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產品,對一個國家的文化產業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積極回應國家號召,全方位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國家發展大局,特別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特區政府采取政策扶植、資本介入等措施,致力于澳門文化產業的發展。澳門本土電影《媽閣是座城》具有鮮明的作者化風格,敘事內容呈現了女性意識的覺醒及女性主體性的建構;敘事主題凝聚了對澳門城市文化的集體記憶與情感身份認同,映射了整個社會的時代發展變遷與粵港澳大灣區多元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情感建構;文化認同
【中圖分類號】J90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4)09-008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9.027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深入推進,澳門文化產業整體發展不斷完善,逐漸實現產業發展與內涵升級。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戰略推動下,作為澳門回歸20周年的獻禮之作,澳門本土電影《媽閣是座城》由著名導演李少紅執導,改編自著名作家嚴歌苓的同名小說。影片以澳門為背景,敘事時間從澳門回歸前后來展開故事講述,建構了女性疊碼仔梅曉鷗與三個賭徒間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及情感糾葛,揭示了時代發展變化下小人物的生存境遇、命運走向、女性的精神困頓與反思,以及人性與人情的救贖。同時呈現了時代變化下澳門的時代景觀、社會變遷、文化地標與現代都市的發展。電影《媽閣是座城》凝聚了對澳門城市文化的集體記憶與情感身份認同,折射了整個社會的時代發展變遷與粵港澳大灣區多元文化的發展。
一、主題內涵與文化認同
《媽閣是座城》順應了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體系,根植于粵港澳大灣區綱要精神“共建人文灣區”,塑造灣區人文精神,推進大灣區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影片的價值取向與視野格局不僅踐行了粵港澳大灣區精神,還謳歌了人生與人性的情感維度與女性自我奮斗的價值精神。
電影故事往往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卻不以現實生活為抽象化。影片《媽閣是座城》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改編自嚴歌苓的同名小說,其保留了原著中女性情感與價值取向的精髓。影片不僅具備真實動人的生活感與戲劇化的故事結構,同時又富有強烈的情感表達與社會思辨。影片《媽閣是座城》揭示了時代發展變化下小人物的生存境遇與情感價值取向,關注女性自身命運與成長以及對人性與人情的深層探討。女性穿梭于紙醉金迷的賭場、賭客與生活間,在賭城中重尋自我,女性的“義”是建立于情感基礎之上的。而男人的“賭城”是假江湖,男人的義是建立在利益基礎之上的。在利益的驅動下,男賭客拋棄了情信義,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傳統男性權威的解構與男性英雄主義的瓦解。于女性而言,所謂的“闖江湖”就是堅守情信義。影片將時代、人性融入“賭城”中,展現了人物的成長與命運、人性的墮落與沉淪、人性的救贖與情感認同,通過“賭城”來窺探社會的發展變遷、社會群體的精神氣象與時代的精神風貌。
20世紀20年代,法國著名學者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了集體記憶,集體記憶的本質是立足現在對過去的重構,即“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的記憶是對過去的重構”,挖掘其深層意蘊、情感指涉與文化認同。[1]城市空間作為文化地標性的能指符號,不僅指涉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及城市的歷史與文化變遷,同時參與了人物成長的主要敘事環境,承載了人物與城市的情感勾連。
《媽閣是座城》以澳門這座城為故事背景,意象化的“城”指涉物質之城、情感之城與精神之城?!俺恰弊鳛槲幕貥诵阅苤阜?,指涉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及澳門這座城的歷史與文化變遷,同時折射了時代洪流裹挾下現代都市中人的生存困境、情感匱乏與精神困頓?!俺恰迸c人連接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及因賭而變的命運,指涉的是疊碼仔梅曉鷗與三個賭徒情感糾葛與曖昧關系。城與人性反映的是女性對男性的生命救贖,梅曉鷗游走于賭性與人性、光明與黑暗、情感與利益間,呈現了女性對文化之城的情感認同與精神救贖。人物在城市空間中的生存認知與生命體驗,逐漸在自我成長的歷程與主體意識的探尋中實現了自我的主體需求。人物通過自身的努力,其情感認知、社會認知與城市空間的價值要求逐漸契合,以此實現對城市文化的認同。《媽閣是座城》將社會的復雜、人性的欲望、存在的焦慮、現代性的空虛、個體之間的分裂隔閡,賭錢、賭情、賭命的愛恨情仇,人性命運的宿命化表達展現在觀眾面前,進一步對社會審視與現實批判,對人性的拷問與“人之為人”的審思。
《媽閣是座城》以小人物的個人成長史見證了時代變革與人文變遷,凝聚了對城市文化與過去的集體記憶,進而對家國產生情感認同與文化認同。在歷時性的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導演對本土文化的挖掘與闡釋,體現了導演的本土關懷與主體意識的探尋,對澳門文化記憶的尋根及文化情感認同?!秼岄w是座城》對人性的探討、對城市文化的情感認同為電影本身的藝術價值進行思想上的提升,具有極大的社會傳播價值,其商業性與藝術性的結合,社會意義的展現,增強了主題內涵的思想厚度、情感溫度與藝術高度,引導了澳門本土影視創作發展的新方向與新的歷史發展機遇。
二、多線敘事與情感建構
《媽閣是座城》以作者風格的藝術表現形式、多重的敘事結構與審美價值,展演了時代發展變遷下,人物的生存境遇、情感糾葛與命運走向,暗含深層的視覺隱喻。1948年亞歷山大·阿斯特呂克提出作者論的概念,其內涵表征著個性化的藝術表達與作者風格的藝術表現力。著名電影理論家巴贊和特呂弗等人深化了作者論的內涵,為此提出了作者策略,這一理論批評方法,為影視批評提供了新的視野與理論資源。[2]《媽閣是座城》從批判的理性視角出發,通過跌宕起伏的戲劇性情節、人物形象的情感建構及個體與時代命運的觸碰,生動反映了時代變革與人文變遷及情感價值的精神內涵。
《媽閣是座城》通過多線的敘事策略,呈現了不同階段下女性疊碼仔梅曉鷗與三個賭徒間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及情感糾葛。梅曉鷗疊碼仔這一特殊的高危職業與身份,受原始本能欲望的驅使,游走于賭場和賭徒之間。一方面為了維持生計,另一方面是出于對男性的報復心理。
梅曉鷗與盧晉桐的愛情止于男性嗜賭與人性的墮落。影片中盧晉桐嗜賭如命,欺騙梅曉鷗的情感,淪為喪失人性的賭徒,人物宿命般寓言式的疾病隱喻,暗含了賭徒盧晉桐的個人悲劇與命運悲劇。
賭客段凱文深陷債務危機,他開啟了無賴模式逃避債款,多次欺騙梅曉鷗的情感。外表儒雅、沉穩的成功人士房地產商段凱文人設崩塌,在金錢欲望面前內心極度的自私與丑陋。人性的道德良知在利益面前形同虛設,男性喪失了自己的原則和道德底線。段凱文宿命般的命運吞噬了家庭倫理關系、道德原則與人格尊嚴。傾家蕩產、妻子中風癱瘓,段凱文失去了家庭,淪落到入獄的悲慘結局。梅曉鷗出于對段凱文的信任,將房產抵償了部分債務,梅曉鷗向欠下巨額債務的段凱文追債時的理直氣壯,體現女性在現代進程中自我意識的覺醒,在男權建構的話語體系下,女性勇于反抗,尋求話語權,以及對男性權威的反抗。段凱文的行動線呈現的是人性的墮落、道德淪喪與信任危機,解構了男性的權威形象。
而梅曉鷗對藝術家史奇瀾生命與人生的拯救帶有一種理想主義色彩。史奇瀾的迷失與欲望放縱使得其失去了光明的大好前途。影片結尾史奇瀾在賭場放下砝碼,將賭博贏來的錢財揮之而去,以此戒掉賭癮,浪子回頭重新回歸到了家庭、事業。從道德覺醒中轉變的史奇瀾,實現了由賭性到人性的回歸。男性在女性身上尋找到了生命的愛與尊嚴,史奇瀾從人性墮落到自我意識覺醒完成了人性的自我救贖。
《媽閣是座城》通過多線敘事的敘事策略與戲劇化的藝術表達,建構了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富有強烈的情感表達與社會思辨,使影像故事得以全景式呈現,傳達了深層的文化視覺隱喻。作為一部具有深刻寓意的電影,聚焦于個體人物的生存現狀,展現了人性與人情的救贖以及男權社會下女性對命運的抗爭,反映了時代變遷之中的矛盾問題,“賭城”內外折射出了一副人生百態的浮世繪以及當代中國的變遷畫卷?!秼岄w是座城》呈現了時代變遷之中個體人物的生存現狀、精神困頓與女性的成長,揭示人性與人情的救贖。小人物在迷茫焦慮中成長,在抉擇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展現了新女性獨立自強的成長史詩與女性成長的奮斗精神。
影片將小人物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社會發展相結合,折射了時代洪流裹挾下個體人的生存境遇與社會文化變遷,探討了人性與社會問題,映射了個體在大灣區發展中的責任使命與理想,也映射了澳門回歸后的發展變化以及融入大灣區的發展建設的圖景。
三、女性意識與主體建構
女性主義批評發軔于18世紀的西方女權主義運動,其先后經歷了三次發展浪潮,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馬克思主義批評、精神分析批評等理論的影響,從女權主義到女性主義再到后女性主義,催生了女性主義思想的多元化發展。女性主義的核心訴求是爭取男女平等的社會權利與性別平等,主張以文化建構的視角批判意識形態中的男性文化霸權,重新審視性別與權力等議題,以此消除男女性屬差異。[3]
《媽閣是座城》具有鮮明的女性主義色彩與女性主體意識。影片以女性為敘事主體,建構了女性與三個賭徒間的復雜關系,以女性的行動與成長,展演了獨立自強、堅韌不拔的新女性形象。梅曉鷗游走于賭場與賭徒之間,以反凝視的敘事話語,一改被動的、被凝視、符號化的傳統女性形象。梅曉鷗將男性帶進賭場,陪伴男性賭客賭博,游刃有余地將男性掌控于自己手中,此時,男性成了被凝視的形象,處于客體的地位。梅曉歐以主動的行動線,僭越了男性凝視的敘事邏輯與性別運作機制,以自己的謀略與智慧拯救了處于生存困境與精神困頓中的男性,展現了女性的主體意識、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自我意識覺醒到主體建構的精神蛻變。
影片建構了“賭城”中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盧晉桐、段凱文、史奇瀾三位賭徒沉迷于賭博,對金錢的欲求極盡瘋狂,在賭桌前尋求刺激與拼殺快感,反復推倒砝碼,迷失了心智,呈現了人性的貪婪與沉淪。賭場里的男性原本是典型的男權社會下的縮影,他們代表著權威、地位以及勢力,然而男性在金錢、欲望面前喪失了理智與情感,暗含了男性尊嚴與權威地位的式微。
梅曉鷗對段凱文、史奇瀾、盧晉桐三位賭徒的生命救贖、對男性的生命拯救,展現了人性的良知與善意,最終獲得了男性對其尊重與情感認同。梅曉鷗敢于賭自己的青春、情感與人生,以此填補自己殘缺的情感、破裂的家庭,從而獲得心靈與精神的情感慰藉。梅曉鷗在實現自我價值與追逐夢想過程中強烈的意識表達展現了新時代獨立女性的成長,完成了女性主體性的建立及主體身份的確認,在社會中獲得了女性新的身份認同,進一步實現了女性的自我價值與人生價值。
在特定的文化語境與話語空間下,人物的身體展演帶有批判性的自我表達?!秼岄w是座城》中的梅曉鷗行動線突破了父權中心制的權力話語與象征界規約化符號秩序,以解構主義的視角重構了女性的主體性與女性話語權。影片不僅形塑了女性自身生存的空間話語,同時也建構了其共同的文化符號秩序的身份及新女性形象。梅曉鷗從疊碼仔回歸到母親身份及拯救男性的戲劇性情節建構,集中體現了女性在現代化進程中自我意識的覺醒及女性主體性的建構,同時也呈現了女性的人設以理性的方式與父權中心協同并序發展。
梅曉鷗訓誡沾染賭癮的兒子,燒掉了兒子賭博贏來的鈔票,體現了母親對兒子的生命救贖及梅曉鷗與金錢決裂的精神意志。梅曉鷗壓抑內在本能的“賭性”,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拯救,展現出了堅定的理想信念與精神品質,反映了母親對兒子的歉意與痛心。異質化“城”空間與賭客寄居性生存指涉意識也即形態的虛幻與身份建構的差異,“城”賦予深層的哲學思辨意識,空間的假定性與意指性解構了象征性符號秩序,同時隱喻著賭性與人性的博弈。隨著梅曉鷗自主意識的覺醒,其向男性追債時的理直氣壯,展現了英勇無畏、堅韌不屈的精神意志,同時也突破了男女主客體二元對立的身份建構,以此尋求平等的話語權力。梅曉鷗在事業低谷時,靠著自己的謀略,迎難而上、砥礪前行,最終完成了自己的奮斗目標。女性在江湖中重尋自我,從男性客體欲望的對象蛻變成自己把握命運的獨立女性及自我人格的獨立,打破了傳統的女性形象,展現了新時代獨立女性的成長、女性強烈意識表達與自身命運的救贖,梅曉鷗的形象映射的是新時代發展進程中年輕一代人生活的縮影。
《媽閣是座城》帶有強烈的女性主義色彩與女性話語力量,影片敘事內容以女性反凝視的敘事話語,突破了男性中心主義的文化符碼,僭越了傳統父權制與性別權力機制的操演邏輯,凸顯了獨立自主、堅韌不拔的女性形象,肯定了女性的主體價值與話語表達。梅曉鷗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及人物行動線,展現了現代女性的主體意識、獨立自主的價值追求。在男性處于生存困境與道德邊緣夾縫中及在情感與利益的矛盾中,女性扮演著拯救者的角色力量,重構了女性話語權,獲得了社會對其身份認同與女性人格尊嚴,進而實現女性的自我價值。
四、結語
《媽閣是座城》聚焦于粵港澳大灣區,以冷靜客觀的影像方式書寫人生,對人情與人性的探討,對社會現實的批判與反思,提升了電影本身的藝術價值與思想深度,通過小人物的成長史隱喻了大時代的變化,見證了澳門的風雨變化與輝煌成就。導演通過主題意蘊的深層內涵與文化認同、多線敘事的藝術表達與情感建構、女性意識與主體建構,呈現了時代變化下粵港澳大灣區的時代景觀變遷與現代都市的發展,凝聚著文化情感建構、集體記憶與身份認同。敘事內容突破了男性中心的文化符碼,凸顯了獨立自主的新女性形象與追求個性自由的價值觀,肯定了女性的主體價值與話語表達。
導演致力于挖掘澳門本土文學作品,打造優質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從文學到電影的藝術盛宴,推動了澳門本土影視劇的發展,體現了創作者對本土的關懷,對城市文化記憶的尋根?!秼岄w是座城》為澳門文化產業注入新的生命力,為澳門本土影視的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青年電影人要致力挖掘澳門本土化的元素,發掘優質IP資源,創作優質的劇本,拍攝精良的影像作品,用影像的視聽藝術傳播澳門形象,推動澳門影視的國際化傳播,助力實現文化產業升級與內涵發展。
參考文獻:
[1](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論集體記憶[M].畢然,郭金華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2.
[2]戴錦華.電影理論與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56-58.
[3]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228-230.
[4]秦喜清.電影與文化:電影史論 女性電影 后現代美學[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181-182.
[5]Laura Mulvey.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J].Screen,1975:6-11.
作者簡介:
尹洪玉,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電影管理專業博士,研究方向:影視產業與影視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