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來華留學生文化課程思政研究

2024-02-07 19:14:38韓元
高教學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文化認同實施路徑課程思政

韓元

摘? 要:來華留學生課程思政的重要平臺是中國文化類課程,主要目標是立德樹人,引導其了解中國文化與國情從而提升中華文化認同,傳播正面積極的國家形象。核心內容包括仁的思想與以人為本、和的精神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傳統美德、中華民族審美精神等。在樹立互等對話的文化傳播與思政教育立場的基礎上,有效路徑包括了解留學生文化背景、尋求中外文化共同價值點,注重文化傳播與思政教育內容的形象化與生動化,課堂教育與課外體驗相結合,引導來華留學生成為中華文化傳播主體等。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中國文化類課程;課程思政;文化認同;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03-0001-04

Abstract: Chinese culture courses are important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to condu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main goal is to establish the moral and rear people, guide them to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and national conditions, so as to enhance their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and spread a positive China's national image. The core contents include the idea of benevolence and to be people-oriented, the spirit of harmony and to build the human destiny with a shared fu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s, and the aesthetic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Based on the equal and interactive position on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effective paths are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eek common value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attach great attention to the visualization and vividness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ducation content, combine classroom education with extracurricular experience, and guid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to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Chinese cultural courses; ideolog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ltural identity;? implementation path

全球化時代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來華留學生的數量與質量每年也在不斷增長。龐大的留學生群體既是中國教育的接受群體,也是中國文化、中國國家形象的傳播對象。在現有的來華留學生課程中,中國文化、中國概況類課程是傳播中國文化及積極國家形象的重要媒介,因而是最適宜進行課程思政設計的。做好來華留學生的文化類課程教材編寫,挖掘其中的思政要素,改進教學方法,既是來華留學生課程教學、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中國文化與積極國家形象傳播的重要渠道。

教育部《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中規定“來華留學生應當熟悉中國歷史、地理、社會、經濟等中國國情和文化基本知識,了解中國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理解中國社會主流價值觀和公共道德觀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觀念和道德意識”。這些內容中既有屬于中國文化認同層面的,也有思政層面的,對來華留學生來說,思政教育的內涵應該更為寬泛和獨特,知華友華就是留學生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標,而知華友華目標達成的重要路徑就是中華文化傳播、接受與認同。

一? 來華留學生文化課程思政教育目標

(一)? 將道德修養的內容浸潤到專業課程中,對留學生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這里的德育內容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認可的,也是世界各國共同認可的倫理價值觀,比如誠信守法、正直公正、勤奮堅韌等。在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提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有許多內容比如敬業、誠信、友善修養,追求社會的自由、平等、公正等,同樣適用于留學生的道德教育。

對留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不僅是《規范》的要求,而且也符合世界各國的教育規律?!兑幏丁窂娬{來華留學生應當“了解中國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理解中國社會主流價值觀和公共道德觀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觀念和道德意識”。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展,不同形態的文明與道德觀念也在發生交流碰撞,各個國家開始重視道德教育的地位與發展,因此世界范圍內的德育開始興盛。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至今,“品格教育復興”運動在美國學校廣泛推進,重視個人道德品質養成的品格教育模式。至于哪些品格屬于美德范疇,1994年第26屆蓋洛普民意測驗結果顯示,公眾認為美德包含尊重、勤奮、努力工作、堅韌、公正、同情心、文明禮貌、自尊、自信。美國的課程體系中沒有專門的德育課,但是會將美德內容融合到學科教學中,類似于我國的課程思政。亞洲國家比如韓國和日本則將儒家倫理視為學校德育的靈魂,所以其德育內容與中國有較多類同之處。

綜上所述,東西方關于美德的范疇有許多重合之處,都有融合在專業學科中的道德教育,在中外比較的跨文化視野中,通過相關課程對留學生進行課程思政,傳遞中國社會主流價值觀和公共道德觀念是必要的、可行的。

(二)? 通過相關專業課程讓來華留學生了解中國的歷史、地理、社會、經濟等國情和文化,潛移默化地引導留學生形成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培養知華友華的國際優秀人才

《綱要》要求通過課程思政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比如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華和時代價值,這些內容作為傳統文化的精華同時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現實性和世界性,是中國文化中值得讓留學生深度了解與認知的核心層面的內容。

《規范》要求來華留學生要熟悉中國歷史、地理、社會、經濟,具備包容、認知和適應文化多樣性的意識、知識、態度和技能,能夠在不同民族、社會和國家之間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團結中發揮作用。前者是認知層面的,是“知華”,后者則屬于文化認同,是“友華”。文化認同既有對本國族文化的認同,同時隨著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碰撞,不同文化之間不斷相互借鑒融合,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的繁榮發展,所以文化認同也應包含對其他國家民族文化的認同與尊重。增強來華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與認同,既符合留學生培養的規范要求和課程思政目的,也是促進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溝通交流、繁榮發展的有效路徑。

(三)? 通過相關課程中當代中國國情與文化的學習,引導留學生認識正面積極的當代中國國家形象

國家形象是一國內部公眾和外部公眾對該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地理等方面狀況的認識與評價,可分為國內形象與國際形象。國家形象的主要傳播載體是大眾傳媒和文化產品,對外傳播的主要目標群體是國外公眾,包括來華留學生。對外漢語的各類教材,尤其是中國文化、中國概況教材就是傳播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載體,對外漢語教學過程屬于人際傳播,是面對面的直接傳播,也是國家形象潛移默化傳播的過程。

二? 來華留學生文化課程思政教育核心內容

目前對外漢語文化教材及教學對中國當代文化關注不夠,偏重傳統文化。單純強調突出中國古代文化會使外部公眾對中國的印象停留在古老、神秘、守舊的一面。文化是具有時代性的,當代中國國家形象構建要以具有當下時代特色的文化為支撐,挖掘中國當代文化精神的思政要素,加強留學生對當代中國國情的了解,重點拓展中國當代文化的范圍,緊密結合“中國夢”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涵,習近平同志倡導的三個“共同體”理念,“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將呈現當下國家文化軟實力、體現中國文化當代性的內容納入對外漢語中國文化教學體系中。

(一)?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的思政內容

1? 仁的思想與以人為本

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人本主義。儒家思想的核心觀念“仁”,具體含義就是愛人,是一種博大的同情心。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梢娭袊幕娜蕫劬窬辰绶浅捜菖c高遠,而且立足人類現實生活實踐,與日常人倫緊密相關,易于理解與把握。比如,通過日常課堂教學實踐觀察,留學生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夠很快理解,并結合自己的經歷做出進一步解釋。在講完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人本思想之后,可以自然地引到當代中國共產黨對傳統民本思想的繼承與揚棄,介紹黨的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當代中國的各項民生政策。

2? 和的精神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貴和尚中,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和”即是事物的多樣統一,中國文化的中和思想塑造了中國人愛好和平的民族性格,也奠定了中國文化千百年來兼容并蓄、有容乃大的格局。對來華留學生講授中國文化“和”的精神,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一是“和”的精神與自然環境保護。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二是“和”的精神與世界和平。中國文化一向重視人與人的和諧,社會的和諧,所以中華民族有愛好和平的傳統。中華民族重和諧、講包容的精神對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不同民族和文明之間的對話與溝通都有積極的意義。

從傳統文化中“和”的精神可以引申到“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也是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外交理念,體現的正是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也是世界人民對和平的渴望與追求。以“和”的精神為主線,可以介紹當代中國的環保政策、和諧的民族關系、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的努力等具體舉措與案例。

(二)? 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中的思政內容

中國文化價值系統的特點就是以善為中心,真善美統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體現中華文化的優秀質素和動人魅力,其中有的升華為民族精神并獲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肯定,比如愛好和平、勤勞等。愛好和平前面已經論及了,下面重點論述傳統美德中其他幾個層面的內容。

1?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

中國傳統道德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對于維護家庭和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在孝悌之道的基礎上,中國人形成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博愛精神及尊老愛幼的社會風尚。這些內容在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留學生中很容易獲得共鳴與認同。即使是歐美留學生,也是認同愛自己父母家人的。2? 誠信

中國美德由于性善的信念占主導地位,所以特別強調誠信的品德。在《大學》《孟子》《論語》中都有關于誠信的相關論述,漢語的詞匯中也有許多關于誠與信的,可以通過相關典籍的閱讀及詞匯的學習對留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既傳播了中國文化,也是對世界各國誠信教育的豐富與補充。

3? 勤儉堅韌

勤儉一直是中國人的格言和家訓內容之一,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也一直抑奢尚儉。堅韌不拔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之一,在民族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中有相關的內容,比如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等,都表達了一種堅持不懈、堅韌不撥的精神。勤勞堅韌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品格,也是世界各族人民認同的一種品質?;蛟S不同的留學生對于儉樸基于自身文化背景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可以結合當今世界能源和環境危機,以及部分國家年輕人中流行的極簡生活方式,引導留學生理解中華民族儉樸傳統的現代價值。

(三)? 中華民族審美精神中的課程思政內容

文化素養中一個很重要的層面就是審美精神,中西文化的審美精神有較大差異,所以讓留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中華民族的審美精神也是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

1? 中國人的“象”思維模式

與西方傳統思維方式的語言和邏輯中心主義特點不同,中國人善于用直感的具體形象來表達思想。與概念思維相比,“象”思維的優越性體現在直觀生動性,具有動態的整體性和全息性。中國人的“象”思維體現了人類思維的發展演變及豐富多樣性。引導留學生理解中國人的“象”思維特點可以從漢字入手,因為漢字在符號化過程中保留了象形性根基。

2? 漢語的美感

漢語教學要引導留學生體味漢語之美,克服學習中的畏難心理,產生對漢語的興趣,從而形成文化認同。美學家梁一儒等認為,漢語之美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音韻美。漢語訴諸聽覺的鮮明特性就是簡潔明確而富于音樂性,這是舉世公認的,是歐美各類拼音文字所無法比擬的。二是訴諸視知覺的漢字所獨具的形體美,如書法,這一部分內容可以結合漢語書法教學進行。三是詩文的聲律美。這部分可以結合中國古典詩詞的教學進行。

中和之美。中國文化以中為美,以和諧為美。這種審美風范廣泛地體現在音樂、美術、建筑和文學作品中??梢越Y合相關具體作品進行講析。這種審美觀也影響到情感的表現與悲劇藝術中,在情感的抒發上,強調以理節情,哀而不傷,悲劇的結局也很少有徹底的毀滅,而是多為大團圓結局。這與西方悲劇有所區別,也反映了中國人千百年來心理積淀和審美理想:渴望和諧美滿、正義必勝,體現了一種樂觀主義精神。

三? 來華留學生文化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課程思政相較思政課在教學上有自己的獨特性,即隱蔽性、依附性(依附于專業知識)、浸潤性。由于這些獨特性,專業課教師要創新理念,改善教學方法,真正達到思政育人、潤物無聲的效果。面向來華留學生的課程思政,除了具有上述幾方面獨特性之外,還具有因為跨國族、跨文化而導致的挑戰性,需要采用具有針對性的立場與路徑。

(一)? 樹立互等對話的文化傳播與思政教育立場

近幾年來,國內越來越多的傳播學家倡導以平等對話的精神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維持良好的國際關系。中華民族在傳統上一直有“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觀,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理念也為當代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提供了重要指導思想,這一理念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倡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從傳播學的角度看,對外漢語教師給留學生上課是一種人際傳播,而按照人際傳播的說服模式,讓學生能夠接受并認可教師發送的信息,也就是被說服,需要考慮到學生的情緒特點與心理反應,如果一開始就引起學生心理的排斥或反感,人際傳播的進程可能會中止,說服效果更難以達成,甚至適得其反。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人類文明平等交流的立場出發,還是從對外漢語課堂文化傳播與思政教育的效果上看,對外漢語教師要具有宏闊包容的文化視野,克服唯我獨尊的文化優越感或片面狹隘的民族主義,在文化教材編寫與課堂教學中樹立平等交流的姿態及話語模式,力求獲得作為受眾與學生的留學生的情感認同與心理和諧。

(二)? 積極了解留學生文化背景,尋求中外文化共同價值點,搭建文化傳播橋梁

文化傳播是一種文化傳遞擴散的遷移繼傳現象,文化傳播的過程要注重研究受眾的文化感情。兩種不同的文化接觸后,受眾不會很快樂于接受異文化。如果一種新的因素與受眾原有的認同不產生沖突,不使其文化感情產生較大波動,就容易為受眾接受??ㄋ官囂氐恼f服模式認為,按照認知和諧理論,人人都喜歡保持自己的觀念與態度,傳播信息的作用效果與其影響接受者內在和諧的程度有關。如果新的刺激使被說服者內在和諧狀態產生劇烈變動,一般容易遭到排斥,因此,要想讓他們接受說服,提供的信息必須能夠成為其認知結構的一部分。

對外漢語文化教學過程是中華文化對外傳遞擴散的重要路徑,受眾是外國留學生,傳播過程中會有多國族多元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對外漢語教師要掌握傳播學的規律,認真研究各個學生原有的文化背景包括宗教信仰,在尊重其文化感情的基礎上,尋找中國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在價值觀方面的共同點,以這些共同點為橋梁,將中國文化的主流價值觀和思政教育內容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

(三)? 注重文化傳播與思政教育內容的形象化與生動化

文化傳播,首先要引起受眾的興趣與關注,才能使傳播進程順利進行并取得好的效果。形象生動的話語體系與傳播形式是引起受眾興趣的關鍵要素。因此,面向留學生的文化課思政內容的講述方式和話語體系建構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注重傳播與教育語言的形象與生動。符號共享是傳播的基礎,即使在相同母語的人際交流中,由于知識結構或知識層次的不同,導致雙方所運用的語言符號的抽象層次不同,溝通起來會出現一些困難。來自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的人在語言表達上也存在較大差異。對母語不是漢語的留學生來說,教師語言的抽象范圍不能超出學生的理解度,要多用形象生動、簡潔易懂的語言,少用生僻的用典及抽象的暗喻,力求使教師傳播的思政教育內容被學生接受解碼的過程中不發生誤讀與扭曲。此外,還可多借助圖像、影像等直觀形象的符號來輔助語言的表達與思想的闡釋。

其次,注重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傳播中國文化及課程思政。喜歡聽故事是人類的天性,當下越來越多的傳播學者和國際關系學者開始意識到講故事的形式對于文化傳播與國際事務的重要性,對外漢語教材編寫者與教師也要注意訓練講故事的能力,可以將各個文化點與課程思政的內容用故事的框架和語言進行表達。

(四)? 探討課堂教育與課外體驗相結合的留學生思政教育模式

對于母語非漢語的留學生來說,走出課堂,深入中國社會,進行調查研究,了解風俗民情,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會比單純通過教師的講授或者閱讀文獻更直觀具象。從中國文化傳播的路徑看,一方面要走出去,通過大眾傳媒及各種出版物進行海外傳播,另一方面也要引進來,利用各種文化交流平臺將外國友人請進中國,進行實地觀察體驗,通過個體切實經歷了解一個立體真實的中國。加強來華留學生第二課堂教育,引導其進行社會調查研究,不僅是留學生文化課程思政的重要路徑,也是中國文化傳播的有效渠道。比如,中國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國當代的環保政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不僅可以在課堂上采用講故事、多媒體并用的手段傳輸給留學生,還可以組織留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加深其對上述文化理念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考察切忌走馬觀花或者變成純粹的旅游,而是作為課堂教育的有效補充,事前進行文化理念的講析,布置課題任務,事中進行考察講解、輔導,事后完成調研報告等作業任務,這樣才能起到有效的教育與傳播效果。

(五)? 引導來華留學生自主學習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文化傳播主體

進入21世紀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不斷促進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的改進,當代教育更加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實踐證明,學生基于興趣的自主學習比被動的、灌輸式的學習更有目的性,效果也更好。在激發留學生對中國文化興趣的基礎上,引導留學生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主體。比如教師可以指導留學生查閱資料、調查采訪、小組合作,制作關于中國文化的短視頻,利用微博、抖音、B站等自媒體進行傳播,打造有影響力的品牌節目。目前有些來華留學生已經成為視頻博主,分享來華的生活體驗,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以來華留學生為主體制作面向外國人傳播的關于中國文化的短視頻或紀錄片,可以更好地找準前面論及的文化傳播中受眾的興趣點與共鳴之處,解決跨文化的障礙,減少文化誤讀,同時也是留學生課程思政教育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 檀傳寶.當代東西方德育發展要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97-98.

[2] 蒙象飛.中國國家形象與文化符號傳播[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16:26.

[3] 梁一儒,戶曉輝,宮承波.中國人審美心理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64,124-127.

[4] 楊金鐸.中國高等院?!罢n程思政”建設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21.

[5] 沙蓮香.傳播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243.

[6] 邢瑞雪.來華留學生“中國文化”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研究——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為例[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1(8):97.

猜你喜歡
文化認同實施路徑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煙草商業企業標準化管理實施路徑研究
價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22:55:56
高校紀檢監察工作實施“三轉”的思考
《外婆的日用家當》中的文化身份認同問題
試論香港電影中的“九七情結”
一項必須做好的育人工程
科技視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18:51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實施路徑研究
文化認同對京津冀地區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的影響分析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2:22:14
美國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認同焦慮
電影文學(2016年9期)2016-05-17 12:09: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极品在线|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69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流白浆视频|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欧美色丁香| 制服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欧美狠狠干|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亚洲人免费视频| 亚洲永久色| 欧美日韩综合网|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久久伊人色| 国产精品视屏|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日韩视频免费|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天天躁狠狠躁|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男女精品视频|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日韩av在线直播|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天天综合网色|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欧美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色视频国产|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毛片视频| a级毛片免费看|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综合久久五月天|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青青国产视频| 蜜臀AV在线播放| 欧美一区福利|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网站|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