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麗
摘 要:建設平原森林城市已經是現階段構建生態城市的主要途徑和方式,其不僅可以取得一定的環境效益,且能夠切實提高城市的適宜度,為城市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本文從平原森林城市的建設現狀出發,簡要介紹了平原森林城市的植物配置方式,并深入探究了平原森林城市的建設戰略,希望能為相關單位、部門帶來一定的工作參考。
關鍵詞:平原森林城市;建設戰略
森林是生態系統的基礎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延續的基礎條件。為了響應國家建設生態社會的號召,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建設平原森林城市的熱潮,各大城市紛紛加強城市綠化建設,以求優化城市生態系統、改良城市生活條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城市。在這一背景之下,加強對于平原森林城市建設戰略的研究,對于推動平原森林城市的發展和建設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平原森林城市的植物配置
(一)鄉土化
在進行植物搭配的過程當中,應當優先考慮鄉土化的樹種。鄉土化樹種的最大優勢在于對于本地的土壤條件,氣候條件適應能力較強,可以保證樹種的基本超過濾,且鄉土樹種的苗源容易尋找,運輸費用較低,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控制成本費用。而從技術角度來看,各個城市針對鄉土化樹種的栽培技術了解程度較深,技術體系較為成熟,且種植鄉土化樹種有利于塑造地方特色,因而鄉土化樹種是優先考慮的樹種類型。
(二)多樣化
搭配植物的過程當中,需要重視城市植物的多樣化特點,避免出現植物過于單一的情況。多樣化的植物搭配是建設城市生態系統的前提條件。因而植物的選擇需要在鄉土化的基礎上,盡量提高植物種類的多樣化特點,即便是需要從外引入新型植物種類,是也應當優先考慮能夠適應當地氣候環境的植物。在引入外地新型植物時需要提前進行引種馴化試驗,試驗成功之后才可以進行大范圍的推廣應用。
(三)景觀化
構建平原森林城市的根本目的,不僅僅在于塑造誠實生態系統,同時也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條件,塑造景觀效果。對于平原森林城市而言,景觀效果的實現,需要建立在森林系統與城市群體之間結合的基礎上。首先,從樹種選擇角度來看,應當規劃好常綠樹與落葉樹種的搭配,且需要盡量增加常綠樹的數量和范圍,提高城市的美化程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一步強調森林與建筑物之間的融合,通過增設綠色植物的方式,來強化建筑物的藝術效果。例如可以在具有紀念價值的建筑前設置對稱性的常綠樹,從而突出建筑物自身的嚴肅感。而在城市的老舊城區,則可以設置高大的喬木,通過喬木的遮擋作用來遮蓋無法拆除的老舊建筑。
(四)協調性
樹種的選擇與搭配需要根據城市功能分區進行劃分,確保可以與周邊的環境之間保持一定的協調性。道路兩側的綠化優先考慮樹種的優美程度和這樣效果,且需要確保樹木不會影響到地下管線和交通視線。而在城市外圍區域的樹種選擇優先考慮具有速生特點和抗風沙性能的樹種,如柳樹,楊樹等。而設置在城市工業區的樹木需要選擇具有吸收二氧化硫和抗污染性能的樹種,如松樹等。
(五)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指的是重視,速生樹與慢長樹之間的有機結合。速生樹的最大特點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較為出色的綠化效果,但此類樹種的缺陷在于壽命長短不一,且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損壞,故需要及時進行補充。慢長樹盡管在短期內所取得的綠化效益有限,但從城市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慢長樹依然是樹種配置的主流,城市相關部門應當有計劃的栽培慢長樹,分批次的使用慢長樹來替換城市的衰老樹木。
二、建設平原森林城市的戰略
(一)科學規劃,合理設計
為確保平原森林城市的建設工作可以有序地進行,相關單位需要根據城市所在區域的地形地勢條件,土壤條件及氣候條件,進行合理地研究和分析,制定完善的建設策略和建設方案,保證設計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其次,相關部門需要明確制定森林城市的建設規劃指標,如確定綠線、綠地率。為了保證平原森林城市的規劃效果,可以通過現代技術手段來構建城市綠地管理信息系統,并引入遙感技術,對城市森林綠地的建設情況進行實時性的跟蹤,且需要重視數據信息的更新和升級,以確保控制效果可以達到最佳。
(二)多渠道籌集資金,保證資金充足
從某種角度來看,平原森林城市的建設質量取決于資金的充足與否。平原森林城市項目的主要資金來自政府投資,但為了緩解地方財政壓力,避免出現資金中斷的情況,相關部門也可以通過建設森林綠化基金的方式,為平原森林城市項目籌集更多的建設資金。此外,相關部門需要重視對于無形資產的經營管理,推動森林綠地的冠名權和特許經營權進入市場,以強化無形資產的效益。
(三)加強宣傳,鼓勵全民參與到植樹活動當中
從某種角度來看,平原森林城市的建設質量不僅僅取決于政府部門的工作質量,同時也取決于地方人民群眾的認識水平和參與性。相關部門需要認識到人民群眾的作用價值,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宣傳工作,開展全民綠化教育,切實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鼓勵人民群眾參與到義務植樹工作當中,最終讓建設平原森林城市成為每一位市民的義務與責任。
(四)加強管制
為保證城市森林系統的持續發展,地方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于城市森林系統的管理與控制,堅決抵制侵占綠林等違法行為,加大對于違法行為的管控與處罰力度。同時地方相關部門還需要發動廣大人民群眾,鼓勵人民群眾主動監督,自覺遵守。為確保管制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所依據,地方政府還可以通過出臺相關條例的方式來約束違法行為的發生。
三、結束語
綜合來看,平原森林城市的建設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長期性、持久性的工程。地方政府應當給予平原森林城市建設工作相應的支持,堅持基本的建設原則,重視整體規劃和科學發展,且需要鼓勵人民群眾參與其中,形成全民參與氛圍,提高平原森林城市的建設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趙紅亮.關于廊坊建設平原森林城市的戰略思考[C]//對接京津——改革開放協同發展.2018.
[2]焦云紅,葉嘉.華北平原森林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以河北邯鄲植被建設為例[J].生態經濟(中文版)(10):274-277.
[3]魏洪敏,王燕軍,劉納新.突出林路水"三網"綠化理念探索北方森林城市建設模式[J].河南林業科技,029(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