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是農歷三月三華夏炎黃子孫在新鄭舉行的祭拜先祖黃帝的儀式,其文化傳播價值主要體現在講好了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故事,增強了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親和力;加強了兩岸四地的交流,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G力;激發了全球華人的尋根熱潮,增進了炎黃子孫的聯系;加強了各媒體的合作,擴大了地域文化的影響;推動了地域經濟的發展,提高了居民的獲得感等五大方面。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舉辦在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都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關鍵詞: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文化認同;傳播價值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是農歷三月三華夏炎黃子孫在新鄭舉行的祭拜先祖黃帝的儀式。近年來,諸多專家學者聚焦于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和探討:李學勤先生分析總結了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特點,認為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上升到國家主辦的建議是“實至名歸、水到渠成”;張兵娟教授認為,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喚醒文化記憶、增強民族凝聚力、增加向心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軟力量;史嘉維從旅游業、投資經濟、華人華僑和傳統文化等方面探討了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帶來的經濟影響等。已有成果極大地開闊了我們的眼界,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但就文化傳播價值而言,還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鑒于此,以下將在梳理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形成過程的基礎上,探討其文化傳播價值。
一、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形成過程
黃帝故里是中華人文始祖黃帝出生、建都的地方,位于河南新鄭市,“在新鄭和以中岳嵩山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自先秦起就有大規模祭拜軒轅黃帝的傳統”,幾千年以來代代相傳。20世紀90年代初,新鄭政府把農歷三月三確定為尋根拜祖日。1992年至1999年,新鄭政府主辦炎黃文化旅游節,以旅游的形式宣傳炎黃文化。進入21世紀,相關主管部門在長期傳播炎黃文化的實踐中認識到文化與旅游的緊密關系,也意識到文化搭臺的重要性。2000年至2005年,新鄭市政府將祭拜黃帝作為炎黃文化旅游節的重要內容來推介,通過傳統文化來宣傳與炎黃文化有關的旅游,這是對炎黃文化認知和傳播的重要轉變。
2006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由河南省政協主辦,何魯麗等國家級領導人及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等出席了大典,中央電視臺的國際頻道、新聞頻道和綜藝頻道同時直播了大典進程,“大典實現了網上視頻直播,網絡信號覆蓋歐洲、北美、澳洲20多個華人集中的國家和地區”。更為重要的是,這次拜祖大典首次形成了大典的九項儀程。至此,黃帝故里祭祖大典正式形成規制。2008年,國務院把新鄭黃帝拜祖祭典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擴展項目,再次明確了大典的九項儀程。2009年,拜祖大典的主題被定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諧和睦”。隨著新傳播媒介的開發和利用,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影響也逐漸擴大。2015年,騰訊開發出祭拜黃帝的手機APP,開通了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官方微博和微信客戶端,人們可以通過電腦和智能手機看直播、參與互動。直播的即時性和直觀性,網絡的便捷性和可直接互動性使拜祖大典成為炎黃子孫熱議的話題。從整個發展歷程來看,黃帝故里的祭拜逐漸從小規模的民俗活動,發展至政府主持的文化活動,再到政府主導的公祭活動,最終形成了一個獨具河南地域特色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非常高的傳統文化品牌。
二、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文化傳播價值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傳播逐漸從廣播電臺到電視臺,再到直播和網絡傳播等,傳播渠道越來越多,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傳播范圍越來越廣。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對河南形象的傳播及文化經濟發展等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文化傳播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講好了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故事,增強了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親和力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把黃帝當作神話人物來看待,但隨著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發掘以及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認為黃帝并非虛幻,“黃帝既是部落的首領,又是部落的稱謂”,“各種類型的先秦文獻充分證明炎黃實有其人,確有其事,絕非好事者杜撰出來的人和事”。自2006年以來,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有相對固定的參與人群,以固定的莊嚴肅穆的儀式講述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故事。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相對固定,進一步加強了始祖黃帝的真實性,滿足了炎黃子孫的民俗心理和文化自信的需求,拉近了傳播者與受眾群的距離,從而增強了文化傳播的親和力,使得炎黃子孫更容易了解、接受和認同這一人文始祖。
(二)加強了兩岸三地的交流,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002年至2005年炎黃文化節期間,臺灣、香港地區的多位華人前來尋根問祖。2006年的炎黃文化節升格為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后,香港華娛衛視和臺灣東森電視臺參與了全球的實況直播。從那時起,港澳臺地區的江丙坤、劉藝良、伍淑清、連戰、王津平、郁慕明、顏延齡、傅佩榮、林豐正、蔡冠深、許文彬、譚伯源,曾憲梓、曾智明、蕭萬長等政商知名人士,以及臺灣黃埔同學會百名退役老將軍等炎黃優秀兒女代表相繼參加了拜祖大典。他們親眼目睹了國家的巨大變化,為變化感到震撼的同時,也通過自身言行傳播這些巨變。澳門的黃輝誠先生表示,他“要把這些變化帶到澳大利亞,帶到他去過的每個地方”。尤其是2014年以來,在新鄭舉辦拜祖大典的同時,臺北市與新鄭市聯動舉辦“同時同像同主題同拜黃帝”活動,使拜祖大典成為兩岸交流的重要平臺,兩岸民眾在緬懷共同始祖的同時,也喚起了彼此的集體記憶,增強了彼此的同根同祖同源意識。眾多港澳臺地區知名政商人士的參與和傳播為炎黃文化的傳承架設了良好的橋梁,使得兩岸三地的交流更加頻繁,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進一步推動了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
(三)激發了全球華人的尋根熱潮,增進了炎黃子孫的聯系
新媒體的傳播使全球華人都能看到并參與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許多華人身在海外,卻心系祖國。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以莊重的形式激發了他們的尋根熱潮。自2006年以來,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每年都能吸引數十萬海內外華夏子孫前來尋根拜祖。尋根問祖活動使“老家河南”成為海外華人魂牽夢繞之地。拜祖大典的形式和儀式激發了他們內心的認同感,從而使他們獲得歸屬感。2018年4月,美國舊金山、澳門地區、香港地區、臺灣地區、加拿大溫哥華和澳大利亞悉尼等地分別舉辦“同拜黃帝”活動。拜祖活動促進了各方炎黃子孫的交流,從而把各方炎黃子孫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四)加強了各媒體的合作,擴大了地域文化的影響
進入21世紀,新傳播媒介迅猛發展,多種傳播形式并存,為信息的傳播與交流提供廣闊的平臺,改變了傳統口耳相傳的方式,突破了報紙、雜志、廣播電臺等形式,發展為以電視、網絡、智能手機客戶端為主的新傳播媒介。2018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間,中原網通過人民網、百度、騰訊視頻等百家網站和短視頻平臺,全方位“海陸空”直播報道大典開幕盛況。黃帝祭拜文化也得以突破本省的限制,向全國乃至全球傳播開來。另外,港澳臺地區以及國外參與實況直播與合作的電視臺、網絡也逐年增多。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首先是黃帝文化,其次涉及姓氏、中原、根親、客家等文化。眾多歷史文化類型整合在一起并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使所有參與媒體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眾多媒體之間的通力合作使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成為河南最強勢的傳統文化品牌,為河南形象的宣傳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使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成為一個可供借鑒的地域文化傳播模式。
(五)推動了地域經濟的發展,提高了居民的獲得感
依托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這個文化平臺,鄭州新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了把黃帝故里打造成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鄭州市及新鄭市對照國家5A級景區創建標準,因地制宜地完善了景區內各項配套設施”,極大地改變了當地的文化生態環境。黃帝故里景區以、具茨山國家森林公園、軒轅湖濕地文化園和鄭風苑等地的旅游產業得以快速發展,各景區成了附近居民的娛樂休閑之地。旅游產業及其他商業項目的運營吸納了本地大量從業人員,在增加當地居民收入的同時也提高了當地居民的整體素質,極大增強了居民的獲得感。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給當地帶來商機的同時,也為國內外企業和商家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成功實現了互惠互利,達到了雙贏的目的。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增強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親和力的同時也把海內外的華人凝聚了起來,定期的祭拜活動加強了炎黃子孫的交流和合作,在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都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為河南的文化品牌,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對河南形象的傳播、文化和經濟的發展等都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它的傳播價值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李學勤,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特點[N].光明日報,2015-09-07(16).
[2]張兵娟.記憶的儀式: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傳播意義與價值[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
[3]史嘉維,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帶來的經濟影響[J]經濟研究導刊,2017(32).
[4]王全書.辦好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J].協商論壇,2007(4).
[5]任民,十年大典,鑄就河南閃亮文化品牌——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十年綜述[J]協商論壇,2015(4).
[6]徐光春.談談炎黃文化[N]光明日報,2018-7-21(11).
[7]高強,炎黃學的文獻依據[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
[8]李穎,孫娟,劉俊禮,等,丙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側記:還鄉無需衣錦 近鄉沒有情怯[EB/OL].https://news.zynews.cn/2016- 04/10/con-tent_106035ll.htm.2016-4-10.
[9]李愛琴,董艷竹,四海同歡!今日黃帝故里共拜軒轅大典共九項儀程[EB/O L].https://news.zynews.cn/zz/2018- 04/18/content_1 1369362.htm.2018-4-18.
[10]楊韞泓,熊堰秋,于露,戊戌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鄭舉行,向世界進行海陸空全方位直播[EB/OL].https://news.zynews.cn/zz/2018-04/1 8/content_1 1369722.htm2018-4-18.
[11]楊佩,把拜祖大典辦成和諧中國的盛世大典——訪戊子年黃帝故 里拜祖大典執委會常務副主任,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丁世顯[J]協商論壇,2008(4).
基金項目: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炎黃學概論”,項目編號:18@ZH003;2018年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河南民間敘事長詩的文化生態研究”,項目編號:2018-ZD-JH-271;2019年信陽師范學院炎黃學研究院招標課題“炎黃文化與民間記憶”。
作者簡介:蔡亞玲(1979-),女,河南信陽人,講師,研究方向:民俗學。
(責任編輯 張萌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