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鴻,王海燕,許曉燕,羅長征
(1. 漢濱區瀛湖鎮農業綜合服務站,陜西 安康725012;2. 漢濱區農業技術推廣站,陜西 安康 725000;3. 白河縣農業技術推廣站,陜西 白河725899)
黃花菜系民間對萱草的俗稱,為百合科萱草屬多年生長的草本植物品種,別名又叫金針菜。黃花菜原產地亞洲多個國家,在中國分布最為廣泛,它具有可供觀賞、美化環境的作用,即是人們常用的營養豐富蔬菜品種之一,又是藥用產品,因此被古人常稱為“忘憂草”。在漢濱區種植黃花菜面積少的農戶以食用花蕾為主,大面積種植的農戶或合作社以制成干鮮烘食產品以銷售為主,特別是近年來,綠色野菜價值倍增,黃花菜的發展為庭院經濟創造了良好的機遇。漢濱區種植的無公害黃花菜既具有品質優良,角長肉厚,美味清爽等特點,富有人體內需要的多種營養元素,還具有健腦防癌、降壓利尿、補腎養血等藥用功能,也是一種較好的保健美容產品。其具有經濟效益高,適應性強,栽培簡單的優點。
近幾年,隨著國家脫貧攻堅對產業大戶的扶持,種植黃花菜的農戶也在不斷的增多。安康市漢濱區瀛湖鎮自2017 年引進黃花菜以來, 種植面積已由2017 年72hm2、單產2816kg/hm2,發展到2019 年的340hm2、單產3107kg/hm2。主要分布在瀛湖鎮前進、西坡、大明、王巖、天柱山、陽坡等6 村,采用“合作社+ 農戶+X” 的種植模式。其市場暢銷,是貧困戶脫貧摘帽及農產品結構調整最為理想的產業之一。也彌補了漢濱區將黃花菜作為一種產業經濟的空白。為了進一步加大提高瀛湖鎮黃花菜的品質和產量,依照生產綠色產品的標準,實施無害化的栽培技術。現將栽培技術簡要介紹如下,僅供參考。
優良品種的選擇是實現黃花菜優質、高產、高效的重要前提保證。瀛湖鎮將優質、高產、分蘗快、抗病性強的早中熟品種如五月花、嵐峰、通川早等品種為主推品種,并搭配如長嘴花、荊州花、細葉花等中晚熟品種。
1.2.1 育種繁殖
準備作為育種的黃花菜一般每株預留2 ~3 個蒴果,當蒴果由白變黃時,上部開始炸裂,即可采收,曬干后備用。土壤選擇要求肥沃、排灌較好的地塊作為育苗地,做成寬1m 長10 m 的苗床( 可育苗7000 ~90000 株)。播種時要施足底肥,將苗肥與床土均勻混合,平整后可播種。播種前將種子用55℃的溫水浸泡,當水溫降至30℃時繼續浸泡2h 后將水控干,放在30℃的溫度下催芽10h 可播種。在平整的畦面上劃成5cm 深,3 ~5 個小溝,將種子均勻播撒在溝里,覆土平畦踩好,10d后可出全苗。以8 月中上旬為最佳播種期,當苗齡達到20 個月時即可移栽。
1.2.2 分株繁殖
漢濱區多數農戶采用的是分株繁殖。在采收花蕾時,選擇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純度率高的黃花做為分株繁殖品種。挖出種苗,去除泥土,逐株分開或每2 ~4 個芽片為一叢,從母株中掰出,剪除根莖下部幾年生的老朽根和病害根,保留1 ~2個新生根,留下上邊一層分根,每根須有一個單芽,把根剪短,預留10cm 左右長作為分株繁殖品種。
移栽前要將地塊深耕35cm 以上,砸碎塊土,耙平地塊,平地要做好“三溝” 配套處理工作,以利于排灌。為了達到綠色高產的標準, 栽植前要重施底肥,少時或不施商品肥,一般667m2施優質腐熟農家肥4000kg,過磷酸鈣50kg 為宜。
黃花菜的種植一般以春秋兩季為宜,我區以春季栽培為主,在清明前后種植為高產期。旱坡地、貧瘠地每hm2種植28 萬穴,平地每hm2種植20 萬穴。種植方式:采取寬行窄行栽培, 寬行為90cm, 窄行為50cm。穴距40 ~50cm,每穴分開栽2 ~3 個分株單株,種植深10 ~15cm。澆足定根水, 用細土糞蓋蔸成活后 , 每 hm2澆灌稀釋人糞尿 2000 ~ 3000kg。
在多雨季節,要做好黃花菜地塊的排澇工作,做到雨停地干;進入7 ~9 月高溫干旱的時期,要及時補充水分,確保土壤潮濕,延長黃花菜的采收期限,提高產量。
黃花菜是喜肥且耐肥作物,特別滿足其對N 、P 、K 的需求。施肥要在早春苗發芽前進行。在春苗萌發期,苗高10cm 左右,每hm2追施腐熟的人糞尿3500 ~4500kg,使幼苗茁壯健康生長。芽肥要在苗子抽薹前6 ~9d 結合中耕,每hm2用有機肥580kg 或45% 復合肥460kg 穴施蓋土,并保持土壤潮濕,促使抽薹整齊粗壯。保蕾肥在抽薹初期進行葉面追肥,以增強植株抗旱抗病力,保持葉片功能,促使花蕾粗壯,避免幼蕾脫落現象發生,達到增產高效目的。用0.3% 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 每7d 噴1 次, 連續噴3 次。冬肥要在秋冬季黃花蔸邊開穴挖松土后 , 每 hm2用人糞 2000kg, 加復合肥 550kg 埋施并澆足水。或每hm2施腐熟有機30000kg,在株叢間或行間距株叢15cm 處,開寬16cm、深15cm 的溝深施,主要是為了使第二年春苗生長、抽蓬儲備足夠的養分和確保達到綠色無害的標準。
收獲時間必須嚴格把關,一般情況下要在中午12 時至下午14 時進行收獲,過早了將會影響黃花菜的產量和產品色澤;過遲了黃花菜的花瓣將會開裂,散出花粉,質量變差,降低商品價值。采收時千萬避免損傷花蕾、花薹,要嚴格按照帶蒂不帶枝梗的要求,裝盛花蕾的器皿要清潔,要做到輕拿輕放,不要搓傷。黃花菜采收的標準要以花蕾飽滿、含苞欲放、色體純黃。
黃花菜的病害主要有葉斑病、銹病、葉枯病等。蟲害有紅蜘蛛、蚜蟲等。
黃花菜種植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堅持 “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藥物防治為輔” 的原則,所使用的藥劑必須達到無害化標準。葉斑病防治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或用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2 ~3 次;銹病防治可用50% 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 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噴霧2 ~3 次;葉枯病防治可用58% 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噴霧2 ~3 次。紅蜘蛛、蚜蟲可用阿維菌素、吡蟲啉、啶蟲脒等進行防治,隔10d左右噴霧1次(在采收前15d應停止使用化學藥劑)。
黃花菜烘制常用的方法系蒸曬法,將采收好的花蕾整齊排放于竹籠屜中加熱蒸騰,待籠屜冒氣后停火; 燜蒸20 分鐘后取出,約7 分熟為宜,如果時間過長,花體呈現黃色,過于熟老、花色變黑。
將已經蒸好的黃花菜置于竹簾或曬場上等均勻晾曬,促使其水分含量降至16% 以下, 晴天1d 天即可晾干,將干制后的黃花菜裝入箱袋貯放于陰涼干燥處,貸后包裝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