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一個所謂的體育超級大年轉眼間就變成了刻骨銘心的年份,逃進遙遠未至的2021年,還要帶上2020的年輪標識。其實,無論去到多遠,2020年都會把我們拉回那特殊場景里,復雜心境中,困頓片刻。
武漢封城次日,CBA宣告停擺,那時尚無人能意識到,國內賽事的復盤要等上小半年,這份煎熬讓太多人和事有了斑斕的各種故事版本。眼見著國際奧委會在疫情指數級增長逼迫下,從“絕無B計劃”變為“可以有幾套劇情版本”。
春節中,我們都在對抗著恐懼的侵蝕,習慣在口罩籠罩下呼吸,看著各種數字的起落,按照專家們的告誡亦步亦趨。屏幕徹底替代了家門,權且是我們通向外部的路徑,大小屏都在涌動,新聞頻道的收視率暗自攀升。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的同事們戴著制式不同的口罩和手套,小心翼翼地操控編輯系統,焦慮著密閉的配音間里是否深藏著病毒。子夜時分全副武裝消毒人員的出現,讓一線人員夢里多份安心。
2月,國內抗疫攻堅。海外賽場波動不大,基本面還在自然流轉著。中國女籃、中國女足在奧運征程中的表現格外觸動人心,休息室里的擲地有聲傳遍大江南北。國安有情有義,挺起胸膛為武漢助威。在遙遠的英倫,閉門比賽中,中國羽毛球隊經歷了百多年全英賽中最肅殺的年份之一.其實,我們一直在尋思,英國人到底以何勇氣和底氣,沒有讓全英停擺。幾乎就在此刻,歐冠如常,那場發生在圣西羅體育場的亞特蘭大主場史詩之戰,一個后便被高度懷疑為意大利貝加莫地區疫情肆虐的導火索,一場事關萬人生死的比賽以另外的方式載入史冊。
跌跌撞撞來到3月,時至中旬,賽事停擺猶如雪崩而至。3月12日,東京奧運會圣火采集儀式,就此成為央視體育頻道近四十多天來唯一真正意義上的現場直播。再此后,接棒的將是五一前的一場圍棋直播,—場無需謀面便可在云端展開的對弈。
絮絮叨叨如此之多,不過是傾訴對于賽事的饑渴與企盼。有些道理似乎不言自明,無需驗證,但疫情造成賽事停擺,讓我等還是無比真切地感知了賽事對于體育傳播的核心決定性,這就好比世人常說的,人只有在失去健康之后,才知健康的可貴。還真是的,我們都好像大病一場,眼見著賽事似退潮海水般遁形而去。我記得早些年讀過一本德國足球史話,其中記述1939年德國人閃擊波蘭那個周末,國內足球比賽一切如常,數百場比賽標注著德國人平常的日子。如今未見硝煙,但病魔在屠戮生靈,標注我們平常日子的比賽消逝殆盡。屏幕上不再有“直播”角標,錄像一場接一場,雖也是記憶如潮涌來,但錄像總還是像是停車場里的靜止,而非快行道的奔馳。
一個線性電視體育頻道,一年提供8760小時內容空間。擁有多頻道的央視體育矩陣空間,一年的直播總量在豐沛之年可以超過12000小時,可以粗暴地折算為大約6000場賽事直播。頻道和人心的空間都需要填補,還好,我們有經典,近四十年的歲月積累早就轉化為浩瀚的資源存儲,就說想看啥吧。不僅是CCTV,放眼全球,所有的體育頻道都一副滄桑模樣,高懸經典牌匾,共攜手,憶當年。我們很克制,先從記憶最接近點去年開始,先從視覺體驗最佳的高清品質開始,2019年經典連連看,再往后一年又一年,直至疫情消散,賽事重啟。BBC與CCTV處境一致,他們更天馬行空,不受時間線約束,不在意影像品質,遠可探尋至三十年前一場足協杯決賽,只要經典永流傳。
賽事停擺,抑或逃生至來年,東京奧運會影響面最廣。7月24日本是東京奧運會開幕日,太多資源本該從這天起肆意釋放,但天不隨人不愿。如今,有個小設想正在醞釀,7月24日至8月9日,奧運17天,不妨以此空間結構,結合每一天原本的競賽安排,將1984-2016年九屆奧運會經典比賽為內容,一一填充完美,讓觀眾在電視機前度過每天14小時的奧運會比賽日,來一場東京奧運會全要素大預言,近兩百場奧運經典。還好,我價有經典;2020年,讓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