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琰 趙瑞瑞 馬小雨
【摘要】河南作為中部地區,不靠邊境,遠離海洋,發展參與國際貿易和競爭,航空是最實際有效的橋梁和聯系。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航空經濟逐步成為既陸路經濟、海洋經濟之后又一新的經濟增長點,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對區域經濟的發展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鄭州航空港區的建設不僅提升了我國航空運輸的競爭力,同時也將打開中原地區發展的突破口,為本地區的發展創造新的經濟增長中心。
【關鍵字】鄭州航空港? 中原貿易? 空港經濟
1、鄭州航空港區發展現狀分析
1.1鄭州航空港區發展現狀。目前,航空港區的產業基礎依然是物流和臨空產業,外向型經濟的特征明顯,其發展脈搏與國際政經形勢密切關聯。例如,位于南港的智能終端(手機)產業園的手機組裝和制造規模大、吸納就業多,園區一些中高端制造業也在穩健上升,在產學研一體化方面頗有亮點,發展態勢很不錯。通過這六七年的發展,航空港區的基礎設施已經初具規模,在某些小范圍區域已經形成了城市生活業態。領事館區是鄭州給港區的國際化期望,南站會展則需要2022年第二季度開通,還需要等一段時間。
1.2鄭州航空港區優勢分析。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航空工業的發展首先需要創造有利的航空航天條件,使航線在各個方向上相互連接。在以新鄭機場為中心的兩個小時的航線內,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人口分別占全國的95%和90%;鄭州航空港區地處中原腹地,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互聯互通,位于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粵港澳等主要經濟區的中心,空域條件良好,在航空運輸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優勢。便捷完善的多式聯運體系。鄭州市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交通網絡四通八達,鐵路、公路、航空構成了通達便捷的立體交通體系。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是中國八大樞紐機場之一,已開通客運航線186條,全貨機航線34條,國內外通航城市和地區117個,飛機“2小時航空圈”覆蓋全國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三。隨著航空港和國際陸港的加快建設,鄭州已形成“鐵、公、機”三網聯合、區港聯動、多式聯運的現代綜合交通和物流體系。
1.3鄭州航空港區劣勢分析。除了地理優勢以外,比較優勢并不明顯。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適合空運的高端制造業所占份額相對較低;國民生產總值相對太低,消費購買進口商品的能力低。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離我國傳統國際航空資源的主要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還很遙遠,其高昂的運輸成本限制了集散地潛能的發揮。通關效率低。空港地區尚未形成較完善的通關機制,隨之而來空港地區結關效率低,不能充分體現其高效性,這是中原地區由來已久的弊端。其他許多機場海關都具有“多點報關,機場驗放”通關模式,鄭州機場海關依然沒有配備,
2、鄭州航空港區對中原地區經貿促進作用分析
2.1打開中原地區貿易發展突破口。2019年全省貨物運輸總量21.86億噸,貨物運輸周轉量8595.74億噸公里。旅客運輸總量11.15億人次,比上年下降1.0%。旅客運輸周轉量2012.66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1.7%。機場旅客吞吐量3184.7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7%。機場貨郵吞吐量52.42萬噸,比上年增長1.3%。年末全省鐵路營業里程6080.26公里,其中高鐵1915.15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6966.76公里。隨著鄭州航空港區近幾年的不斷發展,在航空港區帶動下逐漸形成的空中網絡,使得中原與中國各地區以及世界多地緊密連接起來。
作為河南省的首府,鄭州建立了一個系統化的“五縱五橫”與“雙十交叉”的鐵路系統,以及一個以高速公路和農村公路相結合為基礎的基本公路運輸系統。盡管近幾年河南地區航空運輸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完善,但依然是約束河南交通運輸網絡全面提高完善的一大弱點。鐵路運輸與公路運輸伴隨著地是環境污染高,技術含量低,資源消耗大,附加值低的勞動密集型低端工業結構。
2.2提高中原地區貿易優勢。提高空港航運競爭力。鄭州空港的建設以其與眾不同的運輸條件和相對優勢為基礎,有效減輕了國內航線資源的負荷,也提高了空運能力。建立一個大陸與世界貨物運輸中心地帶,分擔在國內其他城市機場貨物運輸等任務,更進一步加強我們的空運能力以及我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建立一個大陸與世界貨運中心,分擔在中國其他地區機場貨運和集散任務,更進一步增強了中國的空運能力,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整體實力。改進開放平臺服務。鄭州空港需要逐漸改善新鄭自由貿易區的物流倉儲及示范機制,促進世界貨運、分銷、供貨和進出口加工業務的發展。在內陸港口地區設立跟蹤檢查站,加強貨運站、倉庫和港口檢查等基礎設施,改進港口自動化、機械化管理和整體運營,加快港口發展建設。此外,河南省將會加快建造電子邊境檢查站,建立二十四小時的海關服務、企業和邊境管制服務以及結關和檢查服務,提高與沿海地區和其他港口的聯系,并通過以上方式:創建互連運輸網絡和高效運行的對外開放路徑。
2.3優化與升級中原地區貿易。工業結構作為經濟結構的基礎與核心,和國家及區域經濟增長、資源分配等問題息息相關。最近幾年,中原地區的快速工業化和工業結構地優化與調整仍在繼續,然而參考其他各區域,中原地區地工業結構實際上依然有著不合理,輕工業結構依然很薄弱,產業升級壓力過大等。航空物流服務產業、先進的制造工業和現代第三產業作為空港經濟的支柱產業,不但推動了航空港經濟區的建設發展,同時也促進了相鄰近城市經濟的積極發展。在航空港區占據主導地位的通常是技術含量高、環境污染低、資源消耗小、附加值高的高新技術產業等,伴隨空港經濟區的建設發展,這些產業不可避免地會形成高端產業集群。
3、鄭州航空港區促進中原貿易發展對策
3.1完善物流集散職能
在建造港口區作為一個區域物流集散中心過程中,將它影響覆蓋區域地貨物通過航空運輸送往全球。另一方面,全球各地的貨物借助港口區進入航空港覆蓋區域,從而實現航空港物流集散職能;支持中部地區企業走向海外,參加國際競爭,并通過在線電子服務與多機構連接精簡手續、降減時間和出境費用。它在生產與消費鏈中的主導作用促使鄭州航空港港口得以建成。它為中原經濟建立了開放平臺,以增強河南與其他地區的共同進展,克服開放發展的瓶頸。
參考文獻:
[1]張娜.基于扎根理論的航空港經濟區發展影響因素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9,29(01):26-30.
[2]于越,曹利強.“一帶一路”背景下鄭州航空港臨空產業發展規劃[J].創新科技,2019,19(03):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