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其棟



摘 要:為了探討硅肥對水稻生產的作用,研究了硅肥不同施用時期與施用量對水稻的增產潛能以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試驗結果初步表明,水稻施用可溶性硅肥后,水稻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最高可增產6.5%;噴施量高于500g/畝,增產效果逐漸降低;硅肥施用應在水稻分蘗盛期之前,噴施硅肥盡早施用。
關鍵詞:硅肥;施用時期;施用量;產量增加
水稻是典型的集硅、喜硅作物,硅是水稻生長所需的重要營養元素,對硅元素需求量較大,僅次于氮、磷、鉀的需求量,居第四位。國內外試驗、應用研究結果表明,硅對水稻生長具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蔡德龍調查表明,我國有50%的耕地面積缺硅,并且隨農作物產量的提高缺硅面積呈增大的趨勢。硅有利于水稻的生長發育,增強水稻光合作用,提高水稻抗逆性以及促進對氮、磷、鉀元素的吸收。很多研究都表明,施用硅肥能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為了進一步了解硅肥的施用時期和施用量,本文通過研究不同施用硅肥時期與施用量對水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以期得到硅肥最佳施用方法,為提高水稻產量提高一定的理論依據。
一、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地點
試驗地點位于灌南縣孟興莊鎮連三村。供試土壤為沙壤土,肥力中等。
(二)試驗材料
硅肥為揚州正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正大顆粒硅和江蘇植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粉劑硅肥。水稻供試品種為連粳11號。
(三)試驗方法
1.試驗為單因素小區試驗,共5個處理,面積為5畝。A1:正大顆粒硅在水稻分蘗期(栽后25天)噴施,畝用500g;A2:正大顆粒硅在水稻拔節孕穗期噴施,畝用500g;A3:植豐粉劑硅在水稻分蘗期(栽后25天)噴施,畝用500g;A4:植豐粉劑硅在水稻拔節孕穗期噴施,畝用500g;A5:空白。連粳11號6月22日缽苗栽插,基本苗6.7萬,總施氮量20kg,水漿管理同大田管理。
2.正大顆粒硅在水稻分蘗期(栽后25天)噴施,畝噴施量為250g(B1)、500g(B2)、750g(B3)、1000g(B4),噴清水對照(B5)。
(四)測定內容
1.水稻關鍵期記載。
2.考種及測產,成熟期各小區連續50穴測定單位面積穗數;并按平均穗數取5穴測定每穗粒數和結實率;以1000實粒樣本稱重,求取千粒重。成熟期各小區割方測實產。
二、試驗結果與分析
(一)不同處理對水稻莖蘗動態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水稻前期施用硅肥(A1、A3),水稻莖蘗發生較其他處理快,總莖蘗數增長迅速,在7月27日左右出現高峰苗,畝高峰苗分別到達32.7萬、33.5萬。A2和A4較對照變化一致,在8月3日左右出現高峰苗,較前期施用硅肥處理推遲7天左右。相同的施肥條件下,增施硅肥可以增加水稻根系活力,增強水稻的分蘗能力,分蘗發生快。
(二)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水稻撒施或噴施硅肥后,水稻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A1與A3增產效果最明顯,實收畝量分別701.4kg、699.4kg,增產6.5%和6.2%。
從穗粒結構上分析,由表1還看出,水稻施用硅肥后,可以增加水稻有效穗數與每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影響較小。硅肥促進根系活力,分蘗數增加,成穗數高。對水稻結實率和千粒重影響較小。水稻前期干物質積累量多,總穎花量增加,每穗粒數增加。
(三)硅肥不同施用量對水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水稻噴施硅肥后,產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見表2),噴施250g硅肥畝產量為648kg,增產2.7%,噴施500g硅肥畝產量為675kg,增產7%,噴施750g和1000g分別增產7.3%和6.9%。硅肥噴施500g以后,增產率在7%左右,產量差異較小,噴施量增加,增產效果不明顯。
三、討論
水稻是喜硅作物,施用硅肥的水稻產量均高于未施用硅肥的處理,說明硅肥對水稻增產具有一定的作用。增施硅肥提高的產值高于硅肥投入值,增施硅肥提高效益。增施適量的硅肥可明顯增加有效穗和粒數,提高穎花量,增加粒數,穗大粒多;提高分蘗率,增加有效穗,提高產量,最高增產率達7.3%。硅肥施用應在水稻分蘗盛期之前,效果最佳。
本試驗得出硅肥噴施畝用量控制在500g左右,增產效果好,投入產出比較高,再增加硅肥噴施量對于水稻增產效果并不顯著,產投比不高。
參考文獻:
[1]蔡德龍.國內外硅肥研究與應用進展[J].磷肥與復肥,2017,32(1):37-39.
[2]戴培進,胡時有,周家武,等.“大粒硅”肥對水稻的抗倒與增產效果初報[J].湖北農業科學,2009(4):811-812.
[3]李華,於永杰,錢宗華,等.不同用量硅肥對水稻產量的影響[J].耕作和栽培,2010(6):42.
[4]許露生,張偉明,周杏鳳,等.硅肥在水稻生產上的應用效果初探[J].上海農業科技,2011(2):101-102.
[5]楊利,馬朝紅,范先鵬,等.硅對水稻生長發育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09(4):99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