型(MBTI)對女性創新創業影響因素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1).
趙曙明,杜娟.基于勝任力模型的人力資源管理研究[J].經濟管理,2007(06).
劉漢東.創業者創業勝任力與創業成功的關系研究[D].南京:南京財經大學,2011.
莫寰.女性創業勝任力的階段特征及其與成長績效的關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3.
李佳琪.新經濟時代中國女性創業調查報告[J].科技與金融,2019(03).
湯敏,劉玉邦,曾川.“互聯網+”背景下女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理論分析框架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