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陳滟
摘?要:充滿生活氣息的幼兒數學教育,是立足于《綱要》而明確提出的幼兒數學教育改革方向。只有將數學回歸到生活中,才能把抽象的數學變得具體,才能讓幼兒享受到學習數學的無窮樂趣,體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應用中的真正價值。
關鍵詞: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6-0062-01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幼兒數學教育不再完全以學科式結構來組織,更強調滲透于幼兒生活,關注幼兒生活的聯系和應用。要充分利用幼兒生活中的許多數學情境作為自然的問題情境,將幼兒數學的學習、運用滲透于一日活動過程之中,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數學。
1.善于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教育契機
皮亞杰認為:“兒童學習的途徑應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類似生活的情景中學習,而不是在數學情景中學習。”
首先,教師要善于尋找、發現幼兒生活中具有啟蒙性、實用性的數學教育現象,選擇數學教育內容時要淡化概念,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在幼兒認識了數字后,教師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啟發幼兒尋找、發現生活中的數字。例如,幼兒水杯、小毛巾、桌子上的編號,操場跑道上的數字,幼兒園樓層的編號,爸爸、媽媽手機上的數字,電視、空調遙控器上的數字等等,讓幼兒在找找、玩玩、說說中發現生活中有趣的數字,了解數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學做有心人。
其次,教師要善于引導幼兒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開展一些競賽性的游戲活動時,我們可以和幼兒約定,用倒數的方式作為比賽前的發令信號,可以先從3開始倒數,接著從5開始倒數,以此類推,根據幼兒的實際表現情況,循序漸進,不僅可以讓幼兒輕松、愉快地學會倒數,還能潛移默化地幫助幼兒發現“倒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在大班幼兒認識了整點和半點后,教師可以準備一個時鐘,放在活動室顯眼的位置,有意識地在幼兒的不同活動進行前給予時間的提示。例如,早上8:30時,提醒幼兒看時鐘,同時,教師用語言提示:“現在是早上8:30,小朋友們要準備做操啦。”10:30戶外活動,11:00幼兒離園等等,教師都可以用同樣的方式提醒幼兒看時鐘,讓幼兒在反復的觀察中加深對時鐘的認識,進一步鞏固對整點、半點的理解,感知時間在生活中帶給人們的便利。一些相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實際,直接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滲透。例如,幫助幼兒理解并掌握早上、晚上的時間概念時,可以結合幼兒一日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事件進行隨機教育,不斷豐富幼兒有關時間的詞匯;結合幼兒完成點心的速度、整理玩具的情況等,幫助幼兒感知“快”和“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往往特別關注自己十分感興趣的事物。例如,吃點心時,他們會比較自己杯子里的牛奶或豆漿是比別人多了還是少了,餅干是圓形的還是方形的;泥工“搓湯圓”時,他們會討論誰搓的湯圓最大,誰搓的湯圓最小;戶外活動玩飛鏢時,他們會觀察誰的飛鏢飛得遠,誰的飛鏢飛得高……通過捕捉、觀察,教師可以把幼兒關注的問題進行分析、歸類,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門的數學教育活動,引導幼兒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索,啟發他們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這些實際問題,讓幼兒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
2.巧妙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數學材料
材料是數學活動的載體,有些自然材料就是天然的學具。
例如,各種各樣的谷、豆類種子,形狀、大小各異的樹葉等,可用作分類的材料,也可進行按規律排序練習。日常生活中也有各種物品可選擇來作為幼兒數學活動的操作材料。例如,瓶子和蓋子、碗與小勺等,可用來讓幼兒進行配對活動;扣子、鵝卵石等,可用來讓幼兒進行點數活動;皮球、吸管、小棍等,可用來引導幼兒比較物品的大小、長短、粗細。撲克牌可以用來讓幼兒進行順數、倒數接龍,找相鄰數和比多少等游戲;收集的瓶瓶罐罐經過清洗、消毒后,可引導幼兒進行疊高、認識形體、比高矮輕重等探索活動。
在生活化材料的操作擺弄中,幼兒擺脫了傳統數學活動中的任務壓力,獲得了一種自然的、無拘束的心境,就能表現出強烈的探索欲望,得到無窮的樂趣。
3.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游戲,激發幼兒數學學習的興趣
幼兒的生活經驗是激發幼兒數學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比如,在幫助幼兒理解“數的一一對應”時,筆者根據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了“小貓咪釣魚”的游戲,通過創編兒歌,讓幼兒邊念兒歌邊表演:“小貓咪,真高興!拿起魚竿釣大魚。釣到一條轉一圈,釣到兩條跳兩下,釣到三條笑三笑,哈哈哈!釣到四條拍四下(手),釣到五條數一數:一二三四五,釣到六條回家咯:咚咚咚,咚咚咚(手做敲門動作)。”在念兒歌表演游戲中,幼兒“轉”、“跳”、“笑”、“拍”、“數”、“敲”的次數與小貓每次釣到的魚的數量一一對應,在輕輕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幼兒很好地理解并掌握了數的一一對應關系。
總而言之,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正如《指南》解讀中所述:幼兒的一日生活各環節都蘊含著豐富的學習和發展的東西,具有極大的教育價值。只要我們有意識地活學活用,就會發現,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向《指南》的目標邁進。而這些,正是我們一代代幼教工作者,不斷改變自己,改變過去,孜孜追求的夢想!
參考文獻
[1]林莉娜.幼兒數學與生活深度融合的探索[J].名師在線,2017(06):75-77
[2]周穎.小班幼兒數學區域活動要體現“生活化”[J].學苑教育,2018(1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