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文飛
摘 要:發展優質辣椒種植是產業扶貧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項重要舉措,其根本目的通過產業發展,推動種植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的持續發展。依據西漢水流域優質的自然環境,充足的地域資源,為種植出優質的辣椒提供了先天的基礎,也為精準扶貧提供了產業支撐。
關鍵詞:農業;產業扶貧;辣椒種植;技術推廣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市精準扶貧政策,堅持農業種植產業多樣化的工作思路,從引進新品種科學規范化種植入手,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各鄉鎮結合各自的資源、氣候等情況,大力推廣美人椒和朝天椒在康縣種植,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建立了優質的種苗基地;二是培植出了一些專業合作社;三是引進了龍頭企業,為辣椒產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辣椒種植產業初見成效,為增加農民收入奠定了較好的基礎,為精準扶貧探索出了新的路子。
一、種植業的現狀
康縣西漢水流域下轄8個鄉(鎮),這里氣候溫暖,光熱資源充分、土壤肥沃、環境優美,保留著精耕細作的優良傳統,歷來是康縣的糧食蔬菜生產基地,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大豆、馬鈴薯等。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進一步推進,產業扶持力度的加大,有相當一部分群眾留在家中搞產業發展。2019年年初由縣富民公司牽頭引進了山東湘魯公司,采取訂單生產模式,發展辣椒產業,經過一年的探索實踐,康縣西漢水流域氣候溫暖、光照充分、環境優美,非常適宜美人椒的辣椒品種種植,生產出的鮮椒肉質豐厚、色澤亮麗、質量上乘。平均畝產商品鮮椒936kg,畝產值2995元,有力地增加了農民收入,是脫貧致富的短平快項目,也十分契合鄉村振興戰略。為了使辣椒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支撐,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制定了辣椒種植技術要點,供廣大辣椒種植戶參考。
二、辣椒種植的技術要點
(一)做好育苗工作
育苗采用集中大棚育苗。辣椒育苗在2月中下旬進行。定植前即可達到壯苗標準:即莖稈粗壯節間短,葉片肥厚顏色深,莖葉完整無病蟲,根系發達側白根,定植時節8葉分。標準化育苗能夠為農戶提供優質種苗,為豐產打下基礎。
(二)定植建園
1.深翻土壤:在年前土壤封凍前,對宜種地塊進行全面耕翻,深度25~30cm。通過冬春季連續凍曬,熟化、疏松土壤,殺死部分蟲卵,減少病蟲基數。在年后春季翻耕,結合深耕清除雜草、樹根等雜物,耙細整平。
2.施肥整地:在三月底四月初進行整地,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的農家肥和蔬菜專用肥配合使用。畝施優質腐熟有機肥5000kg,辣椒專用肥40kg。
3.起壟覆膜:按照壟面寬40cm、壟高10cm起壟,然后以壟面為中心,覆蓋寬度0.6m、厚度0.01mm的地膜,兩端拉展鋪平,壟兩側用土壓嚴壓實,防止刮風揭走或撕裂地膜。
4.定植時間:4月下旬~5月上旬,氣溫穩定在10℃以上,最低氣溫不低于6℃時可以開始定植。
5.使用壯苗:要求株高18~22cm,莖稈粗壯,節間短,莖粗0.3~0.4cm,有真葉8~12片,子葉完好,真葉葉色深綠,葉片大而厚,無病蟲害,根系發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6.密度與規格:使用品種美人椒,該品種單生朝下生,單株坐果50個以上,果長9~14cm,果肉厚,口感好,商品價高。美人椒行距90cm,采用單行栽植,株距35cm,畝保苗2000~2200株。
7.栽植方法:采用全膜覆蓋栽培。栽植時,拉緊并固定行線,用寬5cm、一端稍銳的鐵釬(竹片)或直徑5cm的圓木楔破膜打孔,孔深8cm。行與行之間錯窩種植,窩距保持不變。大苗和小苗分開種植,最后覆土壓實,覆土深度以埋沒根莖3cm為宜。
(三)田間管理
1.澆水保墑:定植時澆足定植水,一邊定植一邊澆足定根水,待水下滲后用細土封住定植口。5~6天后澆一次緩苗水。以后視土壤干濕情況澆水,采取小水勤灌,忌大水漫灌。遇到連續下雨天氣注意排水。
2.除草追肥:發現行間或定植孔周圍滋生雜草時,及時拔掉清除。定植后3周開始追肥。辣椒追肥的原則是“控氮、穩磷、補鉀、配微”。
3.植株調整:當株高30cm時,將分枝以下葉片及這些葉腋上發生的側芽全部摘除,以利通風透光。中期由促秧轉向促果,及時打去底部第1分枝以下老葉、黃葉、病葉和向內生長的細弱側枝。門椒成型后立即摘除,以利于早果豐產。
(四)病蟲害防治
1.物理防治:辣椒定植后10~15天,每畝懸掛25~30塊黃板誘殺害蟲。懸掛于行間的,懸掛高度與植株高度一致;懸掛于株間的,高出植株頂部即可。或用糖醋液進行誘殺。
2.化學防治;辣椒的常見病害主要是疫病、炭疽病、病毒病等。在7月中旬發生了病毒病,可采用阿維菌素噴施3次,間隔時間為5天。在生長期間并未發生需要防治的蟲害。
(五)采收
9月中旬該品種即可第一茬采摘。選擇晴天及時采收。氣溫越高,果實成熟越快,要相應提早采收,以提高產量。否則,會影響植株上部結果和后期產量。
三、生產模式的探究
農戶+行政推動+種苗供應地+銷售企業的生產模式,是農戶簽訂購銷合同,依托龍頭企業和加工企業發展訂單農業。這種生產模式對農戶增加收入規避風險有其獨有的有點;第一,農業成為商業化的產業。第二,實現農業生產物質條件的現代化。第三,實現農戶與農技推廣有機結合。第四,實現管理方式的合理化。采用農戶+行政推動+種苗供應地+銷售企業的生產模式從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形成比較完整的緊密聯系、有機銜接的產業鏈條,具有很高的組織化程度。農產品銷售和加工轉化渠道相對穩定、高效組織起來的組織體系。
六、結束語
在不斷地探尋先進的生產模式,千方百計地提高農民收入,實現產業增收,助推精準扶貧事業,是符合當前形勢下精準脫貧的總體要求的,而只有切實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才是脫貧攻堅的最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