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龍
【摘要】當前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發展呈高速發展態勢,中國的企業越來越多的將發展的目光集中在國際市場,隨著國際化合作范圍的不斷擴張,為了有效縮減企業成本,提升產品質量,中國企業的原材料采購必將向著國際化的發展趨勢邁進。但當前國際貿易市場環境極其復雜,特別是我國的對外貿易面臨著更多的風險,中國企業進行國際采購的過程中往往面臨諸多的風險因素,因此,如何有效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采購風險管理能力,切實提升風險管控質量,就成為了當前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市場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中國企業;國際采購;風險管理能力
自我國加入WTO以來,中國企業與世界市場的接觸越來越密切,中國與國際市場彼此間的信息和貿易往來交流越來越深入,再加上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政策的支持,中國企業的國際貿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對外貿易的高速擴張雖然給中國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國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謀得一席之地就必須提升中國制造的核心競爭力,而如何有效提升原材料的國際采購能力,就成為了中國企業提升成本控制能力的有效途徑,而原材料的國際采購風險和管理就成為了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一項重大難題。
一、國際采購的特點
(一)復雜性
中國企業進行國際采購往往要面臨比國內市場采購更多元化的影響因素。國際貿易兩國之間語言上的差異、經濟文化背景的差異、企業文化間的差異、時差差異等,都會對中國企業進行的國際采購造成沖擊,合同條款理解容易出現偏差,彼此間溝通不順暢,更為甚者還會出現利用溝通差而進行詐騙的現象發生,這些復雜的影響因素是中國企業進行國際采購所面臨的突出特點。
(二)貿易形勢特定
由于各個國家的貿易方式和貿易政策不盡相同,在國際市場中進行采購雙方的企業必須遵循特定的國際貿易規定或者要求,這些專項的貿易術語對中國企業進行國際采購的義務或者權利都會產生影響。當前國際市場中應用較為廣泛的就是中國稱之為“2010通則”的使用條例,對“2010通則”貿易術語進行合理運用有助于為中國企業進行國際采購保駕護航。
(三)耗時長
中國企業作為買方要想在國際市場中尋求更加便宜和更加優質的原材料采購服務就必須要經歷一個漫長的對比和詢價過程,同時,在雙發達成采購意向之后,中國企業還要尋覓合適的物流運輸方式來控制采購成本,在經過漫長的海運或者陸運運輸周期,才能夠獲得原材料,這些因素都會造成中國企業國際采購的耗時長特點。
(四)匯率影響
中國企業進行國際采購在支付業務過程中必然會面臨匯率的影響,且在國際采購耗時長的特點影響下,收貨付款會面臨較長的時差,在這段周期范圍內一旦出現匯率大幅變化就將給中國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影響。
二、風險管理對中國企業國際采購的重要意義
(一)有效規避國際采購風險
中國企業在進行國際采購的過程中會面臨諸多國內市場所遇不到的風險因素,企業承擔采購風險的復雜性會給企業帶來不確定的損失,甚至是毀滅性打擊。加強風險管理能力能夠幫助中國企業有效規避國際采購風險,對預知的風險因素進行提前防范,最大限度的降低或者避免風險事故發生,確保國際采購業務的順利推進。
(二)切實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風險是影響企業利潤目標實現的負面因素,加強風險管理能夠有效提升企業對風險因素的把控能力,可以化解中國企業在進行國際采購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不利因素,進而實現經營目標的達成,保障企業的經營效益,切實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三)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發展
中國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的經濟發展命脈。中國企業的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的質量高低。加強風險管理建設能夠切實提升中國企業的管理水平,提高中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生命力,因此,間接的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高質量穩定發展。
二、中國企業國際采購風險及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優化關稅和匯率應對策略
首先,中國企業需為國際采購業務配備經濟分析師,且提升采購部門人員的幣種匯率及走勢專業分析能力,幫助企業的國際采購業務對匯率走勢有著良好的判斷,進而規避匯率及關稅風險,降低國際采購成本;其次,中國企業需制定靈活的國際采購策略,與供應商緊密接洽溝通,進而規避關稅和匯率風險。譬如:中國企業在流動資金較為充裕的階段,國際采購要與供應商接洽,獲取更大的折扣,在流動資金緊張的條件下,可與銀行進行溝通配合,采取貨到付款的方式進行貿易。
(二)與供應商構建穩定關系
中國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過程中要重視對供應商企業的文化價值和國家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充分了解兩地市場的文化差異性,對供應商的國家文化背景、企業文化背景、市場文化背景進行充分的調研,進而在進行貿易業務過程中與供應商建立穩定的市場合作關系,避免出現因溝通誤會而造成的影響,即提升國際貿易的溝通效率,也能夠實現兩家企業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構建,實現中國企業國際采購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三)構建科學、完善的國際采購制度
企業的任何業務要想實現高質量的完成就必須依賴科學、完善德國歷制度。中國企業要想切實提升國際采購效率,規避傳統內部采購職能混亂問題,就必須構建科學、完善的國際采購制度,設計一套標準化的國際采購業務流程,明確采購各個環節的職能分工,從招標、技術、采購、質檢、內控等多個角度進行建設,并執行機構性的統籌規劃。同時,中國企業還應借鑒國際先進企業的采購管理系統構建經驗,打造現代化的國家信息采購系統,最大限度的避免國際采購過程中的灰色個人行為。
綜上所述,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不斷推進,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政策的不斷發展,中國企業與國際市場的接觸頻率越來越高,中國企業要想謀求國際化發展就必須重視國際采購業務的風險及管理工作,對國際采購風險進行系統評估,找尋針對性的解決辦法,進而全面提升我國企業國家采購的風險管理能力,有效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初如意.關于國際工程采購中的風險和控制措施研究[J].中國化工貿易,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