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金,張 皓,盧先彬,余 波,黃 麟,何 冠
(1.重慶市墊江縣人民醫院,重慶 墊江 408300;2.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康復醫院,重慶 400013)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一種影響人們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常見病和多發病[1],臨床上大約有60%的腰腿痛是由LDH引起[2],青壯年和老年均為好發年齡。目前臨床治療方式方法較多,比如以中醫傳統治療為代表的中藥治療、針灸治療、推拿治療、針刀治療等,以西醫康復為代表的肌力訓練、多維牽引等,以西醫手術為代表的微創介入手術、椎間孔鏡手術、開放手術等。本研究用獨活寄生湯聯合微創化學消融介入術治療LDH臨床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182例,均為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LDH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各91例。對照組男50例,女41例;年齡32~75歲,平均(46.6±8.6)歲;病程12周~18年,平均(10.5±2.6)年;L3-L4突出17例,L4-L5突出41例,L5-S1突出33例。治療組男52例,女39例;年齡32~75歲,平均(45.8±9.3)歲;病程12周~18年,平均(10.7±2.4)年;L3-L4突出16例,L4-L5突出42例,L5-S1突出3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相關標準[3],中醫診斷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LDH的診斷標準[4]。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②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非椎間盤源性腰腿痛;②合并馬尾神經綜合征、骨性椎管狹窄、黃韌帶肥厚、椎體滑脫;③椎間盤炎、椎間隙感染、穿刺點區域皮膚感染;④嚴重的慢性疾病,如心、肝、腎功能不全、過敏體質、孕婦和14歲以下兒童;⑤急性傳染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不適合一般手術治療;⑥既往服用中藥有明顯過敏及胃腸不適。
兩組均完善術前常規檢查,排除穿刺禁忌癥,術中給氧并監測各項生命體征,行盤內盤外聯合治療。術前靜脈輸完500mL羥乙基淀粉擴大血容量,取俯臥位術式,用棉被墊高腹部,雙踝關節處下墊薄枕,放松腰部。根據影像學資料和癥狀體征,術前擬定選擇需要治療的椎間盤,CT薄層掃描引導確認,用簽字筆標記棘突中點疼痛側旁開的穿刺點,常規消毒鋪巾,局部浸潤麻醉,參照CT掃描后設計出的穿刺角度進針入目標椎間盤,行CT確認穿刺針尖位置,一般在椎間盤的中后1/3部位視為滿意,根據術中造影劑下掃描纖維環的破裂情況及類型選擇性序貫使用臭氧、消炎鎮痛液、膠原酶治療。術后囑仰臥位4~8h,恢復期內禁止負重及激烈運動。
治療組術后給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藥用獨活15g,桑寄生15g,秦艽6g,杜仲10g,白芍10g,川牛膝10g,細辛6g,茯苓10g,肉桂6g,防風10g,川芎10g,黨參15g,當歸10g,生地黃6g,乳香6g,沒藥6g,炙甘草6g。同時根據不同癥型予以加減。每日1劑,水煎,早晚溫服,10天為一療程,連續治療3 個療程。
疼痛程度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評分。療效評價參考Macnab標準分為4級:Ⅰ級(優),癥狀消失,無功能受限,療效滿意;Ⅱ級(良),癥狀明顯減輕,略有功能障礙,療效較滿意;Ⅲ級(可),癥狀較前有好轉,但活動仍受限,療效欠滿意;Ⅳ(差),癥狀無緩解,甚至加重,療效不滿意。
中醫證候療效參照文獻中相關標準判定[5]。療效指數大于等于95%為痊愈,療效指數70%~95%為顯效,療效指數30%~70%為有效,療效指數小于30%為無效。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同期比較,△P<0.05。
組別 例 術前 術后1周 術后30天 術后90天對照組 91 8.4±3.8 5.7±2.0* 4.4±1.6* 2.7±1.5*治療組 91 8.6±3.6 4.8±1.8*△ 3.1±1.3*△ 1.4±1.0*△
兩組治療前后Macnab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acnab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中醫癥候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中醫癥候療效比較 例(%)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治療方法和手段多樣化,中醫治療和西醫治療均能取得較好的療效,但聯合治療效果具有一定的疊加作用。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中醫“腰痛”、“痹證”范疇。臨床實證以寒濕阻絡,虛證以肝腎虧虛為主要證型[6-9]。獨活寄生湯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經典方劑,有祛風寒濕邪、補益肝腎之效[10]。獨活寄生湯聯合化學消融介入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