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濤
摘 要:通過發現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受到的農藥、化肥以及工業廢棄等污染來源,探討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的技術應用方案。通過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改革栽培制度、合理科學使用農藥和化肥,建立科學的綠色食品生產質量標準。
關鍵詞: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農藥化肥;技術探討
當前人們對食品安全和食品健康問題開始重視起來,特別是對綠色食品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加。但是在當前大型農場較少,一家一戶小生產方式流行背景下,難以檢測農產品中殘留的農藥化肥等物質,保證不了農產品的食用安全。生產綠色食品是今后商品蔬菜發展的趨勢,提高蔬菜的食用安全性是推行綠色食品的關鍵。綠色食品是指產自優良生態環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及相關產品。推行綠色食品對社會,對生態,對經濟都有其特殊而不可代替的重要意義。
一、導致農產品受到污染的主要污染途徑
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主要受到的污染來源于生產生長過程中使用的農藥、化肥,工業“三廢”(在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城市居民在生活中產生的垃圾,以及在運輸、銷售過程中可能吸收到的有害物質。這些有毒有害物質主要通過直接污染和間接污染兩種途徑對農產品進行侵害。直接污染的途徑有化肥農藥污染、在運輸銷售過程中大氣中的有害物質及以及粉塵的污染等。間接污染的途徑包括污染水源通過澆灌污染蔬菜、城市垃圾掩埋、工業廢料污染蔬菜種植土地,這些因素對蔬菜產生污染。在實際蔬菜培育情況下,直接污染的情況并不多見,通過對蔬菜培育中需要的土壤、水環境、大氣的污染后再污染蔬菜才是常態。因此,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進行檢測、防疫和治理才是防治污染的主要途徑。
二、發展綠色食品生產的技術和措施
(一)選擇安全的生態環境,建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
這是隔離綠色食品與環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的關鍵和重要性措施。保證生產環境中土壤、水環境、大氣的安全性。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選擇應該遠離城市、與工業生產區、工礦區以及主干公路保持50~100m以上的安全距離。生產基地土壤中不能含有重金屬和其他對農產品生產有毒,有害物質。生產基地在近三年中未使用過高毒、高殘留農藥、化肥等違禁藥物。生產基地沒有水土流失、風蝕以及其他可能對農產品生產產生污染的環境問題。在進行對綠色食品的灌溉時,也應該保證并且選用未受污染的地下水或地表水。
(二)建立科學的綠色食品生產技術體系,防止生產性污染
1.科學合理使用肥料。在綠色食品的培育中,必須按照國家標準制定嚴格地肥料使用計劃,禁止施用高毒、高殘留化學肥料,應當施用高效有機復合肥、生物肥料,做到科學施肥。在使用自己漚制或者堆制的有機肥料時,要保證其充分腐熟。由于有機肥料與化學肥料相比,有效含量較低,所以在使用有機肥料時,要保證使用量充足。保證在培育綠色食品時,使其有充足的養分供給。在肥料使用量不夠充足時,可能會導致綠色食品出現缺肥癥狀,生長緩慢、植株弱小,在生產產量上造成重大影響。
2.對農產品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綠色食品是安全、營養類食品,在綠色食品生產中產生的病蟲害問題,提倡使用生物防治來解決。以菌治病,是利用微生物之間的抗衡作用以及一部分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的代謝產物,可以抑制另一種微生物的生長發育甚至致其死亡。以菌治蟲,即用人工培養害蟲的病原微生物,并制成藥劑用藥使病蟲得病死亡。以蟲治蟲,利用害蟲天敵昆蟲治蟲的方法。根據以上幾點生物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并且靈活運用可以達可以完成綠色食品生產技術的質量要求。
3.隔絕或減弱病原。在選擇綠色食品種植時優先選擇適合當地情況的抗病、抗蟲品種減少病理產生。改善栽培制度,及時清理生產基地,清理雜草,并且進行土壤消毒,有效抑制病蟲生長。根據病蟲害高峰發生時期,可以適當提前或者推遲栽培期,防治病蟲害。合理輪作,改善通風土壤條件,可以避免因為土地傳染的部分蔬菜具有的可傳染性枯萎病等。通過以上隔離或減弱病原的方法,可以有效防治病蟲害,可以達到少打藥或者不打藥的目的,有利于減少因為農藥而產生的污染。
三、結束語
總之,為了提高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水平,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科學合理地生產技術要求,提高綠色食品生產質量。在綠色食品防治病蟲害環節上,形成科學成熟有效的防治方案,施用生物農藥、有機肥料,將農藥、肥料殘留與污染控制在國際或國家衛生組織規定的含量標準內,實現完善、成熟的綠色食品生產線。
參考文獻:
[1]王雪紅,李春杰,高明娟.設施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9(08):32.
[2]于清海.綠色食品生產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5(19):44.
[3]王冬梅,孫靜,紀文.淺談綠色食品生產技術[J].吉林蔬菜,2015(Z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