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認同
- 文化認同取向的漢字教學實踐要義
展階段,圍繞文化認同取向,從漢字教學的內容和途徑兩個維度,在“中華文化認同的概念框架”指導下,對漢字教學文化取向的深度探索、廣度探索與身份承諾提出具體觀點和做法,描繪學生從文化認知到認同的過程。【關鍵詞】 文化自信 文化認同 漢字教學《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標”)在“核心素養內涵”中將“文化自信”排在首位,并將“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精華”寫入課程總目標。[1]從語文課程內容看,學習任務群具備引導學生
七彩語文·教師論壇 2024年7期2024-07-09
- 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文化邏輯與認同凝聚
需要充分發揮文化認同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從中華文化中汲取認同的力量。新時代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應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強化中華民族共有集體記憶和共同身份意識,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把握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發展方向,在文化自信自強中全面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關鍵詞:中華民族共同體;中華文化;文化認同中圖分類號:D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 - 5381(202
貴州省黨校學報 2024年3期2024-07-09
- 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的“三種文化”內容選編及價值實現
容是培養學生文化認同感的獨特資源和核心載體。三種文化內容選編在教材中體現出重視建構中華文化的共同記憶;內容呈現相互“嵌套”交融;文化認同與語言思維能力培養相結合等特征。在教學中應采取聚焦主題,確定教學目標;創設情境,任務驅動;拓展延伸,知行合一的教學路徑,以實現三種文化的教育價值,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關鍵詞:三種文化;統編高中語文教材;選編;文化認同2021年2月,教育部印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
語文教學之友 2024年7期2024-07-07
- 媒體在構建文化認同的作用和策略探析
造和影響人們文化認同的重要力量。在文化認同的塑造方面,媒體所發揮的作用具有雙面性,它影響著價值觀念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文化身份的構建。本文通過探討文化認同的概念與媒體對文化認同的影響,闡明媒體對文化認同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歸結出媒體推動文化認同的有效策略。【關鍵詞】媒體;文化認同;塑造;傳播【中圖分類號】G206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4)15-0074-03【DOI】10.20133/j.cnki.CN
新楚文化 2024年15期2024-07-04
- 跨文化視角下泰山文化的韓國傳播及其文化影響
對韓國民眾的文化認同產生了積極影響。泰山文化的開放包容和多元融合特點與韓國社會相呼應,促進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豐富了韓國人民的文化認同。通過深入探討泰山文化在韓國社會中的傳播及其文化影響,可以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流對于文化認同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關鍵詞:跨文化傳播;泰山文化;韓國傳播;文化認同在中國歷史中,泰山作為 “三教”共同認可的神圣山岳,不僅承載著儒家、道家和佛家的信仰和文化內涵,同時也象征著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敬畏與尊崇。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泰山一直
國際公關 2024年10期2024-07-02
- 揚州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程的研究:價值旨歸、困境審視與路徑選擇
;思政課程;文化認同;課程設置引言“煙花三月下揚州”,揚州除了有美景美食,不得不提的就是揚州也歷經過許多戰爭,而戰爭的那些平凡而偉大的人也流傳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戰史。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年也開始了解揚州,并追尋揚州的紅色足跡。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應當不折不扣地把揚州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程的全過程、各方面,為建設有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高職院校學生隊伍、推動黨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中華傳統文化源頭長遠、內涵豐富,具有深厚的教育理念,同時,還具備政
公關世界 2024年10期2024-07-01
- 文化認同視域下大眾冰雪運動發展的價值、困境與紓解
等研究方法從文化認同視角探討了大眾冰雪運動發展的價值與困境。研究認為:在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對人們形成冰雪運動的文化啟蒙之后,需要通過文化認同的方式實現人們對冰雪運動從“形式參與”到“實質參與”的轉變。文化認同促進大眾冰雪運動發展的價值意蘊體現在引導人們的理念與行為、激發和滿足人們多元化體育需求、促進冰雪運動政策和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大眾冰雪運動發展面臨底蘊積淀不夠、精神內涵建設乏力、人口質量不高等困境。并提出紓解策略:夯實冰雪運動器物文化基礎,強化感性認知;
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 2024年3期2024-06-30
- 近 20 年國內文化認同研究歷程的橫縱向分析
近二十年國內文化認同領域研究熱點與研究脈絡,通過選取CNKI數據庫中近二十年以“文化認同”為主題的4997篇期刊文獻,用Citespace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結果發現:縱向來看,近二十年內研究歷程可分三個階段,即萌芽期(2008年以前)、發掘期(2008—2018年)、影響期(2018年以后),且這些時期內的發文量深受國策影響。橫向來看近二十年的研究主要聚焦于:(1)揭示文化認同危機,探索全球化時代下,文化認同對國家認同、民族認同的影響;(2)發掘我國優秀
今古文創 2024年20期2024-06-28
- 幼兒文化認同:邏輯、困境及其應對
入探討了幼兒文化認同形成的邏輯結構、面臨的困境,以及有效的應對策略。通過分析文化情境對幼兒認知資源的限定、文化自信對情感基礎的構建,以及教育互動在塑造文化認同中的關鍵作用,闡釋了幼兒文化認同的形成邏輯。文中揭示了幼兒在文化認同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境,包括文化認同的矛盾性、歸屬感的危機,以及認同形成的遲疑。針對這些困境,該文提出了三種應對策略:一是通過游戲精神改造教育文化,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二是扎根于本土文化資源,促進家庭與學校的緊密協作;三是尊重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4年13期2024-06-27
- 平陸運河與文學交互滋養的探討:不可忽視的平陸運河文學創作與研究
;文學表達;文化認同;缺失和開辟;未來展望;運河文化中圖分類號:I206.7?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5(a)-0011-05Explor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and Nourishment Between Pinglu Canal and Literature: An Undeniable Aspect of Pinglu Can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4年13期2024-06-27
- 文化認同視域下青年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烈。因此,在文化認同視域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對增強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感、民族認同感、文化認同感,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愛國情感等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本文從多個角度出發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旨在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認同意識,傳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鍵詞]文化認同;青年大學生;愛國主義[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6.013引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
秦智 2024年6期2024-06-25
- 城市新移民文化認同的制度影響及建構策略
是城市新移民文化認同建構不可回避的因素。經過調查發現,制度體系、制度體驗、制度成效及制度對新移民權益保障程度等因素對城市新移民文化認同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城市制度的作用機制表明,加強城市制度體系的系統性、科學性建設以完善制度體系,強化制度執行意識、保障制度執行資源、遵循制度執行機制以提升制度效力,完善文化產品供給機制、文化參與引導機制、文化創造促進機制以保障新移民文化權益等,是推進城市新移民文化認同建構的有效路徑。關鍵詞:城市新移民;文化認同;城市制度一、
湖湘論壇 2024年3期2024-06-23
- 文化認同視域下的佛山銅鑿剪紙非遺傳承價值與實踐路徑
化廣府民眾的文化認同的社會價值。佛山銅鑿剪紙非遺傳承的實踐路徑就是構建銅鑿剪紙非遺傳承的生存空間文化認同,即是傳承空間文化認同、生產空間文化認同和表演空間文化認同。【關鍵詞】嶺南非遺;銅鑿剪紙;文化認同;傳承價值;實踐路徑【中圖分類號】J528.1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4)12-0016-05【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2.005【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
新楚文化 2024年12期2024-06-21
- 中國神話中父權邏輯建構與人的主體精神覺醒
的國家認同和文化認同。關鍵詞:中國神話;父權邏輯;主體精神;家國同構;文化認同;封神第一部影片《封神第一部》以宋元時期話本《武王伐紂平話》和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為創作藍本,將這部古老的三千年前的中華國民英雄神話史詩,再一次帶到大眾面前。影片一播出,便掀起了一波熱烈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古典神話的現代化改編,以及古典神話中所蘊含的價值觀與現代社會思想的耦合等。誠如卡西爾學者所言:“神話的所有基本主旨都是人的社會生活的投影。”[1]作為中國古典英雄神話史詩,《
美與時代·下 2024年5期2024-06-21
- 鶴慶白族銀器工藝文化認同研究
使其具有構建文化認同的先天優勢,通過研究白族銀器工藝的區域性民族文化符號、歷史記憶與社會認同以及手工藝人的身份轉變等,提出白族銀器工藝不僅是白族人民共享的文化符號,而且有助于提升人們的文化自信,強化文化認同。[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鶴慶銀器;新華村;文化認同[中圖分類號]J5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10-0015-03本文文獻著錄格式:丁遠亮,唐瑤璐,徐越.鶴慶白族銀器工藝文化認同研究[J].天工,2024(
天工 2024年10期2024-06-18
- 刺繡技法衍生語境中文化認同新范式研究
在衍生語境中文化認同的新范式。通過對仫佬族刺繡技藝的歷史、文化背景及藝術表現進行分析,揭示了刺繡技法在現代社會中如何演繹出獨特的文化認同。研究通過解讀刺繡圖案的文化象征與藝術表達,探討了刺繡技法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創新應用,以及其在社會與文化認同中的影響力。通過該研究,期望能為刺繡技法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并拓展對文化認同新范式的理論認識。[關鍵詞]刺繡技法;文化認同;仫佬族;衍生語境;藝術設計[中圖分類號]J5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
天工 2024年10期2024-06-18
- 文化認同視角下ABG風格的社群傳播與影響研究
方法:文章從文化認同的理論視角出發,結合身份認同、社群傳播以及跨文化傳播等理論,同時通過深度訪談、問卷調查、個案研究等定量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ABG風格社群傳播效果與影響進行深入研究,并對傳播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加以總結反思。結果:ABG風格的傳播不能僅依賴社交媒體。結論:社交媒體對ABG風格的傳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能輕松實現傳播流量的集中與放大,但大數據時代各平臺對用戶的數據捕捉與分析都顯得急于求成,僅僅依賴一個不斷細分的領域對用戶群體進行社群區分
藝術科技 2024年9期2024-06-17
- 短視頻內容創作對城市文化傳播的影響研究
化交流和增強文化認同方面的作用。通過案例分析和問卷調查,我們發現短視頻內容創作在城市文化傳播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也面臨著信息碎片化和文化同質化的挑戰。最后,本研究提出了優化短視頻內容創作以促進城市文化傳播的建議。關鍵詞:短視頻;內容創作;城市文化傳播;文化認同;文化交流在數字時代,短視頻平臺如抖音、快手和TikTok等迅速崛起,成為大眾獲取信息和娛樂的主要渠道。這些平臺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娛樂習慣,還在城市文化傳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短視頻內容創作具有傳播速度快、
客聯 2024年3期2024-06-16
- 元宇宙文化傳播體系初探
權 元宇宙 文化認同馬克思曾說過,身份是指人的出身、地位和資格,是人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地位。①而人的身份不僅決定其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可以調動的社會資源,也間接影響人的身份認同。這種身份認同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演化為不同身份的認同焦慮,甚至認同危機。互聯網通過大眾傳媒的方式隱藏了使用者的大部分信息,并且虛擬身份也經歷了從非正式、多元化向統一化的方向發展,從最初的沒有真實身份背書并且可以同時擁有多個身份到今天中國網絡要求高度實名制并綁定個人手機,人們也正在經歷將現
對外傳播 2024年5期2024-06-15
- 高校美術教學與民族文化傳承的融合研究
族文化傳承;文化認同;課程設計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高等院校美術教學作為呈現藝術、傳承文化的平臺,不僅可以傳授藝術技巧,更能夠弘揚民族文化。美術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形式,能夠直觀、生動地表達和傳遞民族文化的精神和情感。高校美術課程通過整合多樣的民族文化元素,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深入理解自己文化的機會。這不僅限于傳統藝術形式的復制,更體現在對傳統文化的現代解讀和創新應用,使其在新
大觀 2024年2期2024-06-10
- 民族聲樂藝術的文化認同與傳承
蘊含著民族的文化認同和傳承。本文深入探討了民族聲樂藝術在文化認同和傳承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闡述了民族聲樂藝術的內涵及其與民族文化認同的內在聯系。其次,分析了民族聲樂藝術在傳承中華民族文化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包括情感認同、價值觀念傳遞、審美追求體現等方面。最后,探討了民族聲樂藝術傳承的重要性及面臨的挑戰,提出了保護、發展和創新民族聲樂藝術的對策建議。關鍵詞:民族聲樂藝術;文化認同;傳承;民族文化;審美追求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
藝術大觀 2024年8期2024-06-09
- 地方特色檔案資源開發與文化傳播:現實需求、價值闡述與實踐路徑
方文化、構建文化認同、凝聚人心、彰顯地方文化精神內核和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關鍵詞:特色檔案 文化傳播 檔案資源開發 文化認同 多元主體 宣傳矩陣Abstract: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Plan for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clearly puts for? ward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of cultural develop? ment, w
北京檔案 2024年5期2024-05-31
- 僑鄉形象的話語建構及敘事研究
有情感黏合和文化認同的僑鄉形象,是汕頭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提高國際傳播力的重要路徑之一。以《魅力汕頭 活力特區》的敘事文本為研究對象,借助語料庫的話語分析方法,從詞匯分析入手,在上下文語境及社會文化語境中考察話語的形象建構。研究發現提取城市文化符號引發身份認同、巧用敘事話語策略增強情感黏合、立足當代僑鄉共塑集體記憶對于建構汕頭僑鄉形象具有重要意義。關鍵詞:僑鄉形象;話語建構;文化認同中圖分類號:H289;D8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
西部學刊 2024年10期2024-05-23
- 旅游景觀建構中的公共文化治理三重向度
;生態系統;文化認同;文化審美[DOI編號] 10.14180/j.cnki.1004-0544.2024.04.010[中圖分類號] G02?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004-0544(2024)04-0094-10基金項目: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公共文化助推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232400410112);河南興文化工程文化研究專項“河南新型人文城市建設的哲學意蘊
理論月刊 2024年4期2024-05-22
- 《熊出沒》系列電影:文化、認同與正能量的交織
《熊出沒》 文化認同 社會認同 正能量價值觀【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教育共富背景下鄉村普惠性早托中心創建模式研究》(項目編號: Y202250435)階段性成果;臺州市“十四五”家庭教育研究立項課題(重點)《教育共富背景下鄉村嬰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研究》(項目編號: Tjzd01)階段性成果;臺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供需匹配視域下社區普惠性托育服務的多維行動路徑探索》(項目編號: 23GHB03)階段性成果;浙江省“十四五”家庭教育第二
中國電影市場 2024年5期2024-05-21
- 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統戰工作的雙向賦能
【摘要】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是統戰工作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內容。新時代統戰工作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具有“雙向賦能”的緊密聯系。具體而言,“天下為公”思想有利于提升統戰工作的戰略定位,“和合文化”觀念有利于深化統戰工作的理念原則,進而從多個維度提升新時代統戰工作的“勢能”。在實踐中,認同主體價值觀念的代際變遷推進統戰工作賦予傳統文化時代性元素,認同建構空間的擴展促使統戰工作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包容性內涵,進而從多個角度賦予統戰工作對中華優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24年7期2024-05-08
- 智慧養老建設背景下孝道文化的數字化傳播路徑
中集體記憶的文化認同,為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在適老化建設方面賦能增力。【關鍵詞】智慧養老;孝道文化;數字化傳播;文化認同創新是城市發展的動力源泉,而文化創新則體現了以智慧養老為代表的智慧城市發展的深層靈魂。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孝道文化也生長在智慧養老這一科技產業之中,以短視頻為代表的數字化媒介重塑當下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其文化軟實力和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對促進智慧養老滿足“技術精度”向“技術溫度”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現
新聞潮 2024年2期2024-05-04
- 中國體育明星國際傳播中“高成就—低曝光”現象的媒體報道溯源與優化路徑
、難以構筑跨文化認同等問題。運動員形象的國際傳播應針對特定議題、明確受眾定位進行精細化傳播,以跨文化視角著力打造運動員的魅力形象,從而提升中國體育的整體形象。【關鍵詞】運動員形象;國際傳播;體育傳播;報道框架;文化認同大型體育賽事的媒體呈現直接影響著國家形象的塑造,其中,運動員相關報道在體育傳播中至關重要,運動員不僅是比賽的直接參與者,體現著一國的競技水平,他們在賽場上展現出的個性與風格也反映著一國文化與體育制度。在北京冬奧會期間,中國運動員中不乏處于世界
新聞愛好者 2024年3期2024-05-03
- 基于文化認同的小學生涯規劃能力培育研究
化緊密相關,文化認同與自我認知相關,能為個體提供群體內支持,幫助個體構建積極心態,是生涯發展的重要相關因素。小學生涯教育應基于文化認同,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從三個方面培育學生生涯規劃能力:挖掘文化內涵,發展生涯認知;建構認同感,提升生涯發展動力;培養文化心理資本,助力生涯規劃。關鍵詞:文化認同;生涯規劃能力;小學生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4)11-0060-03一、引言生涯教育是關于人的教育,生涯教育的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1期2024-04-30
- 視覺形象的“他者化”與“自我他者化”探微
語權力分布及文化認同程度關系密切。我們應當尊重真實、客觀地反映生活的作品,反對其他族群視覺藝術中隱含著的對中國人、中國文化的歪曲表現,同時應能判析本國視覺藝術中是否存在“自我他者化”的傾向,并展現出真正的原創力,創作出切實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作品。[關鍵詞] 視覺藝術? 他者形象? 文化認同? 自我他者化一、前言薩特在哲學上認為“他者”和自我處于相互對立的關系中。“‘我感到羞恥是因為我成為他人的注視對象,我由一個生存主體成為認識對象。‘我與‘他之間存在著既互
藝術傳播研究 2024年1期2024-04-29
- 海峽兩岸文化融合的歷史變遷及其特征
;中華文化;文化認同中圖分類號:C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21X(2024)02-0001-10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繼續致力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完善增進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海峽兩岸人民同根同源,我們從文化形成與發展的視野來考察海峽兩岸的文化融
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 2024年2期2024-04-23
- 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三維邏輯探析
袁野摘 要:文化認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內容。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其獨特的理論淵源、歷史邏輯和實踐原則。從馬克思共同體思想與文化認同理論、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認同理論和民族理念以及中國傳統文化認同價值理念三個方面挖掘其理論淵源;在歷史中形成的中華文化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從自在、自覺到自為發展,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了歷史基礎;以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原則表現為統籌兼顧、包容并蓄、知行合一。關鍵詞:文化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4期2024-04-22
- 黃河文化在內蒙古地區的當代價值
著歷史記憶和文化認同,又為當地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當代,內蒙古地區在發揚黃河文化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通過科學謀劃、加強文化的保護和研究、強化黃河文化展示利用工作以及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等多種方式,不斷推進黃河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未來黃河文化在內蒙古的發展趨勢體現在社會普及、創新發展、數字化發展、綠色轉型、國際化合作與交流、文旅融合六個方面。這些趨勢將有助于深入挖掘和傳承黃河文化的當代價值,推動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與影響力。關鍵詞:內蒙古;黃河文
鹿城學刊 2024年1期2024-04-20
- 文化認同視域下廣場舞健康發展路徑探索
步增強和拓展文化認同。通過規范、創新引導,廣場舞能更好地融入現代社會發展的脈絡,讓傳統與現代、健康與快樂、社區交流與文化傳播在廣場舞這一平臺上得以和諧統一發展,使其成為中華文化多樣性的生動體現,為構建和諧社會、推動文化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關鍵詞:文化認同;廣場舞;健康發展Explor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Path of Square Danc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de
鹿城學刊 2024年1期2024-04-20
- 契機、危機與轉機:智媒時代青年文化自信提升探論
;文化自信;文化認同中圖分類號:D4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24)04-0123-06“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1]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傳承和創新中華文化的重要力量,擔負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使命。作為網絡原住民,青年對于互聯網與信息技術具有天然的親和力和強烈的依附感,網絡空間已然成為他們獲取信息、表達觀點的主要渠道。隨著智媒時代的到來,技術的劃時代革新為提升青年文化自
理論導刊 2024年4期2024-04-17
- 二十四節氣名稱維吾爾語翻譯分析
系,增強中華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鍵詞】二十四節氣;維吾爾語;翻譯;文化認同【中圖分類號】H21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4)01-0059-03【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1.019中國古代勤勞的勞動人民在不斷積累農事活動經驗和季節氣候變化特點的基礎上,總結創造了二十四節氣,這是綜合了天文氣象以及農作物在生長階段不同的特點等多方面的科學知識所創造出的
新楚文化 2024年1期2024-04-14
- 民族文化認同視域下昭君傳說的保護和傳承
相關地區加強文化認同的重要部分。保護和傳承昭君傳說更是多途徑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方式。【關鍵詞】文化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昭君傳說;保護傳承【中圖分類號】G122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4)02-0004-03【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2.001昭君傳說歷史悠久,內容豐富且流傳范圍廣。早在漢代,就有專門記述昭君和親的故事題材出現,以雜記、琴曲、變文、小說
新楚文化 2024年2期2024-04-14
- 生命認同、文化認同與審美認同
生命認同”“文化認同”“審美認同”三個角度來探討“悲涼”產生的原因,解答作者愿意“把生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的疑問。關鍵詞 悲涼 生命認同 文化認同 審美認同《故都的秋》是郁達夫的散文名篇。在首段,郁達夫用三個詞概括了北國秋天的三個特征“清、靜、悲涼”。“靜”好理解,“清”也并不復雜,有庭院秋晨的“清凈”,有秋槐落蕊的“清寂”,有秋蟬殘聲的“清冷”,有秋雨話涼的“清閑”,有秋日勝果的“清奇”,唯有這個“悲涼”令人生疑。既然是一個充滿“悲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24年3期2024-04-10
- 粵港澳大灣區視域下《媽閣是座城》的情感建構與文化認同
;情感建構;文化認同【中圖分類號】J90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4)09-0089-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9.027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深入推進,澳門文化產業整體發展不斷完善,逐漸實現產業發展與內涵升級。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戰略推動下,作為澳門回歸20周年的獻禮之作,澳門本土電影《媽閣是座城》由著名導演李少紅執導,改
今古文創 2024年9期2024-04-07
- 華文媒體增強海外華僑華人民族文化認同的實踐路徑探究
華僑華人民族文化認同的實踐路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基于此,文章運用文獻研究法,對海外華文媒體的歷史和發展現狀進行系統梳理,對海外華文媒體增強海外華僑華人民族文化認同的理論依據進行深入剖析,對海外華文媒體增強海外華僑華人民族文化認同的實踐路徑進行探索。研究發現,海外華文媒體歷經兩百余年的發展,維系和鞏固了海外華人社區,是保存海外華人文化記憶的重要媒介載體,已成為海外華僑華人了解祖國發展動態的重要平臺。華文媒體對海外華僑華人具有深遠影響,在中華文化
新聞研究導刊 2024年3期2024-04-06
- “一帶一路”背景下四川酒文化國際傳播路徑研究
基礎上,采用文化認同理論構建川酒文化國際傳播路徑,主要圍繞生活方式認同、現代族群認同和傳統族群認同三個方面進行構建,助力 “一帶一路”建設。關鍵詞:“一帶一路”;川酒文化;文化認同;國際傳播路徑“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合作方面的概念,也涉及文化傳播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加強對周邊國家的宣傳工作、公共外交、民間外交、人文交流,鞏固和擴大我國同周邊國家關系長遠發展的社會民意和基礎……要全方位推進人文交流。”酒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川酒作為四
國際公關 2024年2期2024-03-31
- 新疆文物古跡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理論邏輯
深社會記憶和文化認同具有重要影響。文物古跡作為學習歷史和傳承文化的資源,能夠增強人的文化身份認同和國家認同,激發設身處地的情感共鳴,培養反思能力和歷史意識,塑造社會價值觀和公民意識。因此,只有通過歷史文化教育的熏陶感染,深入認識歷史上的新疆,才能深刻理解當代新疆,并為創造新疆的美好未來提供堅實的精神基礎和智慧支持。[關鍵詞]新疆文物古跡;歷史文化教育功能;社會記憶;文化認同[中圖分類號]K872?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兵團黨校學報 2024年1期2024-03-22
- 新時代文化強國視域下大學生文化認同培育探賾
,增強大學生文化認同、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是對文化強國戰略指導思想的具體實踐。針對當代大學生存在的文化理性欠缺、文化信仰動搖、文化自信消解等問題,高校應厘清新時代文化強國視域下大學生文化認同培育的時代意蘊,明確文化強國與文化認同之間的關系,通過“加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理論知識素養、重視示范引領作用的充分發揮、重視網絡空間教育”三方面進行實踐探索,有效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為助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關鍵詞:新時代;文化強國;大學生;文化認同;高
成才之路 2024年4期2024-03-01
- 藏彝走廊主流文化題材少數民族傳統文學作品探析
習“漢地”;文化認同一、引 言中華民族自古即由“六大板塊”(北部草原區、東北高山森林區、青藏高原區、云貴高原區、沿海區、中原區)和“三大走廊”(西北走廊、藏彝走廊、南嶺走廊)構成多元一體格局,[1]所以自古就有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存在。對主流文化的學習、認同和吸納,是歷史發展的邏輯。在少數民族傳統文學中,就有一部分屬于表現主流文化的作品。這部分作品,過去一直游離于漢族文學和少數民族文學之外,近年學界加以搜集整理出版,以“漢族題材少數民族敘事詩”或“漢族題材
文史雜志 2024年2期2024-02-28
- 文化認同視角下無錫市特色田園鄉村公共空間研究
究對象,基于文化認同的研究視角,對產業導向型、生態導向型、文化導向型這三種類型的無錫特色田園鄉村進行實地調研,總結無錫特色田園鄉村公共空間的布局及特點,結合文化場景評估維度分析無錫特色田園鄉村公共空間的現狀及不足之處。結果:調研發現,目前無錫特色田園鄉村公共空間存在公共空間內容及特色趨同、公共空間參與率低、公共空間文化資源活化利用缺失及文化功能衰弱等問題。結論:不同類型的鄉村在公共空間中表達當地特色文化的方式各異。文化導向型村莊手段豐富,如墻繪、建設紀念館
藝術科技 2024年2期2024-02-26
- 國潮文化視角下文化綜藝節目的符號表達與文化認同構建探析
,并由此構建文化認同,為國潮新風尚下文化類綜藝節目更好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提供可推介的策略。方法:文章從敘事策略、符號表達、文化認同建構這三個方面探索《舞千年》的敘事與傳播策略,借助具體章節的舞劇來呈現其獨特的視角和主線,從而為國潮新風尚下文化類綜藝節目制作者提供創作思路。結果:該節目將宏觀敘事與微觀敘事交錯推進;運用詩詞歌賦等語言符號、以身體動作與鏡頭語言為代表的非語言符號來增強舞文化的感召力;將實景空間與AR、VR、XR等高新技術融合,
藝術科技 2024年1期2024-02-20
- 文化潤疆視域下兵團精神的價值與傳承
;治疆方略;文化認同中圖分類號:G6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2-0028-03 兵團精神濫觴于古代屯田戍邊文化,是黨和人民軍隊在開墾邊疆、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偉大實踐活動中鑄就的紅色基因,與偉大建黨精神等紅色基因共同寓于中國革命精神譜系之中。開展文化潤疆是黨中央文化戍邊、文化治邊的深化和升華。新時代,要深刻把握兵團精神的內核意蘊和價值,以兵團精神涵養各族群眾精神素養,增強各族群眾
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 2024年2期2024-02-19
- 來華留學生文化課程思政研究
從而提升中華文化認同,傳播正面積極的國家形象。核心內容包括仁的思想與以人為本、和的精神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傳統美德、中華民族審美精神等。在樹立互等對話的文化傳播與思政教育立場的基礎上,有效路徑包括了解留學生文化背景、尋求中外文化共同價值點,注重文化傳播與思政教育內容的形象化與生動化,課堂教育與課外體驗相結合,引導來華留學生成為中華文化傳播主體等。關鍵詞:來華留學生;中國文化類課程;課程思政;文化認同;實施路徑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高教學刊 2024年3期2024-02-07
- 文化認同視角下的國家文化安全建設
國民教育增強文化認同與凝聚力是必要的。文章從文化與民族認同的角度出發,提出完善國家文化安全建設的策略,以供參考。[關鍵詞]總體國家安全觀;文化認同;文化安全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4)01-0079-04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國家安全能力。文化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安全與文化主權
管理學家 2024年1期2024-02-05
- 文化認同視角下鄉土情懷融入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育人路徑研究
芳芳摘要:“文化認同”作為“鄉土情懷”培育的主位因素,起著支配人類行為的思維準則與價值取向的作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存在“鄉土教育信念不足,缺乏鄉土文化自信”與“尋根意識亟須喚醒,鄉土文脈亟須傳承”的問題,教師應以“幼兒文學”課程為載體,從兒歌、幼兒詩、童話、繪本等各種體裁入手,喚醒其鄉土記憶,追憶其鄉土情懷,培育和增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鄉土情懷。教師可以以課程為載體,以思政為魂,在“幼兒文學”課程教學中從“目標重塑,融會貫通”“潛移默化,實踐育人”“資源組
成才之路 2024年2期2024-02-02
- 共同富裕視閾下金華區域紅色文化品牌塑形提質研究
;形象塑造;文化認同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3.0091?區域紅色文化品牌形象理論通常“品牌”被定義為識別某種商品、企業或服務的符號。隨著社會文化多元發展,愈來愈多的學者開始呼吁應賦予品牌文化象征意義。品牌不再僅局限于商業層面,而是代表和推廣某種文化內涵與價值理念,同時也是文化現象與意識形態的載體。紅色文化品牌是紅色文化內涵和形象的綜合體,是紅色精神文化無形資
現代商貿工業 2024年3期2024-01-27
- 體育強國背景下中國男籃歸化問題研究
培養歸化球員文化認同,促進歸化球員積極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使其更好地為中國籃球服務。關鍵詞:體育強國;歸化球員;民族意識;文化認同Research on the Naturalization of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in the Context of Sports PowerWANG Yu-peng(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
休閑運動與健康 2023年2期2024-01-19
- 文化認同視域下田漢新編歷史劇的獨特價值論析
文化價值。從文化認同視角研究田漢新編歷史劇,不但可以消除文學史、戲劇史對田漢新編歷史劇的偏見,而且也為重新審視戲劇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地位開啟全新的大門。田漢新編歷史劇不但在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方面成就卓著,而且因其詩人氣質投射進劇作中顯得獨樹一幟,為中國當代劇作家主體意識的構建樹立了典范。關鍵詞:田漢;新編歷史劇;文化認同中圖分類號:I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3)11-0032-04有“中國易卜生”之稱的劇作家田漢是我國現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3年11期2024-01-05
- 歷史記憶、文化詮釋與美育實踐:寧夏博物館的展覽實踐研究
;文化傳播;文化認同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20.0240 引言自2017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以來,學界對其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博物館從文化傳承、文化認同、社會教育層面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影響也愈發受到政府與學界的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文物和文化遺產是傳承中華文明的根脈之一。博物館的建設歷史悠久,與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3年20期2023-12-29
- 鄉村振興視角下的鄉村文化復興研究
;文化復興;文化認同【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18—030—03十九大報告概述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把“三農”問題作為國家的根本問題,要求把永久解決農業、農民村和農民問題作為黨的一切活動的首要任務,呼吁加快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進程,以滿足產業興旺、環境健康、農村文明、管理有序和生活富裕的要求。但在振興農村的過程中,也將面臨危機。中國有五千年的農業文明史,中國社會是一個鄉村社會,鄉村是一個整體特征。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18期2023-12-28
- 革命文化作為中華各民族集體記憶的文化認同功能
集體記憶,在文化認同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革命文化刻寫了一個既有時間線又有整體性的集體記憶圖景。集體記憶是文化認同的前提和源泉,文化認同是集體記憶的結果和升華。集體記憶與文化認同耦合共生,具有相同主體、共同經歷、共有精神家園、共同目標。據此,面對中華民族文化安全的隱憂,我們認為革命文化作為中華各民族的集體記憶其文化認同功能的實現路徑包含身份確認、內容建構、現實實踐、精神系統、形式載體、價值取向等六個方面。【關鍵詞】革命文化;集體記憶;文化認同;中華民族【作
廣西民族研究 2023年5期2023-12-26
- 文化認同視域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邏輯機理與實踐進路
共同體意識是文化認同不斷深化的過程。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各民族接納和內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前提,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基點。文化認同促進共有精神家園的生成,厘清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的內在關系,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自覺”走向“自為”。運用文化認同的分析框架,構建文化符號認同、文化身份認同和文化價值認同的層級結構模型,進而探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邏輯機理。通過凸顯共通的文化符號,以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知認同;喚醒共同的歷史記憶,以
廣西民族研究 2023年5期2023-12-26
- 新形勢下外語院校“中國文化概論”課教學目標探析
專業人才中國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的任務。根據外語院校人才培養特點,結合目前大學生在中國文化認知與認同上存在的問題,“中國文化概論”課教學目標應包含兼具廣度與深度的知識目標、具有比較視野的能力目標、基于文化自信的素質目標、加強文化認同的情感目標,使該課程能夠助益于新形勢下符合國家需要的外語人才的培養。關鍵詞:中國文化概論 外語院校 文化自信 文化認同2020年5月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簡稱“《綱要》”)中不僅強調了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是教育
文教資料 2023年16期2023-12-11
-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孝義皮影戲的 新媒體空間參與與文化認同感研究
體空間參與和文化認同感策略,有助于皮影戲的傳播和發展,助力鄉村民俗文化產業振興,增強民族文化自信。關鍵詞:孝義皮影;新媒體;文化認同;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戰略是改善我國城鄉關系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戰略舉措,是新時代社會主義“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地方民俗戲曲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寶,包含了豐富的民族精神和歷史文化,對促進地方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煥發傳統文化生命力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孝義皮影戲流行于山西省孝義市,是中國皮影戲的重要分支。它源
劇作家 2023年6期2023-12-06
- 新疆各族人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進文化認同的路徑研究
建軍[摘要]文化認同是共同體建構并持續存在的核心基底,是團結各族人民的精神紐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新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以增進文化認同為重要目標,著力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大聯合,要健全一體化發展機制,通過增強中國共產黨的核心領導力量;構建共建共享的多元主體協同格局;優化縱橫貫通的整體布局,鞏固“全國一盤棋”運作模式;要健全系統運行機制,通過重點關注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提高社區自治的綜合效力;堅持發揚斗爭精神,切實促進各族人民
兵團黨校學報 2023年5期202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