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華 田輝 王振麗
摘要:通過以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經驗為例,從加強團隊教師能力、加強團隊建設協作能力、對接職業標準課程體系建設、提升服務社會發展能力等方面探討高職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內容、方法和途徑,從而為其他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提供參考經驗。
關鍵詞: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
一、加強團隊教師能力建設
(一)建立健全團隊管理制度,落實團隊工作責任制
完善師資培訓機制。通過有效師資培訓機制,促使教師通過學習訓練手段提高業務能力、知識水平及潛力,使教師個人能力和素質匹配團隊建設需求。完善校企合作共建師資機制,通過建立校企合作教師培養基地,推動學校與企業共同開展教師培養培訓工作,推動企業與高職教育相融合。建設激勵與考核機制,推動人才多出成績,出好成績。出臺專任教師優先發展辦法,構建培訓進修政策傾斜一線、評優評先政策傾斜一線、職稱晉級政策傾斜一線、獎勵津貼福利政策傾斜一線的激勵機制。
(二)打造大師領銜團隊
通過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方法,讓能掌握食品行業發展動態.有較高學術水平,能夠帶領專業團隊成員快速提高科技研發、技術服務及教學創新能力的人擔任教師團隊的帶頭人,成立大師工作室。充分發揮大師的行業影響力,引領各專業帶頭人率領教師團隊高質量開展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社會培訓等工作,并借助大師工作室,傳絕技,帶高徒,造就名師巨匠,培育品牌學生。
(三)培養專業帶頭人
通過到國內外學習考察、進修培訓、企業掛職鍛煉等措施,在教師團隊中培養具有較強教學能力、專業開發和課程開發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并能引領專業建設的專業帶頭人。
(四)培養雙師型骨干教師
培養教師團隊中雙師型骨干教師,使其到國內高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學習,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到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相關企業進行生產實踐鍛煉、主持教科研項目等,提升骨干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社會服務能力等個人素養。
(五)培育技藝雙馨的兼職教師隊伍
建立兼職教師資源庫并實行動態管理,通過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培訓,使兼職教師具備教學和參與課程開發、學生職業指導等基本能力。
(六)建設高水平科研創新團隊
依托大師工作室及食品藥品質量檢測技術技能服務平臺,采用“企業專家+骨干教師”領頭模式,組建一個科研創新團隊。針對行業、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技術瓶頸和管理難題,發揮團隊理論和技術優勢,協同攻關,開展食品藥品加工、安全檢測、質量控制、貯藏保鮮、產品營銷等領域的技術研發與應用研究。
(七)實施“六個一”工程
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六個一”工程的主要內容是:第一,團隊專職教師每人精講一門課程。根據團隊每一名專職教師的專業特長選出一門主攻課程,精講這門課程并主持或參與這門課程的網站建設;第二,指導一項創新創意技能大賽項目。團隊成員每年至少指導學生參加一次省級以上的創新創意技能大賽項目,如,河南省大學生傳統美食設計大賽、河南省大學生中秋月餅創意大賽、全國食品營養與安全檢測高職院校在校生技能大賽等,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學賽結合”模式發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自身就業競爭力;第三,參與一項教改課題。團隊成員每年至少主持或參與一項院級以上的教改課題,教師通過參與教改課題,不斷學習、改進和創新教育教學理念;第四,參與一次企業生產項目。要求團隊成員每年參與一次企業生產項目,通過參與企業實踐鍛煉來加強高職教師自身從理論到實踐的應用;第五,對接~名企業技術人員(企業兼職教師)。要求團隊對接一名企業技術人員或企業兼職教師,通過互相交流了解企業所需,更好地指導學生就業方向;第六,提供一次社會技術服務。要求團隊必須要有服務地方企業的方案,如,通過學校檢測設備及人才等資源來解決企業食品質量監控問題。
二、加強團隊建設協作能力建設
(一)深化“四共”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構筑校企命運共同體
依托河南質量工程高等職業教育集團理事會,建立由行業、企業、學院共同參與的食品與化工系校企合作委員會。按照“校企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思路,積極主動與集團內農產品、食品行業企業之間開展廣泛合作,共建一批集實訓、培訓、職業資格鑒定、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共同管理學生技能訓練,共同負責學生就業,實現資源共享、校企共贏,形成“人才共有、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合作辦學體制機制。具體做法有如下三方面。
第一,“雙向培訓”模式。學院派專業教師到生產一線培訓企業員工,企業組織員工到學院集中培訓。或是學院派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頂崗實踐鍛煉,接受企業生產一線的技能培訓。
第二,“技術研發”合作模式。結合企業需要共同設計課題,專業教師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共同研究新工藝、新方法、開發新產品,促進校企雙方科技研發和技術推廣能力的提高。
第三,“校企雙元”育人模式。企業提供實習場地及就業渠道,兼職教師指導學生實踐,以此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和就業競爭力。學院根據企業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校和企業的優勢互補,促進“雙元”育人,提高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二)打造食品藥品質量檢測技術技能服務平臺
與平頂山食品安全檢測科研中心共建基于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食品藥品質量檢測技術技能服務平臺,吸納高水平教師積極參與,在服務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等方面有所作為。學院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為企業員工進行各類崗前、崗中培訓,面向社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通過校企合作打造人才培養和培訓服務品牌。
三、構建對接職業標準的課程體系
(一)構建“生產檢測、質量管理”并重,“德技并修、專創融合”四模塊教師團隊課程體系
針對現代食品藥品加工行業所歸納的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緊跟現代食品藥品產業前沿技術,按照學生學習及認知程度,確定職業能力標準,構建“生產檢測、質量管理”并重,“基層可共享、中層可融合、上層可互選”的“德技并修、專創融合”的四模塊課程體系。
1、“生產檢測、質量管理”并重。“生產檢測”是指食品藥品的生產加工和質量檢測過程。在課程設置上開設食品藥品加工與檢測兩個模塊的專業課程,使學生既掌握加工工藝,又具備從“產地環境一投人品一生產過程一加工貯運一市場準人”全過程的質量分析檢驗能力。“質量管理”指的是食品藥品生產全過程的質量監控和管理。在課程設置上開設質量工程基礎(標準化、計量學)、質量法律法規、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等課程,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提高質量監控管理能力,使學生掌握質量監督和信息管理的通用方法和技術手段。
2、“德技并修、專創融合”四模塊。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課程有通識、共享、專業方向、專業拓展四大模塊,模塊由德育類、美育類、文化類、國防教育類、創業類課程組成,以此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奮斗精神、愛國情懷、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強化育人功能,為學生進行價值塑造、素質養成以及為創新教育提供平臺。共享模塊由教師團隊共享課程組成,強化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學生職業基礎能力。專業方向模塊由各專業根據不同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動態選取培養專業核心能力的專業課程組成,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和工匠素養。專業拓展模塊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職業拓展能力,確保能滿足專業人才崗位職業遷移能力要求來拓展就業崗位方向。
(二)開發“一化四新”的專業課程建設
團隊依托食品加工行業企業開展人才需求調研,根據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對應的農產品食品檢驗員等5個職業崗位的職能分解為原料、成品、半成品加工過程及質量檢測與控制等工作任務,結合崗位對應的農產品食品檢驗員、乳制品加工人員、糕點面包烘焙工、HACCP內審員、IS09001內審員等職業要求,設置對應的專業學習核心課程,優化課程標準。加強以教材、多媒體課件、信息化教學等為主的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引入行業企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標準、新成果”,為課程教學注入新內容。
(三)推進專業共享資源庫建設
校企合作共建教學設計系統化、課程建設模塊化、素材標準化、資源動態化的可擴展數字化專業共享教學資源庫1個,包含職業信息庫、專業建設標準庫、專業素材庫、課程資源庫、培訓資源庫5個子庫,專業共享資源庫資源總量達2T,滿足教學、培訓、自主學習、技術服務等需求,可在國內同類專業中推廣應用。
(四)推進1+X證書試點
按照食品行業標準對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崗位任務進行分析,提煉出學生所需要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要求。深化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推進“學歷證書十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實現由“雙證”到1+X的轉變。以實操為核心,進行課程教學及考核方式改革,開展農產品食品檢驗員、糕點面包烘焙工等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實施學分互換與激勵政策,鼓勵學生考取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
(五)注重團隊教研活動,切實提高團隊教師教學水平
組織團隊教研活動,在團隊成員間開展集體備課、互相聽課、教學觀摩、協同教研等活動,并要求規范教案編寫、嚴格教學秩序,做好課程總體設計和教學組織實施。通過聽評課,讓教師互相交流、學習觀摩,不斷進步,切實提高團隊教師教學水平。
四、形成高質量有特色的經驗成果
引進對外合作項目、交流項目,建設多元化合作交流平臺,引進國外先進的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建設標準、職業標準、課程資源等內容,并結合我國職業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吸收、轉化、實踐和總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設成果。
依托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職教集團 基于食品營養與檢測教師團隊自身優勢,成立國際化培訓中心,遴選優勢專業和優質教學資源,研究和形成互聯互通互認的專業建設標準、職業資格認證標準和課程教學資源庫,培養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促進中外人文交流。
五、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依托食品藥品質量檢測技術技能服務平臺,面向區域食品企業、農產品企業開展農產品深加工、食品加工工藝優化、安全檢測、質量控制等技術服務,開展面向農民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并與平頂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合作,積極開展職工繼續教育,助力學習型社會建設。
首先,依托專業優勢開展技術指導。可每年選派專業教師下企業進行掛職鍛煉.并參與企業的技術革新,對企業的生產工藝、生產技術和產品檢驗進行指導。其次,依托職教特色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可進行農產品食品檢驗員等職業資格的培訓和鑒定工作,爭取均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最后,依托行業優勢服務地方經濟。與平頂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合作,可大力開展食品安全檢驗員培訓,繼續與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合作,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
參考文獻:
[1]羅星海,周希林,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管理制度的建設——以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
[2]李英,近十年來我國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綜述——基于CNKI數據來源[J]文教資料,2019(22).
[3]中共濟南市委黨校課題組,關于推進濟南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調研思考[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6(4)
[4]吳升剛,郭慶志,高職專業群建設的基本內涵與重點任務[J],現代教育管理,2019(6).
[5]李璟琦,王立志,韓立敏,基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為例[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33).
[6]梁桂,中職畜牧獸醫專業群建設探析——以廣西柳州畜牧獸醫學校為例[J].湖北畜牧獸醫,2019(40).
[7]宣峰,田達奇,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改革[J].湖北農機化,2019(22).
[8]趙海賢.傳統品牌專業一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建設[J]南方農機,2017(48),
作者簡介:李書華(1981-),女,河南通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食品科學與工程。
(責任編輯朱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