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志偉
資深媒體人、高級記者
好攝之友創始人
浙江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浙江省新聞攝影學會秘書長

《火把節》,徐正勤 攝
幾乎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對于快門速度的理解與運用,是衡量攝影者技術水準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但是,無論攝影師運用慢速快門讓影像形成以虛襯實、實中有虛,還是虛實相映的效果,都是為烘托主體和強調主題服務的。慢速快門的運用應是圍繞表達進行的,只有了解主題內涵,才能明確自己想表達什么,怎么去表達。《火把節》的慢速快門運用便是如此。

《旅途遇險》,李海峰 攝
居高臨下的視角,1.6秒的快門速度,在避免了人物重疊的同時,又將圍著篝火翩翩起舞的人群虛化得猶如流動水波一般,與場景中的靜態人物形成鮮明的動靜與虛實的對比效果,營造出輕松靈動的方向性動感的影像,給人以新異的感覺。作品中體現出作者內心獨到認知的外在表達,將自身情感與眼前景觀完美結合。

《水潭里的世界》,周能發 攝
不過,畫面中靜態的旁觀者略顯得呆板,讓人感覺與動態人群的關聯度不大是一個遺憾之處;過于慢速,使得動態細節模糊不清,可以適當加快一或二擋快門速度;右下方過亮,可適當進行壓暗處理,以此烘托主體;高光部位也有些過曝,可降低曝光補償來加以彌補。

《家鄉的云彩》,張經宏 攝

《城墻外的故事》,孟祥陽 攝

《聊天》,李奇淵 攝
能打動人心的攝影可以沒有技巧,卻不能沒有情感。《旅途遇險》這幅作品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方面來自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另一方面則來自于畫面的非同尋常,作者偶遇并及時捕捉的就是這樣轉瞬即逝的感人一幕,可圈可點。一位從斜坡不慎滑下去的女子被兩位路人伸出的援手牢牢抓住,有效地突出了主體感;手牽手形成的一條“長繩”,使得畫面富有可訴說的內涵,傳遞出特有的情感氛圍,增強了閱讀空間,讓人動情。

《古鎮今昔》,張正道 攝

《童話》,周子魚 攝

《窗》,付邦 攝

《池鷺廣播操》,楊未冰 攝

《天門山纜車風光》,魯洋 攝

《同樂》,葉啟和 攝

《水鄉年味》,韓粟 攝

《一個保安》,江曉平 攝

《倫敦眼》,張童俊 攝
從可遇不可求的畫面來看,作者現場對視角的選取,以及對人物情感的表達稍顯不足,這也是畫面中的一個遺憾,如果選擇在對面拍攝,把人物的表情也流露出來,畫面的生動性會更強。
繁多中求簡潔、雜亂中求有序、具象中求抽象,這是攝影基本規律。《水潭里的世界》就給了我們這樣的印象。作者利用“倒影正像”來強化“水潭景觀”的豐富與創意,更好地把具象的景觀加以夸張、融合,更好地創造置于現實與臆想、具象和抽象之間的超現實境界。作者巧妙運用岸邊野菊花作前景,讓畫面更具空靈效果;通過水潭倒影180 度旋轉,讓其產生關照、類比、聯想,使畫面更具想象力和感染力,進而讓觀者看得下去,品出滋味。天空中的云彩是不可忽缺的拍攝要素,白云下的點綴人物也是不可忽缺的亮點所在,具有畫龍點睛之效。
如果說畫面還有可提升之處的話,那就是畫面有些左輕右重之感,若點綴人物左移些,畫面的平衡感會好些;點綴人物的狀態沒有展現出足夠的視覺情趣,略顯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