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茂俊,宋恩屯
(1. 山東省汶上縣中都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汶上 272500;2. 山東省汶上縣南站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汶上272500)
隨著當代人對植物保護的重視度不斷提高,植物保護已經形成了一門單獨的學科。在業內學者的共同研究下,我們總結出了植物病蟲害的基本類型,也研究出了科學化的植物保護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往往會遭受蟲害的侵襲,不同植物,出現的蟲害類型不同,防治技術也不同。蟲害會影響植物生長,吃掉植物的莖葉,導致植物死亡。植物蟲害可以根據出現季節的不同進行分類,對癥下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植物病害多是受到植物的生長環境、溫度、光照等因素影響而出現的,同樣會對植物生長造成很大影響,甚至會導致植物大量死亡,具有很多種類型。治理植物病害必須找出病害出現的原因,改善植物生長環境,多管齊下。
為了避免植物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在種植以及植物生長的整個過程中都要始終加大保護力度。保護措施有很多,比如結合植物的生長習性,選擇光照、溫度和土壤均適宜的地理位置進行栽種。后續做好施肥、除草、殺蟲等工作。使用天然肥代替化學肥料。當然,人類活動也是影響植物正常生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應該建立保護區,設立標識牌,禁止破壞植物,在植物周圍堆放垃圾等。
由于植物蟲害的類型較多,防治的手段也各不相同。不同類型的植物會招致不同的蟲害,選擇合理的手段和藥物進行防治是有效的關鍵。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植物蟲害及防治方法。
2.2.1 糧食作物蟲害防治
糧食作物包括小麥、水稻、玉米、高粱等,常見的蟲害有稻瘟病、大斑病、灰斑病、三化螟等等[1],蟲害的出現會導致糧食產量嚴重降低,帶來食品安全問題。防治這類病蟲害主要的方法就是用藥,目前多種類型的蟲害防治化學藥品已經上市,消除蟲害見效快,且不受植物類型的限制,但是大部分化學藥物的毒性都較大,殘留的毒物會對植物生長造成一定影響,在糧食作物蟲害中的應用,會影響糧食食品安全,不建議大量使用。選擇效果好,毒性低,安全性高的藥物是防治糧食作物蟲害的一大原則,另外還需要對藥物進行科學配比。
2.2.2 蔬菜作物蟲害防治
蔬菜有很多都是不經過烹煮直接生食的,對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因此對這類植物進行蟲害防治時,更要選擇濃度低的藥物,并盡量以物理防治手段代替化學防治。物理防治蟲害指的是利用燈光誘殺害蟲,人工除蟲,給植物套袋,使用粘蟲板等方式殺死害蟲,避免植物受到蟲害的侵襲。由于蟲害的活動有一定規律,可以抓住這種規律在合理的時間段進行集中捕殺。如今,更加健康的生物防治技術已經出現,通過大量放生蟲害的天敵,利用動物之間的捕殺消除蟲害問題,不會對植物的生長造成影響,是科學的蟲害防治手段,但也要對蟲害天敵的數量進行控制,否則很可能增加自然環境的負擔。
目前,已經研究出了一些帶有抗蟲基因的新型蔬菜農作物,具有天然的防治蟲害的效果,但是選擇這類作物之前,要先鑒定植物中是否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2]。
2.2.3 果樹和經濟作物蟲害防治
經濟作物包括向日葵、棉花、花生、大蔥等,這類植物以及果樹類植物的蟲害防治需要以綠色、健康為原則,在保證效果的同時,也要保障果實的健康。蟲害的預防首先要選取無毒的種子,對土壤進行消毒,做好預防工作。對蟲害的天敵要加以保護。植物生長期間及時清除雜草,清理土壤。主要采用物理手段捕捉害蟲,用藥為輔??梢栽跇涓缮贤磕ㄋ幬?,向樹干內注射藥物,在樹根部埋藥等,都能達到殺死蟲害的效果[3],但對于藥物的選擇和用藥量的控制必須合理。
植物病蟲害防治以防為主,以治為輔,防治結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由于植物生理性病害大多是由于外界環境導致的,因此需要通過改善植物生長條件來預防病害,盡量減少高溫、低溫、大風、光照、鹽堿等因素對植物生長造成的影響,因地制宜的利用自然環境的優勢控制植物病害的出現,增強植物自身的抗害性。要了解植物的生長習性,控制好環境的溫度、濕度,改善土質。比如,辣椒在干爽的環境中易存活,不易出現病害,但如果環境過于干燥或者潮濕則不利于植物的生長。不同類型的植物對栽培技術也有不同的要求,栽培不當也可能引起病害。在栽植植物前,需要對土地進行翻整,增強蓄水能力。將種子或植物的秧苗在藥物中浸泡一段時間再栽種,栽種時避開重茬和硬茬位置,都可以有效預防病蟲害。對于樹木類植物,如今已經支持病蟲害檢疫檢測,為病害防治方法的選擇提供了重要依據。如果已經出現了病害,需要及時噴灑藥物,分析原因,改善環境,保證植物正常生長的基礎上,消除病害。
人為破壞、自然環境、病害與蟲害是影響植物生長最主要的因素。保護植物,消除病蟲害,必須做到因地制宜,因“物”制宜。結合不同植物的生長需求,病蟲害特征,采取針對性措施是關鍵。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植物病蟲害問題會不斷加重,很可能出現新的病蟲害類型,在加強技術研究的同時,要對植物保護技術進行大力宣傳,減少由于人為因素對植物生長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