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民
摘 要:隨著我國人們日常生活水平質量的不斷提升,提高了人們對水產養殖產品需求,從而推動了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但是,淡水養殖過程中,由于對水產生物排泄物、飼料以及藥品等沒有進行科學處置,導致水體存在著殘留現象,直接影響了水體質量。同時在進行淡水養殖過程中,存在不合理管理模式,對水質造成一定程度影響。為了提高淡水養殖質量以及確保周圍水環境質量,需要全面分析淡水養殖排放物給周圍的水環境帶來的相關影響,并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提出相關解決建議,希望提高防治效果。
關鍵詞:防治方法;水體污染;淡水養殖排放
在開展淡水養殖排放水體污染防治工作時,需要全面分析當前淡水養殖排放物對周邊水環境造成的影響。工作人員應逐漸完善防治措施,優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避免給水環境造成污染,可以推動我國淡水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探究淡水養殖排放水體污染對周邊水環境帶來的影響
(一)存在底泥累積現象
隨著我國淡水養殖的快速發展,養殖過程中還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較大的養殖密度以及較低的人工飼料轉化率等情況。在進行換水工作時,水體中排泄物和殘余餌料會流入到當地的河道中,河道底部存在很嚴重的淤泥堆積情況,對當地水體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在淡水養殖過程中,采用淤泥收集方式,開展養殖工作,不能做到科學處置淤泥,常常將淤泥直接排放到自然水體中。由于淤泥含有機質,加大了微生物活性,會消耗大量的氧氣,對當地的水生態環境造成很大影響。出現這種現象,導致池塘底部位置出現極度缺氧情況,病菌出現迅速繁殖。缺氧現象下,在水體中不斷釋放污染物,會產生大量的氨氣、硫化氫等相關有害氣體,對水體環境造成很大影響。
(二)采用倒藻換水方式,對水體造成嚴重的污染
在開展淡水養殖過程中,由于水體中存在繁殖旺盛的藻類,藻類有新舊交替,一部分藻類出現死亡,水體溫度發生變化和在持續高溫等情況下,水體出現分層以及水體當中的鹽度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造成水體中藻類出現大面積死亡。藻類在死亡分解時,要消耗大量氧氣,池塘中所蘊含的自凈細菌,不能有效分解死藻。尤其是陰雨天氣,這種現象更加明顯。淡水養殖者如果針對這種情況,仍然采用通常換水方式減少水體污染,就會造成水體存在富營養化現象,對周圍的水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
二、制定淡水養殖排放水體污染相關防治方法
在進行淡水養殖過程中,養殖水體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為了有效防治養殖排放物對環境的污染,工作人員應加大研究力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水體污染防治方法,可以采用的防治方法具體內容如下:
(一)合理調控養殖水體
首先,工作人員應開展養殖水體污染全面測評工作,對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排放濃度等進行綜合分析。其次,合理調節營養,避免養殖水體產生污染現象,降低發生富營養化概率,防止大量繁殖藻類以及藻類種群出現改變現象。有效提升水產動物吸收營養物質效率,工作人員在飼料中添加誘食劑時,需要確保飼料具備充足營養,保障魚類營養物質每日攝入量。飼料應提高整體的耐水性,避免在水體中存在快速溶解情況。工作人員在投放飼料時,充分注重投放飼料時間的合理性。同時,防止藥物對淡水養殖業帶來的不同程度危害。工作人員根據水產動物的實際情況,科學采用相關藥物,綜合分析水體中的魚類具體情況,對水質情況全面考慮,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此外,需要淡水養殖者及時消毒、清除水體底部位置存在的淤泥現象。了解當前水體污染程度、淤泥性質等,開展完善的消毒工作。不斷優化水體底部淤泥指標,有利于加速恢復水體底部生物群落。
(二)開展生物修復工作
在進行防治淡水養殖排放物對環境污染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科學的運用生物修復模式。通過采用微生物和植物方式,可以對污染物質在水體中進行有效降解,使水體條件得到很好改善,確保水體整體平衡性。生物修復過程中,應用最多的是微生物制劑。給魚類喂食時,拌合在餌料當中,有利于改善魚類的腸道,提高魚類的消化率。采用微生物制劑的方式,不僅可以改善魚類腸道,還可以優化水質,能夠有效抑制水體中的病菌滋生,提高抵抗能力。在養殖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充分重視加強水質凈化工作,合理采用養殖鰱鳙魚的方式,優化水體中生物種群結構,這樣能夠很好地吸收淤泥中含有的磷和氮,同時采用有利的微生物制劑,將污染物分解為二氧化碳、硝酸鹽、硫酸鹽等無毒物質,進而被水體中的藻類加以利用,達到純化水質的目的。
(三)科學的開展施藥工作
將治理和預防進行有效結合,對淡水養殖者定期開展培訓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淡水養殖者的防治水體污染能力以及意識。通過開展科學的技術指導工作,指導人員客觀分析淡水養殖過程中出現的相關疾病。并根據具體情況,合理推薦藥物,可以有效避免工作人員存在亂用或者是錯用藥物現象。在培訓過程中,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給淡水養殖者提供一些科學建議,全面提升防治水體污染工作質量。
(四)對水體的底部污泥進行定期處理以及合理選擇場地
淡水養殖者需要充分重視清理水體中底部淤泥工作,確保底部位置有充足陽光,這樣可以殺死水體底部存在的殘余病菌,同時合理采用生石灰的方式,加強消毒效果。此外,養殖者在進行場地選擇時,需要確保淡水養殖基地整體規劃布局具備科學性和合理性。建設淡水養殖基地時,淡水養殖基地應和工業污染以及農業污染較重區域需要保持距離,保障淡水養殖水體整體質量,避免出現污染現象。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然而我國環境污染問題卻日趨嚴重。在進行淡水養殖排放過程中,存在水體污染嚴重現象。為了保障淡水養殖產品質量,在開展養殖時,需要充分重視養殖水體污染問題,加強防治水體污染工作,有利于促進我國養殖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濤,黃健,丁穎,孫志榮,徐夢凡,劉樹偉,鄒建文,吳雙.基于漂浮箱法和擴散模型法測定淡水養殖魚塘甲烷排放通量的比較[J].環境科學,2020,41(02):941-951.
[2]朱林,車軒,劉晃,劉興國,時旭,楊家朋,王小冬,顧兆俊,程果鋒,朱浩.團頭魴池塘養殖生態系統曬塘階段溫室氣體排放通量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16,32(03):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