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群
【摘要】新時期,舊工業區的更新與改造必須符合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管控要求,布局要做到因地制宜,綜合開發和配套設施建設均要結合城市實際需求進行規劃預測與控制,要確保舊工業區更新與改造要充分符合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要從城市化建設與發展的綜合角度出發,全面考慮舊工業區更新改造的一系列問題。對此,本文就城市舊工業區更新與改造展開了相關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城市;舊工業區;更新;改造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舊工業多數企業利用現址繼續發展已然無法跟隨時代的發展步伐,其存在著搬、擴、關、停、轉與并等發展問題。怎樣實現對舊工業區內產業用地進行合理化開發與利用,對原工業企業對城市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合理的改善,將舊工業區打造成為凸顯城市發展的新特色與新動能,成為城市化進程需要面臨的核心問題。
1、舊工業區的基本發展現狀
舊工業區更新與改造屬于一個綜合性問題。工業革命讓城市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讓傳統農耕社會人們的基本生產和生活訴求均發生了改變,伴隨著時代的不斷推進,傳統技術逐步被新技術所取代,相對陳舊的工業設備已無法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并逐步被遺棄與荒廢。新時期,人們對工業歷史在整個遺產系統中的實際作用的理解不斷強化,對于舊工業區內的老企業以工業文明進行挖掘的理念不斷在運用,對破舊的生產設備、廠房等更要以新的視覺去應對,將其以“工業遺產”的實際價值來對待。當前,對于老工業基地及其它大中型的工業城市而言,舊工業區在整個城市發展歷史與結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多廢棄的工業建筑并不是歷史建筑與文物,其在城市大規模發展進程中,通常是一些相對較老的工業建筑被拆除。新時期,城市土地崇尚節約化與集約化,對此,我們應充分考慮怎樣實現對舊工業區的合理化利用與改造,以達到產業與經濟復興的目的[1]。伴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依托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舊工業區更新與改造要求,探索舊工業區更新與改造的措施,規劃舊工業區轉型發展的新動能,讓舊工業區重新成為拉動城市經濟的“發動機”迫在眉睫。
2、舊工業區更新改造的實際意義
2.1實現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第一,按照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舊工業區發展要求,對舊工業區的規劃發展功能進行完善,讓舊工業區的用地展現出所處區位應有的土地資源效益。
第二,對于原本有時代特征、建筑質量較高的工業建筑如鐵路、廠房與倉庫等實現再創造,等到改造完畢后,可有效轉換工業建筑的基本功能,可防止大拆大建而導致再度改造后產生的資源浪費[2]。
2.2便于城市環境的改善
第一,舊工業區的更新改造,對原有多數普通工業制造進行外遷,發展城市功能與新經濟,可有效減少乃至消除原工業制造企業對周邊生活空間所造成的環境影響,同時舊工業區的更新與改造,對道路體系、生態空間、公共服務的完善,將有效提高城市環境品質。
第二,考慮拆除全部的工業建筑會產生大量的建筑類垃圾,難以做到徹底的分解,會造成一定得環境影響,而在實際拆除過程中,也會造成一定的噪音污染。若對有一定歷史價值的工業建筑保留其原本的基礎設施與建筑工程,保留并加固原有建筑主體結構,對建筑的使用功能進行重新的定義,可有效減少對城市環境造成的影響。
2.3便于特色塑造
舊工業區的更新與改造是對片區功能的完善與再創造的過程。如合肥瑤海老工業搬遷改造工程中,首先將老工業基地定位為合肥市東部新中心,第二對原鋼鐵廠的重要歷史工業建筑進行保留與改造,讓現代城市風貌與舊工業區歷史建筑物(構筑物)風貌并存,讓整個城市空間結構與風貌更具層次感。對舊工業區內老建筑的采用拆除與保留等相結合的更新與改造方式,既能充分保留舊工業區內工業建筑自身的特色,也能體現新時代新特征,同時也讓舊工業區更具藝術氣息。
3、城市舊工業區更新改造的相關措施
新時期,為促進城市的進一步健康發展,不斷推進城市化質量,城市應高度重視舊工業區的更新與改造,分別從產業轉型、功能置換、生態修復、工業遺產保護、城市設計指引等方面出發,制定科學的工業區更新與改造方案,確保工業區更新與改造既要充分遵循基本的經濟發展規律,又能提高舊工業區改造效益,這對于城市發展意義重大。
3.1產業轉型
舊工業區的產業發展為城市提供了眾多的就業崗位和階段性的發展動力,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舊工業區原產業發展已難以滿足最新發展需求,若將產業全部搬遷而進行單純房地產開發易引起城市就業崗位減少,城市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舊工業區產業轉型可將傳統工業企業的低端制造功能向外遷移或取消,規劃重點發展企業總部、產品研發設計、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以促進舊工業區產業轉型升級,進而提高區域內產業結構的具體層次。
3.2強化功能置換
新時期,舊工業區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機遇,但舊工業區大規模工業產業的聚集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如舊工業區多數存在生產與生活性服務功能不足等問題。舊工業區的改造與更新工作,應充分發揮出政府部門、民眾、開發商與企業的主觀能動性,以形成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互結合、社會和政府部門相互配合的發展模式。目前當以國土空間規劃為核心抓手,對舊工業區內生產功能、生產服務功能、生活服務功能等存在問題進行系統與梳理,確定舊工業區未來發展目標與定位,確定相應功能置換的策略,制定相應更新改造的政策,弱化生產制造功能,強化舊工業區生產與生活服務功能,促進舊工業區功能的完善。
3.3加大生態修復
將生態理念引入舊工業區的更新與改造,采取景觀規劃與園林設計來增加舊工業區生態空間規模與質量,同時加大對工業區土壤與水環境檢測與監控力度,對已對污染的土壤與水環境制定科學合理的修復措施,有序推進土壤與水環境等生態環境修復工作。
3.4加強對工業遺產的合理化保護
對舊工業區進行更新與改造不是推倒一切后重來,而是采取多元化方式,做到因地制宜,保留好具備文化特征、價值高的建筑與空間,協調好利用、保護與更新之間的關系。通常來講,主要是采取整治環境、調整用地、重塑空間環境形態、保護標志建筑物與構筑物等相關措施,讓舊工業區改造在滿足未來發展的功能定位與空間環境品質的基礎上,保留有舊工業區發展蹤跡。
3.5突出城市設計指引
舊工業區更新與改造是舊工業區的第二次開發,面臨著巨大城市發展成本,須遵循有機更新發展理論,并應加強城市設計指引,對傳統規劃理性分析基礎上,增加與城市立體空間的塑造,可進一步凸顯地方特色與民族風格,強化豐富城市的文化底蘊,利于提高城市的整體品味。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舊工業區或多或少均面臨著更新與改造的迫切需求,如何做到舊工業區更新與改造的可持續,可從產業轉型、功能置換、生態修復、工業遺產保護、城市設計指引等方面進行重點研究。以確保舊工業區的更新與改造既能滿足城市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也能滿足城市居民便民化生活需求,同時將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城市的多元化與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沖.城市雙修背景下舊工業區更新改造研究——以重慶北倉文創園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9(08):125-126.
[2]梁曉慧,藍麗麗,羅鑫葳,藍志偉,李曉東,王乃嵩.舊工業區更新改造及可持續發展研究[J].廣西城鎮建設,2014(03):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