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學霞,林小芳,蔣春新,王 麗,胡慧文,曹杰杰,秦志強
(1.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常州婦幼保健院,江蘇 常州 213003;2.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系,江蘇 南京 211166;3.常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江蘇 常州 213001)
母嬰傳播是兒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主要的途徑,直接威脅著我國出生人口素質和兒童健康水平。若未采取干預措施,艾滋病的母嬰垂直傳播發生率接近34.8%[1];即使采取主被動免疫,乙肝母嬰傳播率也接近5%[2];先天梅毒的發生率從1991年的0.01/10萬增長到2013年的69.90/10萬[3]。因此,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是我國婦幼健康服務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通過在不同時期對孕產婦進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測,盡早明確感染狀態,采取規范的綜合性干預措施是有效降低母嬰傳播率的重要措施。常州市對所有孕產婦開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免費咨詢檢測工作,對篩查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陽性孕產婦及其新生兒進行綜合性干預。為了解當地孕產婦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咨詢檢測和感染情況,本研究利用國家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管理信息系統,對2018年常州市孕產婦艾滋病、梅毒和乙肝血清學檢測結果進行分析。
按照《江蘇省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項目工作實施方案》中《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月報表》和《預防梅毒、乙肝母嬰傳播工作月報表》的要求,收集2018年1至12月在常州市各級醫療保健機構進行孕產期保健的孕產婦艾滋病、乙肝和梅毒檢測相關的數據。
通過Excel 2013對原始報表數據進行匯總、整理和核對,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通過描述性統計方法對常州市下屬的6個行政轄市(區)的孕產婦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咨詢檢測及陽性情況進行分析。
按照常州市行政區劃,將6個行政轄市(區)分別命名為轄市區1、轄市區2、轄市區3、轄市區4、轄市區5和轄市區6。
2018年,常州市共有孕產婦42 778人,其中94.07%(40 242/42 778)在初次產前保健時接受了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免費咨詢檢測,99.99%孕產婦接受了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免費咨詢檢測,其中98.06%在孕期進行了檢測,1.94%在分娩時才檢測。在各轄市(區)中,轄市區2中100%的孕婦在孕期接受了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免費咨詢檢測,而轄市區3和轄市區1的孕產婦在分娩時才進行3項檢測的比例較高,分別為8.34%、3.12%,見表1。

表1 2018年常州市孕產婦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孕產期檢測情況Table 1 Situation on maternal HIV,syphilis and HBV testing of Changzhou city in 2018
在初次產前保健時接受3項檢測的40 242名孕婦中,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陽性檢出率分別為0、2.04‰和2.92%。轄市區6和轄市區1梅毒陽性檢出率居前兩位,分別為4.41‰和3.05‰;轄市區3、轄市區1和轄市區2乙肝陽性檢出率居前三位,分別為3.72%、3.55%和3.19%。在孕期接受3項檢測的41 950名孕婦中,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陽性檢出率分別為2.38/10萬、2.86‰和4.06%。在轄市區1檢出唯一的1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攜帶者。轄市區6和轄市區1梅毒陽性檢出率居前兩位,分別為4.73‰和3.98‰,轄市區2、3未發現梅毒陽性孕婦;轄市區3、轄市區1和轄市區4乙肝陽性檢出率居前三位,分別為4.87%、4.77%和3.67%。僅在分娩時接受3項檢測的828名孕婦中,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陽性檢出率分別為0、7.25‰和5.31%,見表2。

表2 2018年常州市孕產婦不同時期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測陽性情況Table 2 The positive rates on maternal HIV,syphilis and HBV testing of Changzhou city at different periods in 2018
孕期開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測,對檢出陽性孕產婦及其嬰兒施行綜合干預服務,對于降低母嬰傳播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2018年常州市孕產婦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咨詢檢測率高達98.06%,幾乎覆蓋了轄區所有的孕婦,達到了90%及以上的要求,處于較高的水平[4-6]。盡早發現婦女是否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進行早期干預,可以更好地提高母嬰阻斷的效果[7-8]。2018年分娩的42 778名產婦中94.07%的產婦在初次接受產前保健時接受了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測。常州市婦女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測覆蓋面廣,孕早期的檢測率高,該結果可能與當地將預防母嬰傳播工作與常規醫療保健服務相結合,有效提高了這3種疾病檢測覆蓋面和可及性有關。
孕婦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測陽性率反映了該群體的感染水平。本研究顯示,2018年常州市孕產婦孕期HIV攜帶者僅有1例,梅毒和乙肝的陽性率分別為2.86‰和4.06%。當地孕產婦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出率與其他省市相比處于較低的水平[4,6-10]。但是仍有1.94%的孕婦在住院分娩時才進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測,且梅毒、乙肝檢出率分別為7.25‰、5.31%,高于孕期的檢測陽性率,這部分孕婦延誤或喪失了獲得預防母嬰垂直傳播早期、綜合干預服務的機會。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垂直傳播項目與婦幼健康服務工作緊密結合,已經形成了較完善的整合工作機制和綜合服務模式,育齡婦女尤其是孕婦到相應的機構去尋求保健服務,相關的工作人員就會提供可及的信息與服務。但仍有部分婦女主動尋求服務的意識不強。根據《常州市統計年鑒2018》分地區婚姻登記情況估計,2018年進行結婚登記的有近3萬對[11],而參與婚檢的女性有12 713人,僅占42.38%,不利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測工作前移,不利于盡早進行這3種疾病的母嬰傳播預防干預。另外,雖然僅有1.94%的孕婦到了產時才檢測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但是其陽性檢出率高于孕期,且延誤了孕期干預的時機,也不利于這3種疾病的母嬰阻斷工作開展。因此對育齡婦女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孕婦主動尋求服務的意識和時機非常重要。
綜上所述,常州市孕產婦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咨詢檢測工作中取得了明顯成效,對降低該市母嬰傳播發生率具有重大的意義。我國母嬰阻斷項目對降低這3種疾病的母嬰傳播率是可行和有效的[12]。在做好孕期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咨詢檢測的同時,將檢測時間前移到孕早期甚至婚檢時,更有利于這3種疾病的控制及減少母嬰傳播的發生,目前已基本上做到了這3種疾病檢測覆蓋婚檢及初次建卡的孕產婦,由于健康教育不足,婦女缺乏主動尋求服務的意識,仍有部分孕婦并未意識到婚檢及首次建卡的重要性,因此需加強社會宣傳,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13],提高疾病傳播途徑和母嬰傳播相關知識的知曉[14],提升廣大人群預防母嬰傳播疾病的素養,提高就醫依從性,以促進婦女積極尋求婦幼健康服務,從而進一步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母嬰傳播率。本文僅從提高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測率上分析降低母嬰傳播的方式,有研究表明給患者提供人性化管理關懷、個性化管理方式可以改善患者和醫務工作者之間的互動,提高患者就醫依從性,對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至關重要[12]。線上培訓基層醫務工作者,提高其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阻斷相關知識知曉率[15-16],對母嬰阻斷工作開展起到積極作用。因此,如何提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阻斷效果,進一步降低陽性孕婦垂直傳播的措施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