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孟林
摘 要:最近這些年來,我國的經濟水準不斷得到提高,隨之而來的就是對大自然加大力度地開采,所以也對大自然的環境造成了不一樣的程度的影響,特別是對于水土流失方面的影響,這也成為很多地方的發展的阻礙,因此就需要用對應的解決方法來進行治理。而現在針對水土流失方面的林業技術治理措施方案還不夠完善,本文將對水土流失治理中林業技術措施的運用進行探尋。
關鍵詞:水土流失;林業技術;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的發生對許多地方產生了負面影響,阻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的建設。特別是我國農業建設受到的沖擊最大,對農業發展的損害也最大。首先,為了控制水土流失,應該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采取科學的處理態度,在防止根治惡化的基礎上。很多地方水土流失的最佳途徑流是利用生物工程、林業技術措施來改善,利用增加植被的覆蓋率來減少危害,本文論述了利用林業措施來控制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一般情況下,導致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土地受到河流、雨水、地表徑流等的侵蝕的現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到強力持續的暴雨的沖刷,而地表沒有足夠的植被開保護土壤,導致土壤的表層結構遭到破壞,對于比較松散的土壤表層,一方面又無法吸收水分,一方面又會被流水侵蝕帶走,從而導致了水土流失。還有就是在河流的兩岸,很多都沒有植被的覆蓋,而且兩岸的土質松散,很容易跟隨河流的流動而流失。
(二)人為因素
而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為因素,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城市的建設,道路的修建,還有農業的不斷開墾荒地,礦山的開采等,這些都會嚴重造成植被覆蓋率的快速下降,森林面積的不斷減少,生態環境的不穩定,這些都是導致水土流失的原因。但是針對這些原因,很多地方既沒有控制開發力度,也沒有正確處理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政策措施和方法,導致水土流失問題沒有得到很好地控制。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一)降低甚至喪失土地生產力
全國水土流失面積擴大到150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的1/6,每年流失50億噸。土壤氮、磷、鉀流失約4000萬噸,相當于我國目前一年化肥施用量,相當于經濟損失24億元。長江、黃河年輸沙量達26億噸,它每年含有大約50萬噸肥料,如此大面積的肥沃土壤和氮、磷、鉀肥料被沖走,必然導致土地生產力下降甚至完全喪失。
(二)泥沙淤積
流失的水土最終會流入河流然后進入大海,可是在流經的途中,泥沙會沉淀到河底,然后隨著時間的增加會越積越多,最后造成河流的堵塞。泥沙淤積會造成河流下游的缺水和河流上游的水位線上升,破壞了生態穩定,對附近的城市和農村的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三)污染水質
中國現在很多河流的污染越來越嚴重,水質不斷下降,水質的下降危害了人類的健康。而造成它下降的原因,一部分就是因為水土流失,在流失的水土中,夾雜了很多農業廢水,工業廢水等,所以必須加強對水土流失的控制。
(四)影響航運
水土流失導致的泥沙淤積,會造成河流的堵塞,然后會讓船只難以運行,影響人們的出行和貨物的運送,對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利影響。
三、運用林業技術措施的作用
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是具有綜合性的,生物防治與工程防治是相輔相成的最有效地治理方案。對于水土流失問題,林業技術措施的運用是最符合當地條件,也是最持久有效措施。
(一)加固土壤
林業技術能夠清楚地了解到地下兩百層的土質情況,調節當地的水源水質的狀況。對已經發生的水土流失,可以進行有效地控制和削弱。而在水土流失發生之前,采取林業措施,利用種植喬木、灌木來代替草木植被來加固土壤,因為草木植被的根系較少,而且相對脆弱,對固定土壤的作用不大,而喬木、灌木的根系范圍廣且多,抓力大,對土壤的固定有很好地保障作用。
(二)涵養水源
植被的根系可以充分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還能調節地表徑流,降低水流對土壤的沖刷力度,加強土壤的吸水速度,起到很好地涵養水源的作用。
(三)改善生態環境
林業技術的運用,讓植被覆蓋率得到增加,則改善了地方的空氣質量,調節了氣溫和空氣濕度最后,保證了地方居民的生活條件。所以林業技術措施的運用是最適合改善水土流失問題的方法。
四、水土流失治理中林業技術措施的運用
(一)溝坡防護林的建設
對于因水土流失造成的河流堵塞問題,可以采取在溝坡建設防護林,加固河岸的土壤,減少泥沙流入河流,對泥沙在河流中的淤積有著控制作用。還可以在溝底種植柳樹,來加固溝底的土壤,減少泥沙的流動。這些都可以有效地控制泥沙淤積造成的河流堵塞問題。
(二)調節地表徑流
通過種植水流調節林,讓地表徑流得到調節和分散,給土壤吸收水分充分的時間,保證土壤的濕度,涵養水源,還可以降低水流對土壤的侵蝕,從而改善水土流失的狀況,讓水資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三)綠化建設
增加在農村和城市的植被覆蓋率。現在大部分的農村和城市都是水泥地,水資源難以自動儲存,在農村和城市種植根系發達的樹木植被,不僅美化了環境,改善了空氣質量,還可以對地表水流進行有效地調節和吸收,預防地表水流對土壤的侵蝕。而在農村中,還需要減少對森林的開發,退耕還林,保證森林的覆蓋率和土壤的質量。這些對于控制水土流失都具有有效地控制,也是對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
五、結束語
水土流失的發生,不但影響了生態環境,對生態平衡造成了嚴重地危害,而且還阻礙了當地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水土流失不管是對于生態環境還是人類社會都是具有長期的危害,是種很嚴重地破壞現象。最受影響的農業建設損失最嚴重,水土流失也帶走了土壤中的養分,從而導致種植物產量的下降。水土流失還是導致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容易會間接的引起其他的自然危害,對人們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影響,從而阻礙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建設。水土流失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建設越來越嚴重,對人類的未來影響越來越大,相關部門必須要加強對水土流失的控制,完善對林業技術的有效利用,提高植被覆蓋。林業技術是對控制水土流失很重要的一個綜合措施,它對農業發展、生態穩定、城市環境等都起到了改善作用,合理利用林業技術是現在必不可少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另外,最主要的還是制約人們的過度開采和開發,保障生態系統的穩定,這也是能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
參考文獻:
[1]劉亞輝,馬強.林業技術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林業產業,2017(03):43-43.
[2]黃艷,劉曉良,丁振民,張杰.林業技術推廣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應用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5(18):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