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 趙萌 胡曉華


【摘要】地區經濟支柱性產業在一個區域特色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對脫貧地區減少返貧風險起著關鍵作用。易縣作為“千年古縣”,近年來通過一系列促進鄉村振興的部署規劃,依靠旅游業在2018年9月成功脫貧。但我們通過實地走訪了解到易縣自脫貧以來其旅游業在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尤其是現階段的疫情給當地旅游業帶來了新的挑戰。本文通過研究易縣旅游業在發展中及疫情當下的現狀、優勢與問題提出促進該縣旅游業健康發展的建議,提升該縣旅游業的發展水平,穩定脫貧成果。從而為地區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考與借鑒。
【關鍵詞】易縣;旅游業;經濟支柱性產業;防止返貧;疫情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21世紀以來,中國旅游業飛速發展,極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據統計2019年我國旅游行業市場規模達到6.63萬億元,對我國GDP的綜合貢獻率達到10.94萬億元,旅游業更加向大眾化與多樣化發展。易縣歷史悠久,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跡,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雖然旅游業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但帶來的社會與經濟效益未達到預期目標。且受疫情影響,旅游收入銳減,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當地的返貧風險。據調查筆者了解到旅游業作為該縣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由于地形原因,基礎設施不完善;疫情后旅游收入驟減,預防機制有待加強等。為解決這些問題,易縣以創建全省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結合河北省下發的《關于有效應對疫情支持全省文旅企業發展的十條政策措施》等疫情防控文件,扎實推進“全域旅游、全景易州”建設。綜上所述,研究旅游業在易縣經濟發展中以及疫情當下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就非常具有必要性。
1.2研究目的和意義
易縣是保定市最重要的旅游地之一,靠近京津客源市場,文化底蘊深厚。面對巨大的發展潛力,充分發揮產業優勢,提升產業化水平,解決問題與不足,這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隨著鄉村旅游熱度不斷提高,旅游業上升為易縣的經濟支柱性產業,越來越受到當地政府重視。該地結合實際情況,加強政策扶持,出臺《易縣鄉村旅游服務和管理規范》等一系列促進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文件。
通過對易縣旅游產業的調查和分析,發現其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地政府對旅游產業的發展規劃以及新冠疫情發生后旅游業面臨的特殊局面,提出符合易縣旅游產業發展的對策,促使當地旅游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穩定發展。
1.3本項目研究的創新點
(1)通過走訪調研深入剖析該縣旅游產業在現階段的發展狀況,收集到該地區該產業發展的一手資料,整合了解到的二手資料,并加以對比分析,找出遺漏,提出針對性對策與建議,以促進該縣旅游產業的新發展。
(2)分析在疫情狀況下,該地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在應對這一突發情況時表現出來的不足,提出建立應急預防機制、提高產業防范意識的建議,促進該地產業的健康發展。
(3)本文以剛退出貧困縣行列不久的易縣為研究對象,文章整合該縣在脫貧后阻礙旅游產業發展的因素,并分析2020年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在該產業的預算,推斷出資金的大力扶持是脫貧地區經濟支柱性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今年正處于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研究易縣作為新脫貧地區其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后續發展對防止返貧有重大意義。
1.4現狀
1.4.1易縣旅游業發展現狀
(1)易縣作為保定市的一個小縣城,自然條件和歷史文化為其創造了豐富的旅游資源。易縣被WIS收錄的旅游資源共有175個,其中自然資源33處,人文資源142處。國家、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多達58處,8處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該地于2019年被列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名單。易縣主要旅游資源分類如表1所示。
(2)豐富的旅游資源為易縣創造了巨大的收入。2018年易縣全年接待游客87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8億元,較往年分別增長14.3%和26.3%。巨大的旅游收入也為易縣的脫貧攻堅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據統計與旅游相關的收入占到易縣貧困戶收入的50.7%,該縣于2018年9月成功脫貧。
(3)易縣旅游業得到快速發展離不開國家資金的大力支持。2020年度國家旅游發展基金資金分配表顯示,保定市合計分配到880萬元資金,其中分配到易縣的補助資金為235萬元,在幾個縣中位居第二,僅次于淶水縣。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國家對旅游業發展的大力支持。
2 易縣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旅游企業應急防御機制有待健全,內部整改水平有限
疫情讓易縣旅游業承受了巨大的打擊。在景區暫停開放的幾個月里,不僅是大型企業遭受巨額損失,同時許多旅游中小企業更是瀕臨破產;游客的大量退票讓旅行社和各大景區入不敷出,同時也讓當地的部分酒店和餐館面臨倒閉風險。據統計疫情下全國旅游業每天平均損失15萬元,讓很多企業“連喘氣都覺得累”。春節期間本應該是旅游業發展的高峰期,疫情稍過之后的五一假期由于各大景區的限流政策,收入也并不樂觀。這說明當地旅游企業在突發問題上缺乏應急防御能力,而在收入急劇減少的情況下,旅游企業也很難進行內部整改。
2.2易縣村民對旅游業發展的重視程度較低
易縣地形種類豐富,西部山區,中部丘陵和東部平原三種地形使得村民的用地類型多種多樣,就旅游資源豐富的西部山區而言,林業占農用總耕地面積的56.2%,甚至高于全市11.5%的平均水平。這說明西部村民更樂于去發展林業來提高當地經濟水平。而對于東部平原地區的村民,在旅游資源本身并不豐富的情況下,他們更容易通過種植耕地去發展經濟,再加上農民“以農為重”的固有思想以及易縣當地旅游名鎮名村帶來的財政收入只能惠及部分村民的原因,使得大部分村民并未真正認識到旅游業能夠帶來的巨大利益,從而使村民對旅游業發展的重視程度較低,并不能真正投入到旅游產業的發展中去。
2.3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設施不健全
發展旅游業需要重視配套基礎設施的發展狀況。以交通為例,雖然易縣公路發達,京昆、張石高速公路等皆有通過,但是旅游區之間的交通聯系并不緊密。比如易水湖所在的安各莊鄉和狼牙山所在的狼牙山鎮之間就缺乏公路聯系,使得游客增加了在路途上的時間。且景區消費者大多來自于周邊城市,如天津和保定等地,雖然景區的區位優勢明顯,但是作為“交通門面”的麗澤橋等客運站建設十分破舊落后,這也會降低游客的滿意度,長此以往,會讓易縣旅游產業的盈利空間薄弱。
3 對策與建議
3.1加強旅游企業應急防御機制建設,培養風險預測型人才
疫情給旅游行業帶來的經濟損失是一定的,但旅游行業也應該從這場疫情中成長。2003年的非典,2020年的新冠,我們不知道的是未來幾年又會面臨怎樣的危機。但我們可以做到的是積累經驗,培養危機意識。因此旅游企業要想健康發展,就要建立完善的應急防御機制,提前為危機做好計劃,員工更應該及時收集信息和進行預測,以至于在面對突發情況時可以有完善的計劃去整頓和調整。只有這樣,在未來迎接旅游業的才可能是持續性的健康發展。
3.2提高旅游效益惠及度,激發人民參與感
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老百姓的重視,而要想轉變這種態度,首先就要讓他們認識到旅游業是能夠創造巨大經濟利益并且是惠貧面廣的產業。調查顯示(如表2所示),2012-2016年間狼牙山的旅游營業收入總額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從2012年的84萬元到2016年的640萬元,不僅僅是旅游收入的一個巨大飛躍,也是易縣經濟水平的一個巨大上升。這些旅游創造的收入如果能真正惠及到老百姓,不僅能夠提升老百姓對旅游業的重視程度,還能讓他們真正參與進來,創造出真正體現易縣風格特色的旅游產品,達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效果。
3.3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服務能力
加強易縣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要高標準的實施起來,完善觀光路線,可以大大減少游客的通勤時間。而客運站作為人員大量聚集的場所,政府也應投資翻新修繕。此外相關負責人員還應制定一套完備的規劃,作為山區較多的易縣,其包括水、電、網絡等基礎設施相比于其他地區需要更多的投入。及時發現景區周圍潛在的基礎設施問題,要不斷借鑒成功發展旅游業地區的發展經驗,并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以提高當地的軟硬件水平,增強其綜合發展的實力。
4 結論
(1)河北保定易縣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并擁有多處文物保護單位和優質景區。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這些旅游資源為易縣創造了巨大的收入。近幾個月來的疫情給易縣旅游業帶來了沖擊,增加了當地的返貧風險,但當地也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時期,創新旅游模式,提高工作人員整體素質技能。同時我們認識到,地區經濟支柱性產業對于脫貧地區減少返貧風險有重大意義,我們也要更加重視地區經濟支柱產業的發展。
(2)通過對易縣旅游業的研究,發現其旅游業發展面臨以下問題:旅游企業應急防御機制有待健全,內部整改水平有限;村民的重視程度低;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設施不健全。
(3)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完善旅游企業應急防御機制,培養風險預測方面的人才;提高旅游效益惠及度,激發人民參與感;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盧雪婷.關于呼倫貝爾市馬鈴薯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D].東北.東北農業大學,2018.
[2]申彩虹,張艷霞,湯紅娜,等.河北易縣旅游發展的綜合評價及對策探討[J].中國商貿,2011:168-169.
[3]劉彥辰,王鑫爍,趙聰.“旅游+扶貧”視角下促進保定市美麗鄉村建設的對策——以易縣為例[J].時代金融,2017(3):128-129.
[4]馬思妍,韓慶偉,白靜靜,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農業發展動態研究——以保定易縣狼牙山萬畝花海休閑農業園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3):108-110.
[5]佟新陽,安彤,張玲,等.精準扶貧視角下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及創新機制研究——以易縣為例[J].河北林果研究,2017,32(2):179-183.
作者簡介:
楊娜(1998-),女,漢族,河北保定人,本科在讀,河北經貿大學,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趙萌(1998-),女,漢族,河北邢臺人,本科在讀,河北經貿大學,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胡曉華(1998-),女,漢族,河北邢臺人,本科在讀,河北經貿大學,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