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廷俊 莫穩方

摘 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盛產一種水果,因其果汁具有十余種水果的香氣而被人們取名為“百香果”,又稱西番蓮,這種水果營養價值極高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引入我國后被廣泛種植。掌握科學的百香果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不僅能夠保障廣大種植戶的經濟利益不受損害,同時也有利于百香果種植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百香果;栽培;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
百香果市場需求大,消費水平的提高,使大眾對百香果的需求量非常大。該果品因富含維生素和氨基酸,具備非常好的美容、保健效果,不僅能夠延緩衰老,還可清熱排毒。百香果種植過程中,既要保持氣候炎熱,還要確保降雨充足,市場價格相對較高。百香果樹四季常青,果實形似雞蛋,成熟之后,芳香四溢。完成第一年種植工作后,便可結果,結果量在800~100kg/667m2左右,收益非常高。目前,百香果種植存在諸多問題,例如種苗質量、種植技術、病蟲害等,受其影響的百香果種植園果實采摘量大幅減少、經濟效益降低。
一、百香果的栽培
栽培是百香果種植的關鍵環節,優質的栽培技術能夠有效確保百香果的質量和產量。百香果的栽培主要包含:選地安家。應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能力較強且富含多種有機質的大面積果園。百香果的繁殖、育苗、播種。應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選擇繁殖方案,保證百香果的發芽率,常用的繁殖方式有實生、插稈和嫁接等。百香果的搭架。
二、百香果的栽培面臨問題
(一)種質問題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百香果品種有“臺農1號”“紫香1號”“滿天星”“黃金果”等,相關電商銷售平臺出現“臺農2號”“臺農9號”“巨無霸”“芭樂味百香果”“荔枝味百香果”“哥倫比亞熱情果”等種苗銷售,但種植戶對這些品種的出處、表現性狀無從了解。
目前國內流通的品種表現性狀差強人意,相對于國外的品種來講優勢并不突出,諸如香氣不夠、甜度不高、果皮厚薄不適等問題尚未解決。
(二)種植技術
百香果種植多以小散戶為主,種植技術不規范。種苗質量難以保證,掛果后果實偏小,商品果率低,嚴重影響果農經濟效益。自2016年后大大小小的百香果育苗基地逐漸成形,所育成的種苗價格居高不下,健康嫁接苗10~15元/株,一般果農基于成本很難選擇。
粗放的果園管理技術有待提高。散戶經營的缺點主要表現在專業化程度上,考慮到經營果園生計大于效益,散戶經營的果園在立稈拉線,種植密度安排隨意。
(三)病蟲害問題
散戶在種植百香果的過程當中,病蟲害常有發生。病害主要為侵染性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較少的線蟲病害,其中花葉病毒病、木質化病毒病、莖基腐病、疫病、炭疽病和黑星病為最主要的病害。蟲害有薊馬、葉蟬、果實蠅、螨類、介殼蟲、蚜蟲、毒蛾等。
三、百香果的栽培解決對策
(一)百香果的種植環境處理
百香果高產栽培過程中,要注重環境處理。種植果樹之前,確保外部溫度適宜,對種植條件進行嚴格控制。由于其為熱帶水果,最佳種植溫度為20~30℃,還要保持降水充足,土壤肥沃。其中,降水量在1500mm以上,適合本區種植。同時,還要優選科學的種植坡度,在旱地統一種植,使產量和質量兼具。在較高緯度地區種植遇到低溫時候,應做好保溫措施。
(二)繁殖技術
從繁殖角度來說,百香果為雌雄異花果樹,雄花向雌花授粉后,才能夠掛果,繁殖過程相對比較復雜。種植單位或個人要嚴格按照正確的操作技巧和方法,進行百香果樹種植,切忌盲目。常規情況下,采用人工、昆蟲、蜜蜂三種方式,為百香果樹授粉。百香果的首次開花時間是在每年7月,兩個月之后,果實便能夠成熟,最佳采摘季節在9月,次年4月再次開花??傮w而言,百香果的開花次數非常多,5~6次不等,間隔周期通常是半個月。無論采用扦插,還是播種種植,百香果樹均可繁殖。種植單位或個人要嚴格執行百香果種植工作,對百香果樹間距進行科學計算,提升種植量,供給優質果品。
(三)百香果的病蟲害防治
由于百香果種植較為簡易且抗病性強,因此少有病蟲害情況發生。比較常見的病害有莖基腐病、疫病、病毒病、炭疽病、褐腐病、灰霉病、潰瘍病等;常見的蟲害有蚜蟲、潛葉蠅、薊馬、咖啡豹紋木蠹蛾、白蟻等。針對百香果病蟲害的防治,首先,應適時適度施肥,保證百香果生長所需營養,提高百香果自身的抗病能力;其次,應加強棚架管理,定期開展棚架檢修和藤蔓修剪工作,提高百香果植株之間的通風性,可有效避免疫病擴散;再次,應加強種植期間的雨季排水工作,減少因雨水浸泡引起的枝葉腐爛現象。對百香果蟲害的防治,應及早發現、盡早治療、徹底消滅。常用的百香果蟲害防治農藥有專治潛葉蠅蟲害的斑潛皇2500~3000倍液、專治薊馬蟲害的喜訊3000倍液等。
(四)引進國外優良品種,培育自有優勢種
引進優質百香果資源,相關科研機構對其進行篩選、鑒定并進行雜交利用。如此通過利用高產、優質種質資源作親本與我國現有百香果種質資源進行雜交利用,可培育出高產、優質、適宜國內環境生長的百香果種苗。山區通過購買優質種苗有助于減小掛果率低、抗性弱等影響經濟效益的風險。
(五)加強水肥處理
依據百香果樹生長情況,將澆水頻率控制在半月一次,還要對土壤狀況加以考量。在果樹2葉片期,每間隔半個月還要施加尿素,單株施肥量以100g為宜。倘若百香果樹首次開花,需要對磷酸二氫鉀進行施加,施加頻率和次數分別為15d和3次,單株施加量以30g為宜。結合百香果樹狀況,開展水肥處理工作,移栽植株之前,無論有機肥、尿素,還是磷肥、鉀肥,均需施用,采用淋澆方式為宜。在幼苗期,百香果尚未成熟,可選擇氮肥施加。種植人員要依據果樹需求及情況,對各類施肥技術進行靈活選擇和應用,切忌因施肥不當,使幼苗受到損傷。
(六)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百香果種苗選取上采用健康無毒嫁接苗,盡可能選擇抗病品種。選取的嫁接苗推行一年一種,并注意環境的通風透氣,做到及時修剪疏葉;農事操作要規范,農具要消毒;盡量使用有機肥和生物菌肥,增強營養,提高植物的免疫力、抗病能力。針對真菌性病害注意合理使用真菌藥劑防治,如嘧菌酯、多菌靈、百菌清、惡霉靈灌根。針對薊馬、果實蠅、螨類、介殼蟲、蚜蟲等蟲害適當噴灑化學藥劑,注意合適配比,濃度不能過高或過低。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百香果作為一種維生素含量豐富的水果,不僅能夠促進消化、改善視力,還能保護心臟、降低血壓。隨著消費群體對百香果的認知接受程度逐漸提高,百香果的市場需求也會逐漸擴大。百香果種植涉及我國多個省份和地區,為當地的產業發展和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我們有必要掌握先進的百香果栽培種植管理及病蟲防治技術,進一步提高百香果的產量和質量。
參考文獻:
[1]謝維漢.百香果高產栽培管理技術[J].南方農業,2017(11):9+11.
[2]黎悅蘭.百香果種植技術與管理[J].中國農業信息,2017(05):90-92.
[3]張瓊,丁寶.梅州市百香果產業發展情況及對策[J].現代園藝,2018(13):33-34.
[4]黃進炳.百香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探究[J].南方農業,2018,12(12):37+39.
[5]李康文.百香果種植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09):58-59.
[6]田豐,陳家潤.貞豐縣魯容鄉百香果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探討[J].南方農業,2018,12(28):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