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燦

新冠肺炎疫情平穩之后,夏季如期來臨,喜歡健身美體的女性脫去長衣長褲,忙不迭地投身戶外,或走入健身房,急欲將多余的脂肪、礙眼的贅肉去除,修煉出一副“裱纖得中,修短合度”的身形體態。就在這時,一位經常健身美體的女士卻急急來到我們體能康復研究中心。
這位女士40歲出頭,長久居家難出,使其體形有些走樣。現在,她回到健身房,還請了私人教練,認真地跑步,做負重下蹲、有氧訓l練,尤其是美腿練習。沒想到,膝部疼痛讓她練不下去,連下樓梯都困難。為了使身體不再發胖,她改用節食法,體重降了3斤,效果仍不佳,于是跑來求助于我們。
一眼看去,這位女士臉色難看,體態顯老,走起路來有些跛,左右晃動,前后不穩。我們讓其雙腳并攏,兩腿盡力貼合,測試其腿形。結果發現,除了兩個腳的掌趾關節內側能碰到一起之外,踝關節的內上踝、小腿肚內側、膝關節中線內側、大腿中部內側等四個點位都碰不上。在滿分5分的腿形評估中,她僅得1分。尤其是兩膝的間隔足有10公分,呈現出典型的O型腿,俗稱羅圈腿。
我們還發現,她站立時習慣兩腳靠得很緊,幾乎并攏,顯得站立不穩;坐下時兩腳呈內八字。3D體態掃描結果也顯示,她雖然通過節食減掉一些體重,但體脂百分比反倒上去了,脂肪堆積,尤其是大小腿部和臀部下方更為明顯,基礎代謝和肌肉量都下降了。
檢查評估之后,女士急切地問我到底是什么問題。我告訴她:“您的主要問題不在膝蓋,而在體態變異。”
接著,我詳細解釋說:“從下往上看,您的兩個足跟有著明顯內翻,小腿和膝關節外移、過伸、旋轉,小腿肚下掉,外側肌肉僵硬;骨盆發生后傾,髖關節不對位,臀部肌肉明顯松弛,顯得大腿短;腹肌無力,小肚子下垂。這些問題使得整個身體無力松垮。關鍵是體態變形,關節力線偏移,會引起連鎖反應。比如,足踝內翻,加上兩腳習慣緊靠,腳底受力就會偏外,不能用全腳掌與地面接觸,身體的穩定性變差,走路就會晃動。不僅如此,足部力線偏離還會往上殃及膝關節,使其受力偏內。長久如此,關節就會出現疼痛,甚至彎屈到一定程度時因痛打軟,而穩定關節的肌肉隨之要代償性地額外發力,進而出現僵硬,動作就變得生硬和不協調。”
人體是一個精密聯動的有機體,關節就像汽車上的軸承,任何微小的位置偏移,都會引起整個車子運轉不暢,出現一損俱損的不良后果。膝關節是下肢的中間關節,也是下肢的關鍵節點,承受著80%以上的體重。它雖然遠離其他關節,卻不能擺脫上下的影響,更不能獨善其身。當其上面的髖關節、骨盆不穩定,核心力量不佳時,膝關節在活動中也會隨之發生力線改變,位置走樣,骨頭、關節面、關節囊、韌帶和肌腱等隨之產生勞損病變,引起關節疼痛,最終導致運動和生活功能障礙。
這位女士認可我的解釋,問我下一步應當怎么辦,又提出最好不要中斷她在健身房的健身美體訓練。
我笑著告訴她:“堅持鍛煉是一個好習慣,但要根椐自身情況來安排。您的問題不是光靠力量訓練、有氧訓練、美腿訓練能解決的。相反,一味這樣練下去,只會加重疼痛,還達不到效果。您的下一步是要做好繼續訓練的前期工作:為下肢力線糾偏,調整好體態,讓髖、膝、踝形成一條線,1分腿盡可能變成正常的5分腿。”
正確的體態不僅使人體顯得美觀,也會使受力發力過程安全有效。比如,人要站得平衡舒適、輕松省力,下肢關節的力線應當在一條垂直線上。長期以來,我們被教導說,兩腳分開與肩同寬是最佳站姿,其實這是不科學也不美觀的。正確的站姿應是兩腳與髖關節的中心同寬。
不過,在運動訓練中,人們會有意加寬或縮窄這個站立尺度,增強和減少身體的穩定性,達到一定的鍛煉效果,但經常性的過寬過窄訓練會引起踝、膝、髖關節的問題。
這位女士在健身房的訓練內容無疑對減肥塑形有益,但達到訓練效果的必要前提是練習者的關節正常對位,力線正常,動作不變形。沒有這個前提,就會出現這位女士的問題。
最后,我與女士協商,讓她把健身房中的使用器械、訓練動作攝錄下來,將這一切與我們的治療康復措施結合起來,開具個性化處方。同時,我們與其健身教練建立聯系,及時交流信息,最大程度地保證她治療與鍛煉的安全有效。
正常的關節位置是人類肢體活動的基礎,也是人體形態美的基礎。人體的許多美感缺陷都與關節以及肌肉、韌帶、筋膜的失衡有關。在此,我想給大家提供幾點建議:
1.適時對著鏡子給自己做個體態評估。以前述的腿形評估為例,5分為最佳,3分為及格,3分以下者要注意自己運動中有無不適,如果有,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幫助。
2.在做下蹲、跑步、劃船等運動時,如果發現膝關節咔咔作響,尤其是彎屈到一定角度時出現疼痛,很可能是髕骨滑動不正,這與膝關節變形有關,要去看醫生。
3.想要美腿,光做腿部訓練是不夠的。一定要將不良腿形糾偏校正,可從日常站立姿態開始練起,兩腳與髖關節中心同寬是最基本的要求。
4.體形美,特別是腿形美,不能忽略人體最下端足踝的保護。穿高跟鞋的女性要注意防止拇外翻,還要防止踝關節崴傷,一旦出傷,容易造成關節變形。如果足踝出現變形,如足弓塌陷、足跟過高、走路腳底痛等,要及時就醫。人常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其實,諸多問題也始于足下。
5,不良體態會對關節產生額外負荷,站立坐臥等靜態姿勢也關乎人體的動態美。因此,要學會正確擺放人體姿態,這一切不是全能在健身房里練就的,需要日常的培養和積累,也需要綜合性、個性化的運動處方,有些問題還需借助于專業的醫生和康復師。
站在可以照見全身的鏡子前面,兩腳和兩腿并攏站立,身體保持直立正中。在鏡子里觀看自己雙腿的形狀。
5分腿是完美的直腿(非O型,或X型腿,圖1-2)。以下是構成5分腿的5個部位:

1.兩個腳的掌趾關節內側碰到一起

2.兩個腳的內腳眼碰到一起

3.兩個小腿肚內側碰到一起

4.兩個滕關節中線的內側碰到一起
5.兩個大腿的中部內側碰到一起
以上5處碰到一點得1分,5分為滿分。
分數越低腿形越差。
下肢的正常站位
正常站位要求髖、膝、踝的關節中心點在一條垂直線上。這個位置叫與髖同寬的站位。先找到自己的髖關節中心點,然后從上往下對正髖、膝、踝的關節中心和第二腳趾。兩腳的腳尖朝前,平行站位。這個站位是正常人最正中、放松和自然的下肢關節姿態(圖3)。
如何找到髖關節點中心點:在骨盆前面的髂前上棘(兩手用虎口叉腰,第一掌指關節內側碰到的骨盆最上面突出來的骨頭),用食指的指尖碰到的地方大約就是髖關節的中心點(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