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燕 王輝駿
【摘要】文章針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困境、有效的優化路徑進行了分析和論述,希望可為相關領域從業人員提供一定理論指導,更好促進當前時代背景下,高校內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化。
【關鍵詞】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困境? 發展路徑
引言:
對于社會群體而言,大學生群體具有不同的特點,例如交往時間長、目標性強、結構復雜多樣化等固定特征。且由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個性化特點可以看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此外,還具有開放性。對比傳統舊的傳播媒體媒介,互聯網這一新媒體是相對開放的、自由的,大學生可以隨時應用不同的軟件,如QQ、微信、微博等展開實時交流和互動,不受時間、區域、主體、題材的限制,針對某一特定話題進行深入探討。由空間維度解析,這就體現出在空間領域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放性。
一、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現狀
首先,認知困境。
在某一方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因自身特性決定了其和互聯網自身特性的結合會產生一定耦合協調性。在現實中,高校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較嚴重的認知困境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1點,高校內對網絡空間意識形態的組成重要性有所忽視;第2點,沒有意識到網絡空間的合理應用可以積極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使得教育效益發揮到最大;第3點,在網絡空間角度下對大學生的精神、心理等的分析有所欠缺。
其次,運行困境。
在具體的管理客觀維度而言,高校內大學生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期間,由于設計的因素較復雜、繁瑣,負面影響較多,具有多元性、獨特性等特點,因而導致高校內無法做到全面、準確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狀況的問題,致使自身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運行困境之中。
二、強化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路徑
首先,強化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組織的建設和完善。高校內部要想積極實現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優化,就需要首先做到培養出一支優秀的管理隊伍,他們的具體特征是個人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精明能干,進而才可以形成一個團結互助、全員積極參與、共同促進的工作格局,并做到以下三點內容:第一點,培養一批專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組織,例如在學校層面,需要積極協同黨委組織、宣傳部、共青團等設立相應的辦公室,協同三部門進行辦公;在院系層面設立專職輔導員、兼職輔導員等,因情況的不同可由學生進行委任。這樣一來,通過雙重管理可以保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進有基礎的人才支撐。第二點,要積極強化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組織的培育力度,不斷提升他們的思想理論素養、業務能力、新媒體應用技能等,提升工作積極性,端正自身的工作態度,防止出現思想跟不上或是產生不良情緒等問題。第三點,對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設立專項基金,為穩定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
其次,積極構建高校內部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協調體系,這就需要必須遵循“師生共同參與、黨委積極領導”的基本原則,建立起縱向、橫向的雙向聯動管理協調體系。以此為基準,在具體開展期間,一方面要強化學校院系二者之間的工作協調,在制定好頂層發展設計規劃期間,也要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實落實;另一方面要強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協調工作,根據具體的年限、環節差異性,合理融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和招生、課堂、學術、畢業等環節的協調。對于橫向協調方面,第一點要做到強化組織之間的協同工作,分別針對校級、系級的內部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協同管理進行積極強化,促使分工合作;并且要定期展開交流,探討在特定時間內遇到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合理解決,形成同頻共振的合理運作體系。第二點,要積極強化不同要素之間的協同管理,在強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時,可以使其與具體的教學活動、科研實驗、人員管理、輔助活動等多要素之間實現深度融合。
最后,完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運行協同管理,這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點,要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模式等進行積極創新,例如摒棄傳統的說教式講解,通過圖片、視頻、音樂等結合的形式開展教學,這樣符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第二點,要不斷強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設立和完善,一方面可采用易班平臺、微信公眾號、QQ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媒體途徑,可在極大程度上促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要積極建立思想政治信息數據庫,這樣可以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推進提供不斷更新的數據資料;第三點,要積極健全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監督考核體系。具體的內容包括建立和高校內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點、規律相符的工作績效考核指標,需要有實際性、針對性和可實操性。建立起校級、系級等多層次、多類別的監督體系,實現不同層次的落實和監督。積極重視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實情況,構建有效的反饋機制平臺,合理預估網絡思想政治的教育情況、工作情況等。可以在線上動態調整工作的模式內容、目標等,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合理滲透。
結束語:綜合上述所言不難看出,隨著當前各行各業的發展,也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步。互聯網的發展,影響高校內合理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為當前的討論熱點,并且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革新,也需要積極作出優化應對期間出現的系列問題。
參考文獻:
[1]周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傳播力的途徑探索[J].國際公關,2019(12):79-81.
[2]張秀娟.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湖北農機化,2019(23):129.
[3]王慧敏.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及發展路徑?[J].高校輔導員,2019(05):45-48.
作者簡介:焦燕(1990.05-),女,漢族,山西忻州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王輝駿(1990.07-),男,漢族,江蘇東臺人,碩士,助教,化學,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