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汝銘
摘 要:隨著國家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產業發展成為制約高寒山區群眾、特別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的瓶頸,成為脫貧攻堅成效鞏固和鄉村振興計劃重點攻克的難點問題和堡壘。根據蘭坪縣的地理區位優勢,遵循產業發展“長短結合”原則,發展云當歸種植是切合蘭坪縣實際,助力蘭坪縣群眾實現持續穩定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一個“短、平、快”的項目。本文通過對云當歸多年生產技術進行總結,詳細論述當歸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技術,包括育苗選地、苗床準備、種子苗培育、苗床管理、移栽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與加工等方面內容,希望能夠為云當歸的高效生產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云當歸;規范化;生產
當歸,屬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據其原產地又被稱作岷歸、秦歸、云歸、川歸等。當歸性辛、甘、溫,歸心、脾、肝三經,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云南鶴慶、麗江、蘭坪、維西、德欽等地區栽培都有廣泛的種植,是現代臨床醫學上普遍使用的藥物之一,其干燥根為藥用或食用部位。當歸在中醫中有“十方九歸”之美譽,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當歸的保健和美容功效有著很好地應用前景,并被廣泛用于傳統膳食,充分說明當歸在中藥中的重要地位和市場需求量。現將云當歸規范化生產技術介紹如下:
一、育苗選地
選擇海拔在2400~2800m的背風、富含腐殖質高、土質疏松肥沃、中上等肥力、排灌便利、陰涼濕潤的半陰半陽緩坡地為宜。生地育苗需要在前一年對當歸育苗地進行整理,讓土壤得到充分地熟化,熟地育苗,在當年4~5月整理育苗土地。
二、苗床準備
5月上旬開始清除育苗地里的雜物;將3%辛硫磷顆粒按3000g/畝,50%多菌靈400g/畝拌細土均勻施撒在地表,以20~25cm的深度深翻土壤,進行土壤消毒和病蟲害防治,暴曬15~20天,然后耙平作畦;作畦時,要保持寬度1.2m,間距30cm,排水溝高度15~20cm,畦面方向和坡向保持一致。
三、種苗培育
(一)選種
選種標準為種苗純正,植株葉色深綠,無皺葉,無斑占植株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種子果實成熟度為80%左右時采收的純凈度在95%以上的3年生種子。種子成熟度不足,會影響發芽率和種苗質量,種子成熟飽滿過度,會提高當歸抽薹率。種子陰干過程應避免太陽光直射受熱、受潮,嚴禁煙熏,以免影響發芽率。
(二)種子處理
在播種前用50%的多菌靈按1000倍液在30℃溫水中浸泡24小時后晾干待用。
(三)播種
5月25日至6月10日,將用無公害農藥處理過的種子和細土按1:2的比例充分攪拌后均勻撒到畦面上,撒種時手距地面約30cm,沿畦面左右撒種,如遇微風,宜順風向撒種為佳。播種量為5~6kg/畝。撒種后用鐵篩將濕土均勻篩入畦面,覆土厚度0.5~0.6cm為宜。
四、苗床管理
(一)遮陰覆蓋
播種后立即均勻覆蓋云南松松毛,厚約3cm,透光率約10%左右,以利保墑遮陰。據研究,云南松松毛有較好的抑制雜草的作用。
(二)除草
播后15~20天左右出苗,苗出齊(出苗率>70%)后開始除草。用小木棍挑松苗床覆蓋物,使幼苗在覆蓋物下遮陰生長。用手直接拔除雜草,小心帶出當歸幼苗。
(三)間苗
對生長過于稠密的苗床結合第二次除草進行間苗,確保種苗健壯。
(四)起苗
9月20日至10月10日(從播種到起苗控制在100~110天),早霜來臨氣溫降到5℃左右時根據苗畦地形自下而上起苗。用镢頭挖進土層15~20cm,并輕輕搖動镢頭,松動床土,注意避免傷根。從松動床土中適量帶土小心揀出苗子。挖起的苗子用手擰去殘葉,適量帶土扎把,苗土比約1:1。大約80~100株扎成一小把,每把約250~300g。將苗把分層裝入筐內及時運回儲藏處。
(五)種苗儲藏
將運回的苗子放陰涼通風處,嚴禁陽光直射,苗頭朝外碼成圓錐垛或方形垛,垛高80~100cm,放置約15~20天,使其散失水分,降低呼吸強度,然后在室外陰涼處挖坑堆放。堆放時按苗10cm左右一層,透氣性好的沙土20cm左右一層堆放,并做好防水工作,嚴禁雨水滲漏造成爛苗。
五、移栽定植
(一)選地
當歸對生長溫度、海拔、濕度、光照、降水、地形、土壤類型、微生物、營養等生態環境條件要求嚴格。通過優化栽培措施及改變生態因子可以降低當歸抽薹率,提高當歸產量及品質。地塊要求海拔2300~2800m,土壤以大黑土、黑壚土、砂壤土為宜,要求土壤土層深厚、質地疏松肥沃、陰涼潮濕、不積水、坡度不超過10度,嚴禁連作或使用違禁農藥。
(二)整地
選好的地塊首先進行滅茬深耕,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進行耕深25cm,翻耕之后立即進行耙耱,過冬。翌年3月中旬種植前整地,將3%辛硫磷顆粒按3000g/畝,50%多菌靈400g/畝拌細土均勻施撒在地表,以20~25cm的深度深翻土壤,進行土壤消毒和病蟲害防治,翻耕之后立即進行耙耱保墑。施腐熟有機肥料3000~5000kg/畝,如有機肥不足,可施過磷酸鈣40kg/畝。若冬季翻耕之前已備好腐熟有機肥料,則結合冬前翻耕按上述標準施入有機肥料。
六、田間管理
(一)中耕鋤草
定植45天左右,視情況用鏟子或鋤頭鏟除排水溝內雜草幼苗。同時培土壓膜,注意防止傷苗和扯破地膜,地膜破損的應及時壓土填補,防止漏水降溫。以后視雜草出現隨時除草培根。
(二)間苗定苗與施肥
在6月下旬結合中耕鋤草進行間苗,8月上旬拔除抽薹株,若單穴2株苗均未抽苔,將弱苗栽到缺塘內或拔除。結合8月份的定苗,每畝可根外5cm左右增施N、P、K含量為30%(10:10:10)復合肥40kg,增產效果顯著。
(三)灌溉與排灌
當歸移栽后,苗高達到20~25cm時,若遇干旱,有條件的可進行噴灌。入秋雨季應及時清理水溝排澇,防止田間積水。
七、采收
當歸常在當歸定植當年10月30日~11月20日采收。在收挖前5~7天,先將當歸地上部分割去,僅留3cm的短茬,以便收挖時識別。割葉以后,防止人畜踐踏,以免當歸腐爛。將挖出的當歸根系俎略抖去泥土,就地晾曬在地上,使之失水變柔,再次用板條輕輕敲打當歸頭部,抖凈泥土,淘汰腐爛當歸,粗略整形(將側根收攏拉直)。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一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
[2]張貴君·現代實用中藥鑒別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3]張廣學李靜華·當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9.
[4]冉懋雄周厚瓊.現代中藥栽培養殖加工手冊[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九).
[5]張萬福.現代中藥材商品手冊[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