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漢標
摘 要:林業資源是十分寶貴的生產資料,同時也是全球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對我國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影響林業生態環境的因素,并且列舉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冀能夠給林業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林業系統;生態建設;影響因素;措施
一、我國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
(一)林業生態保護政策不完善
長期以來,我國對于林業生態保護缺乏必然的管理和監督機制,同時國家關于對林業生態保護的政策落實不夠完善。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為民眾長期以來對林業資源生態保護不夠重視,沒有對林業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有良好的認識。同時,林業資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材料,社會需求量比較大,木材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違規開采情況也得不到有效地制止。另外,在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各個地區的政策和法規不一致,同樣缺乏必要的群體監督和獎懲措施,導致林業生態保護的工作很難開展。
(二)森林資源相對匱乏
就當前我國的現有森林資源來看,相比于世界發達國家,我國的森林資源是比較匱乏的,人均森林面積僅為全球人均面積的20%,人均森林儲存量僅為全球人均占有量的10%。
(三)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不足
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不管是政府還是民眾,對于林業生態的保護日益重視起來。中央和地方都制定了相關的林業生態保護的政策并且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基于各個地區的發展而言,對于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執行力度仍有較大的差異。此外,林業生態的保護措施涉及一些企業和個人的切身利益,主管行政單位在管理中會受到多方的掣肘。這些都是導致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無法真正落實的原因。
二、影響林業生態環境的因素
(一)過度砍伐
在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和基礎工程建設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林木資源。尤其是在工業化進程中,對于林木的過度砍伐毫無節制,使得大片的森林資源受到毀滅性的損害,導致森林面積處于負增長狀態。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逐步確立了堅持科學發展的先進理念。在黨的十八大之后,黨中央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并且進一步完善了相關的法律制度。但是,仍有部分民眾對林木資源缺乏保護意識,個別企業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持續破壞林業生態,個別區域行政管理部門長期監管不力。
(二)人類活動增長
林業資源的破壞,歸根到底是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在進入工業化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十分嚴重,各國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我國的工業化進程相對較晚,吸取了其他國家的深刻教訓,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國人口眾多,東西部發展極不均衡。人口的增加以及生態環境呈現出矛盾的關系,為此我國正在積極解決日益增長的人口數量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避免人類活動的擴大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三)林木存活率較低
對于林木資源來說,生長周期較長,再生能力不強。盡管我國開展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林木的種植能力較強,但是由于缺乏長期管理的人員和資金,導致林木存活率較低。而一些地方的植樹造林活動變成了郊游、作秀,甚至成為地方政府的政績工程,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初衷相離甚遠,最終導致了林木的存活率偏低。
三、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對策
(一)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開始之前做好準備工作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準備工作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制定較為完善的施工方案。要先對林業生態工程種植現場的具體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對現場的各類情況進行統計,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以保證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工作穩步開展。擁有了明確的建設方案之后,還應對林業生態工程所使用的機械設備與樹苗進行提前準備,避免由于準備不足的問題而耽誤工程建設的進度。由于林業生態工程面積巨大,想要對其進行有效監督避免出現亂砍濫伐的現象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為有效地縮減這一開支,可以利用周圍人民群眾的自覺性,自發地對林業生態工程進行巡邏保護。為充分調動周圍群眾保護林業生態工程的積極性,相關部門應做好相關的宣傳工作,大力宣傳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對于生態環境保護所能起到的積極作用,從而自發地加強對于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工作的支持與保護。
(二)明確林業資源所有權分配
當前,很多地區的林業資源開發所有權都從政府向個人手中轉移,但這并不代表政府可以忽視對其開發、利用過程的管理,相反,為了避免個人惡意開發情況的產生,更應落實好各項林業資源的保護工作,尤其針對一些珍貴的稀有資源保護。對此,在合理分配林業資源所有權的基礎上,還要著重向個人強調其應履行的林業資源保護責任,進而使更多人認識到林業資源屬于國家,而非個人私有財產,在具體開發利用過程中,不能盲目只考慮個人經濟利益,要重視林業資源社會效益的充分發揮,從不同層面來完善林業資源保護。
(三)合理加大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資金的投入
林業生態工程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同時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由于林業生態工程前期建設所得到的回報甚微,大部分的林業生態工程為公益性的,缺少資金的投入。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林業生態工程的發展,為保證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成果,必須要增加對于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資金投入量。獲取建設資金有以下幾種方法,各個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都會留有一部分的備用資金,以應對不時之需,但在平時基本閑置,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將這部分資金收集起來用于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可以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受益較大的地區進行林業生態工程的宣傳,使附近居民了解林業生態工程對自身生活所能夠產生的有利影響,并發動群眾進行捐款用于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為促進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效果,政府可以站在宏觀角度進行調控,如出臺一定的林業生態工程的扶持政策,幫助林業生態工程進行發展。也可以降低國有銀行對于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工作的貸款利率,降低林業生態工程的貸款負擔,增加林業生態工程的貸款額度以保證林業生態建設工程能夠穩步開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林業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地情況,不僅會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利影響,也會制約林業發展。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林業資源,應重視各項資源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尤其是肆意揮霍等現象,政府部門應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給予一定懲罰。同時,還要加大監督力度,確保各項防護、管理工作的到位落實,為林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車宗彩,田寶.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及其發展的有效策略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0,40(04):90-91.
[2]萬麗萍.試析我國生態林業工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J].現代園藝,2019(24):163-164.
[3]楊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江西農業,2019(24):68.
[4]蔡蘅.封山育林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的應用探討[J].現代園藝,2019(19):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