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定忠
摘 要:水稻作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保持水稻的高產量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息息相關。目前,水稻種植在我國南方地區最為廣泛;但由于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土地占用越來越頻繁,可供種植的土地越來越少,水稻種植受到嚴重的限制;水稻的產量問題嚴峻,水稻的高產技術研究變得格外重要。
關鍵詞:水稻;種植;高產技術
我國的水稻種植歷史悠久,在種植技術歷經數代人的不斷改良之后,水稻產量增長突飛猛進。在水稻種植技術研究中,袁隆平作為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為我國的農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目前,水稻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但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中占用了大量耕地,這大大減少了水稻的種植面積,嚴重影響水稻產量;導致大米市場供不應求、水稻價格不斷提高,對人民的生活質量產生影響。因此,需要研究高產量的水稻種植技術,來提高水稻的質量和產量。
一、水稻種植前期
(一)選種
水稻種子作為影響水稻產量的因素之一,在進行選擇的時候要格外注意;需要根據種植地的水源、地理位置、土地肥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與此同時,還要選擇正規的廠家的種子,考慮到種子的質量以及抗病性、豐產性等問題;除此之外,不能進行同一品種水稻的大面積種植,否則水稻受病蟲侵害時,病情會大面積的擴散;在種植時,穿插選種3~4個品種,進行不同抗性品種的搭配種植,才是合理的選種種植方式。
(二)育苗
在水稻育苗之前,需要進行播種時間的合理選擇。而在時間的選擇上,還要針對早、中、晚稻的不同,進行不同方式的育苗。早稻一般選在3月下旬,使用冷頭浸種、冷尾催芽、暖頭播種的方式來進行播種,因為采用這種方式來進行育苗,不僅爛種少,而且秧苗生長快又齊。中稻在播種時間的選擇之前,要先確定其收獲期;然后根據收獲期,在確定對于播種期的選擇;例如,對于全生育期150d品種的中稻,5月上旬才是它的最佳播種期。晚稻的播種,必須遵循“三期一量”的原則。其中,“三期”是指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安全齊穗期、秧齡期,而“一量”則是指水稻的播種量;假如出現時間不標準的情況,可以利用延長秧齡的方法來進行播種量的適當減少。
除此之外,育苗前還需要對種子進行相關處理。首先是在播前2~3d進行曬種:充足的晾曬可以有效提高種子活性;然后在進行浸種:把選好的種子放入1%石灰水中進行浸泡;此外,為了減少水稻病發的可能性,在浸種時還要利用藥物對種子進行消毒,以便殺死種子攜帶的寄生蟲以及病菌;接著在將浸泡完的種子,在30~32℃的條件下進行催芽,一直到種子破胸露白;最后還要進行旱床育秧,育秧的田塊應該選擇土地肥沃且背風向陽的田地;在育苗之前,就要壓實和用水澆透育秧的田地;尤其在頭年冬天深耕曬培時,要格外注意均勻撒種后再將細土蓋上,而且要在不同的階段施撒不同肥料。使用旱床培育出來的秧苗更加健康:不僅根系十分地粗壯發達,在移栽之后的返青速度還很快。
二、水稻種植期
(一)施肥
水稻種植期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在水稻移栽前,對土地進行翻整,將土壤疏松后,在施撒充足的肥料。施肥時,深層底肥是有機肥;面肥可以選擇過磷酸鈣、尿素、氯化鉀等,但只施撒總肥量的70%即可。
(二)移栽
移植工作,要等秧苗長到“四葉一心期”時才可以進行。其中,“四葉一心期”是指秧苗生長發育到,擁有四片完全展開的葉子和一片還未展開的葉子的時候。目前在移植工作中,機械化移植已經開始普及;機械化移植,主要依靠插秧機來進行工作:把秧苗移植到準備完全的土地中;在移植工作中,要對工作行進行仔細檢查,保證秧苗的均勻移植:不能太密集或太稀疏;讓每個秧苗都可以充分地陽光、水分、空氣,從而有效減少病蟲害。與此同時,平時還要注重插秧機的養護與調整,確保插秧機的工作質量。
(三)管理
初期管理是指在插秧后對秧苗的管理。這個時期要格外注意秧苗營養狀況,因為這是水稻的稻穗形成關鍵期,而稻穗發育的好壞,直接決定水稻的產量。剛被移植的秧苗根部損傷,應該加入一定量的氮素幫助秧苗的根部生長;而在水稻返青后,要進行露田灌溉,做到前水不見后水的要求。總之,這個時期是水稻生長的重要階段;需要為水稻提供大量的營養,然后在保證水田基肥的基礎上及時追肥,為水稻的生長發育提供充分地養分。中期管理是指在水稻拔節孕穗時期的管理。這個時期,水稻的營養和生殖生長在同時進行。因此,為了避免出現水稻見壯卻不豐收的情況;施肥時,要做好曬田控氮的工作;因田而異的進行曬田工作,重曬和早曬那些長勢好且肥料足的田,輕曬那些長勢一般且肥料不足的田;而且要按照“入田不陷腳,泥面白根多,風吹禾葉響,葉尖刺手掌”的標準,來進行曬好工作。除此之外,這個時期的水稻施肥工作,也要做到因苗而異,根據水稻苗的具體情況來進行適當的控氮增鉀。后期管理是指在水稻谷粒繁殖時期的管理。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增加稻穗的結實率、提高程穗的粒重,以及避免產生水稻貪青、早衰等問題,而最終的目標就是要提高水稻的產量。同時,水稻在這個時期的生理鹽水會達到高峰。因此,為了滿足水稻生長的需求,必須要保證田間淺水;在水稻齊穗之后,需要用水和氣來調肥壯籽以及養根保葉。
三、病蟲害防治
(一)水稻紋枯病
水稻紋枯病的防治工作的開展,必須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水稻的水量、施肥、種植密度等與紋枯病的產生密不可分,因為過量的氮和水以及密植都會造成水稻的紋枯病。紋枯病的高發期是在水稻的分蘗期、末期到抽穗期,以葉鞘、葉片的侵害為主,嚴重時還會危及水稻的穗部和莖稈的內部。
(二)水稻稻瘟病
水稻的苗瘟、節瘟、葉瘟、穗頸瘟、谷粒瘟統稱為水稻稻瘟病,是由于施撒過多的氮肥,長期灌入深水或者過分干旱引發的。水稻在苗期、分蘗盛期、抽穗齊穗期,最容易感染稻瘟病。其中,最應該在水稻的破口期、齊穗期進行穗頸瘟的防治;因為,穗頸瘟對水稻破壞最大,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
(三)水稻螟蟲
水稻螟蟲,一般分為二化螟、三化螟以及稻縱卷葉螟。水稻螟蟲對水稻的危害極大,嚴重時會導致水稻的白穗,對水稻產量造成直接影響。
四、結束語
水稻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它的質量和產量影響著人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在水稻耕地面積日益減少的當下,水稻高產技術的研發,是人們熱切的期盼以及追求的目標。本文關于水稻高產技術的研究,分析水稻不同時期的施肥灌溉需求,水稻各階段的管理工作,以及水稻病蟲害的防治;著力加強水稻高產技術的研究,在滿足人們應用需求的同時,促進農業發展以及促進國民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王迎霞.水稻高產種植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213:156.
[2]鐘玲玲.淺談水稻高產種植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