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勇軍
摘 要:近年來,柳州汽車產業的增長面臨著較大的壓力,積極開拓東盟市場是推動柳州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文回顧了日本汽車產業開拓東盟市場的歷程,總結了日本汽車成功開拓東盟市場的經驗,提出了柳州汽車產業開拓東盟市場的困難及對策。
關鍵詞:日本汽車產業? 東盟市場? 柳州汽車產業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5(b)--02
汽車產業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同時也是我國重要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在全球經濟下滑及我國汽車行業連續多年增長的背景下,國內市場逐漸飽和內需疲軟,柳州汽車年產量占全國9%,汽車產銷下滑幅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如何推動柳州汽車產業開拓國際市場成為重點問題。在人口超6億的東盟,2018年汽車保有量達4000余萬輛,隨著東盟大部分國家人均GDP邁入3000美元大關,東盟地區汽車保有量將成倍增長。廣西與東盟各國相鄰,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這些對柳州無疑是一個開拓新興市場,推動企業國際化的重要機遇,日系汽車目前占據東盟市場80%以上的份額,其開拓東盟市場的經驗將為柳州東盟市場的開拓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 日本汽車開拓東盟市場的歷程
日本開拓東盟汽車市場始于20世紀60年代,在經歷了三次石油危機后,以高能耗為特點的歐美汽車品牌遭到重創,日本車企抓住機遇,堅持低價省油的原則迅速搶占國際市場,積極進行海外布局,其中日系車在泰國汽車市場上擁有很高的市場份額。隨著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場擴大,日系制造商一邊對當地進行技術轉讓,一邊支持該地區的汽車產業發展。尤其是1962年泰國政府為了積極招攬外資企業,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措施,例如改制投資促進法,給予關稅,法人稅的減稅政策,日系車輛趁此進入泰國市場(增山雄紀,2015)。之后,東南亞各國為了保護本國汽車產業而制定了高額整車進口關稅政策,日本車企對此采取在當地投資建廠的策略,逐漸提高了在東南亞生產的本地化率,進一步占據東南亞市場。
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東盟汽車市場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而逐漸擴大,加上急劇上升的日元匯率促進零部件當地生產化,積極追求規模經濟以提高零部件生產效率,改善產品質量,推進日本生產體制,許多日系零部件制造商進入泰國,形成投資熱潮。
20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后,日本汽車企業對國內的經營體系進行了調整,加強了海外工廠的生產能力,特別是在東盟地區的生產(KoichiShimokawa,1995)。日本汽車工業的總基調是全球化,并且不斷加快全球一體化步伐。在全球化進程中,日本汽車企業調整了對東南亞的戰略,重新整合生產資源,將分散在幾個國家的汽車生產基地整合在一起,增強生產能力,提高規模效益;在零部件生產方面,日本汽車企業認為歐美汽車生產商已經將零部件的生產集中在部分能夠應對全球化浪潮的大型汽車零部件企業中,為了在同歐美的競爭中取勝,日本決定把東南亞地區建立成高品質的零部件生產和出口基地。主要原因在于:東盟汽車市場需求旺盛、工業化進程加快以及勞動力成本低。
2003年1月,東盟自由貿易區內的零部件和整車的關稅降至5%,日本各大汽車企業充分利用這個關稅優惠政策,紛紛在東盟區域內進行集中生產和增長貿易,促進東盟國家的汽車生產專業化,協同并進。豐田、三菱、馬自達等汽車企業都把泰國、菲律賓、印尼作為它們重要的零部件生產和出口基地,作為一個大的零部件供應基地,東盟國家的重要性日益被反映出來(宋璐,2003)。
2 日本汽車成功開拓東盟市場的經驗
日本汽車企業在短短幾十年時間沖破歐美老牌車企的壟斷,把東盟市場作為日本全球化戰略的重要陣地,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其成功的經驗。
2.1 有序布局,精準定位
日本汽車開拓東盟市場戰略采取先出口,后投資的策略,利用出口市場打開對外直接投資的缺口。抓住三次石油危機對歐美汽車產業造成打擊的機遇,堅持發展自身產品低價省油的特點,迅速搶占市場份額。日本汽車產業之所以能夠在全球獲取領先地位,與其精準定位汽車業務的發展理念息息相關。日本汽車一直秉持著環保排放量小、低油耗、車輛安全性能強和有針對性地開發不同性能車型的優點,打造出了日本汽車在國際市場上良好的口碑。
2.2 與時俱進的戰略決策,充分利用東盟各國優惠政策
日本對東盟汽車產業的投資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長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汽車企業根據不同的經濟發展環境和東盟的各項汽車政策,以自身的利益為出發點,不斷調整對東盟汽車產業的投資戰略,逐步在當地投資建廠,零部件、售后服務等周邊產業相繼在東盟各國推進,日積月累形成一條集采購、設計、生產、銷售、售后于一體的完整價值鏈。長此以往便形成由點到面,低價到高級,組裝生產到形成區域型生產網絡的絕對主導地位。
2.3 產業鏈式海外布局
日本汽車企業在幾十年的經營中構建了一條集采購、生產等上游產業到下游銷售、售后的完整產業鏈,專注于核心技術研發,而將一些簡單機械的零部件本土化,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在這一生產過程中,日本建立了東盟區域內的零部件生產分工網絡,實現了生產的集約化和規模化,如今東盟已經成為日本各大汽車企業主要的零部件生產供應基地。可以說,日本汽車產業在海外的成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產業鏈協同布局的發展路徑。一是幫助產業集團形成內部化優勢。二是日本在海外發展汽車周邊產業能夠有效帶動東道國就業,催生當地零部件生產事業,進而促進當地經濟的繁榮建設。三是產業鏈式海外布局能夠幫助日本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有利的領導地位。
2.4 積極爭取國內外企業合作
為了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日本企業加速展開與國內外企業的業務合作。首先,日本國內各企業相互協作,產業內抱團建設,在困境中相互扶植,提高整體行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在國際業務中積極尋求與東盟各國企業,政府合作,形成一個錯綜復雜的區域型經濟體。日本汽車企業在東盟投資久、發展長,融入到當地的經濟發展建設中,管理人員熟悉當地的法律和人文環境,最大化利用政策優惠,并且與當地企業建立緊密的關系,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整體格局,因此東盟各國在制定汽車貿易政策時也會慎重考慮,減少汽車貿易爭端風險。
3 柳州汽車產業開拓東盟市場的困難及對策
3.1 柳州汽車產業開拓東盟市場的困難
一是品牌知名度低,市場認同度不高。日系汽車早在20世紀60年代即進入東盟市場并占據80%以上的份額。與之相比,柳州自主汽車品牌發起晚,2019年前3季度,出口東盟汽車僅千余輛,上汽通用五菱直到2017年才正式開啟東盟市場的本地化生產,品牌知名度較低,在東盟市場消費者心目中的信任度不高。
二是存在技術、市場、法律環境等方面的障礙。當前,東盟國家的法律和貿易制度、技術標準均已形成準入壁壘。同時,東盟各國汽車行業的市場準入制度、消費者偏好、駕駛習慣、道路條件也存在較大差異,增大了柳州汽車進入東盟市場的難度。
三是柳州汽車產業國際化人才匱乏。長期以來,柳州汽車高度依賴國內市場,“一條腿走路”問題突出,對東盟國家汽車市場的了解不深。國際化人才儲備不足,東盟本土化管理有待提升。
3.2 柳州汽車產業開拓東盟市場的對策
一是整合資源,積極推動柳州汽車產業“組團南下”。要借鑒日本汽車產業先出口后投資、保持投資與出口協同并進的東盟市場開拓經驗,推動與東道國的全方位合作,努力攻克市場壁壘。一方面,加大縱向抱團發展深度,實施廣西汽車產業鏈輸出計劃。提高零部件企業開拓海外整車企業配套市場的準入費用補貼標準,促進零部件企業走入東盟市場。支持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等龍頭企業在東盟市場直接投資,大力推進柳州汽車產業從貿易式出口、海外組裝并逐步過渡到海外生產,最終實現汽車產業出口東盟和落地生產的協同發展。另一方面,加大橫向抱團發展寬度,繞開東道國準入壁壘。深化與東盟各國政府間的汽車產業交流,支持柳州企業參加泰國國際汽車零部件展覽會等東盟交流平臺,推動柳州汽車企業與東道國廠商在資本、技術、產品開發、整車和零部件供應等方面展開合作,加快形成完整的協作閉合鏈條,提升柳州汽車產業抗風險能力和整體競爭力。
二是加大研發,快速融入東盟技術市場法律環境。通過加大海外市場開拓新車型研發補貼,大力支持上汽通用五菱等龍頭企業依托現有車型經濟耐用的優勢,圍繞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等汽車產業重要市場,開發適合其路況、消費偏好的車型,加快與東盟各國技術市場的對接。大力支持柳州汽車行業協會的發展,加強與東盟各國行業協會間的交流,加大對東盟各國汽車產業技術標準、產業準入、勞工管理等進口及本土化管理方面法律的研究和培訓,增強對接東盟各國法律環境的能力。充分抓住東盟各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薄弱及其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大好契機,借助雙方組織的汽車產業交流平臺,大力宣傳柳州新能源汽車品牌和推廣經驗,積極推動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等新能源汽車車型布局東盟市場。
三是引育并舉,打造開拓東盟國際化人才隊伍。充分利用已出臺的人才引進政策和所處的地緣優勢,大力支持龍頭車企引進海內外汽車產業國際化管理人才。借助中國—東盟(柳州)汽車工業博覽會等平臺,依托龍頭車企,加大與東盟國家汽車廠商在技術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培訓合作。支持廣西科技大學、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在東盟各國招收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制造技術、營銷等專業的留學生,聯合上汽通用五菱等龍頭車企實施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工程,大力培育和儲備東盟本土化管理人才,積極加快打造面向東盟市場的柳州汽車產業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增山雄紀.日本投資下的東盟汽車產業競爭力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5.
劉木森.日本汽車工業近況及其發展戰略[J].世界汽車.2003(6).
宋璐.世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亞太地區的發展戰略[J].汽車研究與開發,2004,(2).
Koichi Shimokawa. Restructuring and Global Strategy of the Japanese AutomotiveIndustryandItsPerspective[EB/OL].http://imvp.mit.edu/papers/95/Shimokawa/shimo.pdf,1995-06.
成健,楊慧娟.中國汽車出口東盟市場面對的挑戰及對策分析[J].河北企業,2018(03).
柳長立.日本汽車企業在東南亞的“市場存在”戰略[J].世界汽車,1999(09).
周穎.日本對東盟汽車產業的投資分析——以豐田、三菱在東盟的生產網絡為例[D].廈門:廈門大學.2007.
盧進勇,程曉青,李思靜.日本汽車產業海外發展路徑對中國的啟示[J].國際貿易,2019(02).
劉佶放.華晨汽車東盟市場進入策略的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12.
蔡天一.日本汽車企業東亞生產網絡及對我國啟示——以日本三大汽車企業為例[D].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