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曉珊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學 363000)
高中化學知識面廣且難度深,高考更是側重對學生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的考查,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全面展現了化學課程學習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價值.傳統的教學模式,評價學生主要是憑借紙筆測試,顯得單一,而且紙筆測試很難體現對學生能力的考查,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不管是對學生,還是對教師的要求都在提高,不但重視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更要注重評價的多元化與全面化,評價應該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評價不僅是要建構學生的知識體系,更要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并最終實現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
在高中課堂教學中展開“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模式,教師須對學生的日常學習過程高度重視.在課堂中正確引導學生,及時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糾正并做出正確的教學評價.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學與評價有機結合,猜想有理有據,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的思考并設計相應的方案,教師再不斷的評價與指導,評價在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能力的提升、思維的深度訓練中、實驗環節的操作中起到穿針引線的重要作用,評價是多方面的,評價不單單是對結果進行評價,更多的體現在學習過程中.另外,有一點也要重視,教與學過程中的學生表現有些是教師預設性,而更多的是課堂現場生成性的,對是課堂生成性的問題,教師不可視而不見,而是要更加充分重視,及時發現并有效評價.
要推行“教、學、評一致性”,且真正起到好的效果,評價不應只是紙筆測試,而應該是多元化的.改變傳統教學評價模式,使評價更多元化且朝著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向發展,以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應從教學中的多個維度去滲透.
第一,評價可分為課前評價、課中評價和課后評價.
課前評價內容包括課前學生對資源包的利用、預習效果、課前準備、問題提出的質量等方面進行評價,可采用課前約談學生,課前小測等方式展開;課中評價,包括學生在課堂中的問題反饋、實驗設計表現、實驗操作表現、課堂專注力、思維活躍程度等方面去進行評價,課中環節教師一定要善于觀察,及時評價,特別是非預設性的學生問題,更要及時評價;課后評價,包括學生的作業,學生課后提出的不理解的問題,還有紙筆測試以及其它相關的終結性評價等等.
第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方式不單單是一張小測或是一張試卷,對于學生的現場表現及時評價,不止是用口頭語言,有時可充分利用教師的肢體語言,對學生的一個肯定的眼神或是鼓勵式的微笑,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往更深的維度去進行思考.此外,教師批改作業時,也不單單寫對與錯或是給一個成績,可以學習語文教師批改作文那樣,在作業后面給出一些中肯的評價語言,使學生及時了解自身問題,不斷改正不足,時刻保持對化學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并不斷取得進步.
第三,評價不單單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可以是學生對學生的評價,相信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有時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元化教學評價改變傳統評價的單一性和片面性,從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主體等方面實現多元化,使評價更好的融入到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
傳統教學的授課學習,評價與教學經常是分離的,或是評價與教學經常是不相匹配的,評價經常變成教師教學結束的一個總結,甚至有時因為時間跨度太長,終結測試與教與學的內容都不一致,并未起到評價的真正作用.強調“評價”與“教、學”的一致性且高度融合,評價也不是為了做做樣子,評價的內容不能與教與學脫節,為了評價而評價,而是要與教學高度融合,有效的評價才是最終目的.要把“評價”當成教學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強調與教學要求、能力要求一致,并像教學目標一樣的預設和完成.
相信“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的合理實施與推廣,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