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芳芳
摘 要:我國一直都是農業大國,農業在我國經濟體系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經濟作物的種植可以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還能進一步帶動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因此,當地政府、種子公司都需要重視經濟作物的大力推廣,點燃農民的種植熱情,增加農民的幸福感,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經濟作物;農村經濟;概念;意義
目前,很多農民都選擇放棄耕種,來到大城市進行務工。這是因為種植無法帶給農民更多的收益,無法提高其生活質量。要想維持生活,那么就要放棄耕種。而這會進一步拉大城市和農村之間的經濟差距。要想改變這一點,需要當地政府和種子公司的共同努力,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經濟作物,不斷提高農民的收入,使其投入到經濟作物的種植中,從而帶動當地經濟水平的提高。
一、經濟作物的相關概述
(一)經濟作物的概念
經濟作物還有兩種稱呼,一種是技術作物,另一種就是工業原料作物。經濟作物通常指的是為輕工業所提供原料的一些作物。目前,在我國人工栽培的經濟作物中,擁有非常多不同的種類,既有糖料作物,如甜菜、甘蔗;也有纖維作物,如棉、麻;還有三料作物,即香料、飲料和調料。除此之外,還有觀賞作物、藥用作物、水果等經濟作物。
(二)經濟作物存在的意義
目前,我國很多地方都開始推廣經濟作物的種植,而這會帶給農民更多的動力,還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村地區的經濟收入,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業的發展。
在過去,農民在自己的耕地上進行種植時,都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農作物。但是在實際種植的過程中,無論是化肥、耕地管理,還是農藥、種子都會耗費較多的金錢,無法帶給農民較多的經濟收入,加上每日耕地較為辛苦,會大大降低農民耕地種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時,當地政府和種子公司就需要緊隨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宣傳和推廣經濟作物。這些經濟作物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可以給農民帶來更多的收益。如,某地區建立了蘋果種植基地。相對于其他的糧豆作物來說,蘋果的成本利潤是其四倍以上,這就意味著每年農民將會拿到更多的收入。當農民獲得了較大的經濟收入,那么就能將農民的勞動成果真正體現出來,使其能真實地看到致富的希望,也就能大大激活農民種植的熱情。
(三)經濟作物對農村經濟收入的影響
第一,經濟作物屬于出口的重要物資,可以大大增加農村經濟的收入。在過去,農民在種植并收獲各自的農作物后,就會進行自銷。而在此過程中,農民難免會遇到一些不法商販,這些商販會故意壓低農作物的收購價格,農民無法獲得較多的經濟收入,漸漸就會失去種植的熱情。部分農民因經濟收入較低而放棄種植,選擇到城市中務工,耕地逐漸被荒廢。如今,在推廣了經濟作物后,當地政府就需要參與到經濟作物的銷售中,為農民選擇靠譜的銷售渠道。如,某些地區專門建立了農村合作社,幫助當地的農民尋找客戶,將該地區的農作物運輸到大城市中,甚至部分農作物被運輸到國外。諸如花生之類的農作物,當地政府會積極尋找大型、優質的食用油廠;有些農作物被銷售到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經濟作物逐漸成為一項重要且關鍵的出口物資。
當農民獲得越來越多的收入后,就會大大增加其種植的熱情,也會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滿足感,生活質量也會擁有較大的提升。越來越多的農民不再選擇遠離家鄉務工,而是留在家人身邊種植經濟作物,帶動農村地區整個經濟水平的穩步提升。
第二,滿足市場需求,帶動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的提高。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各個作物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提升。在過去,農民在自行種植時,其種植的產物都是相差較少的,而這就會導致市場上的農作物種類較為單一。針對這一情況,就需要當地政府作出更多的努力,在推廣經濟作物的同時,還要進行這些農作物的加工,將其制作成商品。如,某些地區開始種植金銀花,在過去都是直接進行金銀花的銷售,而如今可以讓農民在正確的指導下,將其直接制作成金銀花茶,并銷售到全國各地。這樣的做法不僅會大大增加農民的收入,還會帶動整個地區經濟水平的提高,讓市場中的作物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
二、經濟作物推廣和種植時的適用方法
經濟作物可以有效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切實提高經濟水平,能夠帶給農民更多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但是在實際種植和推廣的過程中,仍需要注意諸多方面的內容,選擇最合適的經濟作物,努力克服在種植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最終實現經濟水平的提高。
(一)選擇適合的經濟作物
不同的地區擁有不同的營養結構、土質、氣候等,因此不同的地區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經濟作物。如果在推廣和種植經濟作物時未能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只選擇帶來較高收益的經濟作物,那么不僅會導致經濟作物無法正常生長,還會給農民帶來經濟損失,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例如,獼猴桃這一經濟作物,因所處環境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栽種品種,不同的地區擁有各自合適的種植品種。如果當地政府未能經過實地考察和認真挑選,那么就會導致當地種植出來的獼猴桃體型較小,口感也遠不如外地種植的獼猴桃。因此,當地政府需要深入了解本地的實際情況,考察最適合種植的經濟作物,也可以進行實際驗證后再推廣給當地農民,從根本上保證當地經濟水平的提高。
(二)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無論是何種經濟作物,都需要一定的種植技巧。如果農民在進行經濟作物的種植時,不夠了解經濟作物的實際情況,仍舊按照傳統的種植方法,那么就會導致經濟作物的大量損失。要想改變這一情況,就需要當地政府、種子公司能夠給農民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在完成種植物的挑選后,就需要排遣專門的人才教給農民種植這些經濟作物的方法和技巧,編寫技術手冊,幫助農民更好地種植,進而實現當地經濟水平的穩步提升。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經濟作物的選擇和種植過程都需要引起當地政府、種子公司的重視,全面且深入地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最恰當的經濟作物,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點燃農民的種植熱情,使其都能投入到經濟作物的種植中,在提高個人收入的同時,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宋群.淺談經濟作物對農村經濟收入的影響[J].中國集體經濟,2017(31):28-29.
[2]黃賢虎.淺論規模種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J].現代農業研究,2018(7).
[3]李云芳.淺談農村經濟管理對農村發展的影響[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