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輯民
摘 要:種養循環生態產業鏈是我國種植行業與養殖行業之間進行緊密關聯,并不斷實踐探索的全新農業經濟模式。因此,要注重農業生態產業鏈的構建,采取合適的生態保護措施,強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并通過加強有機農業的建設發展,形成資源綜合利用與可持續性消費相融合的經濟模式,促進生態農業的循環發展,優化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產業的競爭實力。
關鍵詞:種養循環模式;生態農業建設;改善農村環境;全新經濟模式
傳統的農業經濟模式忽視了農業的生態鏈與產業鏈之間存在的關系。如果過多的關注農業生產帶來的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種植行業和養殖行業中相關要素的優化配置,會導致農業經濟的循環工作中出現能源資源的浪費問題和生態環境的破壞現象。而采用種養結合模式的農業生態產業鏈,則是將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污作為農業種植的肥源,并用來消化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同時,農業種植行業為農業養殖行業提供了相關的喂養飼料,形成了“資源—產品—廢棄物質—再生資源”的農業生態循環產業鏈。
一、種養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的形成機制
(一)農業各個產業的共生關系
構建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的基本前提條件是農業各個產業之間存在的直接共生關系或者間接共生關系。而農業生態產業鏈中,企業和農民之間存在的依賴性,主要是對資源的依賴,在農業生態產業鏈的上游所產出的廢棄物和副產品,都可以用作農業生態產業鏈的下游生產所需的原料,通過生產的循環利用,在農業生態產業鏈中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再次利用。
(二)受到經濟利益的影響驅動
目前,我國農業生態產業鏈的構建,能夠幫助企業和農民從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并在農業生態產業鏈的應用完善過程中,形成參與農業生態產業鏈的主要驅動力。而農民和企業都會在自身不同的利益需求和驅動要求的前提下,構建起農業生態循環產業鏈不僅能實現技術循環,還能實現經濟循環,在實現資源節約的基礎上,強化農業生態產業鏈上各主體的經濟利益。
(三)注重生態經濟效益的追求
現如今,社會群眾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關注和重視,促使政府部門針對區域環境污染問題出臺了相關環境保護政策和法律法規,迫使農業農民在追求農業生產中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相關生態利益的提高,避免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環境污染問題。因此,農民在追求生態經濟效益的過程中,要注重與農業企業進行合作,形成穩定的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
二、種養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的空間布局
現代農業企業在構建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的過程中,要注重企業內部生產環節與農戶農業種植環節之間產業鏈條的構建,這個產業鏈條是具有橫向生產和縱向生產以及加工銷售的功能結構的,讓廢棄污染物在企業之間,或者企業與農戶之間實現了環閉形式的流動,促使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實現資源的回收循環再利用和經濟效益最大化,降低其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為農業循環經濟的構建奠定了良好基礎。
例如,在進行農場以及配套設施的布局工作時,要注重這項工作的合理性,并將人畜糞便進行高溫且無害化的處理,用來生產有機肥料。針對養殖廢水利用氧化塘方式進行處理之后,可以用來灌溉農田。將沼渣和沼液用來還田處理,將禽畜養殖行業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循環利用,促使養殖區域范圍中不會出現環境污染問題,從而對養殖區域的整體環境和周邊區域的生態環境起到了改善促進的積極作用。
此外,將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畜禽糞便進行集中化的收集和處理,并通過發酵處理之后成為有機肥,這種肥料在種植過程中的應用,不僅能夠實現環境保護的根本目的,還能夠有效的控制區域范圍內的大氣環境質量和水體環境質量,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全面的預防控制。而且,這種肥料的應用能夠增強農田的土壤質量,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從而形成了資源高效利用的種植和養殖環節循環的行業產業鏈。
三、構建種與養結合的生態農業循環體系
近年來,農村區域中畜禽養殖行業和農業種植行業都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質和畜禽糞便都是沒有進行回收再利用,多是直接在露天環境中進行堆存和排放,而降雨天氣會將這些污染物質沖刷進水體中,從而嚴重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因此,要結合區域的農業生產情況,對生態環境進行全面保護,并結合區域農業產業結構進行合理化調整,通過從源頭進行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來實現生態環境的綠色化建設發展。
此外,為了有效的改善區域范圍內的土壤肥力,需要在農業生產種植過程中使用有機肥。其中,常用的方式是建設沼氣池,產生的沼氣用作生活能源的消耗需求,而沼渣和沼液則用作肥料,對農業種植進行灌溉?;诖耍r村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種植和養殖的循環方式,不僅能夠減少有機肥購買的成本費用,還能夠提高農作物產品的品質,降低病蟲害問題的發生。整個過程通過實現污染物質的零排放,來提高農業的生產質量和經濟效益。
由此可見,農村在建設循環生態鏈的過程中,需要對區域范圍內容的副產品進行充分利用,實現區域范圍內容廢氣物質的循環利用,有效的將污染物的排放在源頭位置進行控制,從而實現對區域生態環境的保護。而且,在開展農業循環經濟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區域內經濟的規范化和生態化的發展,并在生態農業建設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產業建設的循環化發展,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的根本目的,對區域生態環境進行有效保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種植和養殖相結合的循環農業,其不僅能夠實現農業循環經濟的規?;l展,還能夠提高農村區域范圍內容的環境質量。因此,在農村建設發展過程中,要注重種植和養殖農業結合模式的應用,保證農產品的生產質量和經濟效益,推動了農村的建設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友林,陳明生.發展種養循環農業,改善生態環境[J].中國畜禽種業,2018(7):42-42.
[2]張小鋒,蘇生平.東臺市種養結合循環農業模式探索——以江蘇宇航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態農業產業鏈為例[J].科學種養,2019(007):61-62.
[3]胡偉.淺談種養結合型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J].農村科學實驗,2018(16):42-43.
[4]張院萍.生態種養循環的典型范式——林-草-雞生態種養循環現場觀摩會在北京舉辦[J].中國畜牧業,2017(1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