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聰,向曉星
1 揚州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9;2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江蘇 揚州 225001
B淋巴細胞是適應性免疫的重要組成環節之一,具有產生抗體、分泌多種細胞因子調節自身免疫的作用。根據其作用可分為效應B淋巴細胞和調節性B淋巴細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其中Breg有類似調節性T淋巴細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負性調節功能,參與維持免疫系統穩態。研究[1]發現Breg可以通過產生多種細胞因子,如IL-10、IL-35、TGFβ等發揮其負性調節作用,還可以通過多種膜表面分子如人凋亡相關因子配體(FasL)、細胞程序性死亡-配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和糖皮質激素誘導的腫瘤壞死因子受體配體(glucocorticoid-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ligand,GITRL)作用于其他免疫細胞發揮調節免疫作用[2]。目前多項研究[3-4]證實Breg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尚未見詳細的報道。本文將圍繞Breg的分類及表型,與AIH的關系及Breg作為治療靶標的可能性作一綜述。
1.1 Breg的發現 1974年,Katz等[5]通過豚鼠遲發超敏反應模型的研究發現了B淋巴細胞具有免疫調節的作用。1996年,Wolf等[6]通過先天B淋巴細胞缺乏的小鼠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模型,首先提出B淋巴細胞的調節功能。隨后Mizoguchi等[7]通過小鼠炎癥性腸病模型表明了B淋巴細胞具有負向免疫調節功能,并首次提出“Breg”概念。2008年,Yanaba等[8]發現分泌IL-10的B淋巴細胞亞型,故稱之B10細胞。2010年,Blair等[9]首次證實人外周血中存在可分泌IL-10的B淋巴細胞,表面標志CD19+CD24hiCD38hi。此后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放到了Breg上,對Breg的了解也在不斷加深。
1.2 Breg的分化及亞群 Breg的生成受一些因素影響,Toll樣受體對Breg的分化起著重要的作用,Toll樣受體9能夠與非甲基化CpG基序結合,刺激Breg產生IL-10。Mizoguchi等[7]通過小鼠炎癥性腸病模型表明了CD80和CD86對Breg有一定的作用。CD40的表達影響B淋巴細胞免疫耐受的產生,CD40與CD154相交聯是激活Breg的基本路徑之一[10]。除此之外,Breg的分化還受B淋巴細胞抗原受體、IL-7R、CD21等其他信號的參與[11]。人外周血中目前發現具有免疫調節的Breg見表1,隨著對Breg的研究,人們發現不同的情況(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刺激、不同的對象等)下,表現出免疫抑制的B淋巴細胞的表面標志不完全相同。Breg是一個異質性群體,在獨特的亞群之間具有多種表型和功能差異,所以目前對Breg的特異性表型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1.3 Breg的生物學效應 Breg主要通過分泌IL-10、IL-35、TGFβ等抑炎因子來發揮其負向免疫調節功能。研究[17]表明,Breg通過分泌IL-10下調自身CD86表達,進而抑制Th的活化。Wei等[18]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中發現,Breg通過下調T-bet和RORγtmRNA的表達從而降低Th1和Th17的比例。Breg也可通過分泌IL-10或直接作用于CD8+T淋巴細胞。據研究[19]報道,Breg通過分泌IL-10抑制T淋巴細胞的分化及IFNγ的分泌從而抑制免疫反應。其次,Breg可分泌TGFβ誘導PD-L1hiBreg分化及促進Treg的產生發揮負向免疫調節功能[20]。Hussain等[21]研究表明,Breg可以通過產生IL-35誘導Breg, 促進IL-10以及IL-35的分泌,產生的IL-35還可作用于T淋巴細胞, 誘導Foxp3+Treg細胞群來抑制炎癥。Shen等[22]在沙門氏菌感染的小鼠模型中發現,缺乏IL-35的B淋巴細胞可導致小鼠脾臟中巨噬細胞數量增多,提示Breg對巨噬細胞存在負性調節作用。

表1 Breg的亞型及表型
Breg也可以通過膜表面分子FasL、PDL-1和GITRL調節免疫。B10細胞調節功能部分由Fas/FasL途徑介導,最近有研究[23]報道,抗FasL抗體可部分拮抗Breg對CD4+T淋巴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離體實驗則發現LPS誘導的Bregs通過高表達FasL可直接介導活化的B淋巴細胞凋亡[24]。最近有研究[25]報道表達PD-1的B淋巴細胞通過PD-1/PD-L1依賴性途徑抑制CD4+和CD8+T淋巴細胞,PD-L1hiB淋巴細胞通過改變下游信號通路抑制濾泡性輔助性T淋巴細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的分化[2],而Tfh與漿細胞分化、B淋巴細胞增殖密切相關。GITR/GITRL通路在Breg調節免疫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Meiler等[26]在動脈粥樣硬化小鼠模型中發現Breg通過GITR/GITRL通路調節CD4與Treg之前平衡來減輕炎癥,起到保護作用。
AIH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現為自身抗體陽性、高血清IgG/γ-球蛋白血癥和界面性肝炎[27],其發病機制仍不清。既往研究[28]認為AIH主要是由T淋巴細胞介導的免疫疾病。Th0在不同細胞因子的作用下分化為Treg、Th1、Th2及Th17。Th1通過分泌TNFα、IL-2等細胞因子促進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活化,生成IFNγ作用于肝細胞,引起肝損傷。Th2促進B淋巴細胞誘導產生自身抗體,參與AIH的發生發展[29]。Th17可以通過分泌IL-17誘導多種炎性因子產生,引起組織損傷。而Treg通過分泌IL-10、TGFβ等免疫抑制性細胞因子,或直接接觸抑制、分泌穿孔素、顆粒酶產生負向免疫調控的作用抑制效應T淋巴細胞增殖與分化[30]。Treg數量和功能受損,導致免疫抑制作用下降是AIH發病的重要機制。但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證據[3]表明Breg細胞具有Treg細胞相似的免疫調節功能,在AIH的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2.1 Breg的數量 Tfh是Th一個特別的亞群,主要參與自身反應性B淋巴細胞的分化、成熟及抗體的分泌,有研究表明CD25+Foxp3+Tfh細胞具有促進Breg細胞分化的能力。Ma等[31]比較AIH小鼠與健康小鼠血清Tfh細胞百分率,發現AIH小鼠血清Tfh細胞百分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田佳駿等[32]發現AIH患者體內抑制性細胞因子IL-10水平降低,同時對AIH患者及對照組外周血進行流式細胞術檢測,結果顯示AIH組CD19+IL-10+細胞占比低于對照組,后對B淋巴細胞亞群進行檢測,AIH組CD19+CD24hiCD38hiBreg、CD19+CD24hiCD27+Breg占比均低于對照組。提示AIH發病過程中IL-10等抑炎因子分泌減少可能與Bregs數量及功能降低相關。
2.2 Breg的功能 目前,B淋巴細胞在AIH中發揮的作用逐漸引起學者的關注。Béland等[4]的研究表明,在小鼠AIH模型中用CD20抗體清除B淋巴細胞既可以預防AIH,又可以對已發病的小鼠起到緩解作用,表明B淋巴細胞對AIH的誘導和進展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Liu等[3]在小鼠AIH模型中發現,B淋巴細胞缺乏引起炎癥加重,Breg通過上調CD11b的表達抑制CD4+T淋巴細胞的增殖及IFNγ的分泌從而減輕炎癥。進一步研究[33]發現Tim-1+Breg通過調節Th1/Th17細胞與Foxp3+Tregs和一類適應性調節T淋巴細胞亞群之間的平衡緩解小鼠炎癥,Tim-1可能是AIH的B淋巴細胞靶向療法的重要治療靶標。此外,Breg還可以通過直接分泌細胞因子來發揮其免疫調節作用,在小鼠AIH模型中,分泌IFNγ及TNFα的B淋巴細胞增多,而分泌IL-10的B淋巴細胞數量減少[4],IFNγ作用于肝細胞,引起肝損傷,Breg在AIH究竟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目前仍需要繼續研究。
綜上所述,Breg在不同的亞群之間具有多種表型和功能差異,其獨特表型和特異性標志物尚不明確,關于Breg的作用機制及是否與AIH疾病嚴重程度相關還有待研究的深入。Breg與AIH的相關性提示其在AIH發病及發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通過對Breg的研究可以探求AIH發病機制新的角度,對開展AIH新的治療策略有一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