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樹立職業教育新理念,探索推進職業院校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辦學新模式,有效對接企業和工作崗位,以適新經濟發展需要。
【關鍵詞】新需求;融合;對接;新模式
新時代新經濟發展對職業人才的需求,使高職教育要樹立職業教育新理念,探索推進職業院校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辦學新模式,以有效對接企業和工作崗位。
一、新經濟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新需求
在新時代新經濟環境下,我國經濟由“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在新經濟發展中,一方面,要調整產業結構,改造重組傳統產業,形成產業和產品的更新換代;另一方面,要積極發展以高科技帶動的高新產業,開拓市場,形成新經濟新動能。由此,必將會創造產生一批新職業新崗位以及新職業新崗位對人才的新需求。與此同時,就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希望。我們要適應新經濟發展需要,貫徹落實國家有關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劃,樹立新發展理念,探索職業教育辦學新模式。以內蒙古技師學院辦學實踐為例,依托職業教育資源優勢,解決招生就業難題,探索職業教育辦學新模式。
二、按照市場需要,依托職業學院教育資源優勢,確定辦學定位
內蒙古技師學院成立于2014年,與呼和浩特職業學院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共享各項教育資源。呼職院具有較豐富的辦學資源:擁有9所二級學院,54個專業;擁有雄厚的多學科師資力量,全院共有文理工專職教師近800人,其中“雙師型”教師442人;有穩定的教學實訓基地233個及大學城共享實訓中心1個。而呼職院培訓學院已積累多年培訓經驗,具備政府主管部門認證培訓資質多項。內蒙古技師學院依托呼職院的教育資源優勢,樹立“市場需要、企業歡迎、學生滿意、社會認可”的辦學新理念,明確辦學新定位為:全面貫徹黨和國家職業教育以及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方針、政策,牢固樹立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服務意識,依托呼職院教育資源,以教育教學,社會培訓,技能鑒定,技術服務為辦學定位。
三、落實國家職業教育規劃,與職業學院融合發展,探索辦學新模式
內蒙古技師學院按照《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及國家人社部等有關人才培養的文件精神,積極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適用的技能型人才。
(一)“2+1+1”人才培養模式
內蒙古技師學院與呼職院校際聯合,融合發展,探索辦學新模式,提出“2+1+1”人才培養模式。即從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大二學生中按照自愿的原則,通過考核擇優選拔進入內蒙古技師學院“2+1+1”模式班,進行為期一年的融合學習(完成高職大三學期實習和論文,進入內蒙古技師學院新專業相關課程學習),再通過一年聯辦院?;蚱髽I綜合培養(完成聯辦院校學習和企業實習)(注冊在內蒙古技師學院),利用其廣泛、優質的就業渠道實現畢業生就業。同時,取得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原專業畢業證書,內蒙古技師學院新專業畢業證書和行業認證證書?!?+1+1”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意在將職業學院的生源,在互利多贏的前提下,通過校際合作、校企合作、國際交流等多種形式轉化為技師學院的學生,以實現職業學院與技師學院“兩位一體,融合發展”。
(二)與重點郵電大學郵電專業聯辦網絡安全專業
我國在網絡空間安全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起步較晚。同時,電子商務、電子政務和電子金融等互聯網新型業務的發展,也對信息安全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安全專業人才供需存在較大缺口。國家重點郵電大學在我國網絡空間安全領域研究和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其校友等社會資源及校企合作資源廣泛。呼職院計算機學院平均年大三在校生約500人左右,按照自愿的原則,選拔一個班(40人),在原有2年的專業理論和技能學習的基礎上,利用大三一年,再增加一年的學習,取得第二專業證書和一個行業認證證書。
(三)立足地區產業發展,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加強特色專業建設
根據人社部有關文件精神,按照“專業有特色、學生有特長”的專業設置思路,以職業學院的優勢特色專業為基礎,堅持少而精,集中力量辦出特色,創出品牌的原則,建設符合地區產業發展和首府功能定位的技工教育專業。重點建設數控車工、焊接加工、汽車檢測與維修、化工工藝、計算機網路應用、電子商務、建筑測量、養老護理等與自治區優勢特色產業相匹配的專業。
(四)擴大宣傳,組織生源,為社會培養更多技能型應用型人才
現在人才市場上存在企業技能崗位空缺,招工難和畢業生缺乏技能求職難的雙重矛盾。這是因為社會存在求學上的偏見,即求學升學的主要目標是圓“大學夢”,而較忽略職業技能方面的求學。因此,如技師學院等存在生源難生源差的辦學難題,為破解“難題”,內蒙古技師學院廣泛宣傳,擴大影響,力爭改變人們的求學偏見,制定可行的招生計劃。1.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力爭促成將技師學院招生納入市教育招生考試平臺。2.找準生源定位,做好招生宣傳。認真做好潛在生源市場的分析調研,做好需求預判。3.提高招生宣傳的針對性。對不同生源群體如:初中畢業生群體、職中群體、退役士兵群體等制定不同的宣傳方案,多手段、多渠道做好招生宣傳工作。4.積極探索開展知名企業“冠名班”、定向培養等,促進招生工作。5.合理制定招生計劃,調整招生結構。結合市場實際情況,合理制定初、高中生招生比例,著重抓好市郊、旗縣生源地的開發,培育穩固的生源基地。6.堅持走出去戰略。立足區內,面向全國,積極開辟生源市場和就業市場,創新合作形式,擴大就業渠道,優化學生就業崗位,提高就業質量。同時,技師學院推行試行彈性學制、學分制教學管理。學員可以半工半讀、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以滿足各類學生的求學需求,進而為社會培養更多技能型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推進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內蒙古政府網.
[2]《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百度網.
[3]劉紅旗.適應新形勢,滿足新需求,推進高職院校職業培訓發展[J].商情,2019(51).
[4]“內蒙古技師學院五年發展規劃”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網.
基金項目:
本文為內蒙古自治區“十三五”規劃課題(編號NZJGH2019103)“職業院校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多種學制并重的辦學模式研究”論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