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依然 孫新峰
【摘要】文化貿易產業作為關聯性很強的高附加值綠色產業,對其進行快速的發展對于一個國家大局經濟轉型和經濟的可持續化發展而言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本文從文化貿易的相關概念作為出發點,通過對現階段我國文化貿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闡述,對現階段我國文化貿易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有效促進我國文化貿易產業更好、更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文化貿易? 文化產業? 高附加值
一、文化貿易的定義
文化貿易主要是指以知識產業為代表,以文化作為主要驅動力的一種文化產品的產物,通過對其文化創意等產生的經濟增加值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貿易。現階段,文化貿易已經成為了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因素,也是很多發達國家的重要發展推動力。
二、文化貿易的特征
(一)創新密集型。文化貿易不同于一般的服務貿易,其最為典型的特點之一就是需要有較為明顯的創新性,即消費者在購買之后的產品是由一定的創新性的,通過生產者的不同生產方式和傳播方式,所帶來的感受是有所差別的,因此文化貿易不同于一般的貿易,其產品是可以進行塑造的消費產品。
(二)固定成本高。文化產品不同于一般的產品,其可能存在很多無形的成本,包括前期的投入、開發等。這些成本看似沒有任何的價值,但是實際上這些前期的人工成本投入和產品的研發設計,都有著較高的產品在內。與此同時,文化產品不同于一般的產品,一般來說都有著較低的復制率,整個的創意研發時間較長、固定成本較高。一旦通過復制和模仿,也會面臨著巨大的賠償成本。
(三)滲透性強。文化產品的核心就是一些無形資產,包括信息和指示燈,本身就是一種精神的載體和文化的產物,因此這種文化產品相對而言就是一種軟文化的滲透,通過文化的滲透可以獲取更多的利益。
三、我國文化貿易的競爭力情況分析
我國文化貿易在發展的幾十年來,呈現出規模迅速擴大、持續順差的特征,而且在成本上、數量上都有著較大的競爭優勢,但是在產品結構上、出口地理方向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現將具體的競爭情況分析如下:
(一)競爭力優勢的情況分析
1.地理結構。我國文化資源十分豐富,這些由天然原因形成的資源和后天的發展過程中積累的文化資源,對于我國文化的發展來說十分有利,奠定了十分強的競爭優勢??梢园l展特色旅游文化和一些具有我國特色的文化貿易。
2.文化源遠流長。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文化古國,文化更為源遠流長,不論是唐詩宋詞還是歷史文化遺址,都可以成為較好的文化資源,奠定其未來的發展基礎,對于整個我國的文化貿易而言都是十分寶貴的財富。
3.成本較低。我國的人口數量較多,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人員的成本也相對比較低。在整個文化貿易發展的過程中,人力成本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特別是具有一定的潛質和一定能力的創意人才呈現出增加的態勢,為日后文化貿易更好地發展也有一定的基礎。
(二)競爭力較弱的情況分析
1.核心文化產品為短板。在對核心文化產品進行結構分析時,本文發現我國的貿易結構還是存在著失衡的問題,在一些具有較高文化內涵、文化含量和收入彈性的問題上,都沒有較多的文化出口,而主要的就是一些簡單的手工藝品、簡單的設計和一些利潤較低的產品,這些產品的經濟附加值比較小,還是屬于一種初級的加工手段,整體而言就是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的產品。
2.經濟附加值低。文化貿易具有較強的社會效益和政治效益,與此同時還要很強的經濟效益。特別是通過一些基礎的文化滲透,就可以充分地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在對日本的相關研究時就發現,日本通過一些文化輸出,進而帶動了旅游業、娛樂業的發展,全面促進其經濟的發展。現階段,在對我國的文化貿易產品進行分析時,主要還是局限在一些較為傳統的文化產品,整體而言,經濟增加值不足,很多的產品還屬于我國的傳統文化產品,高科技水平能夠反映中國現代風貌的不足,整體還停留在經典文學作品、傳統的美食等層面,貿易內容過于單一化。
3.文化產品輸出地區過于集中。西方的文化產品相對而言形式更為多樣化,整體的種類多,能夠向世界各地進行輸送。在進行有效的利益賺取的同時,還可以更好地進行文化宣傳,使得一個國家的文化精神進行了廣泛的傳播。與此同時,在對中國進行整體的分析時,發現還存在著文化產品的輸出更為集中化,多為美國等西方國家,這在當前的世界經濟背景下,還是存在著一定的隱患,因此降低了我國對外部的整體沖擊的應對能力。
四、文化貿易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文化產品核心競爭力。我國傳統的文化產品主要集中在歷史文化工藝品上,但這些并不受年輕消費者青睞,近幾年國際文化貿易的主流是電影音樂、小說動漫這類影音書刊類產品,這些恰恰是我國的短板。一部好萊塢大作票房動輒幾十億美金,一部優秀的小說則可以暢銷全球,其帶來的經濟利益不可小覷,但我國在這些領域中的產出缺很遜色。所以現階段提升這些核心文化產品的競爭力顯得尤為重要,政府需要出臺一些政策法規去正確引導這些領域。
(二)加大對文化產業的資金支持。政府應該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財政投入的方式,通過整合現有的文化產業基金,更好地調動各個地區的文化產業項目,通過聯合起來降低項目的風險,更好地發展信用水平高、市場利潤率較高的文化產業開展服務貿易,以為文化企業的穩定發展奠定更為扎實的基礎。
(三)加強與日韓東南亞的文化貿易。中國文化產品的出口和額貿易伙伴之間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F階段,我國的主要文化出口地區較為集中,美國對于我國的文化貿易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但是現階段,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還應該積極探索其他貿易來往較多國家的相關文化貿易,以更好地進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艷燕.貿易便利化視角下核心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穩定增長對策研究[J].對外經貿.2018(10):28-32.
[2]鄧錦圖.國際文化貿易壁壘對我國文化產品“走出去”的影響和對策[J].價值工程.2018(20):286-288.
[3]吳香香,劉淑萍.提升蘇州文化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對策分析[J].北方經貿.2018(03):23-24.
作者簡介:趙依然(1997年10月2日-),女,漢族,黑龍江雙鴨山人,碩士,研究方向:金融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