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霞 李紅林 劉小寧


[摘要] 目的 了解婦女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情況,為淮安地區宮頸癌的預防提供相應的參考和指導。 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門診就診并檢測HPV的36 378例患者資料,對其高危型感染情況和亞型分布進行對比分析。 結果 本次研究被納入的36 378例患者中有8139例患者被檢測出高危型HPV感染,總陽性率為22.37%,其中單一基因型陽性率為16.65%,多重感染陽性率為5.72%。高危型感染以HPV16、HPV52、HPV53、HPV58為主,陽性率分別為5.33%、4.51%、2.61%與3.66%。50歲以上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最高為43.59%。結論 本地區HPV感染以高危型感染、單一基因型為主,多見16、52、53、58型。50歲以上年齡段為感染高峰階段。
[關鍵詞] 人乳頭瘤病毒;基因亞型;感染率;宮頸癌
[中圖分類號] R737.3?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0)14-013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infection in women in this region, and to provide corresponding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cervical cancer in Huai'an Region. Method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36 378 patients who visited our outpatient clinic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8 and received HPV detec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high-risk infection and its subtype distribution. Results Of the 36 378 patient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8139 patients were detected with high-risk HPV infection, with a total positive rate of 22.37%. The single genotype positive rate was 16.65%, and the multiple infection positive rate was 5.72%. High-risk infections were mainly HPV16, HPV52, HPV53, and HPV58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s were 5.33%, 4.51%, 2.61%, and 3.66% respectively.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 of HPV in patients over 50 years old was 43.59%. Conclusion HPV infections in this region are mainly high-risk infections and single genotypes, and more common types are type 16, 52, 53, and 58. The age of 50 years and above is the peak period of infection.
[Key words]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Gene subtype; Infection rate; Cervical cancer
宮頸癌是全世界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自20世紀40年代開始,在一些發達國家或地區由于宮頸癌篩查的普遍實施和宮頸癌前病變規范化管理,宮頸癌的發生率已經顯著下降,宮頸癌從常見腫瘤變成罕見腫瘤。10多年前陸續上市的HPV疫苗的接種,又將大大的加速這一進程[1]。但在世界范圍內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然是較高的,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2018年宮頸癌新發病例約57萬,死亡人數大約31.1萬[2-3];2018年我國宮頸癌新發病例約13.1萬,死亡人數5.3萬[4],我國宮頸癌在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和死亡率居第一位,在15~44歲女性中,宮頸癌排名第二位。如何實施有效的宮頸癌防御策略,是當前我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所面臨的嚴峻的任務。持續高危型HPV感染是造成宮頸鱗狀上皮內瘤變和宮頸癌的主要因素[5];目前宮頸癌是唯一病因明確,可以早期預防和治療的、并有望徹底根除的癌癥。現全球已經有多各國家和地區將HPV疫苗接種納入免疫規劃,我國也在二價、四價疫苗上市后于2018年4月28日有條件的批準9價疫苗上市。疫苗上市后,一項來自美國俄勒岡州、加州和康涅狄格州2008~2012年18~39歲接種疫苗后觀察大數據顯示,CIN2+的發生率下降了82%~94%。雖然HPV疫苗已經顯示好的宮頸癌預防效果,但是也存在局限性,如HPV疫苗覆蓋的HPV型別有限,不能預防全部的宮頸癌發生,疫苗的有效性約只有10年時間的觀察數據,是否需要追加疫苗接種或者何時追加疫苗接種尚有待確定。所以明確一個地區HPV感染的主要型別及與宮頸癌發病率的關系,對疫苗的研制尤為重要,本文對淮安地區高危型HPV感染狀況、基因分布及不同年齡段的感染情況進行分析,旨在為淮安地區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學的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門診進行就診及體檢的36 378例婦女為考察對象。納入標準[6-7]:①淮安地區常住人口;②有性生活史;③愿意接受宮頸細胞學及HPV分型檢查;④3個月內未接受過抗病毒藥物治療或未服用免疫抑制藥物;⑤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妊娠期婦女;②接受過抗病毒藥物治療,服用免疫抑制藥物。36 378例受試者平均年齡(40.60±10.32)歲。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 患者在接受檢查前3 d未進行陰道用藥及沖洗,24 h內未進行過性生活,采樣時避開月經期。窺陰器擴開陰道并暴露宮頸口后,以無菌棉簽擦去宮頸口表面過多分泌物,采樣刷在宮頸口單向旋轉5~6圈,取樣后采樣刷置含細胞保存液瓶中,立即送檢。
1.2.2 檢測方法? 采用凱普醫用核酸分子雜交技術及其配套試劑進行檢測,首先分離提取宮頸細胞液中DNA,采用聚合酶鏈反應進行擴增,其產物通過雜交及顯色技術,最后根據HPV膜條分型分布圖顯色情況進行結果判定。
1.3 觀察指標
檢測結果在膜條上見到清晰分布的藍紫色圓點,判定為陽性即為HPV陽性。再根據顯色圓點分布圖形,確定其為何種亞型,共分21種亞型,其中高危HPV亞型15種,分別是: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低危HPV亞型6種,分別是6、11、42、43、44、81。見清晰的藍紫色圓點一個或者多個即判定結果為單一或者混合HPV感染。本文主要觀察檢查人群中高危型HPV基因分型感染情況、及亞型分布;觀察檢查人群中<20歲、20~29歲、30~39歲、40~49歲、50歲以上5個年齡段高危HPV感染情況、及亞型分布。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以率表示計數資料分布,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HPV檢測結果分析
本次研究被納入的36 378例患者中,共檢測出8139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總陽性率為22.37%,以單一基因型感染為主,陽性率為16.65%,雙重基因型感染位居第二,陽性率為4.27%。多重感染總陽性率為5.72%。見表1。
2.2 高危型HPV感染亞型分布
8139例高危型HPV感染者中,前四位為HPV16、HPV52、HPV53和HPV58,陽性率分別為5.33%、4.51%、2.61%與3.66%。見表2。
2.3 不同年齡段人群高危型HPV感染情況比較
根據高危型HPV感染者的年齡不同,分為5組,不同年齡段婦女高危型HPV陽性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50歲以上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最高為43.59%,20~29歲年齡段患者高危型HPV陽性率最低為12.78%。見表3。
3 討論
HPV屬嗜上皮性病毒,根據其致病力或致癌危險性大小不同,可分為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人類為該病毒的唯一宿主。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約200多種HPV亞型,其中高危型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共15種。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重要因素,機體通過高危HPV感染產生一系列分子機制使細胞周期失控,發生永生化,導致宮頸癌的發生。其中HPV16、18最易引起宮頸鱗狀上皮內瘤變和宮頸癌的發生[8]。所以預防高危型HPV感染是預防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重要措施。因宮頸癌病因明確,一級二級預防技術成熟,宮頸癌已成為可以防控的疾病。HPV疫苗的接種、HPV感染的篩查明確基因分型并對其高風險人群進行分層管理,已成為宮頸癌防治的一系列重要手段。
為研制適合自己國情的HPV疫苗,不同國家地域均進行了高危HPV感染流行病學分析,然而國內外文獻報道高危型HPV感染率、基因型分布均顯示出較大的地域差異、年齡差異[9-10]。為了解本地區HPV的感染情況,本研究對淮安地區36 378個進行高危型HPV檢測的婦女進行分析,并對其基因型、年齡分布等流行病學特征進行深入的了解,被納入的36 378例患者中有8139例患者被檢測出高危型HPV陽性,總陽性率為22.37%。本研究結果顯示本地區與北京地區感染率22.65%[11]、浙江地區感染率26.63%[12]、重慶地區感染率25.45%相似[13]。高于南昌地區感染率11.22%[14]、上海地區感染率10.00%[15],這些明顯的區域性差異可能與各地檢測方法不同或受檢目標人群、及其生活習慣、經濟條件、人群受教育程度不同有關。
本研究共檢出了15種高危基因型,其中單一基因型陽性率為16.65%,多重感染陽性率為5.72%。感染亞型以HPV16、HPV52、HPV53、HPV58為主,陽性率分別為5.33%、4.51%、2.61%與3.66%,本研究HPV16感染率為5.33%,位居首位,這與國內乃至世界范圍內的研究一致[16]。高危型感染中HPV16、HPV52、HPV58位居前三,這與時宇等[17]報道的北京地區主要三個高危型感染:HPV16、58、52相似。
8139例高危型HPV感染者中,>50歲及以上年齡段患者HPV陽性率最高,為43.59%,其次為40~49歲及<20歲以下年齡段患者,HPV陽性率分別為24.03%和18.54%,呈現兩頭高,中間低走向分布[18-20]。分析原因可能是>50歲人群,年輕時國內還沒有開發出疫苗,接受宮頸癌預防的科普教育知識少,沒有意識到HPV篩查的重要性,在進入更年期以后,機體免疫功能和激素水平下降,使得原先處于潛伏狀態的高危型HPV病毒開始活躍,HPV持續感染,導致HPV感染率上升。<20歲年齡段可能由于性健康知識缺乏,青少年女性的HPV疫苗的認知程度較低,接種疫苗的意愿也較低。有調查顯示,中學生、大學生及家長對HPV疫苗均認知不足,學生及家長對HPV疫苗的認知與該疫苗的接種意愿相關,家長認知程度越高,其孩子接種疫苗的意愿就越高[21-22],2018年有研究顯示成都中學生家長只有41.3%聽說過HPV,43.2%的家長聽說過HPV疫苗[23],還有學生自身接種疫苗意愿高,但家長讓其女兒接種疫苗的意愿卻較低,有數據顯示只有26.7%~36.7%這樣的家長愿意其女兒接種HPV[24]。除了這些原因外,還有年輕女性宮頸局部組織還未發育完善,機體對HPV病毒缺少免疫力等因素有關,提示高危型HPV感染有年輕化的趨勢。
綜上所述,本地區高危型HPV感染陽性率較高,其中以HPV16、HPV52、HPV53、HPV58感染為主,應加強宮頸癌篩查知識宣教,建議重點篩查有性生活的年輕人和進入更年期的老年人,提高各年齡段對HPV感染的認知度,預防為主,普及疫苗接種,并盡早接種,WHO《HPV疫苗立場文件》和我們國家《子宮頸癌防控指南》明確指出15歲以下性活躍前的女孩是最佳的HPV疫苗接種人群,在發生性行為之前即病毒暴露之前就可以起到最佳保護效果,其次對高危型HPV感染進行早診斷,早治療,以達到更好的控制宮頸癌患病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Chen WQ,Zheng RS,Baade PD,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J]. CA Cancer J Clin,2016,66(2):115-132.
[2] Bray F,Ferlay J,Soerjomataram I,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Cancer J Clin,2018,68(6):394-424.
[3] Ferlay J,Colombet M,Soerjomataram I,et al.Estimating the glob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2018:Globocan sources and methods[J]. Int J Cancer,2019, 144(8):1941-1953.
[4] 劉萍.中國大陸13年宮頸癌臨床流行病學大數據評價[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8,34(1):41-45.
[5] Harris S,John ML,Bennett NM,et al.Population-based trends in high-grade cervical lesions in the early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 era in the United States[J]. Cancer,2015,121(16):2775-2781.
[6] 楊君,周德平,龍馨,等.不同女性人群生殖道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狀況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7,33(6):430-433.
[7] 吳玉仙,周洋,金志軍.腎移植術后免疫抑制劑治療對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及宮頸癌發生率的影響[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7,44(1):52-54.
[8] 李雷,朗景和.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7,33(7):769-772.
[9] 李紅威,葉芳.人乳頭瘤病毒檢測的臨床意義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18):58-61
[10] Brianti P,De FE,Mercuri SR.Review of HPV-related diseases and cancers[J]. New Microbiologica,2017,40(2):80.
[11] 段萃娟,劉元明,宋娜,等.北京地區女性高危型人類乳頭瘤病毒的感染現狀分析[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18, (4):119-121.
[12] 邢潔,朱筧青,于愛軍,等.浙江省高危HPV基因型分布熱力圖分析[J].預防醫學,2019,(8):851-853.
[13] 李剛,范玉蘭,謝榮凱,等.某地區5所醫院育齡婦女宮頸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及疾病認知現狀調查[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9,(4):431-435.
[14] 鄧瀟,謝彤.3100例南昌地區女性宮頸高危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情況分析[J].江西醫藥,2018,53(11):1272-1274.
[15] 劉娟,陳旭,劉海防,等.上海寶山區育齡期女性宮頸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調查[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8,32(11):90-91.
[16] Mu?觡oz N,Castellsagué X,de González AB,et al.HPV in the etiology of human cancer[J].Vaccine,2006,24(Suppl3):1-10.
[17] 時宇,董瑾,張靜,等.北京地區HPV各亞型分布情況及與相關疾病關聯性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 13(12):1684-1686.
[18] 張佳立,郜紅藝,張江宇,等.HPV多重感染與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發生、發展的關系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3):3270-3274.
[19] 張靜,劉曉英,甘露,等.HPV分型研究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意義[J].現代腫瘤醫學,2016,24(14):2293-2296.
[20] 施曉春,周青雪,施新顏,等.不同年齡段不同下生殖道疾病女性HPV感染和宮頸病變狀況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8,56(27):128-134.
[21] Mansfield LN,Onsomu EO,Merwin E,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arental HPV knowledge and intentions to have their daughters vaccinated[J].West J Nurs Res,2018,(40):481-501.
[22] Xue L,Hu W,Zhang H,et al.Awareness of and willingness to be vaccinated by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 among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Jinan, China[J]. Hum Vaccin Immunother,2018,14(2): 404-411.
[23] 蒲晨,劉春榮,張希,等.成都市中學生家長對人乳頭瘤病毒及其預防性疫苗的認知及態度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8,45(2):299-302,347.
[24] 張輝,于冬雪,劉朝新,等.武漢初中生家長對接種HPV疫苗接受度調查[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4,25(1):49-52.
(收稿日期:2020-02-13)