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羽
(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六分公司,黑龍江 虎林 158418)
大豆起源于我國,具有悠久的大豆種植歷史,黑龍江農場是大豆主產區,種植面積較大。但是由于技術限制、病蟲害侵襲,大豆種植效益逐年縮減。基于此,選用恰當的大豆品種及科學種植技術,加強病蟲害防治,就成為農場大豆種植經濟效益提高的關鍵。
在土地選擇時,應依據土壤肥沃、排灌條件良好、地勢平坦原則,選擇符合條件的耕地。隨后在十月份開展秋翻地施肥,每畝施加1000.0kg 左右有機肥,控制翻耕深度在20.0cm 左右,保證松土層厚度在13.0cm 左右,且起壟高度一定。
根據本地區土壤類型、氣候條件、大豆種植目標,可以選擇生育期適宜、抗病蟲害效益優良、耐凍害的中早熟品種,如東農55、東農豆251、黑農52、黑農83 等。隨后清選去除病弱顆粒、干癟顆粒,并選擇地勢平坦背風、且通風良好區域將種子晾曬兩天左右,定期翻動,以便在提高種子發芽率的同時,消滅病原菌。
在種子處理完畢后,根據品種類型,選擇恰當播種時期,應適時早播(初霜到來前),大豆播種時期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之間。播種時應采用壟上三行,適度密植,并控制深度在4.0cm 左右,及時鎮壓,保證產量。
播種結束后,為減輕苗期除草工作壓力,應進行大田機械噴施除草劑封閉除草。同時在大豆真葉完全張開時,進行間苗、補苗作業。出苗齊全后(大豆封壟前),可以依據土不壓苗原則,開展兩鏟三趟深松作業,將雜草完全滅除。葉面追肥葉面肥噴施2 次:第一次在大豆始花前期每畝噴施生物液肥50mL/畝; 第二次在大豆結莢期每畝生物液肥 50mL 進行噴施。
灰斑病對大豆葉片、種子、莖、豆莢均具有較大危害,生產上灰斑病的流行與大豆品種抗病性具有較大聯系。若大豆品種缺乏良好抗性,或者前作為大豆,會大致灰斑病菌大量發生。因此,為防治灰斑病,農戶應優選抗病品種,并采用0.30% 的50.0% 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同時合理輪作,及時開展收獲翻耕,將灰斑病殘體清除,控制越冬病菌量。
若上述方法仍然無法發揮良好效果,可以在加強田間監控,在灰斑病發病初期,噴施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或者70%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每間隔一個星期追噴一次,連續噴施兩次或三次。隨后在大豆開花結莢期、豆莢和籽粒易感灰斑病期,每畝噴施25.0% 丙環唑乳油40mL、50% 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g、50.0% 代森銨水劑1100 倍液,每間隔一個半星期噴施一次,連續噴施三次。
大豆根腐病病原為鐮孢霉,其可以在土壤中生存,與土壤溫度不足、幼苗出土過緩、排水不良、重茬等因素具有較大聯系。因此,在藥劑拌種的基礎上,黑龍江農場管理者應適當提前大豆播種時間,嚴格控制大豆播種深度,合理輪作。同時在根腐病發病初期或易感染期,噴施18.0%甲基立枯磷乳油1150倍液,或者75.0%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50 倍液,間隔一個星期后進行一次藥劑追施,連續追施兩次。
大豆蚜蟲是大豆生長期間危害較大的害蟲,不僅會危害大豆內梢,而且會影響籽粒質量。因此,在使用大豆包衣劑處理大豆種子的基礎上,應以出現8.0% 植株卷葉為標準,每公頃噴施70.0% 吡蟲啉分散粒劑18g 與2.5% 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mL 混合液,或3.0% 啶蟲脒乳油280mL 兌水200g 葉面噴霧噴施。或者每公頃噴施1.50% 樂果粉劑22.5kg、2.0% 殺螟松粉劑25kg。
大豆食心蟲在生長期間具有多個盛期,應加強田間調查,在大豆植株或豆莢上出現食心蟲卵時,立即利用背負式噴霧器,將噴頭朝上從大豆根部向上噴施25.0% 快殺靈乳油28.0mL,以便促使大豆下部枝葉、頂部葉片背面及結莢部位均勻附著藥物,達到80.0% 的食心蟲防治目標。在大豆收獲后,考慮到仍然具有部分食心蟲未脫離豆莢,為避免食心蟲在豆莢內繼續危害,應在大豆儲存前,利用滅殺斃乳油1400 倍液,澆施大豆垛底土3.0cm 左右,并利用木磙碾壓,或者采取邊收獲邊脫粒的方式,減少大豆豆莢內殘留食心蟲源。在這個基礎上,可以通過秋翻耕耙田的方式,將收割前脫離豆莢進入土層食心蟲越冬場所破壞,降低食心蟲成活率。
在大豆種植過程中,灰斑病、根腐病、蚜蟲、食心蟲等病蟲害的出現,對大豆產量、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農戶應在科學種植管理的基礎上,了解病菌特點及害蟲發生規律,選擇恰當藥劑,適時噴施,以便達到良好的病蟲害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