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普偉 張憲智
摘 要:當前社會的發展,使農業的結構也作出了相對應的調整,小麥的種植面積得到了不斷地擴展,并且在小麥生產進行中,對其進行科學有效地種植,對小麥種植的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小麥的產量增加,也是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的糧食儲備,所以本篇文章將對北方冬麥的高產以及高校栽培技術進行具體闡述。
關鍵詞: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當前是一個民以食為天的社會,糧食的大面積生產,是國民的生計根本。國內的小麥生產,主要是在北部的冬小麥種植為主要核心。對于國內的冬小麥想實現高產,并實施高效的栽培技術,要進一步做詳細的分析與探討。
一、播種準備
在對土壤實施播種之前,要對原土質進行精耕細耙的處理,使土地表面保證平整性,其深耕的深度應該要大于25cm,在對土地進行澆水時,要保證水分的充分,并使其均勻的進入土壤中;與此同時,要使土壤的肥力保證均衡的狀態;保證土壤擁有適宜的寬松度,不至于發生漏耙現象。對于品種的選擇要選擇早熟、矮稈并且在抽穗開花期可耐低溫,比如青麥6號、山農16號等為主。在播種之前的一周,要將麥種做晾曬處理,將其晾曬到3d左右,進一步提高麥種的發芽率。可選擇顆粒飽滿以及粒徑較大的種粒,并進行篩選或者水選等方式,進而得到優質的種粒。
二、播期與播量
十月初至十月中旬是北方冬小麥的主要種植時期。當然其具體播種時期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氣候為主要標準進而確定。在播種量上,要根據品牌的具體特性而進行具體選取。在對小麥進行播種時,要使用小麥精播機,其播種速度大約在5km/小時,并且在播種過程中,不可出現漏播和重播的現象。正常情況下的播種深度是4cm左右,其行距要保證22cm左右。
三、田間管理
冬小麥在播種一段時間過后,開始出苗,要對已經發出的小麥苗進行查缺補漏處理,即進行查苗并作出相應的補苗處理。在3~4葉期進行兩次的疏密補稀處理,并且在栽苗以后進行一次澆灌進而促進補苗可以盡快發芽。有些麥苗會出現倒伏隱患,針對此等現象應在拔節前,配比好適當地多效唑對其進行噴灑,并且還要做好化控處理,并且從根本上起到防治作用。在對田間進行管理時,要是行深中耕,避免麥苗出現成片的倒伏狀況,其主要的實施時期是在返青前期或者是初期。
四、肥水運籌
要對小麥施以充分的底肥,并且可同時增加有機肥的施與,即家畜糞便。追肥的實施通常是在拔期節,其肥量可達到整體施肥量的60%,主要是氮肥。根據小麥的生長勢頭,而對肥量進行增減,如若其長勢十分旺盛,可以做適當降低追肥量的處理;若麥苗長勢偏弱,則追肥時間應當提前到返青時期,并且在返青以及孕穗時期通常各進行一次的追肥處理。追肥是以隔行施加的具體方式,其深度在8~9cm左右即可。當然也可以將尿素與磷酸二氫鉀進行一定比例的配置,將其噴灑在小麥的葉面上,噴灑的時間為早八點之后或者晚五點之后。
五、苗期除草
在當前,農民大多數還是根據傳統的習慣,在春天時,就開始噴除草劑,在已經看到雜草出現時才開始進行,這樣的處理效果不明顯,通常是在進行噴藥后,雜草開始變黃,只是黃了幾天之后,就又開始生長了,尤其是野的麥子,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任何效果,在冬前雜草就已經出土約89%,其草苗十分的小,扎根很淺,根也少,此時對其進行噴藥處理,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認識到這一點之后,改年后除草為年前除草。除草劑一包大約就可承包一畝地,若有野生麥子混跡其中,可酌情進行增加除草劑。
六、防止冬季小麥霜凍的具體辦法
(一)掌握小麥的安全拔節期
小麥在進行拔節的前后對寒冷的抵抗能低有著本質的差別。在對小麥進行拔節以后,其本身的抗寒性明顯降低。所以,在小麥氣候學上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找到小麥的安全拔節期,在確定好小麥的品種之后,在對小麥新品種的選育時期,都要注意使小麥的拔節期不應該在安全拔節期之前。若將安全拔節期具體確定好,就可以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出現雙講起,其最低溫度以小于等于零下2℃為主要界限,并在小麥拔節十天過后,將90%的小麥不再出現凍害的保證概率作為核心依據,并且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進而減輕凍害的損失。
(二)麥田凍前澆水
對麥田進行凍前澆水,是最有效措施對于防御春霜凍害。正常情況下,可以提高1~3℃的土地溫度,對小麥的冷凍傷害能起到顯著的減輕效果。其能夠減輕凍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本身的水分偏多,讓自身的導熱性能又好,熱能就可以從深層次的土壤層傳到淺表層來,進而對土地的冷卻速度起到一個減緩的作用;又由于水本身的熱容量大于空氣和土壤的熱容聯,所以在對地面澆水之后,能夠有效地降低土地表面的溫差變化。
(三)熏煙法
在國內,用柴草熏煙的辦法用來防解凍已經是從古代就已經施行的辦法,但是卻因為其材料的成本偏高,其資源不夠充足的原因,此類方法并不能得到全面有效地擴展。依靠人工的干預行為,對局部的天空進行化學煙幕劑的制造,其價格十分便宜,效果也是十分顯著。
(四)松土鎮壓法
此類方法可以使小麥的根部生長更加迅速,與此同時還能夠對其根部起到一個控制作用,以避免其生長過旺,也能一定程度的防御或者減輕春霜凍害。
(五)應急補救法
應急補救法主要囊括了四個要點:首先,在已經出現凍害的麥田中,只要未發現分蕖凍死,僅在肥水上加強并做好管理,對成穗并成大穗起到一個促進的作用。其次,即便是已經遭受了嚴重凍害的麥田也不可隨意地進行翻耕。再次,對于已經受凍的黃葉和所謂的“死蕖”都不可割掉。主要原因是小麥在經歷受凍之后,在特定的時期里,所謂已經凍“死”的蕖在對受凍麥苗恢復生機的方向上有很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還能夠對分蕖成穗起到一個推進作用。最后,麥苗中有出現葉片的受凍程度相對較嚴重地情況,但是秸稈的受凍程度卻相對較輕,幼苗還未被完全凍死的這種現象,要對其進行實時有效地澆水,避免幼苗出現脫水而導致最終死亡的狀況發生,及時澆水可幫助幼苗加速的恢復生長狀態。仍有部分麥苗受凍的麥田,要進行水與肥的結合利用,尤其是對麥田施氮肥的效果最為顯著。
七、春節后第一次噴藥
近幾年來,在麥田中麥圓蜘蛛的蟲害發生較重,這是繼小麥蚜蟲之后的第二個必防蟲害。其主要根源性問題在于,在看到蟲大了之后,葉子已經出現發白癥狀,才開始進行防治,此時的小麥已經是受損嚴重。所以在清明節過后,不論出沒出現麥蜘蛛,有沒有看到蟲子,直接就要進行藥物噴治。除了噴殺蟲劑以外,還要噴除草劑,將兩者同步進行,當然除草劑與殺蟲劑混合在一起時,要嚴格注重比例問題,不然可能會對麥苗產生嚴重地藥害。
八、結束語
若想從源頭上將冬小麥的產量提上來,就要在播種準備之前以及在播種期間等各個時期進行嚴格地把控工作,還要在田間管理上下功夫,防治凍害以及蟲害帶來的嚴重影響,還要將肥水運籌引用的恰到好處,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小麥的生長質量,進而提升生產,保證冬麥的產量。
參考文獻:
[1]韓琳琳,孫文鑫,侯傳偉,王振云.小麥新品種秋樂168的選育及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9(12):11-13.
[2]白青,李小鵬.小麥高產高效集成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2019(2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