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
摘 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控制成本和獲取利潤是每個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發展前提。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掌握科學的生產決策方法,有效規避經營風險,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對企業的生存和長遠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立本量利分析模型,通過對產銷量、價格、成本和利潤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對企業的生產決策實現動態化管理,對企業的管理、控制和科學決策起著非常好的指導作用。本文在對本量利分析具體應用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本量利分析法在企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借鑒對策。
關鍵詞:本量利分析? 多品種? 生產經營決策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5(b)--02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掌握科學的生產決策方法,有效規避經營風險,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對企業的生存和長遠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量利分析法就是針對企業的實際情況,通過對銷售量、保本點和利潤額等要素的分析,對企業的生產決策進行動態化管理,它對企業的管理、控制和科學決策起著非常好的指導作用。
1 本量利分析對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意義
本量利分析是在成本性態分析和變動成本法的基礎上,運用數學模型或圖表形式,對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的成本、業務量和利潤等因素之間的關系進行具體分析,為企業的經營預測、決策和目標控制提供必要信息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它主要是通過損益平衡計算找出保本點,得出企業突破保本點后各個有關因素變動對成本、利潤的影響程度,分析企業增加銷售數量、控制成本及提高利潤的潛在能力,對企業經營目標科學的進行決策。
本量利分析在生產決策中的主要作用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增加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企業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比例直接影響著企業在不同產銷水平上的保本點和盈利水平。通過本量利分析,企業可以預測和分析成本結構變化對企業總體利潤水平的影響,較直觀地判斷出生產經營狀況及安全性的高低,幫助企業控制成本費用,想方設法提高現有固定資產利用率,從而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1.2 產品結構變化的合理性
對于多品種生產經營的企業,不同的產品品種結構產生的綜合邊際貢獻率不同。通過本量利分析整合產品結構,提高邊際貢獻率高產品的比例,幫助企業決策出不同產品合適的銷售量,減少訂貨中的盲目和沖動性,企業的生產經營會更持久。
1.3 企業預期利潤增加的可能性
當企業的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既定時,產品銷售價格超過保本點價格后,合理提高售價意味著直接增加利潤。通過本量利分析,可以預測在不同的售價下,企業是否彌補了總成本,可以獲取多少利潤。為制定合理的銷售價格政策,企業將密切關注市場價格波動,及時調整價格策略,以最優的規劃來增強企業的盈利性。
2 本量利分析的具體運用
2.1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思路
本量利分析的方式就是通過數學化會計模型的建立來估計銷售量、銷售價格等因素對企業利潤的影響,從而為企業投資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2.1.1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
利潤=銷售收入-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
=銷售量×單價-銷售量×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總額
=銷售量×(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總額
=銷售量×單位邊際貢獻-固定成本總額
=邊際貢獻總額-固定成本總額
盈虧臨界點就是邊際貢獻總額等于固定成本總額時企業所處的既不盈利又不虧損的狀態,超過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所產生的貢獻毛益才是企業的最終利潤。超過盈虧臨界點越多,說明企業的安全邊際越大,企業經營的安全性就越高。
2.1.2 多品種本量利分析
企業一般都是多品種生產經營,各種產品的獲利能力差異較大,當產品銷售結構變化時,盈虧臨界點的數值必然會發生變化。多品種生產的企業在進行本量利分析時一般采用加權平均法,它是在掌握每種產品邊際貢獻率的基礎上,與各種產品的銷售比重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出綜合邊際貢獻率,進而得出多品種保本額和保利額的一種方法。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1)計算各種產品的邊際貢獻率
各種產品的邊際貢獻率=各種產品的單位邊際貢獻/各種產品的銷售單價
(2)計算全部產品的銷售總額
全部產品的銷售總額=∑(各種產品的單價×預計銷售量)
(3)計算各種產品的銷售比重
各種產品的銷售比重=某種產品的銷售額/全部產品的銷售總額
(4)計算企業綜合邊際貢獻率
企業綜合邊際貢獻率=∑(各種產品的邊際貢獻率×各種產品的銷售比重)
(5)計算企業的綜合保本銷售額
企業綜合保本銷售額=固定成本總額/綜合邊際貢獻率
(6)計算各種產品的保本銷售額與保本銷售量
各種產品的保本銷售額=綜合保本銷售額×各種產品的銷售比重
各種產品的保本銷售量=各種產品的保本銷售額/各種產品的銷售單價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企業應積極采取措施,努力提高邊際貢獻率高的產品的銷售比重,降低邊際貢獻率低的產品的銷售比重,從而提高企業綜合邊際貢獻率水平,達到降低企業綜合保本額和保利額的目的。
2.2 本量利分析的應用過程
2.2.1 本量利分析的組織
本量利分析的工具運用需要企業財務、銷售、生產、技術、采購等多部門的參與,由公司管理層領導,財務部門牽頭組織,各部門協調配合方能有效開展。企業財務核算流程要嚴謹、細致,會計核算電算化程度高,并配備業務素質較高的優秀會計人員。
2.2.2 本量利分析的應用流程
(1)設定銷售目標利潤。首先結合公司近三年的歷史成本數據,測算出相對合理的固定成本支出和變動成本率,再根據全年預算目標和當前市場情況,綜合已有的銷售訂單和意向訂單,預計當期銷售增長量和利潤額。(2)選定成本分析指標。分類歸集各成本費用項目,區分哪些是變動成本,哪些是固定成本,哪些是混合成本,歸納各成本項目與收入的線性關系或規律,建立適合企業自身的成本指標體系。(3)檢驗實際運營效果。將各成本指標落實到各責任部門并跟蹤落實,根據一段期間的實際運營結果,將銷量、收入和成本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對出現較大差異數值的項目報管理層查找原因,進一步完善分析模式。
3 本量利分析法在企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3.1 物價變動使本量利分析的結果出現偏差
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是假設物價不變,這種假設是為了本量利分析容易理解,也簡化了分析的過程,得出的結論是以物價不變為前提產生的。此種假設遵循了歷史成本原則,對物價變動缺乏敏感性。如在企業的資產總額中,房屋、建筑物和存貨的比重較大,這些資產在物價劇烈變動時,直接影響著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估價,產品的售價也會受到強烈的影響,導致本量利分析的結果出現偏差。
3.2 未充分考慮固定成本在多個產品中的分配問題
本量利分析要求企業必須滿足產銷一致、品種結構穩定,只有在這種假設條件下,企業的生產成本才等于銷售成本,收入才可以與成本進行任意配比,分析人員才能專注于成本、業務量及價格對營業凈利潤的影響。對于只生產一種產品的企業,未來總會銷售出去,可以視同各期產銷一致;對于多品種生產的企業,各種產品的銷售額在全部產品的銷售總額中的比重必然會發生變化。由于沒有充分考慮固定成本在各個產品的分配問題,仍然假設產銷平衡得到的結果必然會有局限性。
3.3 本量利分析中的成本性態劃分存在局限性
企業本量利分析是以成本性態分析為基礎的,即全部成本被區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部分。但企業有一部分成本兼具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種不同性質,稱為混合成本,如企業發生的維修費用、檢驗費用等,其成本總額既隨著業務量而變動,但又不成正比例變動。由于劃分的成本信息缺乏變化,就不適合于市場經濟條件下成本變化靈活的企業,其提供的成本信息短期化,只能為企業帶來短期的預測和決策,不適合企業長遠的經營決策和生產系統的調整。
3.4 本量利分析中成本與收入線性關系的假定具有局限性
在市場競爭環境中,產品的銷售價格不可能固定不變,銷售收入并非隨著銷量增加直線上升;生產成本也往往受外部環境和生產效率的影響呈曲線變化。因此,成本和收入的關系不是線性關系,而是曲線關系,企業的保本量的計算會出現很大差異,本量利分析的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 企業完善本量利分析法的建議
4.1 企業應細致劃分成本屬性
成本屬性的劃分在本量利分析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分類偏差直接決定著本量利的分析結果及企業的決策方向。為保證成本屬性劃分的準確性,企業應注意以下問題:第一,企業要詳細記錄各項經濟數據,這是分析準確的前提。第二,企業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時,在成本項目無法單純歸類到某一類屬性的時候,則要對該成本項目進行更為詳細的劃分,直至劃分為可以歸類為止。第三,企業要從公司實際出發,針對不同的條件和因素根據具體問題來劃分成本屬性,相應調整成本計算方法并對業務量和目標利潤等重要數據再次進行分析,實現成本屬性劃分的動態管理,確保分析結果的時效性。
4.2 企業應采取“動態化”的本量利分析計算
企業在運用本量利分析時,如果預測的時間周期越長,產生的不確定因素越多,偏離目標的可能性越大,分析的結果越不準確。企業可以采取“動態”的方法,將整個周期劃分為多個短的時間周期,將每個周期進行“分割”形成短期決策。在制定總的目標利潤和銷售計劃后,分段式進行本量利管控,有利于企業找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主要矛盾,及時對經營偏差采取有效措施,實現企業動態化管理目標。
4.3 企業應密切關注物價變動趨勢
在進行本量利分析時,企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物價變動。物價變動時一方面會對企業的原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產生影響,引起單位變動成本的變化;另一方面直接影響著產品的銷售價格。這就需要企業時刻關注物價變化趨勢,掌握最新的價格信息,及時更新調整基礎分析數據,本量利分析的結果才會更貼近實際。
4.4 考慮多成本動因更加符合實際
企業要消除成本變動對本量利分析的影響,必須要從成本動因的角度來認識成本習性。成本的時效特征非常明顯,隨著時間的變化,可能會對分析結果產生巨大的偏差。分析結果的準確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是否可以準確把握多成本動因,對其進行計算分析和改善才能有效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精度。這就需要企業以多成本動因為前提開展本量利分析工作,如將成本劃分為短期變動成本、長期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就更符合企業實際,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管理精確度,分析結果更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鄧文霞.本量利分析在企業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8(5).
閃正浩.淺析本量利分析在大型企業的運用[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7).
桂玉敏.基于多品種產品本量利分析的企業經營風險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