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承干
(賓陽縣賓州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廣西 賓陽 530400)
我國的水稻種植歷史比較悠久,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近幾年來,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人們對水稻的產量和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水稻在種植過程中,除了對產量有一定的要求之外,還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為水稻產量和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要想提升水稻的產量,首先需要選擇合適的品種。水稻的品種要滿足不同的種植環境,而且要確保其有著良好的抗病性能,水稻品種的選擇和其產量、質量有著密切的聯系。袁隆平研制的水稻能夠保證667m2的產量達到1000 千克,而且水稻的質量比較好,抗病蟲害的能力比較強,得到了社會大眾的普遍認可。
水稻種植過程中需要滿足光和熱的條件,目前,我國水稻大范圍的種植,所以水稻在播種環節需要考慮氣候因素,合理的把握好播種和育秧時間。我國長江流域的水稻播種一般設置在清明節左右,所以,在5 月就要做好育苗,否則拖到6 月或者是7 月,溫度明顯升高,育苗不及時會對水稻生長產生較大影響。
水稻為了能夠提升產量就必須要做好施肥,相比較普通的水稻,雜交水稻根系發達,可以汲取土壤中的養分。對此,水稻在完成種植之后,需要做好肥水工作,目前,較為常見的肥料包括磷肥、鉀肥和氮肥等。三部分可以合理搭配,這樣水稻能夠很好的吸收。有機肥也可以和無機肥配合使用,更好的幫助水稻生長。
我國的稻谷包括旱稻和水稻,旱稻主要生活在溫度比較低的東北地區,但是不管是何種類型,在過程中,都要有著充足的水分。對此,為了能夠保證水稻的產量,需要合理灌溉,嚴格的把握水稻的灌溉方式以及次數,灌溉過程中水量也要嚴格控制,避免施水量大,造成水稻死亡的情況。水稻盡可能的采取淺水灌溉的方式,控制水量之余,還要選擇滴灌的途徑。
要做好秧苗的移植,通常情況下早稻是5 葉期,中晚稻則是在6 到7 期進行移栽。這個階段,秧苗根系長勢良好,干重也滿足要求,移栽的成活率相對較高。中晚稻秧齡一般是25 天,早稻的秧齡是20 天左右。要對秧苗的生長規律進行把握,氣溫比較高的情況下,秧苗的長勢較好。插秧時,秧苗的深度也要把握好;秧苗帶土可以淺栽,插秧的深度一般是2 厘米,主要是確保秧苗結出的稻穗較大。
選種工作極為重要,需要聯系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同時抗病性能強的種植,通常情況下,雜交水稻的適應力比較強,萌芽率比較高,對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需要盡可能的選擇雜交水稻種子。
之所以要進行催芽主要是為了讓水稻種子在較短時間里能夠萌發,尤其是快要接近播種期,可以提前催芽,等到萌發到一定高度時,將秧苗進行移栽。控制好催芽時間,就能保證后續工作的開展。在萌發種植之前,需要提前觀察水稻育秧高度,不能太高,否則很容易對幼苗造成損傷,在催芽之前,還要及時的計算發芽率,環境溫度控制在25 度時,做好萌芽實驗,種子的發芽率需要保證在85% 以上,不然可能會影響后續的插秧工作的開展。
處理苗床和育苗環節,作為工作人員需要檢查土壤中包含的營養物質,要按照水稻生長的需要,合理的施加肥料。育苗時,不同環節需要密切配合,每個階段間隔時間不能過長,不然有可能影響幼苗最佳生長期。育苗人員需要聯系水稻萌芽和幼苗的生長情況,為水稻的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完成插秧后,外界環境會影響到其成活率。
水稻種植主要是通過人工的方式將幼苗移到大田中,在種植階段需要保護好幼苗的根莖,避免因為不合理的操作方式傷害到根莖。水稻種植過程中,風力要小,溫度要在21 度以上。不同區域,要調整深度以及密度,這樣才能讓水稻幼苗更好的適應當地的環境,減少病蟲害的不良影響。從目前的生產來看,水稻插秧已經完全的機械化,但是還是需要工作人員加強觀察。
防治水稻病蟲害時,需要對水稻的生長情況進行觀察,確定病蟲害的具體情況。當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出現葉稻瘟病斑時,需要選擇三環唑可濕性粉劑和水進行混合,然后在稻田里噴灑,同時還可以將愛苗乳油和水進行混合,然后噴灑。如果水稻出現了穗稻瘟,那么在水稻的破口期是最佳的防治階段,可以用三環唑可濕性粉劑和水進行混合噴灑,七天撒一次,三周為一個周期。
水稻在生長過程中,稻飛虱和稻螟蟲較為常見,所以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需要對這兩類病害的防治加以關注,提升水稻產量。稻飛虱的存在更多的是汲取水稻的汁液,出現這種情況,水稻會發黃,變矮,最終死亡,可以選擇優樂得粉劑和水進行混合,在田間噴灑藥物。稻螟蟲會導致水稻心蕊發生枯萎,會對水稻產量產生影響,可以選擇巴丹原粉和細土進行混合,撒入稻田中。
經濟迅猛發展,社會飛速進步,農產品的質量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對水稻栽培技術的研究,借此提升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對農業社會的發展具有著重要意義。分析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措施,提出防治病蟲害的方法,提升種植水平,進而能夠提升水稻的產量,推動水稻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