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宇
(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六分公司,黑龍江 虎林 158418)
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是全國糧食主產區。我省生態環境好,水土無污染,晝夜溫差大,水稻產量高、品質優秀、營養豐富,發展綠色大米和有機大米具有很好的生態優勢、政策優勢和技術優勢。水稻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與常規的水稻栽培技術相比,具有綠色、高產、高效的特點,通過科學施肥和田間管理等, 少打農藥,少施化肥,優質高產,實現水稻種植的綠色、高產目的,滿足新時期人們對于綠色高產水稻的需求。通過項目建設,提高農戶科學種植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單產,增加糧食總產,提高種糧收益,確保糧食安全,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選擇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的稻田作秧田,并按秧田與大田比例 1 ∶10 留足。秧田整地2~3 次,第1 次翻耕前,施腐熟有機肥 15 t/hm2作基肥;間隔 5~7 d 耕、耙第 2 次,滅殺秧田雜草;播種前整地時,再用尿素 150 kg/hm2、氯化鉀120 kg/hm2、鈣鎂磷肥450 kg/hm2拌勻后作面肥施用。
選擇高產、優質、增產潛力大、綜合抗性強的優良品種,如綏粳18、龍慶稻21、龍粳21 等,在選擇水稻品種時,應當從所選的茬口和栽培方式的角度出發,挑選生育期更為適中的品種。種子處理,能有效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成活率,同時預防病蟲害。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曬種和藥劑浸種,要求每千克種子用強氯精2g 和咪鮮胺 1mL 混合藥液浸種36 ~48h,撈出后洗凈催芽待播種。
播種期宜在4 月下旬或5 月上中旬;大田用種量 15.0~22.5 kg/hm2,秧田播種量 150~180kg/hm2。播種時做到稀播、勻播。
一葉期晴天每天放水上畦濕潤1 次;二葉期后晴天放水上畦,陰天半溝水,雨天放干水。秧苗二葉一心期施腐熟農家肥 750 kg/hm2;移栽前 3~4d,施尿素、氯化鉀各 37.5~45.0kg/hm2,或施用尿素120kg/hm2作斷奶肥。秧苗三葉期后,間密補稀,促使秧苗均衡生長;結合勻苗拔除稗草,秧田禁用除草劑。
相比傳統的手工插秧方式,機械插秧可以實現水稻穩產高產,降低了種植成本,減輕了勞動強度,減少了水稻扶倒量,適用于現代化高產農業,有助于綠色水稻的生產。機械標準插秧質量要求比較高:漏插率低于 5%、傷秧率低于4%、漂秧率低于3%、勾秧率低于4%、翻倒率低于3%、均勻度合格率高于 85%,插秧深度一般在 10~35mm。如果插秧時存在種穴秧苗數量不足的情況,需要及時補充秧苗,每個種穴大概有 3~5 株即可。
大田管理主要是指移栽后本田的肥水管理及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在施肥上采取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使無機態氮與有機態氮各占 50%。合理足量施用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作物抗逆性,提升米質。在病蟲害防治上采取農業、生物、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原則。
大田移栽時保持淺水插秧,防止曬枯苗,立苗后鴨—稻共棲田保持水層 5~6 cm,直到水稻乳熟期;未放鴨田,當大田苗數達到計劃苗數的80%左右時,要適時露、曬田,控制無效分蘗,幼穗分化期灌好養胎水;抽穗至乳熟期不能斷水;乳熟期干干濕濕。移栽后 5~7d,施尿素 75kg/hm2、氯化鉀75kg/hm2作追肥;抽穗前15d 左右(幼穗分化5 期)施尿素 37.5kg/hm2+ 氯化鉀37.5kg/hm2;抽穗30% 時,用25% 磷酸二氫鉀7500g/hm2兌水750kg/hm2作穗肥噴施。抽穗前,若有些田塊禾苗生長不均勻或缺肥,可用尿素 52.5kg/hm2補施,促進禾苗生長均衡。
水稻主要病蟲害有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及時清除帶病植株及雜草,控制溫濕度,也可用稻田養鴨來除蟲。優先選用生物農藥。防治紋枯 病,用 5% 井岡霉素粉劑 1500g/hm2兌水900kg/hm2噴霧。防治稻曲病,用5% 井岡霉素水劑2250mL/hm2兌水750kg/hm2噴霧。防治稻瘟病,用三環唑或稻瘟靈300 ~450g/hm2進行均勻噴霧。防治水稻潛葉蠅,發生時采取淺水灌溉,避免葉片與水面接觸,同時除掉潛葉蠅寄生的池邊草。稻飛虱防治以鴨治蟲,通過放鴨能有效防治稻飛虱危害,又能清除田間雜草,還能保護天敵,減輕蟲害。禾苗進人分蘗期至乳熟期,大田放養 0.1kg 以上體格健壯的小鴨180~225 只/hm2。二化螟防治,根據蟲情測報,達到防治標準時,用 25% 殺蟲雙水劑 3000 g/hm2兌水 750 kg/hm2噴霧或用蘇云金桿菌(Bt)乳劑2250~3000mL/hm2兌水750 kg/hm2噴霧。稻縱卷葉螟防治,用蘇云金桿菌(Bt)乳劑3 000mL/hm2兌水750kg/hm2噴霧。在生產基地利用頻振燈誘殺稻縱卷葉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