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樂迪,白天寫代碼晚上寫文章,日常吃土、傻笑、做白日夢的女大學生。兜售快樂與眼淚,展覽棱角與溫柔。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麥樂迪的小鎮”,也許你愿意來發現寶藏呢。
社恐患者看過來!如何與陌生人成為朋友/建立舒適的社交圈子/機智地化解尷尬/處理親密關系中的矛盾/……老司機在此與你分享TA的獨家故事。
最近新學了一個詞,叫陰陽怪氣。什么?你問我什么是陰陽怪氣?你自己心里難道沒點兒數嗎,還需要我告訴你?
看,這就是陰陽怪氣。似乎每個人身邊都有一些人是這樣,甚至有時候我們自己也沒能逃過使用這種語氣,也就是家長俗稱的“不好好說話”。
親密關系往往是“不好好說話”的重災區。明明可以溫和講述,卻總是咄咄逼人地反問;明明只是關心,卻像在審訊犯人;明明能正常說話,卻偏要正話反說;習慣性地打擊和否定,隨便一張口全是貶損之詞……
“不然呢?”“誰叫你……”“我怎么知道?”拜托,這種說話方式真的讓人很想暴摔啊!無論它們只是你不經意說出的話,還是你壓根兒沒注意到的語言習慣,都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傷害。
高考之后我去辦電話卡,因為怕弄錯,填表的時候就多問了一遍,結果辦理業務的小姐姐不耐煩地回了一句:“表上寫著呢,不會自己看啊?!”也不是說受了天大的委屈,但這句話卻在我心里翻滾了千百遍,以至于現在去辦理什么業務都不敢多問一句。
“不好好說話”的習慣,對聽者是一種傷害,對說者更是斬斷人際關系的大殺器。一段好的對話,即使不是輕松幽默的,至少也應該在談話者都感到自然和尊重的狀態下進行。在這個觀點上,我不接受什么“心直口快是耿直”之類的抬杠。
耿直不意味著口無遮攔,相反地,能夠修復尷尬和具有攻擊性的語境,維護在場人的體面,重新營造一個安全的對話,才是我們都喜歡的說話方式。
那么關鍵來了,如果你十分不巧,正是一個不愛好好說話的典型,那么一定要留心改變自己的語言習慣!語言習慣常常會受周圍環境影響,也許是原生家庭,也許是你的一個杠精朋友,甚至可能是曾經一次被別人的陰陽怪氣傷害的經歷,當你注意到自己有像他們靠近的趨勢時,一定要及時打住!攔不住也要在說出口后設法補救,無論是哈哈大笑以緩解尷尬還是補充說明來緩和氣氛,總之不要戛然而止,讓別人帶著被你嗆出的一口老血黯然離去。
如果你身處一場急需救場的尷尬對話,那么也不妨試試以下兩個方法挽救——
1. 強調共同目的,轉移話題。把話題往兩個人投機的地方或原本的聊天主題上引,讓談話者意識到彼此是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的,而不再陷入自相殘殺的抬杠僵局。
2. 換種方式解讀,一笑而過。當對話中某個詞有些冒犯或導致攻擊時,你可以用另外的解讀方式來化解誤會,把它變成贊美或者無關緊要的玩笑,降低攻擊屬性。
沒有人想活在需要時刻攻擊和防御的人際關系里。語言是世界上最有力的東西,愿我們都能好好說話,用溫暖去擁抱身邊的人。
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