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蒙
“炎癥風暴”也叫“細胞因子風暴”。病毒、細菌等外來物質進入人體后,會引起免疫系統的抵抗反應,但是如果外界的干預因素導致了免疫系統的過度激活,就會導致“炎癥風暴”,免疫系統釋放大量細胞因子,如常見的白介素-6、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它們攻擊人體的正常細胞,屬于過度防御,誘發劇烈的炎癥反應。
而在心理學中,也有心理防御這個說法,心理防御機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學名詞,心理防御機制是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壓力時,自我發展出的一種機能,即用一定方式調解、緩和沖突對自身的威脅,使現實允許,超我接受,本我滿足。一般來說,防御是在潛意識里進行的,因此個體并不會意識到它在發揮作用。簡單來說這就像我們自動化運行的生存策略,比如,小時候父親打我的時候我就跑,跑不過就被父親抓回來打得更狠,所以雖然挨打的時候我很害怕、很憤怒,但是我也只能忍受。長大后遇到別人欺負我的時候,我也不會反抗,更不會表露自己的情緒,或者說我根本體會不到自己有憤怒的情緒。正常人也會有防御,但是就如同身體的免疫,只會消滅進入身體的病毒和細菌,不會對自身造成根本性的傷害。而過度的防御則會讓這個人出現恐懼、退縮等嚴重的心理問題。
你可能會發現身體的防御和心理的防御有種不謀而合的相似,不管身體的還是心理的防御好像都不是我們故意為之,我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就成了免疫系統過度發揮作用的人?為什么我的免疫系統會損害我自己的身體?我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就會采用這樣的策略去處理這樣的一件事情?我感到很痛苦,我到底是怎么了?
在1920年出版的《超越快樂原則》一書中,弗洛伊德提出了生本能和死本能的概念。生本能,代表著對生命的追求以及愛與創造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增長與促進,這是有利于個體存在和種族延續的本能力量;死本能,它指個體內部固有的破壞性本能力量,體現了人對殺戮和死亡的原始欲望。當死的本能指向于外時,就成為破壞、傷害、征服、侵犯、戰爭的動因,引發了對他人的攻擊行為。既然死本能可以指向于外,那么也可以指向于內,所以攻擊性有兩種:一種向外,一種向內。向外攻擊就是傷人或者殺人,向內攻擊就是自傷或者自殺。
攻擊性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形式便是憤怒的情緒,憤怒向外發泄可能會產生攻擊行為,而憤怒向內發泄會產生一些軀體疾病或者心理疾病。很多免疫性的軀體疾病,如風濕系統疾病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干燥綜合征等都與心理因素有關,更確切地說與無法表達的憤怒有關。
憤怒,情緒系統最原始的一種,在人類的進化中,它曾經起著無比重要的作用。當我們和野獸博斗,和敵人戰斗的時候,憤怒就成了我們最好的朋友,它起的作用比任何一種情緒都大,因為它能在一剎間讓我們聚集能力,戰斗力爆表。也正是它的這種力量,會產生破壞性的力量,而讓我們很多人恐懼,將它列入壞情緒的行列。但是我們要明白,攻擊與憤怒可以被壓抑,但它不會消失。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踢貓效應”,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里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這是典型的攻擊向外傳遞的表現,自己在老板那里受了氣,自己很憤怒,但是不敢對老板表達,于是找到比自己更弱的對象去表達自己的憤怒。其實這樣不僅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反而會傷害其他無辜的人,這樣的憤怒肯定是不好的。

那如果當時這位父親在老板面前據理力爭,該自己承擔的責任自己承擔,該保護自己的時候保護自己的利益,那么結果是不是會不一樣?這個時候憤怒是必需的,它是保護獨立空間的最有力武器,通過憤怒,你拒絕了一次壞的關系,或者拒絕了一次關系向壞的方向發展。
所以,好的憤怒,針對的必須是導致憤怒的那個人,你對這個人憤怒,對他表達攻擊,才能捍衛自己的空間和人格獨立,并且憤怒的表達才會有效果。如果你對惹你的人不敢發泄憤怒,跑去把憤怒發泄到其他人身上,那么你發泄得再厲害也沒有用,反而會傷害你的人際關系,最終仍然是自己受傷害。
怒火的背后總是隱藏著痛苦,但是不分青紅皂白地亂發脾氣也是愚蠢的。必須學會把失望的這種能量向外發泄。當憤怒來臨時,試試下面的“制怒三部曲”:
分散注意
當突如其來的憤怒襲上心頭,言辭沖撞歇斯底里只能讓局面變得更糟。此時最關鍵的是保持冷靜。這不太容易,但你可以試試:默念從1到10;去一個無人的地方大聲喊叫;摔打枕頭、撕紙片等,轉移注意力;或者給好朋友打電話傾訴一番。只有克制對刺激物的瞬間情緒反應,你才能進入下面更理性的環節。
理清思緒
你可以試著問問自己這些問題:到底是什么點燃了你心中的怒火?是你感到受傷害了嗎?他是有意還是無心?“別人肯定是故意的”,你肯定自己沒有弄錯嗎?情況真的嚴重到讓你暴跳如雷嗎?有沒有不發怒卻能解決問題的方式?你大吼大叫倒底是想達到什么目的?讓對方望而生畏,還是希望和他溝通?只有這樣,你才能知道接下來該做什么。
表達憤怒
一旦覺得已經控制了情緒,你就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了。但請注意,要真誠,也不要降低自己的原則。說出自己的感受,但是不能站在別人的立場。和對方說哪些行為讓你感到不滿:“當你……”;說出自己的感受:“我覺得……”;和對方分享你的期望:“我希望能這樣,因為……”;表達你現在的需要并說明原因:“我請你……是因為……”等等。
簡單來說就九個字:說事實,講感受,表希望。
憤怒,是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基因留給我們每個人的禮物,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地運用它,發揮它的作用為自己服務。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攻擊與憤怒,獲得健康的心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